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运动生化历年试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0:21:30
文档

运动生化历年试题

南京体院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40341班《运动生物化学》试卷(A)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10分)1、乳酸阈: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乳酸阈,它反映了机体内的代谢方式由有氧代谢为主过渡到无氧代谢为主的临界点。2、呼吸链:在线粒体内膜上,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照一定顺序排列,构成一条连锁反应体系,此反应体系与细胞摄取氧的呼吸过程有关,故称为呼吸链。3、糖异生:体内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推荐度:
导读南京体院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40341班《运动生物化学》试卷(A)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10分)1、乳酸阈: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乳酸阈,它反映了机体内的代谢方式由有氧代谢为主过渡到无氧代谢为主的临界点。2、呼吸链:在线粒体内膜上,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照一定顺序排列,构成一条连锁反应体系,此反应体系与细胞摄取氧的呼吸过程有关,故称为呼吸链。3、糖异生:体内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南京体院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40341班《运动生物化学》试卷(A)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10分)

1、乳酸阈: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      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乳酸  阈,它反映了机体内的代谢方式由有氧代谢为主过渡到无氧代谢为主的临界点。

 2、呼吸链:在线粒体内膜上,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照一定顺序排列, 构成一条连锁反应体系,此反应体系与细胞摄取氧的呼吸过程有关,故称为呼吸链。

3、糖异生:体内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和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

4、限速酶:在物质代谢中,某一代谢体系常需一系列酶共同催化才能完成,但其中某一个或几个酶活性较低,又易受某些特殊因素等,造成整个代谢系统受影响,把这些酶称为限速酶。

5、细胞水平的调节:这是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物都具有的一种原始调节方式,通过细胞内某些物质浓度的变化,使某些酶的活性或数量改变,从而调节代谢过程的速度。

二、填空(30分)

1、酶催化反应的特点高效性、高度专一性、不稳定性 和 可性 。

2、维生素是指维持人体正常生物学功能所必需的一大类营养素   。

可分为  水溶性   和 脂溶性 两大类。大多数维生素B族通过参与 能量物质代谢中辅酶  而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维生素E的主要作用是抗氧化防止肌肉萎缩等。

3、氮是蛋白质的特征性元素。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 结构单位 。氨基酸的通式是    。体内肝脏和骨骼肌组织是主要的游离氨基酸库。体内氨基酸的脱氨基方式主要有 联合脱氨基  和 嘌呤核苷酸循环  两种,脱下的氨大部分

在肝脏合成尿素。运动后,测定血尿素可以反映 运动负荷的大小  。

4、血脂是指  血液中脂类物质  。血浆脂蛋白是血脂的运输形式,血浆脂蛋白可分为  乳糜微粒 、 极低密度脂蛋白  、  低密度脂蛋白 

、 高密度脂蛋白  四类。

5、乳酸是  糖酵解  的最终产物,其结构式为       。正常时,乳酸产生的机理为 氧的利用率不高   。运动时, 骨骼肌是产生乳酸的主要场所。运动后,乳酸消除的基本途径为  在骨骼肌、心肌等组织内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

 在肝和骨骼肌内重新合成葡萄糖和糖原 、在肝内合成脂肪和丙氨酸等和 随汗、尿排出体外 。

6、酮体是  脂肪酸在肝脏中的不完全氧化产物 ,包括 乙酰乙酸、B-羟丁酸和 丙酮 。

7、CP的功能主要有   高能磷酸基团的储存库  和   组成肌酸和磷酸肌酸能量穿梭系统 。磷酸原是指   CP-ATP 。磷酸原恢复的半时反应为 20~30秒 ,基本恢复需  60~90秒 时间;训练中可根据此恢复规律安排 间歇时间 。

