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通过对本次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研究,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提供一些引以为戒的教训和经验。
2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
课题的重点研究内容为本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对国际金融市场及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开放度,对策;
首先本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这场危机是世界经济风险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世界经济再平衡的必然趋势。表面上看这次金融危机的是因为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房价大幅下跌,按揭贷款购房者无法偿还到期贷款导致的。然而本质上,无论是利率的调整,金融衍生工具的推陈出新,还是金融监管的缺失。其发生发展的新土壤与新自由主义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现行经济运行制度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是由于现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弊端,现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居支配地位的美元几乎不受其他国家约束的发行,在为全球市场体系的扩张提供信用基础的同时,美元的购买力通过吸纳全球剩余产能支持了全球市场体系的扩张。然后中国,印度等新心国家的的加入在让美元的夸张达到极致的同时,也使这个体系出现了深刻的危机。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乃至全球性的经济失衡在所难免。美国长期,巨额经常账户的逆差又势必导致美元的超规模发行,进而诱发世界流动性过剩,在其他经济体,大量的经常项目的顺差,加上受汇率升值预期影响的资本注入,导致这些经济体外汇占款迅速增加,相应地扩张了本币的发行,基础货币通过银行系统进行创造,使得银行体系的货币供应十分宽松。过多的流动性导致货币供应宽松,同时压低了金融市场的利率。宽松的货币和低利率进而刺激投资和信贷扩张,引起证券,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急剧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宏观经济出现滞后,就会加速资产泡沫形成的过程,最终爆发金融危机。
其次本次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和我国金融市场有着深刻的影响。(一)对全球范围内收入再分配的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了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不断推进和深化其金融发展,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和分享其他国国民福利增长的能力,其经济的运行日益表现为虚拟经济为主导的特征。而广大的发展中国甚至包括多数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经济虚拟化程度较低,其经济的运行更多地表现为实体经济主导的特征。在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得到较多的利益而为之承担的风险不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利益分配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等的。这样,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以虚拟资产为导向的资金大规模地国际流动,金融领域完全以吸食通过投资和动员各种技能水平的劳动力创造出来的财富为主,金融领域内增值的资本则来自于而且将继续来自于生产部门,后发国家实体经济部门所创造的利润,更多地被发达国家通过虚拟经济活动而分割。一直以来,美国通过让境外债主吸纳美国国债,借助外资注入来支撑濒临崩溃的美国房地产市场、制造境外金融泡沫、输出巨额美元三种途径有力地刺激了境外美元资产的极度膨胀,半外围国家承担金融泡沫破裂的结果是通货紧缩,中心国美国则以金融泡沫向半外围国家的有效转移而维持通货稳定。在这个泡沫的形成到破裂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伴随着国家间收入再分配的发生。
(二) 对国际货币体系运作的影响
由次贷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是在全球流动性过剩、通胀不断高涨的背景下爆发的,次贷危机的蔓延使消费和投资信心指数大大受挫,各国对市场的预期普遍下调。为了防止信贷紧缩可能带来的经济形势恶化,各国央行被迫迅速注入大量的货币以稳定货币市场供求。这样,为解决一场突发的大范围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扩张性的货币,使全球金融系统面临新的金融泡沫膨胀的风险,国际货币体系蕴藏着新的危机。
(三)对我国的启示。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不利影响,对于
中国来说不可避免地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从目前形势来看,这场危机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对比较有限,至于间接方面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释放,从当前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来看,决不能掉以轻心。对此,我国已经积极采取了多方面的应对方针和策略,相信会把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尽可能小的范围之内。但是我们认为,这场危机的爆发对中国的启示也同样应当引起各方高度的关注和深刻的反思。多年来, 我国经济增长的内部动力不足,外部依赖增强,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外部需求的拉动, 尤其表现出对于美国市场的依赖性增强。美元危机的爆发暴露出了过高的外部依赖性给我国经济安全造成的威胁, 在国内需求疲软的约束下, 大大增加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 强化了实体经济
部门内部的失衡。
最后主要是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一)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程度较高,行业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的发展问题。拉动型经济增长易导致部分行业过热和经济周期波动,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容易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的影响。房地产,钢铁等行业的大起大落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发展缺乏可持续性。如果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实体经济的盈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会导致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上升,影响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二)资金价格的管制与放松,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支付服务组织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支付结算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金融法制、会计和审计标准、信息披露水平、征信体系建设都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安全网尚待完善。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与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监管协调机制仍需进一步落实。(三)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缺乏有效制约机制 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存在内部人控制、信息披露不足、经营目标偏差、缺乏明确有效的制约机制和市场激励机制等问题,影响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容易引发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进 度 安 排 | ||
序号 | 设计(论文)工作内容 | 时间(起止周数) |
1 | 收集资料、写出提纲 | 第 4 周至 第 5 周 |
2 | 写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 第 6 周至 第 7 周 |
3 | 查找相关指标、数据,完成初稿 | 第 8 周至 第 10 周 |
4 | 完成第二稿 | 第 11 周至 第 15 周 |
5 | 完成第三稿、并最后定稿 | 第 16 周至 第 17 周 |
6 | 答辩 | 第18 周 |
2011 年 3 月27日
4、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说明:
1、开题报告应根据教师下发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撰写,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后两周内完成。
2、本页不够,请加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