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0:14:29
文档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刘红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海淀100871)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面临着融资难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融资难问题的内因是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使得其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的信贷配给现象;外因是我国金融融资体系不健全的外部环境。由此,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从内外两个方面,从国家、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中小企业自身三个层次统筹完成。关键词:中小企业信贷配给融资对策中小企业是指相对于大型企业,在经营规模、资金规模以及人
推荐度:
导读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刘红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海淀100871)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面临着融资难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融资难问题的内因是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使得其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的信贷配给现象;外因是我国金融融资体系不健全的外部环境。由此,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从内外两个方面,从国家、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中小企业自身三个层次统筹完成。关键词:中小企业信贷配给融资对策中小企业是指相对于大型企业,在经营规模、资金规模以及人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刘红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海淀100871)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面临着融资难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融资难问题的内因是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使得其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的信贷配给现象;外因是我国金融融资体系不健全的外部环境。由此,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从内外两个方面,从国家、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中小企业自身三个层次统筹完成。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信贷配给  融资  对策

中小企业是指相对于大型企业,在经营规模、资金规模以及人员规模方面较小的企业。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现代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我国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已经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提供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税收占全国总额的近50%,并提供了全国约80%就业机会。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如软件开发、微电子产业、生物医药等领域,中小企业占有很大比重,成为我国推动经济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但我国中小企业寿命较短、更新速度快,特别是筹资渠道狭窄,资金不足,后期发展缺乏动力,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难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融资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的制度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更为突出。

1.我国中小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

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我国中小企业在企业资产结构、治理方式、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在信息披露方面比较欠缺,这与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有关。中小企业是我国民营经济的主体,大多由创业或家族企业发展起来,企业普遍存规模小、人员少、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的现实问题;企业的长远规划及产品的市场前景缺少科学、合理规划,辨别市场信息的能力较弱,无法根据经济景气变动、金融环境以及产业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方向,整体抗风险能力不强。我国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使其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增加了信贷资本的风险,违背了银行发放贷款的风险控制原则。

银行等金融机构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取决于银行对资金的预期收益,其中包括贷款利率和还款的几率。信息披露的匮乏或者了解信息的成本太大就会在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形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信贷配给现象的产生。信贷配给是指当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能掌握借款人的信息或掌握信息成本太大时,基于贷款风险的考虑,不完全依赖提高利率的方式决定是否发放贷款,而是对信贷附加各种保障条件,减少风险,把一部分借款人被排斥在信贷市场之外的现象。当银行不能掌握借款人的行为信息时,提高利率将使低风险的借款人退出市场,出现逆向选择问题,或者诱使借款人选在更高风险的项目,出现道德问题,最终使银行放款的平均风险上升。所以,通过提高利率水平,利用市场的调节作用,银行不能够获取最大的利润,银行宁愿在相对较低的利率水平上,拒绝一部分诚信较差或者获取企业信息成本较高的企业,而不愿意通过提高利率满足所有借款人的申请,进而导致信贷配给的产生。所以信息不对称问题是信贷配给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的特点决定了其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银行进行信贷配给的过程中,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处于不利的地位,很难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或者需要提供条件较为严格的担保要求。

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金融体系尚不健全,融资市场还不发达,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还未形成。

在管理机构上,我国缺少强有力的、统一的协调组织管理机构推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目前,针对中小企业管理由工信部牵头,涉及、工商、税务、银监会、等多个部门,多部门共同管理会出现权责不明、互相推诿的问题,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需要由专门机构统一协调多个部门才能解决。在这方面,西方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早在1953年美国就设立了专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小企业管理局(简称SBA),并在全国设立了100多个分支机构,随时随地对小企业提供指导、咨询,服务小企业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帮助小企业获得订单,向中小企业推荐经理人员等服务等。该机构级别较高,权责明确,为美国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

我国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法律不健全,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低。2003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及其实施细则,但部法律只是在层面上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做出了原则性要求,没有在实际操作以及效果上做出硬性的规定,存在后续配套法规的完善和地方重视等问题。而且该法没有明确实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统一机构,没有引起地方足够的重视。该部法律已经满足不了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中小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主体,在我国经济中处于弱势地位,社会地位不高。这些都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发展融资方面的不利地位。而在美国,而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规定有十几部,而且制定了许多法律大企业市场扩张的规定,比如《反托拉斯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方面,我国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逐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由国家以及民营资本投资设立了多家担保机构,同时县级以上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也建立了地方担保机构,初步形成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但目前,我国各级担保机构的运营状况不乐观,普遍存在投入短缺、人才短缺、产品单一的问题,在融资能力、融资条件、覆盖范围以及担保成本上和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我国担保机构的资金风险控制能力不强,担保机构专业化水平需要提高,风险再担保服务、再保险服务体系还未建立起来。