8、睾酮的主要功能有 促进副性器官的发育   、  促进核酸与蛋白质合成 、

和 促进肌纤维与骨骼生长  。测定血清睾酮/皮质醇的比值可了解 运动员机能 情况。运动员此比值下降,说明   可能分解代谢大于合成,机体可能处在疲劳状态 。

9、速度训练引起机体的适应性变化有 磷酸原供能能力增强 、  糖原酵解酶活性增强、 快肌纤维选择性肥大和 改善肌肉缓冲酸能力   。 

10、影响运动时肌糖原利用的因素有  运动强度与时间 、 训练水平 、 肌纤维类型、 饮食 、 环境温度 、 低氧分压 。

    11、少年儿童无氧代谢能力较成人 低  ;女子有氧代谢能力 高于 男子;非运动员控体重的基本原则是  摄入与消耗平衡  。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Х”)(10分)

1、LDH5主要存在于骨骼肌,有利于乳酸的消除。(   Х )

2、脑5-羟色胺升高是导致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因素之一。(  √ )

3、长时间运动血浆胰岛素水平下降,有利于肝糖元的分解。(   √ )

4、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单核苷酸。         (  √ )

5、糖是既可进行无氧分解也可以进行有氧分解的细胞燃料。( √  )

6、运动中能源物质消耗越多,运动后超量恢复越明显。(Х  )

7、生物氧化中,能量的生成伴随水生成的过程。     (√  )

8、辅酶A分子含维生素B3(泛酸),主要功能是传递氢原子。(Х)

9、大强度间歇性运动后,普通膳食和高糖膳食对肌糖元恢复影响差异不大。(  √)

10、运动后血清酶活性升高是因为这些酶的代谢加快。 (Х   )

四、选择题( 单选或多选)(5分)

1、三羧酸循环一周,净生成ATP数量为    B      。

A、22         B、12       C、15           D、18

2、运动后测定血乳酸,一般在运动后       C       分钟取血。

A、1         B、10          C、3-5         D、20

3、导致400米全力跑运动员疲劳的主要因素是   AC        。

A、PH值下降  B、脱水   C、肌糖元消耗   D、血糖明显降低

4、耐力训练引起身体适应性的变化主要有: ABCD          。

A、肌肉利用氧的能力提高         B、改善肌肉缓冲酸的能力。      

C、线粒体有氧合成ATP能力增强      D、改善呼吸循环系统机能

5、测定尿肌酐系数主要反映   BC    。

A、肌肉线粒体数量       B、肌肉的质量         C、肌肉CP的含量    D、尿蛋白质的含量

五、问答题(45分)

1、试述ATP的生物学功能并写出ATP的结构式,ATP的再合成途径有哪些?

答:生物学功能: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合成磷酸肌酸;参与构成一些重要辅酶;提供物质代谢时需要的能量。

 结构式:略

再合成途径: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2、写出脂肪酸β-氧化的代谢过程,并以24碳脂肪酸为例计算其在体内分解生成的ATP数量。

答:β-氧化:包括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四步连续反应过程。

  生成ATP数量:198

3、试述最大乳酸训练和乳酸耐受力训练的异同。

答:相同点: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

不同点:最高乳酸训练采用超量间歇运动,使机体乳酸浓度不断增加,从而使机体获得最大的乳酸刺激。

乳酸耐受力训练采用超量负荷的方法,在第一次练习后使血乳酸达到较高水平,然后保持在这一水平上,使机体在训练中忍受较长时间的刺激,从而产生生理上的适应和提高耐受力。

4、试述5000米跑的供能过程和供能特点,在此运动中,蛋白质氨基酸是如何发挥供能作用的?导致该项目运动员疲劳的主要生化因素是什么?

答:5000米跑是有氧代谢系统主要参与供能的项目,在运动过程中,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也不同程度参与。

在此运动过程中,蛋白质通过支链氨基酸代谢和葡萄糖-丙氨酸循环的代谢参与供能。

导致该项目运动员疲劳的主要生化因素为:肌糖原大量消耗,血糖浓度下降,机体PH下降等。

 5、根据下表数据,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这一训练课的运动强度、负荷量的大小以及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作出综合分析。(5分)

姓名心率(次/分)

血乳酸(mM/L)

尿蛋白

(mg%)

血尿素

(mM/L)

前  后即刻  后1’

