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每空?
分,共?分)
1、已知函数
,它的反函数为,则= .
2、离心率的椭圆,它的焦点与双曲线的焦点重合,则此椭圆的方程为
. 若
为该椭圆上一点,且到椭圆一个焦点的距离为3,则到椭圆相应准线的距离为 .
3、如图,棱长为a的正方体
中,M
为BC中点,则直线D1M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正切值
为;若正方体的八个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为 .
4、已知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且,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且
,则, .
5、已知中,AB=AC
,则的最大值为 .
6、已知符号函数
,则不等式的解集是 .
二、选择题
(每空?分,共?分)
7、已知集合,则等于
A. B.
C. D.
8、的值为
A.0 B.1 C. D.
9、已知两个不同的平面,和两条不重合的直线,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则
②若,且,则
③若,则④若,则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
.3个 D.4个10、
的展开式中含项的系数是
A.240 B.-240 C.192 D.-192
11
、已知数列
,那么“对任意的点
都在直线
上”是“为等差数列”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2、在直角三角形中,
,
为斜边
的中点,则的值为
A.1 B.6 C . D.10
13、从0,1,2,3,4,5,6,7,8,9十个数字中,选出一个偶数和三个奇数,组成一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这样的四位数共有
A.1480个 B.1440个 C.1200个 D.1140个
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1,0),B(1,1),映射f将xOy
平面上的点对应到另一个平面
直角坐标系
上的点,C(0,1),则当点P沿着折线A―B―C在运动时,映射f的作用下,动
点的轨迹是
三、计算题
(每空?分,共?分)
15
、已知函数.
(1)求的值;
(2)求的最大值并指出相应的的取值集合.
16
、已知函数
的图象过点
,且在点
处的切线的方程为.
(1)求的值;
(2)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3)求函数的最值.
17、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PB⊥BC,PD⊥CD,且PA=2,E为PD中点。
(1
)求证:平面ABCD;
(2)求二面角E―AC―D的大小;
(3)在线段BC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点E到平面PAF 的距离为?若存在,确定点F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8、有甲、乙、丙、丁四名网球运动员,通过对过去战绩的统计,在一场比赛中,甲对乙、丙、丁取胜的概率分别为0.6,0.8,0.9.
(1)若甲和乙之间进行三场比赛,求甲恰好胜两场的概率;
(2)若四名运动员每两人之间进行一场比赛,求甲恰好胜两场的概率;
(3
)若四名运动员每两人之间进行一场比赛,设甲获胜场次为
,求随机变量
的分布列及期望.
19、已知抛物线,过焦点F
的动直线交抛物线于A,B 两点,抛物线在A,B两点处的切线相交于
点Q,O为坐标原点。
(1
)求的值;
(2)求点Q的纵坐标;
(3)证明:. 20、
已知数列的前
项和为,且.
数列满足, 且.
(1
)求证:数列为等差数列;
(2
)求证:数列为等比数列;
(3
)若当且仅当
时,
取得最小值,求的取值范围.
参
一、填空题
1、4
2、
3、
4、2,3
5、
6、二、选择题
7、B
8、C
9、A
10、D
11、A
12、B
13、D
14、A
三、计算题
15、解:(1
),
∴.
(2)由(1
)可知,
∴函数的最大值为2.
由可得
. 即函数的最大值为2,相应
的取值集合为.
16、解:(1
)∵点在切线上,
∴.
∴. ①
又函数图象在点处的切线斜率为8,
∴
,
又,
∴. ②
解由①②组成的方程组,可得.
(2)由(1)得,
令
,可得;
令
,可得.
∴函数
的单调增区间为
,单调减区间为.(3)设
,则问题可以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
由(2
)可知在
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
∴的最小值为.
又
∴
的最大值为.
∴函数
的最小值为,最大值为6.
17、解法一:
(1)证明:∵底面ABCD为正方形,∴BC⊥AB,又BC⊥PB,
∴BC⊥平面PAB,
∴BC⊥PA.
同理CD⊥PA,∴PA⊥平面ABCD.
(2)解:设M为AD中点,连结EM,
又E为PD中点,
可得EM//PA,从而EM⊥底面ABCD.
过M作AC的垂线MN,垂足为N,连结EN
由三垂线定理有EN⊥AC,
∴∠ENM为二面角E―AC―D的平面角. 在
中,可求得
∴. ∴二面角E―AC―D 的大小为.
(3)解:由E为PD中点可知,
要使得点E到平面PAF
的距离为,
即要使点D到平面PAF
的距离为.
过D作AF的垂线DG,垂足为G, ∵平面ABCD,
∴平面
平面,∴平面,
即DG为点D到平面PAF的距离.∴,∴. 设BF=x,
由
与相似可得
,
∴
,即.
∴在线段
上存在点
,且
为
中点,使得点
到平面
的距离为.
解法二:
(1)证明:同解法一.
(2
)解:建立如图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设
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则
m,
m.
又
令
则
得m.
又
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设二面角的大小为
,
则.
∴
二面角
的大小为.
(3)解:设n
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则n,
n.
又
,
令
则
得
n.
又
∴点
到平面
的距离,
∴,
解得,即
.
∴在线段
上存在点
,使得点
到平面
的距离为
,且为中点.
18、解:(1)甲和乙之间进行三场比赛,甲恰好胜两场的概率为
.
(2)解:记“甲胜乙”,“甲胜丙”,“甲胜丁”
三个事件分别为
则,.
则四名运动员每两人之间进行一场比赛,甲恰好胜两场的概率为:
(3
)解:随机变量的可能取值为0,1,2,3
.
;
;由(2
)得;
.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为
.
19、(1)解:,又依题意直线不与轴垂直,
∴设直线的方程为.
由可得.
设,
则.
∴.
(2)解:由
,可得
,∴.
∴抛物线在
两点处的切线的斜率分别为.
∴在点
处的切线方程为
,即.
同理在点
处的切线方程为.
解方程组
可得
即点
的纵坐标为.
(3)证明:由(2)可知,
,
∴.
又
∴.
20、(1
)证明:由
可得.
即.
可知数列为等差数列.(2
)证明:∵为等差数列,
∴公差
∴
又,
∴
∴
又
∴对得.
∴数列
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3)解:由(Ⅱ)得
∴
又,
可知数列为递增数列.
由当且仅当时,取得最小值可得
.
∴
又当
时,由数列为递增数列,
可知
取得最小值时,.
即当且仅当时,
取得最小值的充要条件是
由
得,
解得.
由
得,
解得.∴的取值范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