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很强调沟通,但沟通并非灵丹妙药。千万不要以为,出现问题,只要有沟通就能迎刃而解。很多时候,沟通的结果并不理想,常常出现不欢而散,甚至反目成仇的局面。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突破沟通瓶颈,出现了逆转使问题恶化,让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了。比如今天下午,我与客户张总的沟通就很有点不顺。当谈到他们引进美国技术项目的具体运作时,我们的观点出现了分歧。
……
张总:“高顾问,我给您一句实话吧,您的想法不太切合实际。”
我平和地说:“嗯……张总,谢谢您这么坦诚。能告诉我您的理由吗?”
“您谈的那个最悲观估计不成立。和我们合作的美国公司是一家高科技上市公司,目前他们正和几家美国大的投行联系,计划待我们整个新产品工业化投产后就筹备上市。”
“可您知道,作为顾问我们从来不赞成客户只做一种准备,特别是对未来最乐观的估计。”
“那是你们太杞人忧天。我们可是经过了近10年的关注与跟踪,对此项目我很有信心。此次合作,光是最后的成功上市,就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倍的收益。从这方面说,他们很有经验,他们曾在伦敦上市的项目,收益就高达250倍。如您今天这样的悲观估计,岂不是让我怀疑他们的水平和能力,我将如何向对方启齿呢?”
“张总,我理解您的意思是没有足够理由向对方提出质疑,害怕破坏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合作氛围,是这样吗?”
张总这才点了下头:“呵呵,高顾问,是这个意思。”
我略微沉思了一会,坦诚地说:“张总,不知道这么说有没有用。为此项目,我昨晚特地咨询了在银行当过行长的表弟。他告诉了他们曾经的经历,一个损失近4亿人民币的惨痛教训。结论令人惊讶。您是否愿花10分钟时间跟我一起做个分析和探讨?”
张总:“10分钟?好啊。”
于是,我开始转移话题。随着我们沟通的深入,我们的沟通渐入佳境,直至达成一致。
面对棘手的沟通,如果我们只关注问题本身,很难获得富有成效的解决。相反,如果首先去积极认同对方的感受,深入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然后调整说法与措辞,创造一个短暂的话题转移,就能够在提问和回答之间形成和谐过渡,将死结活解。具体心得如下:
1、 不要急于求成,即便遇到障碍,设法找到瓶颈;
2、 转移和衔接话题,赢得了再次组织进攻的时间;
3、 通过问题来引导,赢得思考时间;
4、 积极肯定对方观点,然后设法转移话题,迂回作战;
5、 保持沉着冷静,人们发火不是真的在恨你,而是他想发泄他的挫败感;
6、 只陈述你能做到的;
7、 询问对方意见,以利合适地处理问题;
8、 提出双赢的解决方案,获得重大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