前     后

前  后  次日晨

前   后  次日晨

王××

李××

徐××

刘××

陆××

邓××

72   144    132

72   186    154

56   168    160

70   186    174

78   168    160

60   180    146

1.46   10.6

1.30   12.3

1.67   13.4

2.1    15.8

1.15   11.0

1.72   13.7

0   20    0

0   10    0

0   20    10

0   70    40

0   20    0

0   30    15

4.2  6.35  4.16

4.9  7.10  5.1

3.6  5.8   3.9

5.1  7.8   7.6

5.2  7.3   5.4

4.3  6.5   4.2

平均数68   172    1541.56   12.80   28    114.5  6.81  5.06
答:反映运动强度指标:心率、血乳酸

  反映运动量指标:尿蛋白、血尿素

根据各项指标的整体变化情况反映训练课强度和负荷大小,不同运动员的指   标变化情况反映个体机能的适应情况。

南京体院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40441班《运动生物化学》试卷答案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填空(20分)

1、ATP是生命活动的  直接  能源,

ATP和CP统称为   磷酸原    。写出ATP的结构式    。

ATP再合成的途径有 CP分解(磷酸原) 、 糖酵解   和有氧代谢。 

2、无机盐是人体重要的组成成份,可分为常量元素和  微量   两类。

3、糖是  多羟基醛   和   酮   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动物多糖又称 糖原。              主要贮存于 肝和  肌肉 组织中。血糖是指  血液中的葡萄糖  。

4、糖异生是指   非糖物质转变为糖  ,其过程主要在  肝  组织进行,糖异生主要的底物有  乳酸 、甘油 、 丙酮酸和 丙氨酸(生糖氨基酸)。

5、脂肪又称为   甘油三酯  ,其通式是

                        O

                        ||

            O   CH2OC---C---R

            ||   |

       R'-CO-CH O

                 |    ||

            CH2OC-R"                。

酮体是   脂肪酸    的正常代谢中间产物,包括    乙酰乙酸  、 β-羟丁酸  和  丙酮  。酮体主要在  肝 组织中生成。

6、氨基酸脱氨基主要有 联合脱氨酸 和  嘌呤核苷酸循环 两种方式,支链氨基酸包括   亮氨酸 、  异亮氨酸和  缬氨酸  。

7、尿素是    氨基酸(蛋白质)  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之一。血尿素升高一般出现在运动后。训练周期中,血尿素开始上升,然后逐渐恢复正常,说明   运动量大,但机能适合   。

8、乳酸是 糖无氧代谢(酵解)的最终产物。运动时, 肌肉 是生成乳酸的主要部位。乳酸的消除途径  氧化、异生为糖、 转变为脂肪或氨基酸、随尿排出  。

二、名词解释(10分)

1、同工酶:催化相同反应,而催化特性、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不同的一类酶称为同工酶。

2、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给过程逐级氧化,最后生成水,同时伴有能量的释放,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3、血浆脂蛋白:血脂与载脂蛋白,结合是血脂的运输形式。

4、葡萄糖-丙氨酸循环(图示):

肝                      血液        肌

          葡萄糖6磷酸      葡萄糖              葡萄糖

糖原        葡萄糖异生作用                       糖酵解作用

            丙酮酸                              丙酮酸

             乳酸                         乳酸         

 丙氨酸                                              丙氨酸

           

                                                   蛋白质降解

5、运动性蛋白尿:由运动引起蛋白质含量增多的尿。

三、选择题(单选或多选)(10分)

1、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5主要存在于     D      。

A、心肌   B、肝脏   C、肾脏   D、骨骼肌

2、糖酵解的关键限速酶是     C      。

A、CK      B、LDH      C、PFK     D、HK

3、运动训练对磷酸原系统的影响有      ACD         。   

A、明显提高ATP酶活性      B、明显提高ATP储量 

C、提高CK活性              D、提高ATP转换速率。

4、导致外周疲劳的代谢因素有      BC      。

A、γ-氨基丁酸浓度升高         B、能源物质消耗

C、代谢产物堆积               D、5-羟色胺增多

5、酶催化反应的特点是   ABCD     。 

A、高效性               B、高度专一性        

C、不稳定性             D、可性

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0分)

1、肌糖元可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供其他组织利用。   (  ×  )

2、辅酶I(NAD+)分子中含维生素PP,其功能是传递氢原子。  

                                                (  √  )

