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测试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0:00:55
文档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测试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将答案填写在后面答题框内)1.下列甲、乙、丙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第三幅图反映的朝代是A.秦朝B.西汉C.唐朝D.明朝2.穿越时空隧道小明来到明朝,他想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他必须准备复习的内容是A.唐诗B.《资治通鉴》C.《四书五经》D.《三国演义》3.北京正式成为明朝都城是在A.明太祖时期B.建文帝时期C.燕王朱棣时期D.明成祖时期4.学完明朝君权加强内容后,某班同学在微博上发表评论,有同学说:“明朝的
推荐度:
导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将答案填写在后面答题框内)1.下列甲、乙、丙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第三幅图反映的朝代是A.秦朝B.西汉C.唐朝D.明朝2.穿越时空隧道小明来到明朝,他想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他必须准备复习的内容是A.唐诗B.《资治通鉴》C.《四书五经》D.《三国演义》3.北京正式成为明朝都城是在A.明太祖时期B.建文帝时期C.燕王朱棣时期D.明成祖时期4.学完明朝君权加强内容后,某班同学在微博上发表评论,有同学说:“明朝的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将答案填写在后面答题框内)

1.下列甲、乙、丙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第三幅图反映的朝代是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2. 穿越时空隧道小明来到明朝,他想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他必须准备复习的内容是

A.唐诗            B.《资治通鉴》       C.《四书五经》       D.《三国演义》

3.北京正式成为明朝都城是在

A.明太祖时期     B.建文帝时期     C.燕王朱棣时期    D.明成祖时期

4.学完明朝君权加强内容后,某班同学在微博上发表评论,有同学说:“明朝的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 他评论的是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A.梵书坑儒       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大兴

5.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下列关于

郑和下西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郑和下西洋前后共有八次之多               B.郑和航海最远到达地中海西岸

C.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D.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由江苏南京出发

6.当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儿》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

中的一项是

A.废分封立郡县   B.设特务机构锦衣卫   C.郑和下西洋      D.迁都北京

7.“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这里的“执政之府”是

A.市舶司          B.中书省          C.锦衣卫           D.军机处

8.清朝知识分子写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最有可能  

A.惹来杀身之祸      B.飞黄腾达      C.考中状元      D.衣锦还乡

9.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股取士”、“大兴”概括准确的是 

A.加强思想控制    B.促进文化发展    C.加强思想教育    D.推行儒家文化

10.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社会秩序动荡   B.边疆防御巩固     C.皇权高度集中   D.军政实现合一

11.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民族英雄郑成功在给殖民者的信中说:“者,中国之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信中所说的“贵国”是

A.荷兰         B.          C.英国        D. 葡萄牙

12.郑成功收复和清朝设立府的相同作用是

A.驱逐殖民势力    B.加强统治   C.维护国家主权    D.巩固清朝海防

13.英国学者赫德森这样评价17世纪末的一次战役:“在中国与欧洲国家的首次战争中,获胜的是中国人。”它评价的这次战役是

A.台州之战        B.雅克萨之战       C.鸦片战争         D.黄海大战

14.下列清朝皇帝在抗击外来侵略、平定国内叛乱和势力、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中做出了杰出贡献是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道光帝

15.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以“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为主题的历史探究活动,其收集的资料不恰当的是

A.戚继光抗倭     B.雅克萨之战       C.岳飞抗金      D.郑成功收复

16.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时,可以从下列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

   

   

A.司母戊鼎       B.北宋纸币拓片    C.锦衣卫印     D.《尼布楚条约》文本

17.下列对外关系的史实中,哪一项与其它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18.清朝时,负责管理地区事务的有:①伊犁将军 ②班禅、 ③驻藏大臣 ④军机大臣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9.下列关于的历史叙述错误的是  

A.吐蕃与中原王朝“和同为一家”          B.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划  

C.顺治册封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  D.清朝开始设立驻藏大臣

20.连续剧《乾隆皇帝》剧组请你帮助查找与乾隆帝有关的史料,下列史实可供推荐的是

A.册封喇嘛                  B.组织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侵略者       

C.设伊犁将军管辖地区        D.设府加强海防

21.下列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中,属于清初统治者采取的有:

 ①确立册封、班禅制度   ②组织雅克萨之战   ③平息倭寇之患  ④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面临的严重威胁不同于以前的是

