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二节美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美国的位置、自然概况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美国是一个移家;知道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条件、分布及主要特点。
2.了解美国经济对世界资源与环境造成的影响。
3.了解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4.理解农业地区专业化,学会分析影响农业带(区)的主要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分析美国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以及自然条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2.学会分析图像、表格等各种信息的方法。
3.通过学生阅读各类地图,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4.通过学生收集美国经济发展对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等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5.通过学生掌握各自然要素之间、自然条件与工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生了解有色人种在美国社会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充分认识种族歧视与悬殊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的矛盾,使学生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通过学生了解美国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等事例,使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美国的繁荣和发达,树立全球意识、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3.美国对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二)教学难点
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探究法,讨论分析法。
四、课时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老师:在前边几章学到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都是属于东半球的,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个崭新的章节西半球的国家。大家看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图找出位于西半球的大洲。
板书: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在西半球的大洲主要是美洲,美洲又分为南美洲与北美洲。南美洲与北美洲是以巴拿马运河为分界线,以北为北美洲以南是南美洲。人们还习惯把美洲分为北美和拉丁美洲。大家在地图上找找属于拉丁美洲的国家和地区?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北美与拉丁美洲主要以美国与墨西哥的分界线为界,以南的部分就是拉丁美洲,拉丁美洲主要说拉丁语。
讲授新课:近来一部《阿凡达》掀起了一股看3D电影的热潮,大家都知道是哪产的这部电影吗?
学生回答:好莱坞
教师:大家还看过好莱坞的哪些大片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大家知道不知道好莱坞位于哪个国家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好莱坞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市区西北郊,是世界著名的电影城市。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美国,了解美国的一些基本情况。大家看书图9.5、图9.12和地图册找出美国有那几部分构成。
板书:第一节 美国
一、美国的疆域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大家在地图上看一个国家的领土构成时,要注意补充框图所指示的海外领土。美国的有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
以下是美国领土的历史演变:
美国战争后,当时的领土仅限于加拿大以南、密西西比河以东、佛罗里达以北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奴隶主和资产阶级为了自身利益,竭力进行领土扩张。
1803年,美国用1500万美元购得法属路易斯安那。
1818年,取得英属殖民地俄勒冈。
1819年,从西班牙手中购买佛罗里达。
1836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得克萨斯宣布为“孤星共和国”,并申请加入美国,1845年7月美国正式吞并得克萨斯。
1846年,美国以战争相威胁,迫使英国放弃了北纬49度以南的俄勒冈地区。
1846年,美国挑起了对墨西哥的战争,紧接着又在加利福尼亚鼓动叛乱,宣布成立“加利福尼亚共和国”,1847年9月,美军侵占墨西哥城。1848年2月,墨西哥被迫签约,割让了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
1853年,美国又以1000万美元强购了新墨西哥以南的一块墨西哥土地。
1867年美国以720万美元的代价从沙俄手中购得了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
18年吞并了夏威夷群岛。
美国后,它的领土不断向西扩张。西部有着广阔无垠的土地,富饶的资源,那些破产农民、失业工人和生活困苦、不堪压迫的劳动人民都把西部看作谋生之路,他们不惜变卖家产,带着自己仅有的家当,赶着牛车、马车、羊群成群结队地向西挺进。当时称之为“西进运动”。在西进运动的过程中,印第安人因反抗而被,或被驱赶到更偏远的地区。西进运动成了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
教师讲述:再讲下边之前,咱们先明确一个概念——移民。所谓移民就是指由于各种原因离开自己的家乡迁移到其他国家去定居且加入该国国籍的人。比如说因为婚姻、就业、亲属等许多原因而在外国定居的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取得外国国籍。我说几种情形,同学们说是否属于移民。出国留学。
教师板书:移家
学生回答:(略)
教师接着提问:到中国驻外使馆工作。
学生回答:(略)
教师接着提问:出国旅游。
学生回答:(略)
