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锚段关节式电分相
付 强
摘 要:我国的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通常采用的锚段关节式电分相有七跨式、八跨式和九跨式 3 种,本文重点介 绍了八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的结构、线索关系及中性无电区与机车取流的双弓间距关系。 关键词:接触网;锚段关节;电分相
Abstract: The common overlapping electrical sectioning device applied in our electrified railways are of three types respectively in 7, 8, and 9 spans; this paper emphases i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tructures, relations between wires of the 8 span overlapping electrical sectioning device, and the relations of distances between neutral section and the double pantographs of the locomotive.
Key words: OCS; overlapping section; electrical sectioning device
中图分类号:U225.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36X(2005)02-0030-03
0 前言
锚段关节式电分相在我国最早应用于广深高 速铁路,打破了我国 30 多年采用的传统式 3 组绝 缘部件构成的电分相模式,在铁路电气化发展史上 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技术已日趋成熟。从弓网关系 分析,锚段关节式电分相可以满足时速 200 km 以 上接触网系统的要求。
我国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通常采用的锚段关节 式电分相有七跨式、八跨式和九跨式 3 种。其中,
七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用于广深线;八跨锚段关节 式电分相用于京广线的衡广段;九跨锚段关节式电
分相用于京广线的武衡段和哈大线。
在 3 种锚段关节式电分相装置中,笔者认为八 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在其结构、线索关系和中性无 电区与机车取流的双弓间距关系等方面最具有特 点,现分析阐述如下。
1 结构分析
八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的结构如图 1 所示。
承力索 h
承力索 接触线
E D A b
a 承力索
承力索 接触线
接触线
0.5
0.15
0.08
0.3
0.5 0.3 0.08 0.15 0.5
35
接触线
a.立面图
过渡区
中性无电区
过渡区
硬锚 补偿下锚
h g E D A b a
0.3
0.5
0.2
0.3
0.5
0.3
0.2
10.5 10.5
0.3
0.2
0.5
0.2
0.3
0.5
0.8
0.3
0.3
b.平面图
0.2
35
中性无电区
行车方向 受电弓中心
图 1 八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的结构示意图(顺线路方向)(单位:m)
不管是哪种型式,其结构都是利用 2 个绝缘锚
作者简介:付 强.广铁集团公司武广电气化建设指挥部,
工程师,广州 510000,电话:057-254(路电)。
30
段关节重合 1 跨或 2 跨,再增加 1 个分相锚段组成,
接触网锚段关节式电分相 付 强 接触网
即:分相锚段与既有接触网的 2 个下锚支组成 2 个
绝缘锚段关节并重合 2 个锚段关节的 1 跨或 2 跨, 在分相无电区工作范围内利用分相锚段作工作支, 而分相锚段与既有锚段间采用相间空气绝缘的装 配形式,从而达到分相的目的。
八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由 2 个五跨绝缘锚段
关节重合 2 跨组成,它比其他 2 种多了分相中心柱,
其余结构相同。
2 线索关系
八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的分相锚段及 2 个正 线锚段线索的关系如图 2 所示。
分相锚段的接触悬挂
h g E D A b a
五跨关节交叉点 分相中点 五跨关节交叉点
图 2 八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的分相锚段及 2 个正线锚段线索关系示意图
八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的中性无电区约 35 m; 在整个锚段关节内 2 支接触悬挂的水平间距均为
500 mm 。 2 支接触 悬挂间空气绝缘间隙应
≥450 mm;为满足接触线工作坡度的变化率在正 线关节转换区≤4‰的技术要求,也为了在中性无 电区保持良好的弓网关系,在关节区内加设了 1 个 分相锚段,使分相关节有 1 段中性无电区,无电区 段分相锚段作工作支。
340
250
h
250
在转换柱 g,E 间和 A,b 间,分相锚段接触 线与正线(Ⅰ、Ⅱ)的接触线等高且比正线标准导 高抬高约 80 mm,在进入过渡区前的转换柱 b,g, a,h 处,分相锚段接触线做非工作支处理,采取 逐段抬高方式,转换柱 b,g 处非工作支抬高 150 mm
(若考虑 200 km 时速,可抬高大于 160 mm),转 换柱 a,h 处非工作支抬高 500 mm。即:转换柱 A
—b,E—g 跨非工作支抬高 70 mm,转换柱 a—b、 g—h 跨抬高 350 mm。使线索平滑抬高,便于关节 悬挂调整,相邻的绝缘子串距分相中心(图 1 中 D) 约为 10.5 m,D 处抬高支距分相锚段接触线抬高
500 mm。各支柱处非工作支抬高值见表 1。
表 1 各支柱处非工作支抬高值
支柱号 抬高值/mm
A,h 500
B,g 150
g,E 间和 A,b 间 等高,抬高 80
D 500(2 支非工作支)
h−125
h+125
中心柱 D 的双腕臂安装如图 3 所示。
h
10.5 m 10.5 m
300
a
受 电 弓
Cx 中
心
n
500 50
分相锚段的腕臂安装
非工作支的腕臂安装
(c)
图 3 中心柱的非工作支双腕臂安装图(未注单位:mm)
31
接触网 电气化铁道 2005 年第 2 期
支柱 A,E 的支持结构,工作支定位管斜度大
于非工作支定位管斜度,最大不超过 125 mm/m, 以满足定位管对非工作支的距离(如调试中无法做 到,可取消防风拉线,如仍不行,可将工作支定位 器改为弯形定位器)。定位管斜度约 20 mm/m,正 定位管朝上,反定位管朝下。b,g 柱装配类型完 全与五跨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相同。工作支全部采 用限位定位器,限位定位器间隙应满足定位器抬高
100 mm 时起限位作用。
3 中性无电区与机车取流的双弓间距关系
八跨及其他锚段关节式的中性无电区与电力 机车双弓间的距离有关,如图 4 所示,八跨锚段关 节式电分相中性无电区为 35 m,该距离应大于单 机机车取流的双弓间距,即当机车组 2 个受电弓之 间有高压母线连接时,2 个受电弓间的距离必须小 于 35 m。当机车组的 2 个受电弓无高压母线连接,
2 个受电弓间的距离,应小于 35 m 或者大于 2 绝
缘转换柱 h,a 的绝缘子内侧间的距离(约 250 m), 该距离以及中性无电区的长度均与电分相结构和 跨距大小有关。
35 m
<26 m
250 m
35 m
图 4 八跨电分相中性无电区 与机车受电弓位置关系示意图
E D A
禁 止 双
弓 >60 m
断
>60 m
过渡区 中性无电区 过渡区
>30 m | |
图 5 电分相处断合标与禁止双弓标位置示意图
通过电分相时,高压母线连通的机车组之间的
不同机车禁止同时升弓,机车断合标及禁止双弓标 位置如图 5 所示。
中性区正常情况下不带电(无机车通过时), 但不允许接地,其对地仍按 25 kV 电压等级要求绝
缘。可考虑在关节处行车方向远端设置一台手动隔 离开关,以疏导中性区的故障机车。
4 结论
传统的分相绝缘器由 3 个绝缘棒组成,在导线 上有 6 个接头,使分相处成为薄弱环节,机车通过
分相时,接头处容易打弓,从而加速了导线磨耗和
受电弓的磨损,了通过速度。据多年运营统计, 该处故障率较高。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的设立,减少 了硬点,降低了该处的故障率。且适于高速行车, 提高了运营的可靠性。笔者相信随着我国铁路列车 行车速度的提高,传统式的分相绝缘器已不能满足 高速运行的需要,接触网锚段关节式电分相必将得 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收稿日期:2005-02-25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