3、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通过脱羧方式,并伴有能量生成。 (  ×  )

4、机体在缺氧情况下才有乳酸生成。( × )

5、运动中能源物质消耗越多,运动后超量恢复越明显。(  ×  )

6、持续耐力训练后,高糖膳食可促进肌糖元的恢复。  (  √  )

7、蛋白质分子均有亚单位。      (  ×  )

8、生物氧化过程中水的生成是通过呼吸链完成的。(  √   )                          

9、短时间剧烈运动后,血氨升高主要来自AMP脱氨。(  √   )

10、血脂是指血浆中的脂肪。  (  ×   ) 

 

五、问答题(40分)

1、试述血清酶的来源与去路,运动引起血清酶升高的机理是什么?(10分

来源:功能性酶,非功能性酶

去路:在血管内被蛋白酶降解,在肝代谢清除,随尿排出

机理:运动引起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或肌细胞微细损伤

2、写出三羧酸循环的代谢过程(标出脱氢和脱羧的部位)和生理意义。(10分)

                  乙酰CoA       柠檬酸

   草酰乙酸                                       顺乌头酸

脱2H

   苹果酸                                        异柠檬酸

                                                脱2H  脱CO2

   延胡索酸       琥珀酸        琥珀酰CoA       a酮戊二酸

            脱2H        脱GTP             脱2H

                                           脱CO2

意义:是糖、脂肪、蛋白质分解代谢最终的共同途径,

      是糖、脂肪、蛋白质相互联系的重要机构。

3、人体的化学组成和代谢能力对运动会产生适应吗?请各举一例详细说明。(10分)

会。

要点:举一例说明长期运动(锻炼或训练)人体化学组成产生的适应性变化,举一例说明长期运动(锻炼或训练)代谢能力产生的适应性变化。

4、试述马拉松跑的供能过程和供能特点,导致该项运动员运动疲劳的主要生化因素有哪些?(10分)

要点:

1、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

    运动开始,加速,冲刺等过程 ,无氧供能占主要地位。

2、疲劳的主要生化因素。

 肌糖原大量消耗,血糖浓度下降,体温升高,水和无机盐丢失。

六、辩析题(10分)

运动后血乳酸值升得越高,说明运动能力越好。

不对。

分析要点:需要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强度以及其供能特点作具体分析。

南京体院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40541班《运动生物化学》试卷(A)

一、填空(20分)

1、酶催化反应的特点是高效性、高度专一性和可性。

2、维生素是指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可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

3、氮是蛋白质的特征性元素。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氨基酸的通式是            。体内肝脏和骨骼肌组织是主要的游离氨基酸库。体内氨基酸的脱氨基方式主要有联合脱氨基和嘌呤核苷酸循环两种,脱下的氨大部分

在肝脏合成尿素。运动后,测定血尿素可以反映运动负荷的大小。

4、血脂是指血浆中的脂类物质。血浆脂蛋白是血脂的运输形式,血浆脂蛋白可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四类。

5、乳酸是糖酵解的最终产物,其结构式为             。运动时,骨骼肌            是产生乳酸的主要场所。运动后,乳酸消除的基本途径为心肌等组织内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在肝和骨骼肌内重新合成葡萄糖和糖原、在肝内合成脂肪和丙氨酸等和随汗、尿排出体外。

6、CP的功能主要有高能磷酸基团的储存库和组成肌酸和磷酸肌酸能量穿梭系统。磷酸原是指ATP-CP。训练中可根据磷酸原恢复规律安排间歇时间。

7、女子肌肉中磷酸原总量少于男子,且磷酸肌酸激酶活性显著低于男子。因此,女子磷酸原系统的供能能力较差。

8、肌酐是 磷酸肌酸的代谢产物,测定尿肌酐含量可以反映肌肉磷酸肌酸储量和运动员力量素质。尿肌酐系数是指全日尿肌酐量(mg)/体重(kg)。

9、体育锻炼抗衰老作用的主要生化表现为增强肌肉蛋白质及糖原的储备量、加强骨骼的血液循环及代谢功能、改善血液成分、促进物质代谢等。(答出四点即可)

