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_《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例题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0:21:19
文档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_《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例题解析

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1.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现有12克A与32克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A.44克B.32克C.22克D.12克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A和B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C的总质量。32g+12g=44g。答案:A2.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当一定量的A反应片刻后,生成56克B和44克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A.12克B.44克C.56克D.100克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等于分解后生
推荐度:
导读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1.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现有12克A与32克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A.44克B.32克C.22克D.12克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A和B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C的总质量。32g+12g=44g。答案:A2.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当一定量的A反应片刻后,生成56克B和44克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A.12克B.44克C.56克D.100克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等于分解后生
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现有12克A与32克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

A.44克           B.32克          C.22克                D.12克

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A和B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C的总质量。32 g+12 g=44 g。

答案:A

2.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当一定量的A反应片刻后,生成56克B和44克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    )

A.12克           B.44克          C.56克               D.100克

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等于分解后生成的物质B和C的质量总和。即物质A的质量等于56克+44克=100克。

答案:D

3.(经典回放)只含铜和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9.0 g,测得铜的质量为8.0 g。已知铜的氧化物有CuO和Cu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样品的组成只有两种情况

B.固体样品一定是CuO与Cu2O的混合物

C.固体样品可能是Cu2O

D.若固体样品由两种物质组成,则其中一种质量分数为4/9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和元素的质量比判断物质组成的能力。由铜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固体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只为CuO②只为Cu2O③CuO与Cu2O的混合物④CuO与Cu的混合物⑤Cu2O与Cu的混合物⑥CuO、Cu2O、Cu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又因为固体样品中铜为8 g,氧为(9 g-8 g)=1g,而CuO中m(Cu)∶m(O)=4∶1,Cu2O中m(Cu)∶m(O)=8∶1。若固体样品由两种物质组成,则上述组合中③、⑤不成立,④的组合中CuO质量为5 g,Cu的质量为4 g。综合可知选项C、D正确。本题的D选项属难点,若不能将固体样品组合,进行定量分析,则易得出错误结论。

答案:CD

4.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们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穆朗玛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成功登顶。假如每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 g。求: 

(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 g·L-1)

(2)若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的高锰酸钾? 

(3)用这种方法给登山运动员供氧,是否可行?简述理由。

解答:(1)4.8 kg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 356.6 L。

(2)设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 MnO2+O2↑

316                   32

x                     4.8 kg

47.4 kg

(3)不行。此法成本太高,经济上不合算;或在实验室制如此多氧气,耗时太长。

此题难度不高,主要考查学生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两个重要的注意点:(1)气体体积和气体质量的换算(即气体体积=气体质量÷气体密度);(2)化学方程式中单位的换算,如题目中出现“kg”与“g”之间的换算。此题中不仅仅是一道有知识背景的简单计算,还考查了学生在物质制备时是否考虑原料成本和反应时间的因素。

5.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的办法如下:取用8 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 g稀盐酸分4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

(1)8 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多少克?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下表中m的数值应该为多少?

序号加入稀盐酸质量/g网

剩余固体质量/g

第1次

105.5
第2次

10m
第3次

101.2
第4次

101.2
(4)要得到280 kg CaO,需要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千克?(化学方程式:CaCO3CaO+CO2↑)

思路解析:(1)8 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为1.2 g。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85%。

(3)m=5.5 g-(8 g-5.5 g)=3 g。

(4)设需要80%的石灰石的质量为x。

CaCO3CaO     +     CO2↑

100            56

x×80%         280 kg

625 kg

此题通过不断改变所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观察剩余固体的质量来判断稀盐酸何时不足,石灰石中CaCO3何时完全反应。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第三次加入10 g盐酸后,固体剩余物质量不再减少,说明剩余的1.2 g固体不和稀盐酸反应,应为杂质。然后,用8 g石灰石样品质量-杂质质量=CaCO3质量。再除以样品质量,即可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第(3)问也可从题意得出正解,即第一次加10 g酸时固体的质量减少应和第二次一样,所以第二次剩余的固体质量就是3 g。最后一问可利用含杂质问题的解题方法处理。

答案:(1)1.2 g  (2)85%  (3)3  (4)625 kg

6.(福建中考)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同学,对我市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发现主要的污染物为氢氧化钠。为测定污水中氢氧化钠的含量,取100 g污水于烧杯中,加入36.5 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污水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求:(1)100 g污水中含氢氧化钠多少克? 

(2)污水中所含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思路解析:设100 g污水中含NaOH质量为x。

HCl+NaOH====NaCl+H2O

36.5         40

36.5×10%     x

x=4 g

污水中所含NaOH的质量分数为:100%=4%。

答案:(1)4 g(2)4%

7.火力发电厂用石灰石泥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污染环境,其反应方程式为:2CaCO3(粉末) + 2SO2+ O2====2CaSO4+ 2CO2。

(1)若100克废气中含6.4克二氧化硫,则处理100克这种废气需含碳酸钙(CaCO3)的石灰石__________克。

(2)处理上述100克废气,可得到含CaSO4 85%的粗产品_________克。

思路解析:题中给出的化学方程式,即为计算的依据。

设需含CaCO3 80%的石灰石的质量为x,生成纯CaSO4的质量为y。

2CaCO3+2SO2+O2====2CaSO4+2CO2

200   128        272

0.8x  6.4克      y

,x=12.5克

 y=13.6克

13.6克÷85%=16克

答案:(1)12.5  (2)16

8.早在17世纪,质量守恒定律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打开容器盖,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来金属质量增加了。

(1)试解释金属灰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

(2)由于波义耳称量方法上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机会。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法,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1)金属燃烧是金属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金属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金属氧化物的质量。生成的金属灰是金属氧化物,所以金属灰的质量比原来金属的质量增加了。网

(2)分别称量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

文档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_《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例题解析

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1.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现有12克A与32克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A.44克B.32克C.22克D.12克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A和B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C的总质量。32g+12g=44g。答案:A2.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当一定量的A反应片刻后,生成56克B和44克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A.12克B.44克C.56克D.100克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等于分解后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