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建议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问题,既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所需贷款“短、小、频、急”等特点有关,也与我国的金融融资体系不健全等外部环境有关,所以解决我国中融资难问题要从内部、外部共同着手,通过的引导推进、银行金融的支持和中小企业自身的规范建设等三个层次共同努力。

1. 加强引导,完善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建设

只要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由信贷配给导致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就难以解决,所以加强的引导,缩小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非常重要。

我国应该尽快设立专门统一管理中小企业发展的协调结构,明确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职责,能够综合协调银行机构、担保机构、税务、工商等多部门,对中小企业在注册、税收、担保条件、利率等方面进行支持;明确该机构的服务内容,在采购、项目推荐等方面对中小企业予以支持;收集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要求,并代表中小企业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解决;引导中小企业建立完善的会计财务制度和信用诚信制度;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企业信息征集和信用等级的工作,建立中小企业信息档案,协调商业银行等即溶机构设定符合国家要求和中小企业实际需求的信贷标准;统计中小企业的发展各项数据并定期发布,配合银行等促进金融机构促进对中小企的融资等。

还需要完善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各项法律规定及配套实施细则,明确要求、区分责任,要对部署的各项任务进行监督、检查。以财政补贴为主,完善符合我国中小企业实际需求的担保信用体系建设,大力鼓励民间资本甚至外资参与担保基金的建设,建立多层级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拓宽资金收集及流转渠道,合理引导民间闲散资金的流动方向。

中国人民银行及银监会等部门要制定鼓励商业银行在合理风险控制的基础上,适度放宽中小企业的风险评估标准,增加对小企业贷款投放的灵活性;可以对商业银行每年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进行量化要求,并对参与积极参与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银行在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等方面进行补贴和奖励;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放宽金融,鼓励民间资本、民营资本在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下,参股成立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民间银行、社区银行。

2. 银行要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加快创新符合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金融衍生品

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的考虑主要是信贷资金的利率和风险,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信贷资金风险的掌控能力、创新信贷资金的盈利模式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银行等金融机构首先要不断提高控制风险、把握风险的能力,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对中小企业贷款要本着“低门槛、严管理”的方针,推进风险管理的创新;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等机构的要求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在资产组合、风险控制、人员配备以及效益考核方面设立标准;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的“短、小、频、急”的特点,在规定的范围内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对资信好的中小企业实行授信模式,拓展多渠道、多层次的贷款审批方式,提高效率。

加强符合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开发“标准灵活、利率灵活、期限灵活、还款灵活”的差别化金融产品;针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较少,无形资产较多的特点,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抵押方式,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探索权利和现金流质押等新的担保方式,包括存货、可转让的林权和土地承包权等抵押贷款,以及知识产权、应收账款等质押贷款,推进股权质押贷款等。

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定期开展银企间信息需求交流,创新为中小企业的服务方式和内容,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财务顾问、咨询服务和理财服务,并帮助小企业规范运作,有效避免各类经济金融诈骗,保证资金安全。

3. 中小企业要加强企业竞争力,加强信息用制度建设

中小企业的自身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是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的基础。

中小企业要引进现代企业治理模式,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建立符合现代审计要求的财务制度,增加管理的透明度,加强信息披露;积极响应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项目,主动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要优化企业资产结构和产品结构,要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规划企业经营方向,提高产品的市场潜力,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

中小企业要加大自身盈利能力,增强自身资本积累;根据企业资产结构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多形式、多渠道的融资渠道,在符合国家和自身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积极尝试引进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减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

同时,中小企业要积极主动开展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积极进行企业形象宣传,树立 “重信用、守信用”良好形象,积极同银行等融资机构沟通和交流,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银企关系,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

参考文献

 [1] 齐邵洲,顾本方. 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机制[J],证券导刊,2005(10),21 -23.

[2] 曹永华. 中小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4).

[3] 金丽红,辛珣.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特殊性分析与制度创新[J],上海金融,2006(4).

[4] 杨丰来, 黄永航,企业治理结构、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研究,2006(5).

[5] 金发奇, 陈晓红, 王金升, 发展担保业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与完善监管体系探讨[J],现代财经,2008(1).

[6 ]  Stiglitz, Joseph E. and Weiss, Andrew, 1981,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1(3), 393-410.

文档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刘红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海淀100871)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面临着融资难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融资难问题的内因是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使得其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的信贷配给现象;外因是我国金融融资体系不健全的外部环境。由此,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从内外两个方面,从国家、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中小企业自身三个层次统筹完成。关键词:中小企业信贷配给融资对策中小企业是指相对于大型企业,在经营规模、资金规模以及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