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部分 表1—3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表 | |||||||
项目编号 | 评审项目 | 评审内容 | 标准分 | 评分标准及办法 | 评审方法及内容 | 评审结果 | 实得分 |
5.6.3 | 220/130 | ||||||
5.6.3.1 | 电气一次设备及系统 | 发电机及其所属系统的设备状态良好,无缺陷;发电机转子碳刷与集电环接触良好;定子绕组、转子绕组和铁芯温度正常;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及流量符合规定;日补氢量在规定范围;检测仪表指示正确。 变压器和高压并联电抗器的分接开关接触良好,有载开关及操动机构状况良好,有载开关的油与本体油之间无渗漏问题;冷却系统(如潜油泵风扇等)运行正常无缺陷;套管及本体,散热器、储油柜等部位无渗漏油问题。 高低压配电装置的系统接线和运行方式正常,开关状态标识清晰,母线及架构完好,绝缘符合要求,隔离开关、断路器、电力电缆等设备运行正常无缺陷;防误闭锁设施可靠;互感器、耦合电容器、避雷器和穿墙套管无缺陷;过电压保护装置和接地装置运行正常。 高压电动机运行电流、振动值、轴瓦(轴承)温度在允许范围;防护等级符合现场使用环境。 所有一次设备绝缘监督指标合格。 | 15 | ①存在影响电气一次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重大缺陷或隐患,扣3分/项,未进行分析并制定措施,不得分;措施无针对性扣3分。 ②一次设备绝缘监督指标不合格,扣2分/项。 ③发电机转子碳刷与集电环接触不好,造成发热和火花,扣5分。 ④发电机各部运行温度超标,未采取措施,扣5分。 ⑤变压器和高压并联电抗器本体、套管,散热器、储油柜等部位有渗漏油,扣2分/项。 ⑥高低压配电装置设备缺陷,扣2分/项。 | 现场检查设备设施、检测仪表、运行记录。 | ||
5.6.3.2 | 电气二次设备及系统 | 励磁系统设备运行可靠,调节器在正常方式运行时稳定、可靠,调节器特性和定值满足要求;励磁系统的保护正确,强励能力符合要求,励磁变压器满足运行要求;新投入或大修后的励磁系统按要求进行各项试验,且试验合格。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符合要求,运行工况正常,定值应符合整定规程要求,并定期进行检验;故障录波器运行正常,需定期测试技术参数的保护,按规定进行测试,测试数据和信号指示齐全正确;二次回路和投入试验正常,仪器、仪表符合技术监督要求。 直流系统设备可靠符合运行要求,蓄电池设备安全可靠;升压站与机组直流系统相互;直流系统各级熔断器和空气小开关的定值有专人管理,备件齐全。 通信设备、电路及光缆线路的运行状况良好,电源系统正常;通信站防雷措施完善、合理。 | 15 | ①存在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缺陷和隐患,扣3分/项。 ②二次回路、二次设备存在未及时消除的缺陷,扣1分/项。 ③励磁系统设备存在缺陷,扣1分/项。 ④继电保护装置及安全自动装置未按规定检验,项目缺失,标识指示、信号指示缺失,扣2分。 ⑤故障录波器运行不正常或未投入运行,扣2分。 ⑥定期测试技术参数的保护,未进行测试,扣2分。 通信设备、电路、光缆线路及交直流电源的运行状况及环境存在问题,扣2分。 直流系统各级熔断器和空气小开关的定值没有专人管理,备件不齐全,扣5分。 蓄电池未做核对性试验,扣2分。 | 现场检查设备设施、检测仪表、运行记录。 | ||
表1—9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表 | |||||||
项目编号 | 评审项目 | 评审内容 | 标准分 | 评分标准及办法 | 评审方法及内容 | 评审结果 | 实得分 |
5.6.4 | 400/210 | ||||||
5.6.4.1 | 60 | 5 | |||||
5.6.4.1.1 | 全厂停电 风险控制 | 制定并落实防止全厂停电事故预防措施,特别是单机、单母线、单线路情况下的保障措施。 全厂机组运行方式安排合理,机组运行稳定。 严格升压站检修和倒闸操作管理,防止误碰、误动和误操作运行设备。 加强继电保护和直流管理,合理整定保护定值,杜绝继电保护误动、拒动及直流故障引发或扩大系统事故。 | 10 | ①未制定防止全厂停电事故预防措施,不得分;措施制定不完善或落实不到位,扣5分。 ②保护装置误动、拒动,扣5分/次,影响到系统安全不得分,发生误操作不得分。 1直流系统出现接地等异常未及时处理,扣2分/项。 | 现场检查设备设施、继电保护、两票管理及运行记录。 | ||
