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
1、漫画《自强的青春》说明( )
A.自强的青春态度,会给我们插上飞翔的翅膀
B.只要自强,青春就会绽放光彩
C.只有残疾人需要自强
D.青春的生命充满活力,无须自强
2、邻居冯某养的宠物狗常在夜间吠叫,扰得四邻不安。小闽与其交涉,冯某却理直气壮地说:“我有权养狗,狗叫是正常的。”小闽据理力争,理由是( )
A.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B.公民行使权利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利
C.公民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 D.公民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利益
3、5月8日是“世界微笑日”,邵阳市部分中小学校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微笑”主题活动。这一活动启示我们( )
A.要学会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B.要学会消除情绪对自己的影响
C.应该时刻保持快乐喜悦的情绪 D.表达情绪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4、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以下公民的做法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
A.范某开了一家餐馆,不申报纳税
B.刘某应征人伍后,以各种理由逃避服兵役
C.张某在网上发帖,诋毁救火英雄
D.杨某发现某可疑潜航探测器后,及时报告
5、翁森在《四时读书乐》中写道,春季“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夏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秋季“读书之乐乐淘淘,起弄明月霜天高”。冬季“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翁森找到了学习的乐趣,能够苦中作乐
B.翁森家的环境特别美,适合读书
C.一年四季不同的角色,是快乐学习的保证
D.翁森就是个书呆子,不知道读书的辛苦
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中这一名句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
A.终身学习 B.自主学习 C.合作学习 D.探究学习
7、步入青春期,我们的思维逐渐具有批判性。对“思维的批判性”理解正确的是( )
①批判既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质疑、批评,又包括对自己的反思
②批判只针对事物本身,而不攻击他人
③批判要具有一定的建设性,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④批判只是一味否定,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电影《青春万岁》中的李春学习成绩拔尖,但她自负、冷淡,总以怀疑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总觉得别人跟自己过不去。后来,在集体的教育和同学的帮助下,她的性格渐渐变了,她开始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友情的真挚,开始热爱集体,关心同学。李春的转变告诉我们( )
①美好的集体充满关怀与友爱
②良好的班集体是个人成长的精神家园
③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④良好的班集体不利于发展每个人的个性才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百年容易过,青春不再来”等名言主要启示我们( )
A.青春宝贵而短暂,要珍惜青春时光
B.只要珍惜青春,我们就一定能获得巨大成功
C.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们要及时享受青春
D.青春要追求时尚
10、下列对青春期出现的心理矛盾认识正确的是
A.它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极不正常的现象.必须重视( )
B.它是无法克服与缓解的,只能学会承受、任其发展
C.它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不需要
D.只要勇于正视、认真分析、乐观对待.是可以解决的
11、农民陈某因捉了114只癞被抓,被告知涉嫌非法狩猎罪。陈某一脸茫然,声称“不知道捉癞犯法”。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
A.不知法就可以不受法律的制裁
B.要认真学法,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C.法律禁止的行为坚决不做,否则就是犯罪
D.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得伤害任何动物
12、“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一央视《朗读者)节目中这一金句告诉我们要养成的生活态度有( )
①自强不息 ②自信自立
③乐观幽默 ④积极进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50多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默默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 )
A.承担责任就是要放弃个人的一切权利
B.不应该承担那些没有任何回报的责任
C.人尽其责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丽社会
D.逃避责任的行为必然要受到法律制裁
14、当我们感到困惑或烦恼时,要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下列符合当自己“心理医生”做法的是( )
A.向父母、老师寻求帮助 B.听音乐或者打打球
C.在公共场所大声喊叫 D.向心理医生咨询
15、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问题,加大了犯罪惩处力度,最高可判处死刑。这体现出我国法律( )
A.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B.只具有制裁功能,制裁是维护公民生命权最有效的方法
