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0:12:42
文档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学校:教师班桂花年级四学生人数46授课时间2012年11月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课时安排2第一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一、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写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长期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培养的,是通过各个领域内容的教学逐渐形成的,单独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单元,能加强策略的形成和对策略的体验。“策略”的原意是计策和谋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的计策与谋略,具体表现为对解决问题方法、手段的思考与选择运用。本单元以
推荐度:
导读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学校:教师班桂花年级四学生人数46授课时间2012年11月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课时安排2第一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一、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写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长期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培养的,是通过各个领域内容的教学逐渐形成的,单独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单元,能加强策略的形成和对策略的体验。“策略”的原意是计策和谋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的计策与谋略,具体表现为对解决问题方法、手段的思考与选择运用。本单元以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学校:

教师班桂花年  级

学生人数46授课时间2012年11月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课时安排2第一 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一、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写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长期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培养的,是通过各个领域内容的教学逐渐形成的,单独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单元,能加强策略的形成和对策略的体验。“策略”的原意是计策和谋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的计策与谋略,具体表现为对解决问题方法、手段的思考与选择运用。本单元以有条理地整理信息,发现数量之间的联系作为策略教学的切入口。发现和利用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通过整理信息明确和把握数量关系,既是可操作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学会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体会它的作用与意义,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策略是教材的编写思想。填入表格里的都是经过筛选后的重要信息和有用数据,实际问题里的许多情节性内容都被过滤掉了。因此,填表整理能帮助学生把握住实际问题里的数学内容。

学生情况分析本单元教学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学生初步接触“策略”一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情境中呈现较多的信息,产生要整理信息的需要,产生掌握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从而真切感受列表的作用,愿意主动掌握并运用这一策略去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初步学会用列表的策略悼念和整理信息,对表格中的信息进行分析,认识其中的数量关系,学会从问题入手和从条件入手,找出解答问题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有条理和富有个性地思考问题,并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体会有关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乐于和同学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能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克服困难及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主动运用有关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并通过列表的过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策略设计《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应该充满挑战与探索,创造与成功。在本课教学中主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更有利于在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增强上进心。在教学中努力构建“构建模型(学会制表)→利用模型(学会看表)→拓展模型(学会用表)”的教学模式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充分参与,积极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沿着“旧知识的固定点——新知识的链接点——新知识的生长点”有序展开,不断迸发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追求创新的人格,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用智慧积木搭建“数学乐园”!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数学教具)小黑板、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1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感知策略。
教师活动谈话: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放录音);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司马光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办法?人们把这一好的办法称之为“策略”。 谈话:其实,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很多策略。补充板书:解决问题的

学生活动听和想
设计意图揭示课题。
教学步骤2

教学过程联系生活,探究策略。

1、列表整理信息。

谈话:我们的同学积极参与“我爱家乡、读书快乐”读书系列活动,为了及时记下读书心得,同学们利用假期到文具商店购买笔记本。

出示例题情境图:仔细观察,图中直接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谁愿意说一说?

同桌讨论后,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

出示第一个问题:小华买5本用去多少元?

谈话: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怎样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新的方法:列表整理信息。

板书:列表整理信息

出示表格:

谈话:小明买笔记本的信息填在哪一行?第二行填谁的信息呢?“5本”填在哪一格?“多少元”填在哪里?为什么先要把小明的情况填进去?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下列表格。

提问:谁愿意说一说18元为什么不填在下面?为什么每人购买的本数和所用的钱数填在同一行?(对应)你觉得列表整理信息有什么好处?

揭示:有利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2、分析数量关系。

谈话:列表之后,我们再怎样做?

板书: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根据表格的第一行(从条件入手),小明买3本用去18元,可以先求出什么?(单价)。

板书:从条件入手

学生先自主探究策略,再在小组里交流。

提问:通过刚才的整理和讨论,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8÷3=6(元)   6×5=30(元)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谁愿意来说一说?

谈话:同学们,刚才他是根据表格从条件入手。如果从问题出发,可以怎样想呢?大家来观察表格第二行,想一想要求5本用去多少元,可以先求出什么?(单价)

板书:从问题入手  

3、小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哪两种不同的思路?谁愿意说一说。

(1)从条件入手:根据买3本用去18元,先要求出1本的价钱。

(2)从问题入手:根据买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价钱。

4、引导:你会不会对计算的结果进行检验呢?

先完成,再在班内交流。

教师活动主导
学生活动主体
设计意图揭示:有利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步骤3

教学过程解决问题,体验策略。

1、解决问题。

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小华买5本笔记本用去多少元都会求了。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你们敢不敢挑战?

提问:小军用42元钱买笔记本,他买了多少本?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想?让学生先从条件和问题入手想一想,再填表,最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板书:18÷3=6(元)   42÷6=7(本)  口答:略。

谈话:通过两次用表格整理信息,你体会到了什么?