5.6.4.1.2 | 发电机损坏风险控制 | 制定并落实发电机反事故技术措施。 加强对施加直流电压测量,不合格的应及时消缺。 机组检修时,检查定子绕组端部线圈的磨损、紧固情况,200MW及以上发电机组在大修时应做定子绕组端部振型模态试验,防止定子绕组端部松动引起相间短路。 调峰运行机组在停机过程和大修中分别进行动态、静态匝间短路试验,有条件的可加装转子绕组动态匝间短路在线监测装置,发现转子绕组匝间短路较严重的应尽快处理。 发电机端部紧固件正常,发电机内未遗留金属异物。当定子接地保护报警时,应立即停机;当转子绕组发生一点接地时,应立即查明故障点与性质并处理。 自动励磁调节器的低励定值、过励和过励保护定值符合要求,励磁调节器正常、可靠运行。 氢内冷转子通风良好,当绝缘过热监测器过热报警时应立即取样进行色谱分析,必要时停机处理。 水内冷管道、阀门密封圈符合要求,设备正常可靠,水质控制在规定范围,并定期对定子线棒反冲洗。 严格控制氢冷发电机氢气湿度在规程允许的范围内,并做好氢气湿度的控制措施。 严禁发电机非同期并网,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电机非全相运行。 | 10 | ①未制定发电机反事故技术措施,不得分;制定不完善或落实不到位,扣5分。 ②未对大型发电机环形接地、过渡引线、鼻部手包绝缘、引水管水接头等处绝缘和对定子绕组端部手包绝缘进行检查和测试,停机过程中和大修中未进行相关试验,接地保护报警后未采取相应措施,自动励磁调节器保护定值存在问题,绝缘过热监测器出现过热报警没有采取相应措施,出现发电机非同期并网或发电机非全相运行,发生上述任一项问题,不得分。 ③200MW及以上发电机组在大修时未做定子绕组端部振型模态试验,扣2分。 ④发生定子、转子绝缘损坏,引水管或接头发生漏水,不得分。 ⑤励磁调节器存在短期缺陷,扣2分;存在长期缺陷,扣5分。 自动励磁调节器的低励定值、过励和过励保护定值不符合要求,扣2分。 水内冷管道、阀门密封圈不符合要求,水质未控制在规定范围,或未定期对定子线棒进行反冲洗,扣2分。 氢气湿度超限,或氢气湿度的控制措施执行不到位,扣2分。 漏氢量超过允许值,未及时处理,扣2分。 | 现场检查发电机消缺记录;励磁保护定值校验;氢冷或水冷效果、检测仪表、运行记录。 | ||
5.6.4.1.3 | 高压开关损坏风险控制 | 制定并落实高压开关设备反事故技术措施。 完善高压开关设备防误闭锁功能。 开关设备断口外绝缘符合规定,否则应加强清扫工作或采用防污涂料等措施。 做好气体管理、运行及设备的气体监测和异常情况分析,包括SF6压力表和密度继电器的定期校验。 加强对隔离开关转动部件、接触部件、操作机构、机械及电气闭锁装置的检查和润滑,并进行操作试验;定期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隔离开关接触部分的温度。 定期清扫气动机构防尘罩、空气过滤器,排放储气罐内积水,定期检查液压机构回路有无渗漏油现象,发现缺陷应及时处理。 | 10 | ①发生高压开关损坏事故,不得分。 ②未制定高压开关设备反事故技术措施,不得分;制定不完善或落实不到位,扣5分。 ③高压开关设备防误闭锁功能不完善,扣3分/项;防误闭锁功能不完善造成事故,不得分。 ④未对隔离开关进行操作试验、检查和润滑,扣2分/项。 ⑤气体管理、运行及设备的气体监测和异常情况分析不到位,扣3分。 ⑥未定期测量温度扣5分。 | 现场检查高压开关五防功能,闭锁装置;缺陷处理记录。 | ||
