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交接工作制度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交接工作制度
为保障我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之间的“绿色通道”有效衔接,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并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订本规定。
院前急救
1:120救护车出诊快捷(白天3分钟,晚上5分钟),院前急救规范执行一系列必要的尽力,合理救治处理措施。
2:从急救现场到急救车途中的搬运过程中的监护,急救,处理,急危重症病人,途中向家属进行必要的告知谈话。
3:转运过程中应事先将病情电话告知急诊科值班医生,院前院内紧密联系与交接,协同抢救
二:院前院内在急救功能上的密切配合,形成紧密的链式连接
1:保证院前院内信息互通:急救病人病情通报;120中心救中心/救护车一--医院的“三方通话”
2:病人转送与安置:危重病人病情及时向院内急诊科通报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告知医院要求会诊的医生,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接诊护士,有关医生等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接诊。救护车返回院内。做到抢救室的抢救设备已开启,需要会诊的相关医生已到位。医院各相关部门做好必要准备,基层医疗机构向我院转运急危重症患者时,应提前与急诊科联系并通过120急救中心转运患者,急诊科在初步了解患者病情,相关专业床位情况确定允许接收后,立即通知120急救中心进行患者转运工作。急诊科在接受此类患者时应与转运者进行当面交接,如目前病情与转运患者途中的车内监护,急救,处理措施等情况,同时做好登记。
3:院内通道的通畅保证:包括急诊科的急救绿色通道,必要的备用特别通道,电梯等设备通畅。以便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用于病人的院内转送
流程为:救护车--急诊科/室一-抢救室-(ICU/手术室)留观室住院病房。
三:病人的院前院内交接
急救病人交接:指急危重症病人经院前急救送达医院后,院前医生将病人病情病史等与医院接收人员交接。按院前与院内不同情况和要求分为如下两方面: 1:院内工作要求:接到急救信息/得知急救车到达准备推床并接诊,(按信息)进行相应的院内抢救准备。
2:院前工作抢救:确定生命体征,按院前急救规范进行必要处理,并作出“拟诊”,做好到院内交接准备-到急诊科一正确,迅速的将病人转移至院内(推)床上--与院内医护人员进行病人和病情交接。
四:完善院前院内急救链的有关因素
1:急诊科设有24小时导诊(分诊)人员,随时到急诊科大门前迎接急危重病人入急诊抢救室抢救。当值班医、护人员接到急、危重病人入院通知时,应立即做好抢救准备,检查好所需抢救设备和备用抢救药品。
2:为了保证、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及时、准确、有效地进行,对“急救绿色通道”急、危重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原则,再补办医疗相关手续。
3:遇重大抢救必须报告科主任,白天同时报告医务科,夜间报告行政总值班组织医院抢救小组成员进行抢救会诊,也可以有急诊科主任直接请相关专业的抢救组成员会诊抢救。急诊科主任和护士长随叫随到,组织协调抢救工作。急诊抢救呼叫院内抢救会诊10分钟内到达。4:进入绿色通道及其他急危重病人的检查、取药、住院应优先处理。
5:对绿色通道抢救的病人,值班医师必须尊重家属的知情权,根据病情告知病重或病危,并签字:如没有家属和委托人的急危重病人,按《急救绿色通道管理规程》处理。
6:为保证抢救及时,遵循生命权高于知情同意权原则,对绿色通道抢救病人的各类有创操作,值班医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可以先操作后补谈话、签名,并及时将当时情况记录于病程记录中。
7:抢救病历应有相关医护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完整并妥善保管。
8:值班医护人员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急危重病人全力抢救,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延误病人的治疗。
第二篇: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应急演练方案(绕急诊)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
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应急演练方案
一、演练时间:2015年6月3日14:00—15:00
二、参加演练人员:
胸痛中心:毛镇伟、张国辉、尹春阳、王成华、姚永伟、俞捷、姜大鹏、王莹莹、夏芸、顾仁春、武文俊
院前急救:丁传明、吴敏、张恒
三、演练预案:
(一)现场设计:
1、【14:00】120急救中心接到胸痛患者报警电话:王某,男性,65岁(实习同学扮演),诉胸痛胸闷10分钟,持续无缓解,无咳嗽、咳痰,无咯血,无呼吸困难,无晕厥,目前神志清楚,未服用任何药物,请求救治。地点在市区华都名城,从救护车出发地到达事发地点约20分钟,从事发地点到胸痛中心约20分钟。
