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岩镇中梁山街道委员 潘晓东
按照区委宣传部要求,结合“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总体安排,镇街用“三把尺子”认真查找宣传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目的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做好新时期宣传文化工作。
一、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一)理论宣传和现实问题联系有些脱节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思想理论领域的新情况和重大现实问题日益凸现,人们思维十分活跃,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权和知情权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一些热点问题的关注度明显提高。但我们往往更注重对宏观大政方针的宣传,比如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等,而对与普通老百姓联系更紧密的衣食住行中出现的,也是迫切需要解疑释惑的社会问题、现实课题结合不紧,宣传起来空对空,造成效果不佳。
(二)传统的宣传教育阵地、形式和方法单一、陈旧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手机短信、互联网论坛、QQ群、博客等新兴传播手段、传播方式的突起,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已经不可否认存在着如宣传形式单调、宣传手法陈旧、宣传阵地单一的问题。大多数宣传形式局限于宣传车、传单、标语,千篇一律,难以吸引群众。传统的宣教方法往往简单、生硬,采用说教式的单向灌输,难免影响了正面宣传的说服力;宣传报道有时回避敏感热点问题,表态式的报道又大同小异,难以让人信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传工作的质量。
(三)宣传文化覆盖面有待扩大
文化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文化资源整合与开发不够,文化资源和文化市场的优势尚未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优势。比如,每年的“登山节”、“华岩庙会”等节会,总是小打小闹,无法做大做强,就是因为没能做到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没能很好地培育打造成富有文化内涵的品牌,带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文化基础设施薄弱。人们的文化需求未能得到有效的满足。比如,群众反映一提群众文化,就是搞演出,形式老套;基层群众缺乏文化活动场所,希望得到资金投入和专业指导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建立文化阵地流于形式,忽视实际作用的发挥,如基层图书室,由于缺乏持续投入,藏书品种单一、书籍陈旧、内容过时等问题使图书室吸引力大打折扣。
宣传文化工作的服务对象还存在盲区。农村偏远群众、新经济组织特别是个体和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城市社区居民特别是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口特别是进城务工经商人员等,这些急需文化服务的对象往往无法得到服务。
(四)市民文明素质有待提高
虽然我们开展了文明城区创建、学习创新型城区建设等创建活动,实施了“十大文明行动”等多项大型活动,采取了很多手段,但由于道德建设只停留在“倡导”、“发扬”、“提倡”、“鼓励”层面,缺乏有力的硬性约束,效果仍不理想。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还相当薄弱,市民公德意识、文明行为还未真正形成,乱扔、乱吐、乱闯的现象屡禁不止,破坏市政公共设施和园林绿化的现象还有发生,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工作有待增强。
二、存在的原因
第一、“一手硬一手软”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部分基层领导对宣传思想工作承担的教育和鼓舞群众的职责认识不到位,重经济工作轻思想教育,对宣传文化工作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有的认为宣传思想工作纯粹务虚,做好做坏关系不大,将更多的中心工作担子压在宣传干部肩上;还有的认为宣传文化只是政工干部的事,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没有形成齐心协力“大宣传”的氛围。
第二、对宣传文化建设投入力度不够。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急剧增长,文化建设任务繁重。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繁重的建设中去,要么建设规模不够,要么资金供应不足,或者两者兼有。再加上由于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宣传文化工作见效慢,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加大对宣传文化的投入“不划算”,更导致了宣传文化建设工作的搁浅,致使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
第三、宣传文化队伍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还有待提高。有的宣传文化干部眼界不宽,创新意识不浓,在新形势下对如何策划活动、如何调动群众积极性方面探索不够,在打造特色亮点上办法不多,总感觉“老办法行不通,新方式跟不上”; 有的在知识和能力储备上缺乏底气,对新知识、新事物、新规律认识不充分,对法规学习研究不透彻,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有的危机意识淡薄,安于现状,进取精神不足,工作质量满足于一般化、完成任务,缺乏钻业务、出精品的拼劲、闯劲。
第四、基层宣传文化管理有不适应之处。基层宣传资源分散,缺乏有机的统一和统筹发展;宣传文化队伍不稳定,宣传和文化工作分属不同领导分管,各部门各自为阵,“孤立化”、“随意化”、“形式化”等现象突出,未能形成大宣传、大文化、大服务的格局,合力不强。
三、对宣传文化工作的思考
第一、要创新内容。紧紧围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紧密结合区、镇街城乡统筹发展、实施“三大战略”和“三新”理念的实践,及时回答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作用。
第二、要创新观念。坚决冲破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形成符合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的新认识、新思想。通过思想认识的进一步提高来实现工作思想的创新,找到打开工作新局面的新举措。
第三、要创新形式。要深刻认识“三贴近”,准确把握人们思想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做到生动活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加具体实在、入情入理、可亲可信。
第四、要创新手段。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积极发挥高新科技成果的作用,推动各种文化传播方式的互相融合,对干部群众进行开放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宣传思想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着力推进工作创新,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工作水平。
第五、要创新。进一步落实和省、关于文化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精神,进一步探索文化创新和机制创新,推进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改革。树立科学的管理思想,积极探索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运用科学管理方式,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