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理工类)试题 2013.03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l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P(A+B)=P(A)+P(B).
如果事件A、B,那么P(A·B)=P(A)·P(B).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l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复数,则复数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已知全集U=R,集合A={},集合B={},则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A.{} B.{}
C.{} D.{}
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
①设有一个回归方程=2—3x,变量x增加一个单位时,y平均增加3个单位;
②命题P:“”的否定P:“”;
③设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0,1),若P(X>1)=p,则P(-1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本题可以参考性检验临界值表 A.矩形 B.正方形 C.菱形 D.梯形 5.已知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若对于x≥0,都有f(x+2)=,且当时,,则= A.1-e B.e-1 . C.-l-e D.e+l 6.如果右边程序框图的输出结果是6,那么在判断框中①表示的“条件”应该是 A.i≥3 B.i≥4 C.i≥5 D.i≥6 7.设x,y满足约束条件,若目标函数的最小值为2,则ab的最大值为 A.1 B. C. D. 8.已知m,n是空间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9.某大学的8名同学准备拼车去旅游,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每个年级各两名,分乘甲、乙两辆汽车。每车限坐4名同学(乘同一辆车的4名同学不考虑位置),其中大一的孪生姐妹需乘同一辆车,则乘坐甲车的4名同学中恰有2名同学是来自于同一年级的乘坐方式共有 A.24种 B.18种 C.48种 D.36种 10.关于函数的四个结论: P1:最大值为; P2:把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后可得到函数的图象; P3:单调递增区间为[],; P4:图象的对称中心为(),.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1.现有四个函数:①②③④的图象(部分)如下,但顺序被打乱,则按照从左到右将图象对应的函数序号安排正确的一组是 A.④①②③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 D.③④②① 12.过双曲线(a>0,b>0)的左焦点F(-c,0)作圆的切线,切点为E,延长FE交抛物线于点P,O为原点,若,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如图,长方形的四个顶点为O(0,0),A(2,0),B(2,4),C(0,4),曲线经过点B.现将一质点随机投入长方形OABC中,则质点落在图中阴影区域的概率是 ▲ 14.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和为243,则该展开式中常数项为 ▲ 15.对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m的n次方幂有如下分解式: 22=1+3 32=1+3+5 42=1+3+5+7… 23=3+5 33=7+9+11… 24=7+9… 此规律,54的分解式中的第三个数为 ▲ 16.函数的定义域为D,若存在闭区间[a,b] D,使得函数满足: (1)在[a,b]内是单调函数;(2)在[a,b]上的值域为[2a,2b],则称区间[a,b]为y=的“和谐区间”.下列函数中存在“和谐区间”的是 ▲ (只需填符合题意的函数序号) ①;②; ③;④。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中,已知A=,. (I)求cosC的值; (Ⅱ)若BC=2,D为AB的中点,求CD的长. 18.(本小题满分l2分)中国航母“辽宁舰”是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以4台蒸汽轮机为动力,为保证航母的动力安全性,科学家对蒸汽轮机进行了170余项技术改进,增加了某项新技术,该项新技术要进入试用阶段前必须对其中的三项不同指标甲、乙、丙进行通过量化检测.假如该项新技术的指标甲、乙、丙通过检测合格的概率分别为、、。指标甲、乙、丙合格分别记为4分、2分、4分;若某项指标不合格,则该项指标记0分,各项指标检测结果互不影响. (I)求该项技术量化得分不低于8分的概率; (II)记该项新技术的三个指标中被检测合格的指标个数为随机变量X,求X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1,的直径AB=4,点C、D为上两点,且CAB=45°,DAB=60°,F为弧BC的中点.沿直径AB折起,使两个半圆所在平面互相垂直,如图2。 (I)求证:OF平面ACD; (Ⅱ)求二面角C—AD—B的余弦值; (Ⅲ)在弧BD上是否存在点G,使得FG平面ACD?若存在,试指出点G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数列{}满足=. (I)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Tn,求满足的n的最大值。 