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信息用户研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0:22:03
文档

信息用户研究

信息用户研究(上编)1.就信息的产生与作用机制而言,信息可以区分为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两大类.2.自然信息系指自然界中的各种信息以及人类所赖以生存与生产的物质所产生的信息.3.社会信息系指人类各种活动产生、传递与利用的信息,包括人—人作用、人—机作用信息等。4.就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所使用的信息而言,存在三种状态:接受状态,即存在于人的头脑中,被人理解或吸收的状态;记录状态,即信息存在于各类载体中的状态;传递状态,即各种形式的信息传播。5.这三种状态中,记录状态是主体,离开这一状态,人们将无法从事
推荐度:
导读信息用户研究(上编)1.就信息的产生与作用机制而言,信息可以区分为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两大类.2.自然信息系指自然界中的各种信息以及人类所赖以生存与生产的物质所产生的信息.3.社会信息系指人类各种活动产生、传递与利用的信息,包括人—人作用、人—机作用信息等。4.就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所使用的信息而言,存在三种状态:接受状态,即存在于人的头脑中,被人理解或吸收的状态;记录状态,即信息存在于各类载体中的状态;传递状态,即各种形式的信息传播。5.这三种状态中,记录状态是主体,离开这一状态,人们将无法从事
信息用户研究(上编)

1. 就信息的产生与作用机制而言,信息可以区分为自然信息和社会

信息两大类.

2. 自然信息系指自然界中的各种信息以及人类所赖以生存与生产的

物质所产生的信息.

3. 社会信息系指人类各种活动产生、传递与利用的信息,包括人—

人作用、人—机作用信息等。

4. 就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所使用的信息而言,存在三种状态:接受

状态,即存在于人的头脑中,被人理解或吸收的状态;记录状态,即信息存在于各类载体中的状态;传递状态,即各种形式的信息传播。

5. 这三种状态中,记录状态是主体,离开这一状态,人们将无法从

事信息活动;传递状态将信息的产生与使用联系起来,是信息得以存在的条件;接受状态则关系到信息使用者的主体活动,是信息产生效益的状态,也是信息活动所要实现的目标。

6. 信息服务是以信息为内容的服务业务,其服务对象是对服务具有

客观需求的社会主体(包括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在服务中,这些主体称之为用户。

7. 在图书馆和情报(信息)部门开展的文献信息服务中,用户通常

指科研、技术、生产、管理、文化等各种活动中一切需求与利用信息的个人或团体。前者称为个人用户,后者称为团体用户。

8. 用户与信息具有如下一些基本关系:1.信息只有通过用户使用才

能表现其存在价值,而用户在各种活动中又离不开信息,表现为信息与用户的相互依赖。2.用户在发布、传递、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过程中会对信息客体作出选择,以求信息活动与用户主体活动相适应和相匹配。3.用户在选择、发布与使用信息的过程中必然对信息进行评价,以明确信息的价值。4信息与用户的关联作用结果表现为用户对接受并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可能的加工,即用新的方式表达信息。5.用户在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传递着信息,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因而是信息的一种主要传播方式。6任何用户在吸收某一信息的同时必然会创造与此有关的新信息,因此信息只有通过用户吸收才有新的生命。

9. 信息服务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1社会性2知识性3关联性4时效

性5指向性6伴随性7公用性8控制性。

10. (了解)现代信息服务呈现的发展趋势:1从单一形式的服务向

综合性服务发展。2从以部门为主体的信息服务向社会化信息服务模式转变。3各种专项信息服务和系统化的信息保证服务将成为信息服务业务发展的一大主流。4信息服务向多元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5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个性化、知识化与集成化发展。

11. 用户研究基本方面和不足之处(局限性)可能是论述。大家去通

读一下吧…希望权威人士稍作补充。

12. 直接调查法是用户研究中的一种直接方法,其基点是必须有用户

本身参与调研活动。

13. 直接调查法四类具体方法:1调查表法根据预先确定的调研内容

及范围设计调查表,然后将调查表以直接交付、邮寄等一切可能的方式递交给被调查者,待被调查者按要求填好调查表后回收,进行分析研究,引出结论。采用调查表法进行用户研究要注意的三个环节:(1)被调查对象的选择(2)调查表的设计(3)调查结果的分析 2询问法询问法又叫问答法,它是根据研究目标直接向用户提问,从而获取询问信息,然后引出研究结论的一种基本方法。 3实地考察法是在与用户的直接接触中考察、研究用户的一种直接方法。 4信息反馈法是一种利用信息服务中用户反馈信息进行用户研究的方法。

