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活动口号: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科目:物理 | 磨课地点:318 | 第 一 次磨课 | 时间: | 2014.10.20 |
课 题:光的折射 | ||||
参加人员:全体物理老师 | ||||
主备人:吴沛昱 | ||||
建议人:侯晓琛 | ||||
教学建议 | ||||
课堂教学环节: 1.将课件中的杂乱部分去掉。课件尽量直观、简洁。 2.将光的折射实验多步整合,避免凌乱的感觉。 3.学生解释现象环节多现象整合,学生自主选择。
| ||||
教师教学活动: 1.保留一个精彩导入,节约时间 2.关注两环节的串联、使下一环节的进入更加自然 | ||||
学生活动情况: 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的实验改为学生演示实验,明确实验目的,便于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验操作 | ||||
其他方面建议: 教师需要掌握时间安排 | ||||
执教人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一定要有比较明确的指向性,便于学生沿着老师启发的路径进行深入的思考. |
磨课活动口号: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科目:物理 | 磨课地点:集备室 | 第 一 次磨课 | 时间: | 2014.10.20 |
课 题:光的折射 | ||||
参加人员:全体物理老师 | ||||
主备人:吴沛昱 | ||||
建议人:徐玉红 | ||||
教学建议 | ||||
课堂教学环节: 1.导入:从生活中引或者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引入 2.将教学环节在紧凑些,如将探究折射规律的步骤进行整合 | ||||
教师教学活动: 每一个环节的衔接更自然顺畅,导入保留一个即可 | ||||
对性的进行实验操作 探究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垂直入射时,改变入射方向,观察折射光线做好提示 | ||||
其他方面建议: 教师需要掌握时间安排,将作题环节合理安排 | ||||
执教人反思: 提问问题要有针对性 |
磨课活动口号: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科目:物理 | 磨课地点:318 | 第 一 次磨课 | 时间: | 2014.10.20 |
课 题:光的折射 | ||||
参加人员:全体物理老师 | ||||
主备人:吴沛昱 | ||||
建议人:丁治平 | ||||
教学建议 | ||||
课堂教学环节: 1.教学环节齐全,各环节过渡自然。 2. 课件尽量直观、简洁。 3.学生解释现象环节过多,选择一个让学生解释即可。
| ||||
教师教学活动: 1.保留一个精彩导入,节约时间 2.关注两环节的串联、使下一环节的进入更加自然 | ||||
学生活动情况: 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的实验改为学生演示实验,明确实验目的,便于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验操作。 | ||||
其他方面建议: 教师需要掌握各环节时间安排 | ||||
执教人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一定要有比较明确的指向性,便于学生沿着老师启发的路径进行深入的思考. |
磨课活动口号: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科目:物理 | 磨课地点:318 | 第 一 次磨课 | 时间: | 2014.10.20 |
课 题:光的折射 | ||||
参加人员:全体物理老师 | ||||
主备人:吴沛昱 | ||||
建议人:刘东林 | ||||
教学建议 | ||||
课堂教学环节: 1. 导入的设计如何会更好? 2. 对学生探究实验的提示问题要明确! 3. 课件内容要整洁大方!
| ||||
教师教学活动: 1. 光路可逆怎么运用? 2. 相关环节的串联词要自然 | ||||
学生活动情况: 1、学生实验设计分一次还是二次会更好? 2、对学生实验目的要有明确指导! | ||||
其他方面建议: 1、课件字体颜色的修改! 2、教案的修改!(红色) | ||||
执教人反思: 教学环节一定注意多设计学生活动,问题要明确! |
磨课活动口号: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科目:物理 | 磨课地点:318 | 第 一 次磨课 | 时间: | 2014.10.20 |
课 题:光的折射 | ||||
参加人员:全体物理老师 | ||||
主备人:吴沛昱 | ||||
建议人: 张建廷 | ||||
教学建议 | ||||
课堂教学环节: 关注两环节的串联、使下一环节的进入更加自然 | ||||
教师教学活动: 1. 将光的折射实验多步整合,避免凌乱的感觉。 2. 学生解释现象环节多现象整合,学生自主选择。 | ||||
学生活动情况: 1、小组合作环节较多 2、对学生实验目的要有明确指导! | ||||
其他方面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一定要有比较明确的指向性,便于学生沿着老师启发的路径进行思考. | ||||
执教人反思: 教师需要掌握时间安排,将各环节合理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