2、【14:02】由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120救护中心派急救车前往现场。急救车携带18导联有心电图机,车载心电监护远程传输系统。
3、【14:20】120急救医师到达事发现场。观察病情:患者老年男性,65岁,诉胸痛胸闷持续无缓解,无咳嗽、咳痰,无咯血,无呼吸困难,无晕厥,未服用任何药物。查体:T37.0℃,P94次/分,R24次/分,BP125/85mmHg,神志清楚,呼吸急促,平卧位,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充盈,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无杂音,腹部、四肢及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4、【14:25】将患者抬上救护车,固定。
5、【14:30】吸氧,给患者作18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将心电图通过微信和远程传输系统上传至胸痛中心,持续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心率、SPO2并通过远程传输系统上传胸痛中心,电话通知胸痛中心值班人员,建立静脉通道。
6、【14:35】胸痛中心值班人员王成华医师收到上传心电图,V1~V6胸前导联广泛ST段抬高,判定为STEMI,一键启动导管室,导管室相关人员(尹春阳、夏云、武文俊)到位,准备手术。王成华电话联系救护车急救人员询问患者病史,既往史,在家服药情况,指导术前用药,阿司匹林300mg、替格瑞洛300mg嚼服,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可能需要介入手术,家属同意手术,王成华医师立即至急诊门口等待患者。
7、【14:50】救护车进入医院到达急诊门口,记录患者到院时间,急救人员将患者抬下救护车,在王成华医师带领下沿胸痛中心指引标志至导管室,系统自动采集进导管室时间。王成华医师从接触患者及家属开始即进行术前谈话,到达导管室签署术前同意书,抽血查心梗三项,8、【15:00】模拟手术开始,预计球囊扩张时间15:30
(二)应急演练总结
1、院前急救系统对急性胸痛患者救治流程掌握熟练,达到了检验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急救系统无缝连接真实性的目的。
2、实现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绕行急诊的流程,提高了胸痛中心对STEMI患者救治的成功率。
3、院前急救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较少,患者及家属对行介入治疗无心理准备。
4、胸痛中心对微信传送的心电图反应延迟。
—
END
—
第三篇:院前急救工作制度(汇总)
院前急救工作制度
急救站管理制度
1.急救站实行站主任负责制,对急救医疗管理、人员管理、车辆管理等全面负责。
2.急救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3.值班人员必须遵守各项劳动纪律,按时上班,不迟到,不早退,不出现脱岗现象。
4.上班要做好出车准备,待命期间坚守工作岗位,不离站外出。5.遵守电话、电台、车载系统的使用规定,使之时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6.值班人员负责随时接受并记录调度指令,严格服从调度安排,做到令行禁止,接到调度指令后按规定时间迅速出车。
7.值班人员在接受指令后出发,完成任务返回急救站,15分钟内由医师按规定内容向指挥中心报告急救情况。
8.救护车辆未经中心领导批准,一律不得挪作他用;行政用车必须经医院院长批准,上报中心领导同意并备案;社会保障用车由急救中心统一调度、安排。
9.出车人员对待患者及家属要文明礼貌,廉洁正派,热情服务。10.司机行车要坚持安全第一,安全与速度相统一的原则,遵守交通规则。
11.护士负责抢救药品、物品、仪器设备的应用、补充和维护,并遵守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药品、物品、氧气等当班使用当班补充,仪器设备保持性能良好。
12.司机负责救护车的使用、维护和保洁、消毒。
13.各种物品的管理要负责到人,保持室内整洁,保持室外的环境卫生。
急救站工作制度
1.急救站实行站主任负责制度,对急救医疗管理、人员管理、救护车管理等全面负责。医护人员应及时配合指挥中心做好急救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卜报工作。
2.值班人员要做好出车准备,应了解救护车的状态,做好交,以免出现接受任务后不能出车的情况。
3.确保受理终端电脑、对讲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遵守电话及电台的使用规定。非急救业务不得使用终端电脑及对讲机,以免病毒人侵及影响系统正常运行。
4.值班护士负责接受调度指令,严格服从调度安排,做到令行禁止。及时接收调度指令,接到调度指令后按规定时间内出车。
5.出车时立即打开对讲机,随时与120指挥中心联系。在使用对讲机时必须做到文明用语,与急救无关的事宜不准使用对讲机。
6出车时司机或医务人员必须按工作程序在GPS接收器上操作,及时报告急救车状态(如出车、到达现场、患者上车、到院、途中待命等)。
7.急救出车途中不得擅自改变救护对象若新出现的救护对象病情确实危急,须经120指挥中心同意后,方可改变。遇有救护车辆损坏或交通事故不能继续执行任务时,应及时向120指挥中心及急救站报告,请求另派救护车。