二、名词解释(10分)

1、酮体:肝脏中脂肪酸氧化不完全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

2、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反应的生物氧化体系结构,称为呼吸链。

3、同工酶:催化同一化学反应,但催化特性、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均有所不同的一类酶。

4、脂肪动员:脂肪细胞内储存的脂肪经脂肪酶催化水解释放出脂肪酸,并进入血液循环供给全身各组织摄取利用的过程。

5、细胞水平的调节:通过细胞内某些物质浓度的变化,使某些酶的活性或数量改变,从而调节代谢过程的速度。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Х”)(10分)

1、中老年人蛋白质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出现负氮平衡。   (   √    )

2、脑5-羟色胺升高是导致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因素之一。       (  √    )

3、运动后出现尿蛋白,说明运动量过大。                  (   Х   )

4、儿童少年参与糖有氧氧化的某些酶的活性高于成人,故具有较高的糖有

氧氧化能力。                                           (   Х   )

5、糖是既可进行无氧分解也可以进行有氧分解的细胞燃料。  (   √   )

6、运动中能源物质消耗越多,运动后超量恢复越明显。      (   Х   )

7、生物氧化中,能量的生成伴随水生成的过程。            (   √   )

8、辅酶A分子含维生素B3(泛酸),主要功能是传递氢原子。   (   Х   ) 

9、大强度间歇性运动后,普通膳食和高糖膳食对肌糖元恢复影响差异不大。

                                                      (  √    )

10、运动后血清酶活性升高是因为这些酶的代谢加快。       (   Х   )

四、单项选择题(5分)

1、三羧酸循环一周,净生成ATP数量为       B       。

A、22         B、12       C、15           D、18

2、磷酸原恢复的半时反应为后       C        。

A、1分钟     B、10秒    C、20-30秒    D、2-3分钟

3、下列描述女子身体脂类含量特点错误的是      B      。

A. 肌肉中甘油三酯比男子多     

B.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男子

C.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高于男子   

D. 脂蛋白代谢能力高于男子

4.儿童少年糖酵解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       。

A、糖原储量低、糖酵解酶活性低

B、糖原储量低

C、糖酵解酶活性低

D、乳酸脱氢酶活性低

5.体育锻炼可以提高       A          水平。

A.高密度脂蛋白    B.胆固醇    C.甘油三酯    D.低密度脂蛋白

五、多项选择题(5分)

1、糖异生的主要底物为 ABCD  。

A、甘油   B、丙酮酸    C、丙氨酸    D、乳酸

2、血脂的成分包括:ABCD 。

A、甘油三酯         B、磷脂      

C、自由脂肪酸       D、胆固醇

3、运动后测定血清CK活性主要反映 BC  。

A、运动量的大小       B、运动强度的大小         

C、身体恢复情况       D、运动时间的长短

4.儿童少年运动中乳酸变化的特点有    ACD   。

A、亚极限运动时血乳酸浓度低于成人

B、亚极限运动时肌乳酸高于成人

C、极限强度运动时,最大血乳酸值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

D、极限强度运动后肌乳酸值远低于成人

5、影响磷酸原供能系统的生化因素有  ABCD  。

A、ATP、CP的储量          B、ATP分解和再合成的速率

C、Na+-K+-ATP酶            D、Ca2+-Mg2+-ATP酶

六、问答题(50分)

1、试述ATP的生物学功能并写出ATP的结构式,ATP的再合成途径有哪些? 

     答:ATP的生物学功能:(1)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2)合成磷酸肌酸和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

结构式: 略

再合成途径:高能磷酸化合物快速合成ATP、糖酵解再合成ATP、有氧代谢再合成ATP。

2、写出脂肪酸β-氧化的代谢过程,并以24碳脂肪酸为例计算其在体内分解生成的ATP数量。

β-氧化包括: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4个反应过程。

11×5+12×12-1=198

3、何谓乳酸阈?运动实践中测定乳酸阈的意义是什么?请简述测定乳酸阈的方法。

答:乳酸阈: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      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乳酸阈。反映了机体内的代谢方式由有氧代谢为主过渡到无氧代谢为主的临界点。

