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摸球游戏--可能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的结果||;
3.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过程目标: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经历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探究过程。
情感目标:1.感受可能性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学难点: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经历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探究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引出课题“可能性”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休的照片并讲述一休的故事。
师:国王嫉妒一休的聪明与勇气||,处处为难一休。有一天||,国王把一休关进了死牢。按照法律规定||,死囚在临刑前还有最后一次选择生死的机会||,那就是大法官拿来一个袋子||,里面装着“生”和“死”两张纸条||,一休摸到“生”则可以生还||,摸到“死”便会被国王处死。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一休摸纸条会出现什么结果?
生1:一休可能摸到写有“生”的纸条。
生2:他有可能会摸到写有“死”的纸条。
(师板书:可能)
师:可是国王偏偏想让一休死||,于是国王派人偷偷拿走了袋子写有“生”的那个纸团||,换成了一个写有“死”的纸团。
师:这回||,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一休摸纸条||,结果会怎么样?
生1:一休一定会摸到写有“死”的纸条。
(师板书:一定)
生2:一休不可能摸到写有“生”的纸条。
(师板书:不可能)
师:一休难道就真的没救了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一定发生、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可能性||,相信通过学习||,我们一定能救出聪明的一休。
(板书课题:可能性。)
【设计意图:一个一休的故事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用一个疑问促使他们思考||,做到在玩中学||,学中玩。】
二、游戏探索——理解“可能性”
(一)一定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你来抓牌我来猜的游戏||,比比谁最会玩!
师:游戏规则:
1.请4位同学上台||,一人抓一张拍||;
2.抓完后放回||,摇匀。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神奇的袋子||,里面装着好多扑克牌||,你们随意从中抓一张牌||,我一定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你们信不信?
生1:信!
生2:不信!
师:让我们拭目以待。哪四位同学想上台尝试抓牌?好||,请abcd四位同学。
师:我猜是红色。
生:对了!
第二位同学
师:我猜是红色。
生:对了!
师(故作疑惑状):这是怎么回事呢?怎么摸出来的都是红色的?谁来猜一猜?
生:我猜这个袋子里装的都是红色的扑克牌。
师:为什么?
生:因为每人摸出的都是红扑克牌。
(验证袋子里的扑克牌)
师:因为袋子里装的都是红色的扑克牌||,所以大家摸出来的都是红扑克牌。那如果我们继续不停地摸下去||,会怎么样呢?
生:我们一定能摸出红扑克牌。
师:有没有可能摸出其他颜色的牌呢?
生:不可能。
师:所以||,从这个袋子里抓出红色的牌是确定的。一定不能摸出黑色的牌也是确定的。
(板书:确定的)
(2)可能的
师:同学们||,你们也准备了和老师一样的袋子||,现在就让我们在小组内来进行摸牌游戏。
每组准备了一个袋子||,装有红、黑两色扑克牌。让学生有顺序的摸||,摸出了什么颜色的||,分别记录在老师课前给大家发放的探究一统计表上。(师巡视||,参与)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你们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有的同学摸出红色的||,有的同学摸出黑色的。
师:你们是用的什么方法来记录你们的数据的?
生:用的数字123
师:有没有同学用的其他方法呢?
生:我们用的画正字的方法
师:你是怎么想到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的呢?
生:因为我们班以前唱票的时候就是用的画正字法||,很实用||,方便。
师:特别好||,善于将数学课堂外的知识迁移的课堂上||,非常好。
师:那么||,哪位同学又能告诉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有的红色||,有的黑色?谁来猜猜看?
生(猜测):里面有红色的扑克牌||,也有黑色的扑克牌。
师:(验证)我们来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测||,把袋子里的扑克牌倒出来看一下。
师:如果我们继续这样摸下去||,会怎么样呢?
生:(推理)可能摸到红色的||,也可能摸到黑色的。
师:摸到红色牌或者黑色牌是不确定的
(板书:不确定)
(3)可能性有大有小
师:现在我们的袋子里全部都是三张红色牌三张黑色牌||,另外老师还提前给大家发放了三张红色的牌||,现在把这三张牌再加进去||,再摸牌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呢?
生:可能摸到红色||,也可能摸到黑色?
生:我猜应该摸到红色的可能性更大。
(板书可能性)
师:哦~这是我们的猜测||,让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吧。每组抓牌十次||,记录抓牌结果在探究二统计表中。
师:请同学们每组代表汇报自己组内的统计结果||,老师填总得统计表:
生:一组红色几次||,黑色几次
生:这个探究活动告诉我们||,虽然事情的发生的不能确定的||,但是可能性有大有小||,哪个颜色的牌多||,哪个可能性就大。
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的全部总统计表||,如果单独看一个小组的数据||,是不是有时候不能得出我们的结论||,这个事情告诉我们当我们在研究一个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时||,应使用尽量多的统计数据||,这样才比较准确。
(四)拯救一休
师:我们学了这么多的本领||,别忘了一休还在生死线上||,现在我们就来救一休||,谁有好办法呢?(学生汇报各种方法。)
师:我们来看看一休的方法.有个好心的知情人把这个情况偷偷地告诉了一休。一休想了一个晚上||,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来破解国王的毒计。临刑前||,当大法官把袋子拿来||,要一休选择“生”、“死”时||,一休拿起盒中的一张纸条||,看也不看||,猛地吞进了肚里||,在场的人全都惊呆了。大法官着急了||,其他大臣说别急||,看看袋子里剩下的是什么||,就知道他吃的是什么了。
三、走进生活——应用“确定、不确定”
(一)看谁说的快
1、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
2、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儿东西( )
3、三天后下雨( )
4、太阳从西边升起( )
5、人用左手拿筷子( )
6、地球绕着太阳转( )
7、把一个铁块放入水中||,铁块沉底。( )
8、春天来了||,草绿了||,花开了。( )
9、我期末考试数学考100分。( )
10、苹果是红色的。( )
走进生活——应用“可能性大小”
(一)看谁说的快
1、微乎其微( )
2、难于上青天( )
3、大海捞针( )
4、十有( )
5、万无一失( )
6、百发百中( )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可能性||,需要大家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设计“猜、做、辩、玩”这四个方面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同时调动了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更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发挥。不过在第二环节做游戏的时候可能会无法控制课堂纪律||,这是我将要注意的方面。
5、课后作业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师:1.完成课后习题二三题||;
2.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后思考||,从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扑克中随机抽取一张牌||,是红色的可行性是多少||,可不可以尝试用分数表示||,如果是红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