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比较阅读对比阅读复习练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0:13:03
文档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比较阅读对比阅读复习练习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比较阅读对比阅读复习练习(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龙标野宴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1.两首诗都有“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答: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出自己不以远谪为念
推荐度:
导读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比较阅读对比阅读复习练习(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龙标野宴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1.两首诗都有“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答: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出自己不以远谪为念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比较阅读对比阅读复习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  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1.两首诗都有“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

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出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解析 李诗写李白听到好友王昌龄遭受谗毁,被贬为龙标县尉的消息,写了这首诗。诗以落花和子规悲鸣起兴,抒发怀念友人的感伤之情。王诗写王昌龄被贬龙标,由于为治以宽,政善爱民,被誉为“仙尉”。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①剑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春望》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杜甫这两首诗都写到了类“泪”,请分别分析各自蕴含的情感。 (4分) 

                                                                             

                                                                             

答案:《春望》中,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宾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请赏析诗歌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的情感不同。(4分)

答案:岑参的诗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而王勃的诗重点是鼓励和劝慰友人,表达作者的豪迈之情和宽广的胸襟。

2.请赏析岑参诗歌中“愁云惨淡万里凝”的“愁”字与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的“愁”字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

答案:岑参诗歌“愁云惨淡万里凝”的“愁”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即将长途跋涉的担忧惆怅之情,以及为下文转入送别作铺垫。而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的“愁”则表达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与不舍,对友人被贬前途的深切担忧之情。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论诗

戴复古

飘零忧国社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

近日不闻秋鹤唳,乱蝉无数噪斜阳。

1.这两首《论诗》都采用了对比手法,两者是怎样对比的?分别突出了诗人什么见解和主张?(4分)

                                                                             

答案:赵翼《论诗》是古今之人对李杜诗篇的态度对比,诗人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戴复古《论诗》将忧国伤时的诗歌比作清亮鹤鸣,将与之相反的诗歌比作群蝉聒噪,两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岀诗人对忧国伤时、关心国计民生的诗歌的推崇。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①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①杜二甫:即诗人杜甫。②徂快:山名

1.同是送别诗,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的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4分)

                                                                             

答案:《渡荆门送别》中,“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情。《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中,诗人借明媚之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即将分别时的时豁达之情。

(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①黄昏。

1.结合具体语句,比较《游山西村》和《西村》这两首诗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分) 

                                                                             

答案: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①《西村》“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侧面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揭示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在困难中也有转机和希望的深刻哲理。

(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本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4分) 

答案:岑诗中的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孟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农家小院中,表达了作者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背景分析各1分,情感分析各1分)

(八)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家

[明]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1.两首诗均提及“寒江钓雪”,试分析两首诗的作者对“寒江钓雪”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答案:柳宗元的诗主要表达作者顽强不屈、凛然无畏、清高孤傲的思想,而孙孙承宗的诗主要表现了对“好作寒江钓雪图”的“画家”的批评之情。

(九)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悠。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这两词的尾句都有“独”字,请分别揣摩两个“独”字的深意?(4分)

                                                                             

答案:柳宗元的“独”表面上看是孤独寂寞,实际上是表达顽强不屈、凛然无畏、清高孤傲之意。晏殊的“独”是孤独寂寞的意思,表达词人因为伤春而表现出的孤寂与伤感之情。

2. 《浣溪沙》与《相见欢》这两词的中都有“独”字,请分别揣摩两个“独”字的深意?(4分)

答案:晏殊的“独”表达词人因伤春怀人而表现出的孤寂与伤感之情。而李煜的“独”则突出词人孤独悲伤及强烈的亡国哀思。

(十)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 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

杜诗:                                                                

周诗: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就此诗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答:                                                                

答案 (1)杜诗:①春雨来得及时;②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

周诗:①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②春雨水量可观。

(2)杜诗要点:①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②借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展开想像,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④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像相结合);⑤言有尽而意无穷(由“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

周诗要点:①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

②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③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彼此补充)

(十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  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沂。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罟(gǔ)师:渔夫,这里指船夫。

(1)王诗中首句“杨柳渡头行客稀”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请略作赏析。

(2)这两首送别诗,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都新奇、形象、蕴含丰富,请略加分析。

答案(1)“渡头”点明地点,“杨柳”点明节令,唐人有以折柳送行的习俗,烘托送别气氛。行客稀见,境地之凄凉,反衬送别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总之,首句从环境和感情上为下文作了铺垫。

(2)两首诗都用了比喻手法写离情。王诗以眼前无边无际的春色比喻自己心中无限依恋的惜别之情,且从江南江北一齐随朋友而归;李诗则以眼前这浩浩东去、无穷无尽的长江之水比喻自己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二诗均即景抒情,状难写之情如在眼前,且情和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大意对即可)

(十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矰:短箭;缴:系箭的丝绳。

(1)诗歌的抒情主人翁往往是自己。这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杜诗"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的作用是什么?请简析。

                                                                    

(3)崔诗“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的解释有两种,一是你未必会遇到弓箭的射击,但独自飞行毕竟害怕;二是虽然你未必会遭暗算,把生命葬丧,只是失群孤飞,毕竟叫人疑惧不已。你同意哪一种?请简析。

                                                                    

  答案:(1)都表现了诗人孤独凄凉的羁旅之情。 (2)“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3)第二种说法,有其道理。作为孤雁,是害怕人的伤害,诗中也有类似的说明:“寒塘欲下迟”。正是诗人对孤雁的要穿越长空,克服“暮雨”“渚云”“矰缴”等的困难和威胁,表现极大的怜悯,就是没有“矰缴”的威胁,也是困难重重,安危难料,令人担忧。

(十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天净沙·秋思》《渔家傲·秋思》皆写秋景,分别营造了什么氛围?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案:《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景物,构成一幅深秋晚景图,渲染出悲凉气氛。《渔家傲·秋思》中“雁”“长烟”“落日”“孤城”“霜”等景物.勾勒出充满肃杀之气的塞下秋景,营造出苍凉悲壮的气氛。

(十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  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沂。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王诗中首句“杨柳渡头行客稀”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请略作赏析。

                                                                    

(2)这两首送别诗,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都新奇、形象、蕴含丰富,请略加分析。

                                                                    

答案:(1)“渡头”点明地点,“杨柳”点明节令,唐人有以折柳送行的习俗,烘托送别气氛。行客稀见,境地之凄凉,反衬送别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总之,首句从环境和感情上为下文作了铺垫。

(2)两首诗都用了比喻手法写离情。王诗以眼前无边无际的春色比喻自己心中无限依恋的惜别之情,且从江南江北一齐随朋友而归;李诗则以眼前这浩浩东去、无穷无尽的长江之水比喻自己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二诗均即景抒情,状难写之情如在眼前,且情和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大意对即可)

(十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秋词》与《天净沙·秋思》写的是同样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2.谈一谈《秋词》与《天净沙·秋思》在表现手法上的差异。

                                                                    

1.豪放、热情凄愁

2.《秋词》是议论兼抒情,而《天净沙·秋思》是借景抒情。

文档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比较阅读对比阅读复习练习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比较阅读对比阅读复习练习(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龙标野宴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1.两首诗都有“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答: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出自己不以远谪为念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