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 马玉
教学目标:掌握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了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了解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发展过程形成正确积极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对自我意识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健全自我意识的完善途径。
教学重点: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
教学时间 : 2 学时
授课类别: 理论课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组织与设计:
列举的实验与实例,深入浅出地把学生带入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对本章的重难点有较清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中特别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教具、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教学内容:
进入大学的学生,都会思考一个问题:“我是谁?”“我有什么目标?”“我为什么上大学?”等形而上的问题。当我们再问一个简单的问题:请你向别人描述你自己时,你首先想到的特征是什么?是你的性格特征如外向、内向还是外表特征如高、矮、胖、瘦?还是社会类别如男女等?事实上,你可能更倾向于用概括性的语言对自己做一个总体评价。如“我是一个追求优秀的大学生”,“我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但有些懒惰自制力弱的人”等。所有这一切,都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真实体现。
第二节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始终昭示着一条通往未来的光明大道,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的“认识你自己”,自我意识的完善也是一个不断地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过程,正如雕琢一件工艺品一样,真正的匠人为了心中的追求,终生不悔。
一、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
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制约着人格的形成发展,在人格的优化中发挥着强大的动力功能。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是人类自身内在的一种成功机制,在人才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健全的自我意识有如下标准:
(一)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既知道自己的优势,也知道自己的劣势,能正确评价自我和自我发展。
(二)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相协调一致的人。
(三)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积极自我肯定的、的并与外界保持一致的人。
(四)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的人,有积极的目标意识和内省意识,积极进取、永无止境。
二、自我意识完善的途径
1、正确的自我认知
“人贵有自知之明”,全面而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自我认知是从多方位建立的,既有自己的认识与评价,也有他人的评价。我们不妨自己认真仔细地想一想,用尽量多的形容词描述自己,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步,他观自我的描述,描述父母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恋人眼中的我、兄弟姐妹眼中的我,你再寻找这些描述同的品质,将其归类。你描述的维度越多,你越会找到比较正确的自我。
例:这是一位大二学生的自我描述:
我是一个内向、坚强、上进、自信、有理想、懂事、好学、乐于助人、嫉恶如仇、争强好胜、渴望成功与优秀、有一点自私、妒忌心强、自制力弱、说些小谎的大学男生。
在父母眼中:我是一个懂事、有些害羞、不用父母操心、上进的、不乱花钱、有些懒惰的大男孩;
在兄弟姐妹眼中(只有一个妹妹):我是妹妹心中可以依靠与信赖的大哥,是一个诚实守信、爱护妹妹的好哥哥;
在同学眼中:我是一个大方、乐于助人、受人尊敬、好人缘、有些懒散、追求自由的人;
在老师眼中:我是一个默默无闻、成绩优秀、自律、品学兼优的学生;
在恋人眼中:我是一个懂得爱、有责任感、守时守信、有幽默感、坚强的好男人。
这是一个学生的自我描述,也是自我认知的一部分,当自己将这些描述清晰地整理出来时,你可以与你的同学与家人、朋友、恋人沟通,听取他们对你自己评价的认同度,这也是自我过滤的过程。先将自己的优点列出,并得到大家的认同,再写出自己的弱点,请大家帮助分析,这些澄清的过程也是自我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2、客观的自我评价
一个人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认知基础上,正确的自我悦纳、积极的自我体验、有效的自我控制。
自我悦纳是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悦纳自我首先要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体会自我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体验价值感、幸福感、愉快感与满足感;其次是理智与客观地对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冷静地看待得与失。在生活中注重自我,自我意识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自我的一种状态。积极的策略是:关注你自己的成功,并将优势积累,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无数的闪光点,重点在于寻找你自己的闪光点并将其构成亮丽的人生风景线。
3、积极的自我提升
提高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对自我完成某项工作的期望与预期。当人们期望自己成功时,他必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并且当面临挑战性任务时,会表现出更强的坚持力,从而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一般学业期望较高,也就是说,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呈正相关性。
另一条途径是克服自我障碍,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体验对自己能力程度的焦虑带来的不安全感,这便是一种自我障碍。我们听说了太多的这样的故事:由于考试前身体不好,所以在大考中没有取得好成绩。这便是典型的自我障碍,为自己的考学不成功找到了适当的借口。一个渴望自我发展的人必须主动克服自我障碍,进行积极的自我提升与自我尝试。积极的自我在尝试中会发现自己的新的支点。
4、关注自我成长
自我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监控。但将成长作为一条线索贯穿于人的始终时,整理自己成长的轨迹显得尤为重要。依照过去、现在、未来进行清理,深刻了解与把握自己。要记住:自我体验永远是个体的,当我们在分享他人自我成长的硕果时,也在促进我们自己的成长。
案例:成长的烦恼:到底是谁打碎了我的梦想?
