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2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0:15:33
文档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2

第2章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第1节儿童观1、儿童观的界定定义: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态度2、儿童观的形态(1)社会主导形态(1)定义:指一定社会中的机构、法律机构及其他剧支配地位的人们所持的对儿童的看法、态度。(2)特点:不但具有法律性,而且阐述概括、简约。(2)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1)定义: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在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所持的儿童观。(2)特点:与具有法定性的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不同,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不具有法律效应,且在一
推荐度:
导读第2章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第1节儿童观1、儿童观的界定定义: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态度2、儿童观的形态(1)社会主导形态(1)定义:指一定社会中的机构、法律机构及其他剧支配地位的人们所持的对儿童的看法、态度。(2)特点:不但具有法律性,而且阐述概括、简约。(2)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1)定义: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在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所持的儿童观。(2)特点:与具有法定性的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不同,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不具有法律效应,且在一
第2章 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

第1节 儿童观

1、儿童观的界定

定义: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态度

2、儿童观的形态

(1)社会主导形态

(1)定义:指一定社会中的机构、法律机构及其他剧支配地位的人们所持的对儿童的看法、态度。

(2)特点:不但具有法律性,而且阐述概括、简约。

(2)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

(1)定义: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在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所持的儿童观。

(2)特点:与具有法定性的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不同,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不具有法律效应,且在一定的时期具有明显的多元性。

(3)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

(1)定义:指广大国民对于儿童的根本认识和态度,这是一种最具实际意义的儿童观,因为儿童就是在这种现实的儿童观的作用和影响下生活和成长的

(2)分类:

形成性儿童观或理念性儿童观(面向现实)

实质儿童观或功效儿童观(面向儿童素养及技能)

3、儿童观的结构

(1)自然层面——儿童是自然的存在

(2)社会层面——儿童是社会的存在

(3)精神层面——儿童精神的存在

4、科学的儿童观的内涵

  主要观点:

1、儿童是稚嫩的个体,身心各方面尚不完善,需要科学地、合理地照顾和保护

2、儿童是的个体,应有主动活动、自由活动和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3、儿童是完整的个体,除了健全的身体外,还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必须高度重视其在身体、认知、品德、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儿童是正在发展中的个体,除了有充分的发展潜能,还存在发展的个体差异,应该循其身心发展规律,承认个体差异,充分发掘其潜能。

5、儿童是天生具有性别属性的个体,应杜绝性别歧视

6、儿童是成长在一定自然、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个体,应注重给他们提供指向环境的体验、交往、操作、思考的机会。

5、儿童观的演变

(1)“国”本位的儿童观

(2)“家”本位的儿童观

(3)“神”本位的儿童观

(4)“人”本外的儿童观

第2节  教育观

 一、定义:主要指学前教育观,是指人们对学前教育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二、学前教育价值观

(1)价值与学前教育价值的内涵

教育价值是指主体的教育需求通过教育客体得到满足,是主客体之间以教育为纽带的一种利益关系。

所谓学前教育价值观则是在哲学意义上对学前教育价值关系中主客体之间关系的性质、类型的确认和定位。

(2)学前教育价值观的演变

在西方的文化价值论中,把价值的本质归结为“期望性观念”

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上,学前教育价值观也经历了一再的变异

从世界范围看,学前教育价值观也在发生变革。从让幼儿“学会生活”到“学会学习”,再到“学会关心”,体现了人们根据社会的发展变革在不断调整,完善自己的学前教育价值观。

 三、学前教育目的观

(1)学前教育目的观的内涵

学前教育目的观指的是对于学前教育目的的根本认识和看法。

(2)学前教育目的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教育的目的与教育的价值往往是紧密相关的,有的思想家明确地认为教育价值是教育目的的指针、准则。

3、学前教育环境观

 (一)环境观的内涵

指的是对于学前教育环境的根本认识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环境

一类是人际的、社会的环境,另一类是自然的、物质的环境。

4、学前教育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

 (一)总称:学前教育实践观

 (二)三级水平

一是直接地利用创设的教育环境与幼儿个人或集体发生的互动并施加影响;二是监督教育方案的执行并指对教育成效的测定和分析;三是研讨特点年龄教育方案并加以文字化、类别化、操作化的工作。

 (三)三方面观点的内涵

1、学前教育课程观指的是对学前教育课程的根本认识。

2、学前教育教学观是对学前教学本质及过程的根本认识

3、学前教育评价观    “学”的结果评定就涉及评价,评价观涉及为何要评价、根据什么评价、怎么评价等问题。

5、当前教育观的主要观点

1、幼儿教育观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好发展的活动,必须认真地、科学得加以组织。

2、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要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打基础。因此必须以促进幼儿在健康、认知、社会性、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

3、幼儿教育是一种追求效率的整体性影响活动。因此,必须注重教育内容的适宜性和联系性,并合理地、有效地、系统地和综合地使用各种教育方法和手段。

4、幼儿教育是一门科学,必须充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的规律,幼儿教育必须关注每个幼儿的需要、发展的可能和潜力

5、幼儿教育是一项社会事业,它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调、支持和配合,幼儿教育应充分利用自然、社会、文化中的教育资源。

6、幼儿教育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它的本质不是灌输,二十创造一种轻松、愉快而富含有效刺激的环境,引导幼儿在全身心参与的诸多活动中得到发展。

第3节  教师观

1、内涵

指对教师的看法、态度。

2、教师观的层次

考察教师观可以再两个层次上进行:一是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考察教师观;二是在教育过程中考察教师观。

3、当前教师观的主要论点

1、幼儿教师才是我国教师队伍中一股朝气蓬勃的力量,是儿童发展的促进者,应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尊重。

2、幼儿教师是幼儿健康和安全的保护着,是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引导者,他们的劳动是崇高、伟大而艰巨的。

3、幼儿教师从事的是幼儿早期启蒙的工作,是一项需要全身心投入且必须具有广博的学识的工作,因此,她们从事的是保育和教育工作,也是科学和艺术工作。

4、幼儿教师从事的是一项需要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的工作,她们的工作关系到幼儿的未来、社会的未来。

5、幼儿教师是研究者、开创者,应关注儿童、了解儿童、理解儿童、研究儿童,并以创新的精神与儿童互动、对话。

6、幼儿教师是一份专门的职业,需要掌握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没有科学的武装就不会有科学的成效。

文档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2

第2章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第1节儿童观1、儿童观的界定定义: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态度2、儿童观的形态(1)社会主导形态(1)定义:指一定社会中的机构、法律机构及其他剧支配地位的人们所持的对儿童的看法、态度。(2)特点:不但具有法律性,而且阐述概括、简约。(2)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1)定义: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在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所持的儿童观。(2)特点:与具有法定性的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不同,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不具有法律效应,且在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