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定量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情况。
二、实验原理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 ascorbic acid), 是一种含有6个碳原子的酸性多羟基化合物, 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它影响胶元蛋白的形成,并且有解毒作用,它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 多种羟化反应, 有防止贫血的作用, 可改善变态反应, 刺激免疫系统, 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广泛存在与水果和蔬菜中。人体不能自身制造Vc,所以人体必须不断地从食物中摄入Vc,通常还需储藏能维持一个月左右的Vc。缺乏时会产生坏血病,故又称抗坏血酸。因此, 了解各种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是很有必要的。
维生素C属水溶性维生素,分子式C6H8O6。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还原性,能被I2定量地氧化成二酮基,因而可用碘水标准溶液直接测定。
C6H8O6+I2= C6H6O6+2HI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
材料:新鲜苹果、橘子、猕猴桃,西红柿。
仪器:烧杯多个、量筒、玻璃棒、托盘天平、酸式滴定管、水果榨汁机,滤纸,锥形瓶等
药品:0.02mol/L碘水标准溶液 淀粉溶液 稀盐酸
四、实验方法
( 1) 制备果蔬组织提取液
将果蔬(苹果、橘子、猕猴桃、西红柿)洗净,拭干其外着水分, 分别称取50g 可食用部分, 置于水果榨汁机中, 在榨汁机中研碎, 加50m l蒸馏水过滤。取滤液放入洁净锥形瓶中,向瓶中加入2ml淀粉溶液,再滴加盐酸,将PH值调制3左右。
( 2)滴定果蔬组织提取液
用碘水标准溶液滴定果蔬组织提取液, 在滴定过程中,边滴边晃动锥形瓶, 直到滴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溶液呈现蓝色, 且在0.5分钟内不褪色, 重复滴定。记录每次滴定所用去的标准溶液量, 并算出平均值。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滴定果蔬组织提取液
材料
项目 | 番茄提取液 | 猕猴桃提取液 | 苹果提取液 | 橘子提取液 | ||||
滴定管初始刻度 | 0 | 0 | 1.00 | 0 | 2.00 | 0.50 | 4.00 | 0 |
滴定结束刻度 | 0.70 | 0.75 | 7.08 | 6.06 | 2.25 | 0.25 | 6.30 | 2.26 |
V I2/mL | 0.70 | 0.75 | 6.08 | 6.06 | 0.25 | 0.25 | 2.30 | 2.26 |
V平均值/mL | 0.725 | 6.07 | 0.25 | 2.28 | ||||
Vc含量 (m g/100g) | 10.77 | 90.20 | 3.59 | 33.88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测定果蔬中V c的含量的方法越来越多。需选择一种易操作, 流程简单, 测量结果较准确的方法。
从整体上说,每一种果蔬的测得的Vc的含量都叫文献值较低,究其原因,可以分析如下:在准备组织液时有洒出,使得测时的减少;研磨不够充分;滴定时已有部分Vc被氧化;
在材料的选择上用西红柿最好。因为它易研磨, V c含量高, 滤液颜色不深。而其它两种水果中Vc含量较少,且滴定时不方便,因为它含量较少,只需要少量的碘溶液滴定。要注意有两种果蔬不易选:(1)含色素多的果蔬, 因为过多的色素会遮盖或影响碘与淀粉发生的颜色反应, 若被测果蔬组织颜色较深, 可加入氯仿萃取。(2) 提取液不易过滤的果蔬。
七、注意事项
1、某些水果、蔬菜(如橘子、西红柿等)浆状物泡沫太多,可加数滴丁醇或辛醇。尽量除去皮、核等部分,保留可食用的部分。
2、将果蔬组织彻底粉碎,使组织中的维生素C充分溶解出来,以免造成所测定出的维生素C含量与实际含量有较大误差。因此,建议使用多功能食物粉碎机粉碎果蔬组织。蒸馏水用来冲洗粉碎机内残存的果蔬组织,以减少组织提取液的损失。
3、整个操作过程要迅速,防止还原型抗坏血酸被氧化。滴定过程一般不超过2min。
4、被检测的果蔬组织提取液的pH,必须调至3左右,以保持溶液的酸性环境,防止维生素C被破坏。在此条件下,干扰物反应进行得很慢。
5、滴定过程中,要保持缓慢滴定,同时要晃动锥形瓶。这样既可以防止碘溶液过量,又可以使碘溶液与被滴定溶液充分混合。
6、接近终点时的滴定速度不宜过快,溶液呈显稳定的蓝色即为终点。滴定标准维生素C溶液时,碘溶液的用量较大,当锥形瓶内已接近氧化还原反应的终点,此时,更要放慢滴定的速度。
7、每次实验前,都要重新滴定标准维生素C溶液,得出所用的碘溶液量。因为不同的维生素C药片之间,以及每次所配制的碘溶液(或可溶性淀粉溶液)之间,可能存在着微量的差异,这种差异将导致所用的碘溶液的量不同。
八、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充分体现了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这个实验是一门综合实验,同学们既从实验中运用了已学过的知识内容,还从实验中感受到实验的的乐趣,完美的将化学与生活结合,相互联系。同时也巩固了以前学过的知识,加深了对某种方法的引用。也学会了一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