教师接着提问:在国外工作并拿到绿卡。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他们都不是移民,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取得外国国籍,只有当一个国家主体人口(大多数人口)为移民时这个国家才可以称之为移家。美国的土著居民(祖祖辈辈都居住生活在美国本土的,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是印第安人。大家根据图9.2美国人口构成,还有黑板上美国的人口构成表。结合刚才的概念判断一下美国是不是移家?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总结:由于美国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只占美国总人口的0.78%,而其他地区的人却占了99.22%,所以美国的主体是移民,即为移家。
教师讲述:在美国的华人有160多万,看书上介绍找出华人主要分布在哪些城市?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在这些华人聚集的地方形成了唐人街。总的来说,现在“唐人街”还是要比“中国城”常用。唐人街也被称为华埠或中国城,是华人在其他国家城市地区华人店铺聚集的地区。唐人街的形成,是因早期华人移居海外,成为当地的少数族群,在面对新环境需要同舟共济,便群居在一个地带,故多数唐人街是华侨历史的一种见证。在唐人街时常看到很多唐人餐馆,而餐馆和洗衣铺皆为早期华侨主要的营商行业。一些历史较悠久的唐人街,皆位于移民城市的旧区,环境较为挤迫,治安和种族问题亦是某些华埠要面对的问题。多年来,凭着、随着华人的富裕,华侨在外国的地位渐渐提高,新一代的华人移民会选择移民城市的其他地区居住,一些唐人街亦出现华人人口迁离﹑人口老化的现象。现在很多地方,唐人街已经成了中华文化区的代名词。无论商业,还是娱乐,以及各种文化设施,都体现东方华夏色彩,并没有华人聚居地的本意了。
名称的由来: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强盛的朝代。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 他们聚居的地方便称为“唐人街”。 美国最大的“唐人街”在旧金山。旧金山唐人街始于1850年前后。当年开发美国西海岸的华工初来异国,人生地疏,言语不通,因此他们便集中住在一起,团结互助,休戚与共 。起初,他们开设方便华工的小茶馆、小饭铺,接着是豆腐坊、洗衣店等等,逐渐形成了华工生活区。后来,越来越多的当地人,也经常光顾这里,他们称这里为“中国镇”,爱上了这里的中国饭菜。后来,“唐人街”成了繁华街道,街上除了饮食业外,刺绣、中国古玩等也都在当地享有盛名。同时,唐人街办起了华人子弟学校,从事中文教育。还有各种同乡会 、俱乐部、影剧院等,成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特殊街区。 每逢春节,这里均耍龙灯、舞狮子,爆竹声中除旧岁,保留着中国传统的种种风俗。事实上,唐人街遍及世界许多地方,只是有的地方不这么叫就是了。
教师讲述:看书上P81的阅读材料,大家分组讨论总结一下华人在美国哪些方面有突出的贡献?展现了华人的什么品质?
学生讨论后选出小组代表回答:(略)
教师总结:华人在美国的交通建设、医学、航天、物理、建筑设计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做出了巨大贡献。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勇敢、聪明、认真等。
教师讲述:.课本图9.3中的活动,找四个学生分别扮演黑人、印第安人、华人和白人根据课本中的文字描述设置情景。
同学设置情景表演
教师提问:几个人的对话反映了美国一个什么社会问题,并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黑人、印第安人还有包括华人在内的黄种人,他们在政治、经济、教育和日常生活中都受到了不平等待遇,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种族不平等、相差悬殊等社会现象。
(二)第二课时
在上一节我们知道了美国的疆域居世界第四位,那么在这么的地域内地形有什么差异呢?我们就在下边的内容中学习。
读图9.5找出美国主要山脉、河流和地形区?
教师板书:美国的地形
学生读图回答:(略)
教师讲述:主要的山脉有:科迪勒拉山系一部分、落基山脉和阿巴拉契亚山脉。
河流: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和我国的长江。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地形区:大平原、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太平洋沿岸平原。平原面积占全国的一半以上,约占世界平原面积的10%。
读图说出五大湖的名称?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在加拿大和美国交界处,五大湖总面积约24566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域。也是最大的淡水湖群。它们按大小分别为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湖水大致从西向东流,经圣劳伦斯河注入大西洋。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综合以上所述总结一下美国地形的特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美国的地形明显地分为西部高大山地、东部低缓高地和中部广阔平原三部分,各部分呈南北纵向分布。
1)西部以高大的山地、高原为主。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高度大、宽度广,包括了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和落基山脉,约占了美国本土面积的1/3。
2)东部为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宽度和高度均不大。
3)中部为宽广的平原,从五大湖一直延伸到墨西哥湾,约占美国本土面积的一半。
讨论一下这种地形对美国气候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讲述:
1)东部阿巴拉契亚山地对气候的影响:该山地的东南部由于高度较大,对来自于墨西哥湾和大西洋的水汽具有抬升作用,多地形雨,为美国多雨区之一。西北坡在冬季受到南下的西北风影响,常常会造成大雪天气。
2)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对气候影响:山系以西受来自太平洋的湿润西风气流影响,西部沿海降水多。而山系东侧由于受到高大的山脉阻挡,形成了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类型。另外,科迪勒拉山系直逼太平洋岸,既了山脉以西北段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东伸,也了山脉以西南段的地中海气候向东伸。
3)中部平原对气候的影响:中部平原地势平坦,南北开敞,使南北气流畅行无阻。冬季寒潮可以长驱南下,带来骤然降温的天气。夏季时,墨西哥湾大西洋暖湿气团可以自由北上,带来闷热多雨天气。中部平原气候的性较强,成为降水和气温季节变化很大的地区。
读图9.8说出美国的降水分布特征?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从西北向东南递增。读83页阅读材料,1998年美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及其世界的位次,总结美国农业的地位?
教师板书:农业地区专业化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
看图9.6和9.7说出图中所展示的农业生产是以何种方式进行的?