14. 间接调查法师用户研究中的一种间接方法。所谓间接调查,就是

调查与用户有关的各种资料,如各种文献、用户登记卡、服务工作记录、咨询记录、业务日记、用户工作日程表等。

15. 间接调查的途径有如下几种1伯恩交往观察法,2用户资料与信息

服务业务资料分析(1)用户特征资料调查分析(2)用户其他资料调查分析(3)信息业务资料调查分析

16. 特尔斐法应用于科学研究、科技预测、科技管理以及信息用户研

究及决策等方面

17. 特尔斐法也可以称为迭代调查法或专家调查法。这种方法是以匿

名方式通过几轮函询,征求有关专家对特定研究项目的直观意见,将其意见进行综合、归纳和整理,匿名反馈给这些专家,再次征求意见,然后再加以综合与反馈。如此反复循环,直到得出比较一致的研究结论时为止。

18. 使用特尔斐法进行用户研究的步骤如下:1根据用户研究的目的

和内容,预先把研究的项目归纳成若干个提问问题。提问问题集中反映研究的任务和性质。2选定有代表性的若干用户作为被调查者,给他们函寄包括所有提问在内的第一轮征询表,随后汇集并整理第一轮调查结果,进行第一次统计和分析处理,将结果列入第二轮征询表中进行第二轮询问;经数次迭代征询,待征询意见基本稳定后,列出结果。3对结果进行处理和评价。4提出调查问题的报告19. 人类总体需求与信息需求之间的关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

交需求、尊敬需求、实现需求——活动——信息需求(自然、社会)

20. 由于用户的信息需求具有主观性和认识性,因而存在着三个基本

层次:用户信息需求的客观状态—认识状态—表达状态

21. 用户的信息需求具有如下特点:1信息需求归根结底是一种客观

需求,由用户(主体)、社会和自然因素所决定,但需求的主体(用户)存在对客观信息需求的主观认识、体验和表达问题;2信息需求是在用户主体的生活、职业工作和社会化活动基础上产生的,具有与这些方法相联系的特征。3信息需求是一种与用户的思想行为存在着内在联系的需求,其需求的满足必然使用户开展思维活动并由此产生各种行为。4信息需求虽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随机性,然而却具有有序的层次结构。

22. 确定用户信息需求的主要方法如下:1规范分析方法2战略集合转

换方法3关键因素分析方法4过程分析法5目标—手段分析法6决策分析法7社会技术分析法8输入—处理—输出分析法。

23. 几种主要的用户分类方法(判断)(1)按用户工作所属的学科

范围进行用户分类:按用户所从事工作的学科,可分为:1社会科学用户,包括从事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人员,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实际工作人员。2自然科学用户,包括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的研究人员、工农业生产技术人员、医生等。(2)按用户的职业进行分类:1国家领导人;2决策、管理人员3科学家(包括自然科学家与社会科学家)4工程师5医生6作家7艺术家8生产、技术人员9军事人员10商业人员11教师12学生等(3)按用户信息需求的表达情况:1正式用户2潜在用户(4)按用户对信息的使用情况:1目前用户2过去用户3未来用户(5)按用户的能力和水平:按用户利用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1初级用户、2中级用户3高级用户(6)按用户信息保证的级别:对于信息保证服务而言:1一般用户2重点用户3特殊用户(7)按用户信息服务的方式:按用户对信息服务的不同利用情况:1借阅用户2检索用户3咨询用户4定题服务用户等。

24. 根据上述七种方法结合起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我们用

户的分类:1社会科学及相关领域用户,包括:社会科学部门的领导者、管理人员;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社会科学方面的教师;

经济、政治、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等部门的实际工作者;文科学生。2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部门的用户,包括:基础科学及技术科学研究人员;理工科教师;工业生产技术人员;农业生产技术人员;医生及医学专家;科技及生产管理人员;理工科学

生。3特殊用户。包括1国家及部门领导者、决策者2军事人员3其

他用户等。

25. 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可分为1用户对信息的需求。2用户对信息检索

工具、系统与网络的检索需求。包括对现期文献通报、文摘、题

录的需求,对累积性检索工具和各种专题检索工具的需求,以及

对自动化信息检索系统的需求。3用户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信息

化条件下,用户对服务需求的多元化、综合化趋势明显。

26. 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按信息的内容将需求分为3个类型:1知识型

2消息型,它是一种动态信息,供用户决策时参考。3数据、事实

与资料型。

27. 用户信息需求的类型见书133页图4—4.