意义:评定运动员的有氧代谢供能能力、评定运动训练效果

方法:(1)场地和测功器的选择:可以选运动场也可以选实验室

     (2)运动负荷的设置:包括起始负荷、递增负荷、每次负荷持续的时间和间歇时间。 

     (3)取血样:每次负荷训练后即刻取血,并分析其血乳酸浓度。

     (4)绘制血乳酸-功率(速率)曲线:以功率(速率)为横坐标、血乳酸浓度为纵坐标,把各负荷训练后的血乳酸值在相应点上标记,并连成一条曲线,找出对应于4mmol/L血乳酸浓度的功率(速率)值,即为乳酸阈功率(速率)。

4、试述400米全力跑的供能过程和供能特点,导致该项目运动员疲劳的主要生化因素是什么?

答:400米跑是糖酵解系统主要参与供能的项目,在运动过程中,磷酸原供能系统、有氧代谢供能系统也不同程度参与。

在此运动过程中,最早动员的是ATP-CP供能系统,数秒钟之后糖原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糖酵解为主要的供能系统。

导致该项目运动员疲劳的主要生化因素为:肌糖原大量消耗,乳酸大量堆积,机体PH下降等

5、人体的化学组成和代谢能力对运动会产生适应吗?请各举一例详细说明。

 答:会

    长时间的有氧训练或锻炼使得肌肉收缩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减少、糖原储备量增加。

    蛋白质对长期力量训练的代谢能力的适应反应为:机体对氨基酸的利用率增加、各种酶蛋白的合成速度加快、物质的合成能力、免疫力和机体适应能力的提高。表现为骨骼肌在外观上变得粗壮发达,代谢能力增强等。

南京体院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40541班《运动生物化学》试卷(B)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填空(20分)

2、1、ATP是生命活动的  直接  能源,

ATP和CP统称为   磷酸原    。写出ATP的结构式    。

ATP再合成的途径有 CP分解(磷酸原) 、 糖酵解   和有氧代谢。 

2、无机盐是人体重要的组成成份,可分为常量元素和  微量   两类。

3、糖是  多羟基醛   和   酮   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动物多糖又称 糖原。              主要贮存于 肝和  肌肉 组织中。血糖是指  血液中的葡萄糖  。

4、糖异生是指   非糖物质转变为糖  ,其过程主要在  肝  组织进行,糖异生主要的底物有  乳酸 、甘油 、 丙酮酸和 丙氨酸(生糖氨基酸)。

5、脂肪又称为   甘油三酯  ,其通式是

                        O

                        ||

            O   CH2OC---C---R

            ||   |

       R'-CO-CH O

                 |    ||

            CH2OC-R"                。

酮体是   脂肪酸    的正常代谢中间产物,包括    乙酰乙酸  、 β-羟丁酸  和  丙酮  。酮体主要在  肝 组织中生成。

6、氨基酸脱氨基主要有 联合脱氨酸 和  嘌呤核苷酸循环 两种方式,支链氨基酸包括   亮氨酸 、  异亮氨酸和  缬氨酸  。

7、尿素是    氨基酸(蛋白质)  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之一。血尿素升高一般出现在运动后。训练周期中,血尿素开始上升,然后逐渐恢复正常,说明   运动量大,但机能适合   。

8、乳酸是 糖无氧代谢(酵解)的最终产物。运动时, 肌肉 是生成乳酸的主要部位。乳酸的消除途径  氧化、异生为糖、 转变为脂肪或氨基酸、随尿排出  。

二、名词解释(10分)

1、糖异生: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2、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给过程逐级氧化,最后生成水,同时伴有能量的释放,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3、血浆脂蛋白:血脂与载脂蛋白,结合是血脂的运输形式。

4、葡萄糖-丙氨酸循环(图示):

肝                      血液        肌

          葡萄糖6磷酸      葡萄糖              葡萄糖

糖原        葡萄糖异生作用                       糖酵解作用

            丙酮酸                              丙酮酸

             乳酸                         乳酸         

 丙氨酸                                              丙氨酸

           

                                                   蛋白质降解

5、运动性蛋白尿:由运动引起蛋白质含量增多的尿。

三、单项选择题(5分)

