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试卷
(考试时间:70分钟 满分:70分)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分 |
得分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答案 |
A.大阳 B.月亮 C.地球 D.三者均可
2.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们散步时的速度大约1m/s
B.学生用文具盒长2.1cm
C.夜间人们睡觉时的声音分贝应在75分贝左右
D.你正在作答的试卷宽度为2.68cm
3.有些老师上课时使用便携扩音设备,使声音更加宏亮,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频率 D.音调
4.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如果对着电视机对面的墙壁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如图2所示,这是利用(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路可逆
5.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轴上,分别离透镜20厘米、14厘米和6厘米时,各能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应:( )
A、10cm>f>6cm ;B、10cm>f>7cm; C、14cm>f>10cm; D、20cm>f>14cm
6.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形孔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 )
A.“▽”形的 B.圆形的 C.“△”形 D.无法确定
7.潜入游泳池水中的运动员仰头看体育馆墙壁上的灯,他看到的灯的位置( )
A.比实际位置高 B.比实际位置低
C.与实际位置一样高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8.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另一侧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9.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 、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舞台上某演员穿白上衣蓝裤子,当只有黄色的灯光照到该演员的身上时,该演员的上衣呈 色,裤子呈 色。
10.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和“池水映明月”分别说的是 现象和 现象。
11.李云同学身高1.6m,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她的距离为 ,像高是 m;若她以0.5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 。
12.光从水斜射入空气,部分光线反射,部分光线折射。若为入射角,为反射角,为折射角,则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13.如图4所示,小明把一张白纸放在桌面,纸上放一平面镜,用电筒竖直照射白纸和平面镜,他从侧面看到___________(选填“白纸”或“平面镜”)较亮。因为光照射到镜子上发生了______________。
14. (1)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两只昆虫,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5(A)所示。从图像可知,昆虫______的速度大;5s内昆虫乙通过的路程是______m。
(2) 图5(B)是另一只昆虫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这只昆虫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其中左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是______s。
15. 如图6所示,一条入射光线AO与平面镜MN成30°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则反射角为_________。若入射光线不动,镜面绕O点逆时针转动10°,则反射角为_________。
三.作图题(每图1分,共14分)
16. 图7中的两条光线是由同一点光源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请完成光路图并确定光源S的位置。
17.图8表示光从空气中斜射向水面的情况,请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18.完成图9中的光路图。
19.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在图10中的方框内分别画出适当的透镜。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3分)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王聪同学先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16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
(2)如图17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_______。
(3) 凸透镜的焦距为10㎝,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像。
(4)把图17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恰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21.张江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18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张江同学在做探究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选择的蜡烛B与蜡烛A完全一样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还用到了刻度尺,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_________(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
(5)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__________接收到像(选项“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6)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22.喜羊羊发现后方100m处的灰太狼正以15m/s的速度向自己猛扑过来,此时喜羊羊与前方的羊村相距200m。问:喜羊羊至少要用多大的速度才能安全跑进羊村?
23. 汽车沿一平直公路以20m/s的速度行驶,其正前方有一座山崖,当汽车经过某处时,驾驶员按响喇叭,继续行驶了50m后听到回声,求按喇叭时距山崖有多远?(v声=34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