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细节中升华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这是这几天在国培学习中记住的唯一的一句话,也是我最大的收获。这句话是省二实验的一位培训老师借冰心老人家的一句名言诠释了教师工作的真谛。这句话我觉得用在我们所有的班主任身上更为恰当。是啊,爱何止是在左,又怎么能仅仅是右,他埋藏在我们每一位班主任的心里,更贯穿在我们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一、大道至简,简约而不简单:
最好的“道”是最简单的,不能够说出来,却依附于世间万物,是一个规律。这个道,没有华丽的东西装饰,非常纯朴,返回到自然的境界当中。这个道用在我们班主任身上就需要高超的智慧和洞察一切的眼睛,既简约易行,又不简单粗暴。
在班级管理中,最具体、琐碎、单调的事莫过于每天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班级的纪律、卫生、以及个人标志佩带等,如果都需要老师过问,可能老师再也不会腾出时间来上课和批改作业了。不管行吗?当然不行。怎么办呢?我想出了一个自己管自己的办法,卫生方面每人负责自己可以伸出手臂碰到的区域,每天每节课都由组长检查或者抽查,如果发现问题,先由自己负责解决,如果自己不能解决,就进行值日生培训,加入到这一周的值日队伍。这个办法试行了一个月,效果显著。可是有新的问题出现了。有一天,组长哭丧着脸对我说:”老师,麻金宝座位下有垃圾,不但自己不解决,我们让他进行值日培训,每次也看不到人影,怎么办?”麻金宝是我们班最有个性的男孩子,平时总是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看来组长是拿他没辙了,必须得我亲自出马了。找到他,我首先和颜悦色地说:“宝宝,作业最近进步很大啊,书写这么好,是参加书法班了吗?”他听说我在和他聊他最引以为自豪的字,开始滔滔不绝起来。聊一会,我开始转进话头,“书法上这么好,在其他方面可不能落后于别人啊!”他一听我这么说,一下明白了,摸着后脑勺说:“老师,那些垃圾是我不小心扔的,但我一定会打扫干净。”我一看他这个态度,更加面带微笑了,说:“我想让你带一带这周的值日生,你当组长,培训培训他们,如何?有信心做好吗?”他一听,自己当组长还要培训别的值日生,当时就来了自信,拍着胸脯说:“老师,你放心吧,包在我身上。”
一个同学们看似很棘手的问题,在我的几句话聊中就迎刃而解了。看来高年级的学生就是这样,简单粗暴的批评已经不起作用了,知心的、真诚的交谈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但这些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的关爱的基础之上。这样简约的方法岂不妙哉!
二、温情手势,无声却有情:
对于学生行为习惯上的养成还要贯穿在各项活动之中。每天的大课间,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考验。每天怎么能够做到快静齐地站好本班的队伍,同时又做到做操没有声音呢?我想这是给我们一实验所有班主任老师提出一个最严峻的课题,也是学校每天课间操上强调最多问题。班级人多,不易管理这是我们大班额情况下面临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有时候老师在前边喊破喉咙,后边长长的队伍也根本听不见。虽然它不能影响到班级的学习成绩,但细节处方显管理能力,关键时才见英雄本色。我开始研究解决的办法。高年级的学生比较懂事,重情重义的多,更在乎老师对他的态度。那么我就从这点入手,在行动上改变自己以前非喊即嚷的做法。当队伍不直的时候,我会走到那个同学跟前,双手扶住他的肩膀,示意他动一下。嗯,效果不错。有一次,天特别冷,我走到每个同学身边,都拍一下肩膀,拽一下衣领,正一下衣襟。这个看似很寻常的动作,却给了同学们春天般的温暖。记得有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就写道:“今天,虽然天气寒冷,但是我做操却非常认真,把平时不爱露的手拿出来了,用尽全身力气完成着每一个体操动作,是老师,给了我火炉般的温暖。”读到这里,我才知道,孩子们的要求不高啊,原来爱孩子是这么简的一件事。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动作而已,这里面却被孩子理解成老师全部的爱,多单纯善良的孩子们啊!于是,以后每次间操,再也不用我怎么校正队伍了,孩子们都站得笔直,期待老师的一个温情的抚摩。在做操时,每当同学们做得整齐而优美时,我会在前边面带微笑竖起大拇指,潜台词当然是:你们做得真棒!我发现这时候孩子做得更起劲了。真是温情的手势,无声的语言,有情的关注,孩子们读懂并享受着。
三、学做一把钥匙 :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呢?”钥匙说:“因为我了解它的心。”其实,每个人的心,就象上了锁的门,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惟有关心,才能把自己变成一把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了解别人。
班级的学生来自六十多个不同的家庭,情况更是千差万别。
我班李昕航同学经常迟到,上课讲话,而且还拐带其它同学影响课堂秩序,我就批评了他。没想到他的态度非常的好,不为自己绞辩,承认自己错了,保证下次再不讲话了。我对他进行了一番教育,没追究下去。他接下来的表现还算不错,可好景不长,说话的病又来了。问起原因,他总有理由,批评教育后好两天,然后又反复。我觉得这样下去,只治标不治本,达不到真正的目的,于是,我改变策略。
首先和他亲近,经常拉拉家常,了解他的平时生活习惯,给予他更多的爱,引导他进步;其次,在平时班级活动,他喜欢的活动,也总让他优先参加,是他感到老师没有用作业压制自己,是他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树立其自信心;第三,看到他有点进步我就在班级进行表扬,让他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着做一把钥匙,去了解别人,去关心别人,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遇到熟悉的眼睛和绚丽的风景。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学生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而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培养孩子的课堂,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
2002年4月,被长春市教育局评为“优秀班主主任”;
2003年12月,《语文课堂中“读”的魅力》被刊登在《中国教育创新探索与实践》一书中;
2004年12月,在全区青年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2005年1月,《圆明园的毁灭》获得长春市教师电子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
2005年6月,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2006年6月,《如何对单亲家庭的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多途径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获得第一届成果评选二等奖;
2006年11月,论文《注重体验,培养探究能力》在长春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7年5月,撰写的论文《语文课堂中“读”的魅力》被吉林省教育学会评为二等奖;
2007年5月,被长春市教育局评为“优秀班主任”;
2008年1月,《爱心雕塑精品》一文长春市老师叙事研究文章评选中获得优秀奖;
2008年12月,在长春市中小学课堂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语文学科一等奖;
2009年2月,被双阳区认定为小学语文学科骨干教师;
2009年9月,在全区中小学班主任综合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2012年1月,参加了吉林省小学骨干班主任省级培训,获得合格证书;
2010年3月,参与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范重点课题《有效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的子课题,论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荣获优秀课题成果一等奖;交获得结题证书。
2010年6月,论文《丰厚文化底蕴,奠基生命智慧——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在“长春市第五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2010年6月,参与的课题《小学语文“写字、积累、修身”一体化实验》已经结题。
2010年12月,《丰厚的文化底蕴,奠基生命的智慧》获得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优秀成果证书一等奖;
2012年3月,论文《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在第二届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优秀研究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2012年10月,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希望林杯青少年书画及文学作品大赛指导奖;
2012年11月,所带的四年六班中队被评为“长春市少先队优秀中队”;
2012年12月,申报的成果《严中有爱,共创和谐班集体》荣获全国和谐德育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3年8月,撰写的论文《寓生命教育于无声处》获得吉林省中小幼生命与安全教育课题研究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