C.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D.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16、近期,“高铁霸座”、“公交坠江”等一些既违背道德又违背法律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思考。有专家指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需要构建与时代相匹配的思想道德体系。建设法治中国需要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是因为( )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②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③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④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7、图中的寓意是( )
①孝敬长辈要从小事做起②要模仿长辈的所有行为③对父母长辈要言听计从
④要传承孝亲敬长的家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某地执勤民警发现驾驶员没有随车携带灭火器,依法对其开具处罚决定书。此时,被罚驾驶员发现并指出警车同样没放置灭火器。次日,当地交警支队发布“知错能改”通告,对警车驾驶员也依法进行了处罚。以此事件作为论据,能够证明的观点是( )
①公民的财产权受法律保护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执法者应成为守法的标杆 ④法律的权威只能靠维护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9、“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春是生命旅途中一个崭新的起点,人生画卷中最华美的篇章。面对青春的邀约,我们要( )
A.悦纳生理变化,直面心理矛盾,拒绝思考、批判精神和创造力
B.正确对待情感,男女同学不能交往,否则会早恋
C.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消除负面情绪
D.青春飞扬,自信、自强;青春有格,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20、面对同样美丽的风光,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写下了“楚江清若空,遥将碧海通……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的忧郁诗句。几年后,他遇到大赦,重获自由,路过此地欣喜提笔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反映自己愉悦之情。由此可见( )
①人的情绪是多复杂多样的
②人的情绪反映着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
③人的情绪总的来说消极多于积极积极
④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经常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1、七年级(1)班的几位同学在谈论自己出现的新变化,在这些变化中,不属于青春期生理变化的是( )
A.小明说:“我今年长高了8厘米。”
B.小丽说:“我的体重增加得很快,今年增重了3公斤。”
C.小秦说:“我的喉结增大了,开始长胡须了。”
D.小华说:“我开始喜欢唱歌了,也没那么胆小了。”
22、“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从认识自己的角度看,这段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有( )
①只有不断更新对自己的认识,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
②世界是不变的
③只有经常自我检查,努力保持和发挥优势,改正不足,才能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
④集体对一个人的评价最全面、更客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3、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更加便捷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成为某些造谣者肆意散播谣言的平台,要种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作为网民,我们应该( )
①提高公识,增强辨别是非能力 ②树立权利意识,坚持言论绝对自由
③强化义务意识,坚持不信谣、不传谣 ④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2018年最美孝心少年高梓渊每天把家里消毒几遍,只为让身患白血病的妈妈保持‘无菌’状态;李新颖年仅13岁,却跟患病养父一起扛起家庭的重担;霍培鑫身患重病却乐观阳光,学习之余拄着拐杖帮妈妈一起卖蛋糕。”下列对这则先进事迹材料拟定的标题,最恰当的是( )
A.尽孝只在磨难中 B.尽孝事事顺父母
C.孝敬父母在当下 D.家庭氛围要民主
25、关于青少年的梦想和自我努力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只要坚持梦想就一定会取得成功②少年的梦想,是自我努力的原动力
③只有不停地努力,梦想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④梦想,需要努力,需要坚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为了营造更好的集体氛围,某班举行了“我和我的班集体”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问题。
班会上,同学们围绕“争创‘英雄的团队’还是争做‘团队的英雄’”这一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1)“英雄的团队”“团队的英雄”二者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2)你赞同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3)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同学们应该怎么做?
2、小雅是校合唱队领唱,全市比赛在即,指导老师强调,全市比赛很重要,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课余时间多多练习。可是,期末考试又要来了,小雅又想花更多的时间复习功课。
(1)在排解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时,我们通常会考虑哪些问题?
(2)当遇到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怎么办?
(3) 我们应怎样让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感受集体生活带给我们成长的快乐?
3、4月22日是世界法律日。某校七年级学生以“法制校园”为主题,开展法制研究性学习活动。
假如你是本年级的学生,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同学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得上述资料?