学生考虑回答(略)
教师总结:美国的农业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农业地区生产专业化主要指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以生产一、两种主要农产品为主的农业生产。
在美国,乳畜带内养殖的奶牛约占全国奶牛总量的1/3,生产的牛奶、乳制品占全国总量的1/2。玉米带内生产的玉米占全国总量的3/4,生产的大豆占全国60%,这里还利用玉米作为饲料,饲养着全国2/3的生猪和1/4的肉用牛。大家考虑一下这种生产方式的好处?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节约劳动力等。那么农业区域化生产的优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可大规模进行机械化生产,各广泛使用高新技术,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等。
参照图9.9美国农业带的分布,找出美国主要的农业带并说出其名称?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六个农业带分别为:玉米带、乳畜带、棉花带、小麦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和论和农业区。阅读图中A、B、C三项注释讨论归纳出影响小麦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和论和农业区的主要因素?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师生小结:D 这里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处温带, 降水较少,春夏气温较高,有河水灌溉,适合小麦生长。E这里是高山区,海拔较高,山脉之间有宽广的盆地和高原分布,形成高原山地气候,降水较少,草地分布广有河湖水灌溉,形成畜牧和灌溉农业区;F这里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纬度较低,是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丰富,热量充足,适合亚热带作物生长。由此总结出在影响农业分布的问题上应从气候、水源、土壤肥沃程度等自然环境方面,还有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等社会环境方面。
(三)第三课时
教师讲述:前面,我们已对美国特别是其工农业生产有了初步的了解,阅读86页材料,美国居世界第一、二位的工业产品,了解一下美国工作在世界中的地位?
教师板书: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学生回答:(略)
师生总结:美国拥有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工业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是当今世界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教师讲述:看书回答,那为什么美国的工业很发达呢?
学生回答:(略)
师生小结: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少受战争影响、大量外国人才的涌入、还有科技发达等。
在图9.12上找出各大工业区、首都华盛顿和纽约、芝加哥、休斯敦、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
教师讲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并且分布还比较广泛,形成了众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其中闻名于世的如旧金山附近的“硅谷”。说一说大家对“硅谷”的了解?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硅谷地处美国加州北部旧金山湾以南,早期以硅芯片的设计与制造著称,因而得名。后来其它高技术产业也蓬勃发展,硅谷的名称现泛指所有高技术产业。硅谷自形成始在美国的高技术领域一直处于领导地位。
在地理上,硅谷起先仅包含圣塔克拉拉山谷,主要在圣塔克拉拉县和圣何塞市境内,之后逐渐扩展,也包括周边如圣马县 ,阿拉米达县 的一部分。硅谷不是一个地理名词,在地图上一般不做标注。
自80年代后,世界各国和地区为促进高科技发展,都试图建立起自己的硅谷,如美国波士顿的“第二硅谷”、“日本硅谷”、“韩国硅谷”等。中国也不例外,有北京中关村硅谷、上海浦东硅谷(位于浦东张江)和广东深圳硅谷, 浙江杭州也有一个“天堂硅谷”。
阅读87页材料,分组讨论,说说高新技术生产业对美国经济的作用。
生分小组发言:(略)
教师总结:逐渐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科技所占的经济总额不断上升醋精经济的飞速发展。
结合911图913总结出图中所列举的高新技术产业的种类?
学生回答(略)
教师提问:总结一下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和核心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是科技创新。当今社会呢是知识经济社会,科技已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谈论一下,今后中国的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先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总结:应该贯彻落实科技发展与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需要和大家说明美国是工业大国的同时也是资源消耗大和废物排放大国。
读图9.14美国对世界资源、环境的影响。说出美国对世界资源、环境有哪些影响?
教师板书:资源消耗大国
学生回答:(略)
师生总结:发达的经济和高额的消费是建立在大量进口资源和大量排放废弃物的基础上。美国人口大约2.78亿,占世界人口的4.6%,但是能源消费量却占世界总量的23%。读图9.15组织学生分别计算美国、日本、英国、中国和印度的人均能源使用量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倍数。
学生活动:(略)
师生总结:美国是世界的4.78倍、日本是2.41倍、英国是2.37倍、中国是0.536倍和印度是0.28倍.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其发达的经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的基础之上的。美国这样,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也都如此。
分小组讨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世界能源可持续利用所产生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略)
师生小结::美国是世界上第一经济强国,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也居世界前列。美国发达的经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的基础之上。美国有责任、有义务为保护世界资源做出贡献。
目前世界的大气质量正在不断下降,这主要是人类大量消耗能源,向大气中排放废气的结果。
读图9.16,组织学生 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计算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相对于中国和世界平均水平的倍数。
学生分组讨论:(略)
教师小结: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是我们中国的9倍。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4%,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25%,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不仅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还是世界最大的废物排放国。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对全球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略)
教师总结:二氧化碳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而大量排放,造成全球变暖等气候环境变化。
六、板书设计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 美国
一、美国的疆域 国土的由来
二、移家
1.移民的概念
2.移家的概念
3.华人的贡献
4.种族问题
三、农业的专业化
1.美国的地形
山脉
河流与湖泊
平原
2.气候与降水
3.农业专业化
4.农业带分布
影响原因
(四)、高新技术产业
1.工业带分布
2.硅谷
3.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的作用
4.对中国的启示
(五)、资源消耗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