A.少数民族贵族的威胁 B.少数民族的、叛乱 C.边疆危机 D.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23.王二是清朝前期的一位商人,他在国内进行商业贸易,向西最远可到达的地方是  

A.葱岭      B.长城      C.外兴安岭      D.福建

24.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郑和下西洋 ②郑成功收复 ③戚继光抗倭  ④雅克萨之战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25.清初曾推行海禁,这种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①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②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不利于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  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6.下列大规模工程中在后世又增修或扩建的是

A. 灵渠     B.长城     C. 都江堰     D. 赵州桥

27.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都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A.《伤寒杂病论》和《天工开物》             B.《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

C.《九章算术》和《本草纲目》               D.《水经注》和《金刚经》

28.要了解明朝先进的采矿和冶炼技术,应当查

地位: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成书时间:清朝    作者:曹雪芹

内容: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阅的古代科技著作是  

A.《梦溪笔谈》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29.根据右图百度出的内容判断出是哪部著作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30.某剧组在拍摄电视剧《郑成功》时,为郑成功布置书房场景的道具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A.书架上摆着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     B.墙壁上挂着王羲之的《兰亭序》 

C.中堂悬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D.案头摆放一尊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DCDBDADAAC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ACBBDDBCC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BDACDBBCDA
二、非选择题

31、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待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大学士鲜所参决。【综合能力训练P82——13】

(1)这是哪一朝代官僚机构的变化?文中的帝指谁?他在地方上进行了怎样的机构改革?

(2)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六部直接对谁负责?

(3)帝还采取哪些巩固统治的措施?

(4)这些措施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32、材料一:“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综合P86——14】

(1)这个人物是谁?

(2)材料二中的海波平是指什么?

(3)从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作者的什么高尚品质?

(4)对于此人,应该怎样评价?

33、“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综合P93——15】

(1)这是谁给荷兰总督揆一的招降书?

(2)他为什么说“者,中国之土地也”?

(3)1684年,清为加强对的管理设置了什么机构?该机构隶属于哪个省?它的设置有何意义?

(4)20世纪70年代末,针对问题,中国提出了什么构想?

34、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以东至海为界……

[综合P93——15]

(1)此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2)此条约签订于哪一年?是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

(3)条约的签订解决了什么问题?条约什么性质?有什么意义?

35、普陀宗乘之庙

【综合P97——15】

(1)这些寺庙的修建体现了清朝什么样的民族?

(2)“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你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36、【施复夫妇经营丝织业的机房】

[综合P101——16]

(1)此图反映了当时出现了什么生产关系的萌芽?这种生产关系萌芽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哪个行业?

(2)为什么这种生产关系没有在中国发展起来?

37、看图说史,完成下列问题。【课本P90】

(1)、右图的情景出现在哪一朝代?这种制度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2)、明清时期的这一制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3)、有人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试述理由。

答:赞同。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对中国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38、读图题。【综合P86—14】

材料一:郑和,云南人……成祖……永乐三年六月命郑和于海外……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凡三十余国。所取宝物不可胜计。

材料二:郑和描述船队航海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

(1)成祖命郑和于海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永乐三年指的是哪一年?

(2)郑和第一次出发地是哪?面对巨浪如山还能若履通衢,这说明什么?

(3)郑和七奉使于海外有什么历史意义?

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歌曲《爱我中华》中唱到:“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民族中的维吾尔族主要生活在我国的地区。这一地区开始接受管辖的标志是公元前60年西汉在此设置了什么机构?清朝时期设什么机构管理?

(2)五十六个民族中的哪个民族形成于元朝?

(3)五十六个民族中的藏族主要生活在地区,为加强对地区的管辖,清采取了哪些措施?

(1)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2)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4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综合P101—17】

乾隆给英王的敕谕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材料反映了清统治者怎样的思想?

(2)上述材料说明清朝前期的对外是什么?

(3)实行此造成的危害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我国古代的对外的变化,请你总结出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趋势。

文档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测试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将答案填写在后面答题框内)1.下列甲、乙、丙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第三幅图反映的朝代是A.秦朝B.西汉C.唐朝D.明朝2.穿越时空隧道小明来到明朝,他想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他必须准备复习的内容是A.唐诗B.《资治通鉴》C.《四书五经》D.《三国演义》3.北京正式成为明朝都城是在A.明太祖时期B.建文帝时期C.燕王朱棣时期D.明成祖时期4.学完明朝君权加强内容后,某班同学在微博上发表评论,有同学说:“明朝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