8.救护车在市内或离开市区运送患者,必须上报调度指挥中心。由调度指挥中心下发派车单转送,返回后立即向中心报告。
9.转送患者过程中出诊医护人员应在患者身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遇危急情况时,可送就近医院抢救。
10急救站若遇到区域内呼救电话执行急救任务时,应立即上报指挥调度中心,迅速出车,完成任务后及时补填中心下发的派车单。
11.急救站要安排好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医务人员随时调配,保证值班人员准时出车。
12.在出车过程中出现医疗或行车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时,应立即向指挥中心及分站汇报备案。
13.急救任务完成后,应及时认真填写院前急救简要病历及已完成急救处理的措施并发送至指挥中心,最晚不超过2小时完成,力求完整、清楚、准确、扼要。
14.若遇突发性灾害事故(如集体食物中毒、重大交通事故、塌力、火灾等),值班医师应及时向急救站主任报告,急救站主任应组织足够力量亲临组织抢救,并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急救中心指挥调度室,通知有关医院做好接诊准备,或要求现场增援。并与、消防等部门进行协调,尽力完成院前救护任务。
15.突发灾害事故有多家医院参与现场急救时、原则上由急救中心、卫生局领导负责指挥,现场指挥负责与市级现场指挥部联系、汇报工作、接受指令,协调与各救援部门之间的关系。16.患者转送到医院急诊科后应作详细交接,并作登记。
救护车管理制度
1.救护车原则上由指挥中心统一调度使用。非指挥中心调度执行任务时必须向指挥中心报告备案,“暂停调用”,回站后即时报告指挥中心消案以备调用。
2.从接到出车指令,至汽车发动时间为小于2分钟。3.救护车一律停放在指定位置,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停放他处。4.上班时间司机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在休息室内待命。
5.严格执行交制度,做好交记录。时认真做好交接,检查车辆各部件是否正常,外观是否完好,特别是安全部分,并认真及时填写工作情况表(最好每日早安排当班司机和救护员一同查车)。
6.司机应定期做好车辆的维修、保养、清洁,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节油,安全行车。一般下班前加足油料,上班前例行检查油料及其他一切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解决。
7.救护车发生故障时,必须立即报告本单位医务科和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同时应尽快排除故障。报告内容包括救护车故障名称、修理时间及可以使用的准确时间。
8.救护车在执行任务时,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按规定使用警报器和任务灯。非执行任务时不得使用警报器和任务灯。
9.救护车必须专用,任何人不得他用,跟急救设备一样的对等。要建立修车登记本、加油登记本、途中事故登记本、维护保养登记本,救护车定点放、专车专人使用,还要建立救护车内物品登记交接本等。车管负责人应不定期抽查和每周固定时间检查救护车情况。
急救及特殊事件报告处理制度
1.驾驶员日常出车报告制出车时间报告,到达接车地点报告,到达现场报告,返站时间报告,患者到达医院报告。
2.重大灾害事故报告遇有交通事故、火灾、爆炸、、地震等重大灾害事故,及时向上级报告。
3.院前急救重要患者的报告凡有知名人士、司局级以上干部、在执行公务时受伤的执法人员、外籍人员、、政协代表、全国或地方的劳模、群死群伤<3死6伤以上)和非正常死亡的人员进行了院前急救,要及时向上级报告。
4.出车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时报告。
5.救护中发生医疗差错或与患者家属发生严重医疗纠纷时报告。
第四篇:院前急救工作制度
院前急救工作制度
1、服从120指挥大厅的指挥调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2、急救站工作人员按分工严格执行各项交制度;
3、实行24小时值班制,急救站按要求安排充足的值班急救 人员和急救车辆,不得出现因人员、车辆、急救设备物品等空缺而影响院前出诊工作。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4、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车辆、车载急救单元的急救设施、物品和药品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经常保持急救车辆整洁、卫生,符合感染质控要求,时刻处于待命出发状态;
5、接到出诊指令后,出诊医生、护士、急救员和司机必须 在3分钟内出诊;
6、出诊途中必须与报诊方取得联系,进一步确定接车地址,急救医师给出进一步的现场自救、互救指导;
7、到达现场,以出诊医师为组长的急救医疗小组应立即展 开救治,动作迅速,处理果断。严格执行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对病人及家属态度适度,文明礼貌,用语规范;
8、出诊医生到达现场后,对病人的生命指征立即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如病人确已救治前死亡,应详细询问病人家属或在场人员,了解发病情况及既往病史,做好记录,并明确告知其家属或在场人员,留取证据。未经抢救者,不能出具死亡证明。疑似非正常死亡的经抢救患者,迅速报警110,由门出具验尸证明后方能出具死亡证明;