揭示: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比较容易。

2、比较体会:在列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谈话:根据上面两题的解答结果和表格,你会把两次的表格合并起来吗?(先投影,再投影。)

谈话:我们还可以把这张表格再简化。表中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对应)根据上面两题的解答结果,让学生在书上填出括号里的数。

3、引导观察:从左往右你发现了什么?本数与钱数相对应,每本价钱(单价)不变,要求5本多少元和42元可以买几本,都要先算什么?还可以怎样观察?从上往下,又发现了什么?本数增加,要付的钱数也要增加,如果买10本,要付的钱跟42元比会怎样……

教师活动主导
学生活动主休
设计意图解决问题,体验策略
七、课堂小结总结回顾,拓展策略。

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呢?首先在问题的已知条件比较多,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的关系不够清楚的情况下,我们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有关信息;其次,我们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以弄清应该先求什么,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你有哪些收获呢?其实,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初步学习了列表的方法和一些具体的策略。我相信同学们只要肯动脑筋、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大家一定会想出更多更奇妙的策略!

八、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小明

3    本

18   元

小华5    本

(    )元

小军(    ) 本

42   元

列表整理信息     分析数量关系

从条件入手     18÷3=6(元)   6×5=30(元)

             从问题入手     18÷3=6(元)   42÷6=7(本)

九、形成性评价设计

(课堂练习及检测)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先在书上填表,再解答。

(2)展示两个学生填写的表格及算式。

168÷6=28(毫米)   28×15=420(毫米)   504÷28=18(本)

(3)提问:列表整理信息时要注意什么?每步算式求出的是什么?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谈话:你感觉这一题和前面的题相比难度怎样?(不易一下子看出如何列式)

我们先选择有关条件和问题填表,再看看对解决问题会不会有帮助。

(2)让学生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在课本上列表整理,再找一位学生在投影片上填表,然后展示,校对。

(3)谈话:接下去你打算怎样分析数量关系?你会解答吗?

(4)学生解答,指名板演。

          56×6=336(元)

          336÷8=42(元)

          336÷48=7(个)

(5)提问:列表整理后你感觉对解决问题有怎样的帮助?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3、简要地比较这两道题目在运用策略上的相同点(列表整理信息)以及解法上的不同点?第一题,因为要先求出一本字典的高度,所以要用除法;第二题要求出老师一共带了多少钱,所以它要先算乘法。

4、投篮比赛。

小黑板出示相关信息:

姚明在两场比赛中投篮30次,投中21次,得分42分。奥尼尔在三场比赛中投篮40次,投中30次,得分60分。解决下面问题:

(1)假设姚明保持这样的状态不变,下面五场比赛中姚明能得多少分?

(2)姚明平均每场比奥尼尔多得多少分?

五、总结回顾,拓展策略。

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呢?首先在问题的已知条件比较多,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的关系不够清楚的情况下,我们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有关信息;其次,我们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以弄清应该先求什么,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你有哪些收获呢?其实,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初步学习了列表的方法和一些具体的策略。我相信同学们只要肯动脑筋、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大家一定会想出更多更奇妙的策略!

十、作业设计用列表的方法解决第67页“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4题。

十一、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是苏教版教材的一个亮点,但同时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以往上课及听课的经历中,发现很多老师不明白这一单元该如何去教,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解决问题上,没能分清策略与方法的本质区别。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可以在传递中习得,但策略却不能从外部直接输入,只能在方法的实施中感悟获得。本人在所带两个班级的教学中,第一次教学按照书中例题原样呈现,发现因为信息量少,看图即能一目了然地解决问题,学生产生不了列表整理信息的需求,反而是在学生已经得出答案后再让学生去整理信息,教学变得没有实效,不但没让学生形成策略,感觉策略的价值,反而让学生感觉到似乎“多此一举”,于是在所带的第二个班级中调整了方式,首先通过生活中一件学生熟悉的事(整理分数)逼出学生的“策略”,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策略,再通过一道改编的例题让学生产生整理信息的需要,初步体验列表整理信息简单、明了,在解决题中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表格分析数量关系,再次让学生体验列表整理信息不仅具有上述特点,而且还易于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再次感受到列表策略的价值。学生基于解题的经历和形成的相应经验、技巧、方法进行反思、提炼,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文档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学校:教师班桂花年级四学生人数46授课时间2012年11月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课时安排2第一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一、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写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长期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培养的,是通过各个领域内容的教学逐渐形成的,单独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单元,能加强策略的形成和对策略的体验。“策略”的原意是计策和谋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的计策与谋略,具体表现为对解决问题方法、手段的思考与选择运用。本单元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