我是一个来自于教师家庭的孩子,父母视我为“掌中宝”,在父母关爱的目光中成长,我的心是自由而轻松的,重点小学、初中、高中就读的经历使我坚信我是属于全国一流大学的。然而,由于高考的失误,虽然我进入了全国重点大学读书,却不是我梦想中的学校。在接到通知的一刻,我哭得天昏地暗,第一次遭此重创我几乎站不起来,我怕听到中学同学到名牌大学读书的消息,我担心自己的失败成为同学的笑料。当九月明媚的阳光照在开心的大学新生脸上时,我却丝毫也高兴不起来。反正想既来之则安之,而心中的结并没有解开。由于盲目的自信,确信高考成绩超出其他同学八十分,完全有能力胜任大学的学习,学习没有了动力,生活没有了目标,正如大海上漂浮的小舟,完全失却了原来的方向,在茫然徘徊中迎来了期末考试,我意外地收获了不及格的结果,我并没有认真反思自己,而是将这一切归咎于我没有考取理想的大学,归咎于命运的不公平。第二学期,百无聊赖的我又在网上找到了久违的自信与上进心,我那棵曾经不服输的心复苏了,但这次不是为学习而是为网络,我彻夜上网聊天打游戏,在游戏中体现虚拟世界的成功。可想而知,第二学期五门功课同时亮起了红灯,学位没有了,不用说梦想中的名牌大学,连大学生的资格已将丢失,谁把我的青春弄丢了?正在此时,学校发出了回家的指令。我真的非常懊悔,第一次我深深自责,作为我们家庭的第一位大学生我辜负了家长厚重的期望,作为重点高中的学生,我对不起培养我的老师,更重要的是我有负于自己的年华,此刻,我才发现大学的灯光是那么明亮,校园是那么美丽,而大学生活是如此让人难以割舍……
这是一位即将告别学校生活的大学生的内心独白,个体的人生不可复制,而自我发展的不可逆转要求每一位大学生都在认真审视自我,并为自我发展留下空间,因为青春属于人只有一次,而大学对年轻学子也只有一次,珍视自我,开掘心灵的宝库尤为重要。
三、WAI技法
WAI技法(WAI technique)是指“我是谁?”(英文“who am I ”,简称WAI)这样的问题自问自答,因其形式上是自由书写20种回答,故也被称为二十句测验(Twenty Statements Test)。WAI法始于50年代(Kuhn & McPartland,1954),以“我”字开头的20空行,并印有1至20的。要求被试针对“我是谁”这样的问题,用20种相异的回答,说明头脑中浮现的关于自己的想法。
黄希庭曾对76名大学生(其中男42名,女34名)做了有关WAI的试验 。其具体实施程序如下:1)WAI测试。向被试团体或个别发放WAI问卷,要求被试按指导语的说明完成。被试用时约18分钟。2)WAI反应的分类。将被试的20种回答一一种制成卡片。在WAI测试约一周后,要求被试对其“涉及你好些方面”的20张卡片自然地进行分类,并说明“不要全部归为一组,也不要一一分散分组”。被试用时约10分钟。3)WAI反应的重要性排序。分类约一个月后(较长的间隔以消除分类的影响),再行返回卡片,要求被试先分为重要的与不重要的两类各10张,再对重要的10张按相对重要性排序。被试用时约15分钟。表3-3显示了该被试的排序结果。
表3-3 大学生的回答与分类与重要性排序结果
——————第1组 —————— | ——————第3组—————— |
1 我是个大学生。 | 4 我奉行学就学得认真、玩就玩个痛快的主张。 |
2 我是一个还未的人。 | 8 我喜欢大有规范、小有灵活的生活节奏。 |
# 我是个女孩。 | # 我无法理解不叠被、不喜欢整齐的女孩。 |
# 我是爸爸妈妈的包袱。 | ——————第4组—————— |
# 我是爸爸妈妈的希望。 | 6 我是个性格开朗但脾气古怪的人。 |
——————第2组—————— | # 我是个喜欢无缘无故发火的人。 |
7 我愿意和别人交朋友。 | # 我喜欢自主行来。 |
9 我爱看杂文及有哲理性的文章。 | # 我喜欢在思想上依赖别人,但行动不愿受人支配。 |
10我喜欢实践工作,不喜欢理论。 | # 我顾虑太多,有时做事自己都不理解。 |
#我喜欢玩。 | ——————第5组—————— |
#我不喜欢抒情散文。 | 3 我希望丰富自己的知识。 |
——————第6组—————— | |
5我是个凭良心做事的人。 |