1、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5主要存在于     D       。

A、心肌   B、肝脏   C、肾脏   D、骨骼肌

2、糖酵解的关键限速酶是     C       。

A、CK      B、LDH      C、PFK     D、HK

3.关于儿童少年骨骼肌CP含量的错误叙述是    D     。

A、绝对量低于成人,相对量与成人相近

B、尿肌酐系数低于成人,间接反映CP含量低于成人

C、训练可提高肌肉CP储量

D、无论绝对量还是相对量都低于成人

4.女子骨骼肌的体积小于男子,主要是缺少    B   。

 A.雌激素      B.雄激素  C.胰岛素     D. 肌红蛋白

5. 中老年人    C    易发生骨折。

A.骨弹性降低,硬度和脆性增加  

B. 骨弹性、硬度均增加  

C. 骨基质和骨盐相对减少

D.骨弹性增加,硬度和脆性降低

四、多项选择题(5分)

1、运动训练对磷酸原系统的影响有        ACD            。   

A、明显提高ATP酶活性      B、明显提高ATP储量 

C、提高CK活性              D、提高ATP转换速率。

2、导致外周疲劳的代谢因素有       BC        。

A、γ-氨基丁酸浓度升高         B、能源物质消耗

C、代谢产物堆积               D、5-羟色胺增多

3、酶催化反应的特点是       ABCD           。 

A、高效性               B、高度专一性        

C、不稳定性             D、可性

4、影响糖酵解供能系统的生化因素   AC       。

A、糖酵解过程的限速酶         B、水、盐丢失

C、乳酸生成                   D、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能力

5、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一多三退”,其中三退包括       BCD    。

A.睡眠减退        B.活力减退       C.反应力减退      D. 适应能力减退

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0分)

1、肌糖元可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供其他组织利用。   (  ×  )

2、辅酶I(NAD+)分子中含维生素PP,其功能是传递氢原子。  

                                                     (  √   )

3、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通过脱羧方式,并伴有能量生成。 (  ×  )

4、机体在缺氧情况下才有乳酸生成。( × )

5、运动中能源物质消耗越多,运动后超量恢复越明显。(  ×  )

6、持续耐力训练后,高糖膳食可促进肌糖元的恢复。  (  √    )

7、儿童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体内蛋白质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处于人生正氮平衡阶段。                                     (  √    )

8、生物氧化过程中水的生成是通过呼吸链完成的。(  √    )                          

9、短时间剧烈运动后,血氨升高主要来自AMP脱氨。(  √  )

10、血脂是指血浆中的脂肪。  (  × ) 

五、问答题(50分)

1、试述血清酶的来源与去路,运动引起血清酶升高的机理是什么?

来源:功能性酶,非功能性酶

去路:在血管内被蛋白酶降解,在肝代谢清除,随尿排出

机理:运动引起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或肌细胞微细损伤

2、写出三羧酸循环的代谢过程(标出脱氢和脱羧的部位)和生理意义。

                  乙酰CoA       柠檬酸

   草酰乙酸                                       顺乌头酸

脱2H

   苹果酸                                        异柠檬酸

                                                脱2H  脱CO2

   延胡索酸       琥珀酸        琥珀酰CoA       a酮戊二酸

            脱2H        脱GTP             脱2H

                                           脱CO2

意义:是糖、脂肪、蛋白质分解代谢最终的共同途径,

      是糖、脂肪、蛋白质相互联系的重要机构。

3、试述最大乳酸训练和乳酸耐受力训练的异同。

要点:相同点:都是发展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的训练方法。

不同点:训练方法、生化原理。

4、人体的化学组成和代谢能力对运动会产生适应吗?请各举一例详细说明。

要点:举一例说明长期运动(锻炼或训练)人体化学组成产生的适应性变化,举一例说明长期运动(锻炼或训练)代谢能力产生的适应性变化。

5、试述马拉松跑的供能过程和供能特点,导致该项运动员运动疲劳的主要生化因素有哪些? 