28. 影响用户对信息需求的因素可分为个体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

素、信息检索工具、系统与网络工具需求的因素。

29. 影响用户对信息检索工具、系统与网络工具需求的因素:1有关

检索工具、系统和网络方面的影响因素。这方面的因素包括:有

无适合于检索用户所需信息的检索工具或系统;检索工具或系统

的质量、利用的方便性和经济性等。如果缺少适当的检索工具或

系统,用户将难以查询、获取信息。2影响用户对信息需求的诸

因素。影响用户对信息需求的诸因素影响着用户对信息检索工具

和系统的需求。

30. 用户信息需求规律可以分为用户信息需求的静态规律和动态规

律。

31. 穆斯定律、齐夫最小努力原则、马太效应与罗宾汉效应(了

解)书P151

32. 用户所需信息的内容变化规律:1用户所需信息的阶段性,任何

信息用户的工作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工作的阶段性必然导致信

息需求的阶段性。2用户信息需求随用户知识结构变化而改变的

定律。用户的知识结构是决定其信息需求的重要依据。知识结构

的变化不仅影响用户信息需求量的改变,而且直接关系到用户信

息需求的内容和质量。在信息服务过程中,向用户提供的信息必

须与其知识结构相适应。3用户信息需求的综合化和专门化。科

学技术的积分化和微分化趋势迅速改变着各类用户的信息需求,

使他们所需信息的内容日益综合化于专门化。

信息用户研究(下编)

第五章 用户信息交流与信息利用※信息的社会流通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①人际传播和交流②组织传播和交流③大众传播和交流

※组织信息传播的信道主要有三种:①自上而下的传播②自下而上的传播③横向传播

用户的信息获取途径归纳为三类:①用户不依赖于任何信息服务系统获取信息②用户借助于信息人员提供的服务获取信息③用户通过“技术”直接使用信息查询设备获取信息

※信息对用户有如下几点作用:①引发用户思维②改变用户的知识结构③帮助用户决策④指导用户行为⑤是用户进行各种创造活动的源泉

第六章用户社会交往与互助中的信息活动

※竞争信息活动的一些基本环节:

(一)竞争信息搜集

①竞争信息主要包括竞争目标信息、竞争环境信息以及竞争者的信息②竞争的环境信息包括各种与竞争活动相关的条件信息和背景信息③竞争对手信息是指竞争对立方的各方面情况④竞争双方的信息,除对方信息外还包括本方的各种信息

(二)竞争信息研究与预测

(三)竞争决策与决策实施中的信息反馈

(四)竞争效果的信息分析

※我国的社会流动正在以下4个方面得到了加强:①改革人才部门所有制,加强社会人才流动②改革和完善干部制度,实行任期制,进行干部的上下流动③调整经济结构和社会职业结构,加强职业流动④引入竞争机制,加速社会的全面流动

我国的社会流动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我国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从根本上确立了新的社会流动模式,将对今后的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社会流动的分类:

(1)结构性流动

(2)非结构性流动:①垂直流动②水平流动③代际流动

第七章用户信息心理研究※信息意识:专指信息使用者的自觉心理反应,它使信息用户能够从客观信息现实中引出概念、思想、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信息行为,使信息活动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

※注意可以分为几种?