21.(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椭圆C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离心率为,短轴长为4. (I)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II)直线x=2与椭圆C交于P、Q两点,A、B是椭圆O上位于直线PQ两侧的动点,且直线AB的斜率为。 ①求四边形APBQ面积的最大值; ②设直线PA的斜率为,直线PB的斜率为,判断+的值是否为常数,并说明理由. 22.(本小题满分l3分)已知函数. (I)若a=-1,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Ⅱ)若函数的图象在点(2,f(2))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45o,对于任意的t [1,2],函数是的导函数)在区间(t,3)上总不是单调函数,求m的取值范围; (Ⅲ)求证: 2013年济宁市高三模拟考试 数学(理工类)试题参及评分标准 一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5 DACCB 6~10 DDDAB 11~12 CA 13. 14. 10 15. 125 16. ①③④ 三、解答题:共74分. 17.解:(Ⅰ)且,∴ …………2分 ……………………………………………4分 …………………………6分 (Ⅱ)由(Ⅰ)可得 ……………………8分 由正弦定理得,即,解得. ………………………………10分 在中, ,所以 18.解:(Ⅰ)该项新技术的三项不同指标甲、乙、丙通过检测合格分别为事件、、, 则事件“得分不低于8分”表示为+. 与为互斥事件,且、、为彼此+=()+() =()()()+()()(=. ……………………4分 (Ⅱ)该项新技术的三个指标中被检测合格的指标个数的取值为0,1,2,3. =()==, =(++)=++=, ……………6分 =(++)=++=, =()==, …………………………………………………………8分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为 19.(方法一):证明:(Ⅰ)如右图,连接, ,. …1分 又为弧的中点,,. ………平面,平面, 平面. …解:(Ⅱ)过作于,连. ,平面⊥平面. ⊥平面.又平面,,平面,,则∠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 由⊥平面,平面,得为直角三角形, , ==. ………8分 (Ⅲ)取弧的中点,连结、,则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 因此,在弧上存在点,使得//平面,且点为弧的中点.…12分 (方法二):证明:(Ⅰ)如图,以所在的直线为轴,以所在的直线为轴,以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1分, 点为弧的中点,点的坐标为,. 解:(Ⅱ),点的坐标,. 设二面角的大小为,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由有即 取,解得,. =. ………………………………5分 取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6分 . ……………………………8分 (Ⅲ)设在弧上存在点, ,由(Ⅱ)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 ① ……………9分 又因为 ②由①②两式联立解得,…11分,因为,所以,则为弧的中点,因此,在弧上存在点,使得//平面,且点为弧的中点. ………12分 20. 解:(Ⅰ)在中,令n=1,可得,即. 当时,∴, …∴,即.∵,∴,即当时,. ……又,∴数列{bn}是首项和公差均为1的等差数列. 于是,∴. …………………………………………6分 (Ⅱ)∵, ∴, ……………………………………………………………8分 ∴=. …10分 由,得,即, 单调递减,∵, ∴的最大值为4. ……………………………………………………………………………………12分 21.解:(Ⅰ)设椭圆C的方程为 . ………………………………1分 由已知b= 离心率 ,得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 ……………………………………………………………4分 (Ⅱ)①由(Ⅰ)可求得点P、Q的坐标为 ,,则, ……………5分 设AB(),直线AB的方程为,代人 得:. 由△>0,解得,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7分 四边形APBQ的面积 故当 …②由题意知,直线PA的斜率,直线PB的斜率 则 ………………………10分 = =,由①知 可得 所以的值为常数0. ……………………………………………………………………13分 22.解:(Ⅰ)当时, 解得;解得的单调增区间为,减区间为. ………4分 (Ⅱ) ∵∴得, ,∴ ∵在区间上总不是单调函数,且∴ …………………7分 由题意知:对于任意的,恒成立, 所以,,∴. ………(Ⅲ)证明如下: 由(Ⅰ)可知 当时,即, ∴对一切成立.…………………………………………………10分 ∵,则有,∴. …………………11分 . ………13分
4.平面四边形ABCD中,则四边形ABCD是P(K2≥k) 0.5 0.40 0.25 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k 0.455 0.708 1.323 2.072 2.706 3.841 5.024 6.535 7.879 10.828
=+++=. ………………………………………………………12分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