(2)哪些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3)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是什么?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13分,共26分)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晓四岁时父亲不幸因车祸去世,母亲因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从此,张晓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每天早晨,张晓都要帮妈妈穿衣服、洗漱,打扫完家里后,再去上学;中午,还要抽空回家做饭,一口一口喂给妈妈吃。到了晚上,做好晚饭、喂妈妈吃完,再做完家务,张晓才开始做功课。这样的生活,张晓十四年如一日。但张晓的学业从没落下。后来,他如愿以偿考入甘肃省平凉医学专科学校,并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1)张晓除了具有孝敬老人的高尚品德之外,还有许多优秀的心理品质值得我们
学习。他之所以能坦然面对困难和挫折,是因为他具有怎样的心理品质?这一心理品质对个人成长与成功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二:学校要举行演讲比赛,可是七年级(3)班没有一个学生报名。小艇很着急,同学们看见后说:“我看还是你报名吧,这样也让同学们看看一个口吃学生的进步。”小艇知道同学们是在取笑他,可是他没有责怪同学们,而是真的报名参加比赛。他先把演讲稿背熟,然后对着镜子反复演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小艇成功了,他不仅向同学们证实自己克服了口吃的毛病,还获得了演讲比赛的第一名。
(2)小艇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小艇的成功对你有何启示?
2、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在证明自己的过程中要行己有耻,止于至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中学生,今天在学校修身、勤学、健体,明天将担起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马云先生在一个名为《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的演讲中说:“当你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去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微博、逛淘宝、玩着网游,干着70岁、80岁的人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
材料二:一位借款经营面馆的店主,一个客人遗忘的装有6万多元现金的皮包,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真没想到,这么多钱还能原封不动地回来。”失主回忆到,他抱着侥幸心理回到那家面馆,一眼就看到自己的皮包好端端地放在面馆货架上。店主核对信息后,把皮包归还给他。6万多元现金,相当于店主全家人辛苦经营面馆一年的收入,更何况家里还有借款。
“那是客人的东西,我们哪能动!”店主这样说,“自己挣的钱花得才踏实,不是我们的钱,可不能拿。”事情传开后,人们纷纷来面馆吃面,面馆生意越来越红火。心怀感激的失主、朴实的面馆老板、蜂拥而至的顾客……
(1)青春期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思想精神的哪些方面也显著发展?
(2)“止于至善”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状态?材料中店主的言行体现了“止于至善”的什么要求?
(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结合材料谈谈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
参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
1、A
2、B
3、A
4、D
5、A
6、C
7、C
8、C
9、A
10、D
11、B
12、B
13、C
14、B
15、C
16、D
17、C
18、B
19、D
20、B
21、D
22、C
23、B
24、C
25、B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1) “英雄的团队”侧重点是团队,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团队的英雄”侧重点是个人,强调的是个人主义。
(2)赞同争创“英雄的团队”。理由: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我们应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等等。
(3)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尽其能,发挥所长,为集体出力;悉心呵护集体荣誉;勇于担责,学会参与,学会担当;等等。
2、(1) 在排解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时,我们通常会考虑自己更关注哪个集体,或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的重要性,也会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任务的紧迫程度等。
(2)当遇到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3)我们应该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节奏中学习过共同生活,在解决不同集体的角色冲突中学习过集体生活,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好地融人集体,感受集体生活带给我们成长的快乐。
3、(1)问卷调查、上网查询、走访有关部门或相关人员、查阅报纸杂志等。
(2)我国和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特别规定;我国还颁布了未成年人保、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专门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
(3)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网络保护和保护。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13分,共26分)
1、(1)自强的心理品质。 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自强有利于使人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和超越自己,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
(2)说明自信的重要性。 小艇的成功启示我们要拥有自信的青春热情。要相信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勇敢尝试,接受挑战,并战胜挑战,不断进步,努力体验成功带来的自信。
2、(1)发展思维,培养批判精神,开发创造潜力。 (2)“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3)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