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名称及章、节、页码等) | 急性阑尾炎 《外科学》(吴在德等主编,2008年第七版,第236-238页,人民卫生出版社) | |
教学目的 | 1.了解急性阑尾炎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改变; 2.掌握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 |
课程类型 | 理论课 | |
教 具 (直观教具、图表、模型、实验仪器等) | 多媒体,PPT课件,图片、图谱、人体模型 | |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 教 学 内 容 | 教学方法的运用 |
一、启发,提问式引出急性阑尾炎的概念及本章重点内容 | 1.腹痛病例讨论及鉴别诊断 2.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腹痛病因,且临床表现多样化 3.占外科住院总人数10-15% | 提问、讨论 |
二、阑尾炎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改变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治疗 | 一、概 述 外科常见病,外科急腹症的首位,过去也称为“急性盲肠炎”。 1886年Dr.Fitz首先命名 18年Dr.Mcburney提出外科手术治疗的观点 二、解剖生理及病理 (一)阑尾:阑尾壁与盲肠的三条结肠带相连续,因此沿结肠带向下寻找,是手术中寻找阑尾的常用方法。 (二)阑尾壁的组织结构:分四层,儿童和青年期有发达的淋巴组织,故为免疫器官之一。 (三)阑尾系膜:呈三角形,为后腹膜返折,内含阑尾动脉、静脉、淋巴和神经。 (四)阑尾的位置:决定于盲肠的位置,一般位于右髂窝。体表投影——麦氏点(Mcburney’s point) 三、临床病理分型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四、病 因 (1)阑尾管腔阻塞 (2)血运障碍 (3)肠道疾病影响 (4)细菌入侵:致病菌多为肠道内G-杆菌和厌氧菌 一、症状 (1)腹痛: 转移性右下腹痛是阑尾炎的典型特点,70%~80% 同类型的阑尾炎腹痛也有一定差异。 不同位置的阑尾炎腹痛也有区别。 (2)胃肠道症状 (3)全身症状 二、体征 (1)腹部体征: 1. 右下腹阑尾点固定压痛 2. 腹膜刺激征 3. 右下腹压痛性包块 (2)辅助体征: 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征) 腰大肌试验 闭孔内肌试验 肛门直肠指检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90%白细胞10~20×109/L,中性粒↑ (2)尿常规:阴性,有时有1~3个红(白)细胞/HP。 (3)影像学检查:B超 一、诊断:根据右下腹痛病史、右下腹固定压痛的体征和血常规中白细胞升高伴中性粒升高等即可诊断。 二、 鉴别诊断 (1)内科急腹症:急性胃肠炎。 (2)外科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右输尿管结石、急性胆囊炎。 (3)妇产科疾病: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急性输卵管炎。 (4)儿科疾病: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美克尔(Meckel)憩室炎、肠套叠。 (5)其它:回盲部肿瘤等。 一、手术治疗 二、非手术治疗 禁食、抗生素 | 通过回顾以往人体解剖学的内容对学生加以讲解,并辅以图片让学生有更生动的理解 讲解和讨论 讨论并通过不同其他病种举例以加深学生印象 通过人体模型实际操作举例 |
六、板书设计 | 病例讨论 患者王××,男,28岁,以“转移性右下腹痛20小时”主诉入院,查体:T38.2℃,P74次/分,R23次/分,Bp125/78mmHg,体重60kg,神清,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以麦氏点最明显,未扪及包块。
请问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为明确诊断还需做哪些检查,需要和哪些疾病鉴别? | 课堂病例讨论 |
七、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