9、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下达要求准确、清楚,护士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重复无误方可执行,并及时记录。凡经抢救的病人,应有详细病案及抢救记录;
10、现场救治结束,急救人员必须将各种抢救药品及器材等认真检查核对,整理归位带回,将所有的医用废弃物(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用过药物空安瓿、液体空瓶、消毒用的敷料等)要集中带回进行处理,不得遗留救治现场;
10、病情紧急时应就地抢救,病情允许后方可搬运。若病情许可应尽快将病人安全转送院内进行救治,转送途中医护人员必须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随时采取救治措施;
11、对出诊不需要来院或拒绝来院的伤(病)者,要求有完 整的签字凭证,现场将院前急救病历患者持有联交付对方并有记录凭证;
12、出诊现场与出诊命令单内容有出入时(地址、伤病情、人数等),应及时向120指挥中心反馈,不得隐瞒或擅自处理;
13、急救出诊途中不准擅自改变救护对象,若有新出现的救护对象病情确实危急,须经120指挥中心同意后,方可改变。遇有交通堵塞、救护车辆损坏或交通事故不能行使时,应及时向120指挥中心汇报,请求另派救护车辆;
14、转送病人过程中,出诊人员应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遇危急情况时,应送就近医院抢救,任何医院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救治病人;
15、将病人转送本院或他院急诊科后应按照院前与院内病人交工作制度作详细交接,并认真填写院前急救交接记录单;
16、详细书写院前急救病历及已完成急救处理的措施,病历要完整、清楚、准确、扼要,签字完善;
17、返回后及时补充抢救药物、更换急救物品、清洁消毒车辆等。完成急救出车任务可站内待命时及时向120指挥中心报告,操作车载GPS或电话回馈;
18、院前工作严格执行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如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和标准预防措施、无菌技术操作流程、消毒隔离措施等;
19、遇突发性灾害事故(如集体食物中毒、重大交通事故、塌方、火灾等其他灾害时),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120指挥中心,听从统一指挥,不得擅自处理。接到通知的相关医院做好接诊准备,院、科领导应迅速组织足够力量并组织抢救或请求现场增援。与、消防和防疫等部门进行联动,保证完成院外救护任务;
20、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救治工作,在积极抢救伤(病)者的同时,要做好各种记录、登记,包括详细地址、家属及陪同人员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病人发病的时间、地点、周围环境及人证、物证、旁证等,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五篇:院前急救工作制度
军店镇中心卫生院院前急救工作制度
1、院前援救医务人员认真作好院前援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及常用 急救器材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 100%,并经常保持救护 车车厢内的卫生。
2、值班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立即通知出诊医生、护士和司机在 5 分 钟内出诊,不得拒绝出车。
3、出诊执勤时,对病人应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到达现场应立即检查 病人,动作迅速,处理果断。
4、根据病员情况可就地抢救,待病情好转后再送医院。若病情允许 应尽快将病员护送回医院进行抢救。
5、出诊医生到达现场后,如病人已死亡,应详细询问病人家属或在 场人员,了解发病情况及既往病史,做好记录,并明确通知其家 属和在场人员。出诊医师不能开具死亡证明。
6、援救出诊途中不准擅自改变救护对象,若新出现的救护对象病情 确实危急,须经科室同意后方可改变。遇有救护车辆损坏或交通 事故不能行驶时,应及时向科室或 120 指挥中心汇报,请求另派 救护车。
7、转送过程中,出诊人员应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 遇危急情况时,可送就近医院抢救,任何医院不得以任何理由拒 收病人。
8、详细填写院前急救病历及完成急救处理的措施,力求完整、清楚、准确、扼要,送转医院急诊室后应作详细交接。完成援救出车任 务后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返回后及时作好补充抢救药物、更换 物品等工作。
9、若遇突发性灾害事故(如集体食物中毒、重大交通事故、塌方、火灾等),科领导应组织足够力量亲临组织抢救,并及时将现场 情况报告医务科,通知有关医院做好接诊准备或要求现场增援。并与、消防等部门进行协调,尽力完成院前救护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