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急性心血管病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转归与血浆神经肽: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β-内啡肽(β-ep)含量变化关系。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分别检测33例急性心血管疾病(26例急性心肌梗死及各种急性心衰17例)发病后第1、3、7、14天血浆3种神经肽含量,并设相应对照组。结果 (1)急性心血管疾病的血浆β-ep、npy、nt含量显著升高(p<0.01)。(2)发病时血浆神经肽水平最高,3天以后降低,至第14天接近正常。结论 血浆神经肽的水平不仅与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而且在病程观察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急性心血管病 βˉ内啡肽 神经肽y 神经降压素
神经肽是神经元间重要的化学信使,它可发挥神经激素、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作用,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多种组织器官,参与各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npy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 研究 已有报道,而nt、β-ep涉及的较少,本研究将npy、nt、β-ep一同纳入,旨在探讨其变化在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发展 中的意义和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2000年8月~2003年8月由急诊科收治入院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共43例(简称疾病组),全部病例均在起病后30min~24h内入院,其中心肌梗死26例,各种急性心衰17例(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冠心病7例,心肌病2例,风心病2例),年龄38~94岁,平均(±17.35)岁,男23例,女20例;对照组66例为健康体检者(简称健康组);年龄40~91岁,平均(61.27±9.8)岁,男42例,女24例。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分别为t=-1.04,p=0.298,χ 2 =0.10,p=0.75,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入选的急性心肌梗死及急性心衰的诊断按叶任高主编的第五版内 科学 的诊断标准 [1] ;(2)所有病例入院前均未用药;(3)不合并严重的脑、肺、肾、肝等疾病。
1.3 研究方法 设计印制统一登记表格,统一标准,统一研前培训,由专科医生和高年资住院医生全程观察、登记,在入院后即时及3、7、14天清晨空腹抽静脉血4ml,立即注入含40μedta-na 2 和60μl抑肽酶的抗凝管中混匀,于4℃3000r/min低温离心10min后,取血浆置于-20℃冷藏保存待测,采用放射免疫 分析 (ria),由珠海市中 医院 神经内分泌实验室(省重点专科实验室)负责完成。β-ep试剂盒由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生理学教研室提供,npy、ntriakit由北京东雅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采用上海产sn-697b型全自动双探头放射免疫t计数器。操作按说明书,批内误差<10%,同批误差<15%。所有数据输入 计算 机统一 电子 表格。
2 结果
2.1 疾病组预后 43例患者中除7例患者中途退出外,痊愈16例,好转13例,死亡7例。
2.2 健康组疾病组各期的β-ep、npy、nt比较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健康组与疾病组的β-ep、npy、nt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f=27.08,p<0.01;f=26.25,p<0.01;f=5.93,p<0.01),健康组分别与疾病组的第1、3、7天的上述各神经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但与发病后第14天的血浆各神经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表1 疾病组与健康组血浆β-ep、npy、nt含量比较 (略)
2.3 疾病组各时期比较 经方差分析疾病组各时期的β-ep、npy、nt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经两两比较,β-ep值于病后第1天与3、7、14天,第3天与第14天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npy、nt值于病后第1天与7、14天。及npy值于病后第3天与14天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详见表1)。表中可见3种血浆神经肽在急性起病时水平最高,随着疾病的稳定和好转水平逐渐下降,病后第7天较第1天下降约25%,至14天接近健康人水平。
2.4 疾病组中心肌梗死与急性心衰的比较 两组患者3种血浆神经肽均呈上述动态改变,但是心肌梗死组中nt升高的幅度较急性心衰组大,而急性心衰组中β-ep升高的幅度较心肌梗死组大,然而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显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