(1)无意注意

所谓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地注意。(2)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还需作一定意志努力地注意叫有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

在从事某一职业工作的过程中,主体对某些信息方面的职业兴趣往往需要一定努力才能培养和形成,这需要主观意识。但在一段时间后,主体可能产生对这些方面的职业心理习惯,这时就可以不需要意志努力而保持其注意力,这就是有意后注意。

※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认识是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过程的统称,是意志活动的前提。他们的关系表现为:①意志行为所趋向的目的,实现目的的所选择的途径、方式和方法等,只有当人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和客观规律时,才有可能②在意志行动进行过程中,离不开注意、观察、思维等过程③意志反过来又可以促进认知更加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使认知广泛更深入

在意志活动中,既包括人和自然的关系,也包括人和社会的关系。基于人与各方面的关系,必然发生态度的体验,意志行动自然也会产生一定的情绪反应,概括起来说,情绪和情感的两极影响着意志。

可见,意志与认知、情绪和情感是密切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用户对信息的吸收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零”级。用户所对信息的零级吸收表示用户没有吸收信息

②“低”级。用户对信息的低级吸收表明用户想让信息与自己的知识体系结合起来,但出于种种原因,仅仅是想法或作出某些轻微的反应而已③“中”级。用户对信息的中级吸收表明用户在考虑信息产生影响的同时,还寻求必要的关联信息,并力求消化它④“高”级。用户对信息的高级吸收表明用户对信息关心,并迅速作出反应⑤“特”级。用户对信息的特级吸收表明用户与信息高度相关

※用户团体信息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团体的信息感知②团体对信息的注意③团体思维④团体情绪、情感与意志⑤团体智能⑥团体士气⑦团体作风

※团体中个体的心理状态与自由个体的心理状态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个体之间的意见沟通心理②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心理③个体的依赖心理④决策的分权化心理⑤个体的制约心理⑥个体在团队中的精神状态※用户信息行为的定义和特征?

含义:信息行为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行为,系指主体为了满足某一特定的信息需求,在外部作用刺激下表现出的获取、查询、交流、传播、吸收、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行为。

特征:①信息行为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产物,因而可以从认识论的角度加以研究②信息行为由信息心理活动决定,因而可以利用心理学理论方法研究信息心理—行为规律③信息行为始终伴随着人的主体工作发生,研究信息行为应与研究主体工作行为相结合④信息行为时一种目的性很强的主动行为,对人的信息行为可以从总体上控制和优化

※用户的信息心理-行为流程图:

刺激→用户信息意识→潜在信息需求→需求唤起状态→需求认识状态→需求表达状态→信息行为

第八章 信息服务业务及其组织

※信息服务的要求:

①信息资源开发的广泛性②服务的充分性③服务的及时性④服务的精炼性⑤信息的准确性⑥服务收费的合理性

除以上基本要求外,信息服务与其他服务一样,必须强调服务人员的态度,优化服务结构与管理。

※信息提供服务的类型?

※信息提供服务:信息提供服务是根据用户的某一客观信息需求,有选择地从信息源中搜集信息,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程序,向用户提供一定范围内的信息及信息获取工具u,以供用户选择、使用的一种基本的服务业务。

※信息保障用户的组织法方法:项目服务法、用户跟踪法、综合保障法和系统组织法。

※咨询业务的类型?

(1)文献信息咨询(2)科技研究与开发咨询(3)工程项目咨询(4)业务管理与综合决策咨询(5)其他专业咨询

※咨询的基本程序:

(1)受理咨询(2)指定咨询计划(3)搜集、鉴别、整理咨询信息(4)进行分析研究(5)编写咨询报告,进行结果论证(6)提交咨询报告并进行项目归档

TIPS:

1.控制用户的信息需求心理与行为,可以从“诱发”和“期望”两个方面着手。“诱发”来源于环境、任务等外界;“期望”是一种客观作用于主观的判断。尽管诱发力相同,但不同的用户所产生的期望却不一样。其最佳控制等价于最佳的期望反应。(谈谈对我们工作的启示)2.个性化服务(重点阅读)

文档

信息用户研究

信息用户研究(上编)1.就信息的产生与作用机制而言,信息可以区分为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两大类.2.自然信息系指自然界中的各种信息以及人类所赖以生存与生产的物质所产生的信息.3.社会信息系指人类各种活动产生、传递与利用的信息,包括人—人作用、人—机作用信息等。4.就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所使用的信息而言,存在三种状态:接受状态,即存在于人的头脑中,被人理解或吸收的状态;记录状态,即信息存在于各类载体中的状态;传递状态,即各种形式的信息传播。5.这三种状态中,记录状态是主体,离开这一状态,人们将无法从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