5.6.4.1.4 | 接地网事故风险控制 | 设备设施的接地引下线设计、施工符合要求,有关生产设备与接地网连接牢固。 接地装置的焊接质量、接地试验应符合规定,各种设备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可靠,扩建接地网与原接地网间应为多点连接。 根据地区短路容量的变化,应校核接地装置(包括设备接地引下线)的热稳定容量,并根据短路容量的变化及接地装置的腐蚀程度对接地装置进行改造。 每年进行一次接地装置引下线的导通检测工作,根据历次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对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接地网,在接地电阻难以满足要求时,应有完善的均压及隔离措施。 变压器中性点有两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地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要求。 重要设备及设备架构等宜有两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地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要求,连接引线应便于定期进行检查测试。 | 5 | ①设备设施的接地引下线设计、施工不符合要求,生产设备与接地网连接不牢固,扣2分。 ②接地装置的焊接质量、接地试验不符合规定,连接存在问题,扣2分。 ③未对接地装置进行校核或改造,扣2分。 ④接地装置引下线的导通检测工作和分析不到位,扣2分。 ⑤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接地网电阻不符合要求,而又未采取均压及隔离措施,扣1分。 ⑥变压器中性点未采取两根引下线接地或不符合热稳定的要求,扣2分。 ⑦重要设备及设备架构等未采取两根引下线接地,或不符合热稳定的要求,扣2分。 | 现场检查接地网,接地母线、干线、设备接地引线、接地电阻,测量结果数据分析。 | ||
5.6.4.1.5 | 污闪风险 控制 | 落实防污闪技术措施、管理规定和实施要求。 定期对输变电设备外绝缘表面进行盐密测量、污秽调查和运行巡视,及时根据情况变化采取防污闪措施。 运行设备外绝缘爬距,原则上应与污秽分级相适应,不满足的应予以调整。 坚持适时的、保证质量的清扫,落实“清扫责任制”和“质量检查制”。 | 5 | ①发生污闪事件,引起电网或机组安全运行,不得分。 ②未严格落实防污闪技术措施、管理规定和实施要求,扣3分。 ③运行设备外绝缘爬距,未与污秽分级相适应,而又未采取措施,扣2分。 ④未进行定期清扫,扣3分。 | 现场检查设备设施、检测仪表、运行记录。 | 5 | |
5.6.4.1.6 | 继电保护故障风险控制 | 贯彻落实继电保护技术规程、整定规程、技术管理规定等。 重视大型发电机、变压器保护的配置和整定计算,包括与相关线路保护的整定配合;对于220kV及以上主变压器的微机保护必须双重化。 220kV及以上母线和重要电厂变电站应做到双套母差、开关失灵保护。 保证继电保护操作电源的可靠性,防止出现二次寄生回路,提高继电保护装置抗干扰能力。 机组大修后,发变组保护必须经一次短路试验来检验保护定值和动作情况;所有保护装置和二次回路检验工作结束后,必须经传动试验后,方可投入运行。 | 10 | ①未落实继电保护技术规程、整定规程、管理规定,扣2分/条。 ②继电保护装置和安全自动装置整定值误差超规定,扣2分/项。 ③继电保护操作电源不可靠,扣2分/项。 ④出现误碰、误接线、误整定,不得分。 ⑤继电保护装置和安全自动装置误动、拒动,不得分。 | 现场检查继电保护设备设施、检测仪表、运行记录。 | ||
5.6.4.1.7 | 变压器、互感器损坏风险控制 | 制定并落实变压器、互感器设备反事故技术措施。 加强变压器设备选型、定货、验收、投运全过程管理,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压器应赴厂监造和验收。 加强油质管理,对变压器油要加强质量控制。 大型变压器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在线监测完好。 在近端发生短路后,应做低电压短路阻抗测试或用频响法测试绕组变形,并与原始记录比较。 冷却装置电源定期切换,事故排油设施符合规定。 加强变压器绕组温度、铁芯温度和油温温升的检测检查。 | 10 | 未制定变压器、互感器设备反事故技术措施,不得分;制定不完善或落实不到位,扣5分。 变压器设备选型、定货、监造、验收、投运等过程管理不到位,扣1分/项。 ③变压器油存在质量问题,扣2分; ④大型变压器未安装在线监测装置,扣2分。 在近端发生短路后,未做相应试验,不得分。 冷却装置电源未定期切换,扣2分。 事故排油设施不符合规定,扣3分。 | 现场检查设备设施、检测仪表、运行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