黄希庭等人的调查结果表明,全部76名被试共得1767个分析单元,每个平均反应23.25个。由表3-4可见,全部反应可分为社会认同、个人属性和我他关系三大类,属下可得41小类,另有少量反应无法登录。从各类反应所占比例看,在被试的自我意识成分中主要是个人属性,其中又以偏好、性格、情绪和愿望等项为最;我他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且主要反映在一般的人际关系上;至于社会认同则所占比例甚低,只是自我意识中较为少数的非重要部分。反映出被试是以看重个人内在特质和独特性来界定自己的。
反应类别 | 典型例句 | 反应次数 |
N % | ||
社会认同 自我参照 学校(专业) 年龄 性别 籍贯(国籍) 种族(民族) | 我就是我;我叫×××我是个大学生; 我是学物理学的 我今年20出头 我是个女孩;我是个男人 我出生在吉林;我是中国人 我是有灵有肉的人;我是少数民族 | 102 5.77 15 0.85 36 2.04 5 2.83 16 0.91 17 0.96 13 0.74 |
个人属性 经历(背景) 容貌(身份) 健康 偏好 道德 情绪 性格 能力 习惯 自制性 自主(依赖)性 现实(幻想)性 成熟(幼稚) 单纯(世故) 自信(自卑)心 自尊(好胜)心 优缺点 愿望(志向) (价值)观念 心理痼疾 自我认知 自我封闭(开放) 自我矛盾(困惑) | 我补习过才考上大学;我出生贫寒 我相貌平平;我身材适中 我身体健康 我对书法有兴趣;我喜欢体育运动 我很善良 我心情愉快 我是个不喜欢表现自己的人 我动手操作能力强 我习惯早睡早起 我能控制自己;我缺乏恒心 我有主见;我思想上依赖别人 我考虑问题很实在;我好幻想 我还不成熟,行为幼稚可笑 我遇事不多,很单纯 我对自己有信心;我很自卑 我自尊心强,不堪失败 我的优点是建立在众多缺点的基础上的 我希望丰富自己的知识 我越来越相信那些所谓的迷信 我是有心理障碍的人 我不了解自己 我很封闭自己;我的一切都写在脸上 我是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 | 1196 67.69 33 1.87 17 0.96 7 0.40 204 11.54 76 4.30 125 7.07 149 8.43 43 2.43 21 1.19 73 4.13 55 3.11 33 1.87 10 0.57 14 0.79 40 2.26 34 1.92 16 0.91 107 6.06 55 3.11 11 0.62 30 1.70 12 0.68 31 1.75 |
我他关系 与社会 与家庭(父母) 与班级(同学) 与朋友 与异性 与教师 与不特定人 与学业 与人生(生活) 与金钱 与时间 镜像自我 | 我对社会缺乏心理准备 我很爱我的家人;我是爸爸妈妈的希望 我不喜欢我们班上的某些人 我有很多朋友 我不和女生(异性)开玩笑 我是最易被老师记住的人 我是一个想受人重视的人 我的学习成绩不理想 我喜欢大有规范、小有灵活的生活节奏 我花钱很节俭 我需要时间 我是个无名小辈 | 452 25.58 14 0.79 41 2.32 19 1.08 40 2.26 43 2.43 2 0.11 161 9.11 55 3.11 34 1.92 4 0.23 18 1.02 21 1.19 |
无法登录之反应 | 我是能拯救自己的人;我的出身是注定的 | 17 0.96 |
1. 多向度描述你自己。可以从学业自我、人际自我;也可以从理想我与现实我。
2. 用20个形容词描述你自己。
3. 麦克阿瑟的故事:
在西点军校考试的前夜,麦克阿瑟感到非常焦虑,这时他母亲走过来对他说:“我的儿子,你必须相信你自己;否则没有人相信你;只要你抛弃了内心的怯懦,你一定能赢;尽管你没有把握成为第一,你必须做最好的自己。”当西点军校的考试成绩公布时,麦克阿瑟名列第一,后来,凭着自信,他成为美国著名的将军。
想想你自己,再想想如何提高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