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古诗三首》说课稿(从军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0:16:15
文档

《古诗三首》说课稿(从军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9《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从军行》是唐朝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前两句描写了边塞将士所处的环境,后两句写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的作品,前两句以恢弘的手笔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后两句通过写被侵占地区人民的苦盼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诗人杜甫的诗作,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该诗诗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本课是本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单元主题是“为国无私”,需要学生深
推荐度:
导读9《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从军行》是唐朝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前两句描写了边塞将士所处的环境,后两句写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的作品,前两句以恢弘的手笔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后两句通过写被侵占地区人民的苦盼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诗人杜甫的诗作,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该诗诗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本课是本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单元主题是“为国无私”,需要学生深
9《古诗三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从军行》是唐朝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前两句描写了边塞将士所处的环境,后两句写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的作品,前两句以恢弘的手笔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后两句通过写被侵占地区人民的苦盼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诗人杜甫的诗作,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该诗诗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本课是本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单元主题是“为国无私”,需要学生深入了解诗人,理解诗歌情感,对培养学生的理解发掘能力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仞、岳”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仞、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难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古诗需要充分朗读、熟读成诵,有感情朗读。本课的三首古诗风格迥异,更容易在读中体会到情感的不同,因此主要采用学生跟读、有感情朗读和自由朗读等形式,要求学生在理解诗中情感的基础上读出三首诗之间的不同情感。

2.讲解点拔教学法

本课的诗都是先写景,后抒发志向或抒情,学生在读时可以感受到景物的气势,但是在情感把握上需要对诗句内容加以理解才能领会,因此我采取讲解点拨教学法,让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领会古诗中蕴含的饱满情感。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古诗相关图片,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课内主要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适当练习,从而掌握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

1.通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词注音并搞清楚字义。

2.了解诗人生平简介及人物轶事。

3.划出自己喜欢的诗句,思考为什么喜欢。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说起战士,你们会想到什么?(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战士有关的古诗,领略他们的风采。

二、学习生字

1.学生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课件出示生字。教师检查预习情况。重点交流的几个字:仞,摩,遗。

三、学习《从军行》

1.课件简介作者,出示对《从军行》组诗的介绍。

2.学生诵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师引导学习一、二句。(交代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环境)4.小组合作学习三、四句,教师引导。(“百战、穿金甲”)

黄沙万里,频繁的战争磨穿了戍边将士身上坚硬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发誓不打败来犯的敌人就不回家乡。表现了战事的频繁、激烈、残酷,突出了士兵们边塞生活的艰苦。

5.入情入境,体会情感。感情朗读,读出气势,背诵古诗。

6.归纳主旨:这首诗描写了边塞的战场环境,渲染了战争气氛,表现了将士们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歌颂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

7.板书设计:

从军行孤城遥望保卫祖国

百战、穿金甲矢志不渝

第二课时

一、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课件出示诗人的介绍,指名解诗题。

2.自由读,体会感情,说说初步印象。(遗民、泪尽、又一年)

3.揣摩情感,有感情齐读古诗。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漫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巍峨的华山耸入云霄。(“三万里”虚指,“上”动态感觉)

宋朝百姓在胡人的压迫下眼泪流尽,年复一年盼着宋朝首付河山。(“遗民”)4.有感情朗读,体会人民渴望收复失地、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并背诵。

5.归纳主旨:这是一首爱国诗歌,前两句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后两句描写了被占领地区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情,充分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6.板书设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河、岳→大好河山忧国忧民

泪尽、又→渴望收复

二、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指导正音。齐读。

2.课件简介诗人,指名学生讲解诗题。

3.自由发言,初步说说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4.引导学习,理解诗意。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泪”既有面对胜利的喜悦;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饱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子,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

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

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

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诗人想象自己回乡极速飞驰的画面。“从、穿、下、向”四个动词表现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5.感情朗读,揣摩情感。

(1)表现诗人喜欲狂的词语有哪些?(涕泪满衣裳

漫卷诗书放歌、纵酒)

(2)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欣喜若狂?(浓浓的爱国之情)

6.归纳主旨: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7.板书设计:

喜→涕泪交加

漫卷诗书渴望祖国统一归→放歌纵酒归心似箭浓浓爱国之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文档

《古诗三首》说课稿(从军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9《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从军行》是唐朝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前两句描写了边塞将士所处的环境,后两句写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的作品,前两句以恢弘的手笔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后两句通过写被侵占地区人民的苦盼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诗人杜甫的诗作,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该诗诗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本课是本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单元主题是“为国无私”,需要学生深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