要点:

3、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

    运动开始,加速,冲刺等过程 ,无氧供能占主要地位。

4、疲劳的主要生化因素。

 肌糖原大量消耗,血糖浓度下降,体温升高,水和无机盐丢失。

运动生化重修考试 (C)  2006、1

(运动人体科学系)

一、名词解释(20分)

1、呼吸链

2、同工酶

3、葡萄糖-丙氨酸循环

4、尿肌酐系数

5、血浆脂蛋白

二、选择题(单选)(10分)

1、运动后测定血乳酸,一般在运动后                分钟取血。

A、1         B、10          C、3-5         D、20

2、尿素是                 分解的最终产物之一。

A、蛋白质              B、糖        

C、脂肪                D、核酸

3、糖酵解的关键限速酶是            。

A、CK      B、LDH      C、PFK     D、HK

4、三羧酸循环一周,净生成ATP数量为              。

A、22         B、12       C、15           D、18

5、当主动性脱水达                时,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A、体重的5%           B、体重的3%

C、体重的8%           D、体重的2% 

三、填空题(30分)

1、ATP是生命活动的                  能源,ATP和CP统称为                  。ATP再合成的途径有            、             、          和                。

2、耐力运动时,蛋白质代谢处于                     状态,判断肌肉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强度的常用指标是                      。氨基酸脱氨基主要有                 和              两种方式,支链氨基酸包括            、             和                   。

3、睾酮的主要功能有                     、                     、

和                     。测定血清睾酮/皮质醇的比值可了解             

                     情况。运动员此比值下降,说明                     。

4、酮体是                                                  ,包括

                     、                        和                  。

运动后血酮体升高说明                                  。

5、维生素是指                                                  。

可分为                         和                      两大类。大多数维生素B族通过参与                             而发挥其生物学功能。

6、尿素是                 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之一。血尿素升高一般出现在                   运动后。训练周期中,血尿素开始上升,然后逐渐恢复正常,说明                       。

四、问答题(40分)

1、发展磷酸源代谢能力的训练方法及其生化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运用血乳酸指标评定磷酸源代谢能力?(15分)

2、试述血清酶的来源与去路,运动引起血清酶升高的机理是什么?(10分)

3、试述400米全力跑的供能过程和供能特点,导致该项运动员疲劳的主要生化因素及其机理是什么?(15分)

运动生化重修考试(D)   2005、7

(运动人体科学系)

一、名词解释(40分)

1、磷酸源

2、血脂

3、维生素

4、酮体

5、糖异生

6、酶

7、葡萄糖-丙氨酸循环(图示)

8、尿肌酐系数

9、氧化磷酸化

10、同工酶:

二、问答题:(60分)

1、试述ATP的生物学功能,ATP的再合成途径有哪些? 

2、写出三羧酸循环的代谢过程及对运动能力的意义。

3、试述最大乳酸训练和乳酸耐受力训练的异同。

4、试述5000米跑的供能过程和供能特点,在此运动中,蛋白质氨基酸是如何发挥供能作用的?导致该项目运动员疲劳的主要生化因素是什么?

运动生化补考试卷  

学号            姓名          成绩           

三、名词解释(40分)

1、磷酸源

2、血脂

3、维生素

4、酮体

5、糖异生

6、酶

7、葡萄糖-丙氨酸循环(图示)

8、尿肌酐系数

9、氧化磷酸化

10、同工酶:

四、问答题:(60分)

1、试述ATP的生物学功能,ATP的再合成途径有哪些? 

2、写出三羧酸循环的代谢过程及对运动能力的意义。

3、试述最大乳酸训练和乳酸耐受力训练的异同。

4、试述5000米跑的供能过程和供能特点,在此运动中,蛋白质氨基酸是如何发挥供能作用的?导致该项目运动员疲劳的主要生化因素是什么

文档

运动生化历年试题

南京体院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40341班《运动生物化学》试卷(A)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10分)1、乳酸阈: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乳酸阈,它反映了机体内的代谢方式由有氧代谢为主过渡到无氧代谢为主的临界点。2、呼吸链:在线粒体内膜上,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照一定顺序排列,构成一条连锁反应体系,此反应体系与细胞摄取氧的呼吸过程有关,故称为呼吸链。3、糖异生:体内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