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握说明对象
1.看标题
2.看首尾段
3.看关键词句(如总起句 分说句 过渡句)
4.看材料(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务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2.从哪些方面对该事务进行说明?
1.概括段意
2.找各小结的中心句
3.关注标点符号(;)
注意:语言简明扼要
3.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举例子:即以具体事物为例的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
2.列数字:即是运用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科学准确的说明了....的....特点.
3.分类别:即对说明的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条理清晰的说明了......
4.作比较: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通过...和...的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5.打比方:即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6.下定义:即指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
7.引资料 作用:通过引用.....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四.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和严密性
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修饰 性词语的运用.如:可能 大约 基本上 几乎 一般 近 大多数等次.考察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某个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题方式:不能 用了XX词,生动地说明了..... 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不能 删掉XX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XX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 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2.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题型:用XX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XX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3.题型:在说明文的开头或者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有何作用?
答题方式:开头:引出说明对象
段中: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
使说明的事物更准确
五.说明文的结构
1.并列式: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2.连贯式:各层次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时间为线索)前后互相承接
3.递进式: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 有表及里 有现象到本质 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
4.总分式:这种结构大致有三种情形:总---分 分---总 总----分----总
6.说明文的顺序
1.时间顺序:这是指按时间的先后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在介绍事物时,有的文章是以事物发展的先后为顺序的,而有的是以事物从早到晚、从古至今的时间为顺序的,有的又会以某件物品制作的步骤或某种东西演变的过程为顺序……
一般来讲,在介绍对象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方法等的时候,常采用这种顺序。这种顺序的好处是:过程明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一般运用时,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
2.空间顺序:物体总有一定的空间形式,复杂的事物也一定由多个侧面组合而成。要说明对象的构成,必然会涉及所处的空间位置。空间顺序就是按照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由前到后,或从外到里,或由某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去呈辐射式……顺次对事物进行介绍。
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指按照事物内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来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常用的逻辑顺序包括以下六种: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或由一般到个别),从主要到次要。
一般事理性的说明文中常会出现这种顺序。特别是运用逻辑顺序可以把复杂的事物讲得清楚,有利于说明、揭示事理的内在联系。总之,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顺利地分析说明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