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药辩证治疗胃脘痛经验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0:04:40
文档

中医药辩证治疗胃脘痛经验

中医药辩证治疗胃脘痛经验作者:冉崇伟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R25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85-01        胃脘痛是中医病名,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神经官能证等病种,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主要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寒邪犯胃、中阳素虚等四个方面。胃失和降是其病机,病变部位主要在胃,但与肝、胆、肺密切相关。在辨证施治上主要是理气和胃,其次是在正虚夹淤、阴阳四时的
推荐度:
导读中医药辩证治疗胃脘痛经验作者:冉崇伟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R25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85-01        胃脘痛是中医病名,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神经官能证等病种,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主要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寒邪犯胃、中阳素虚等四个方面。胃失和降是其病机,病变部位主要在胃,但与肝、胆、肺密切相关。在辨证施治上主要是理气和胃,其次是在正虚夹淤、阴阳四时的
中医药辩证治疗胃脘痛经验

作者:冉崇伟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R25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85-01

        胃脘痛是中医病名,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神经官能证等病种,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主要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寒邪犯胃、中阳素虚等四个方面。胃失和降是其病机,病变部位主要在胃,但与肝、胆、肺密切相关。在辨证施治上主要是理气和胃,其次是在正虚夹淤、阴阳四时的变化中应坚持“凡治脾胃、当调理肺气为先”的明训。脾阴胃阳、一清一运、清运之功,均赖肺气之肃降,如此以通为顺的治疗大法用在胃脘痛的治疗上,其临床效果颇具特色,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辨证必须准确

        2、 正确立法是选方用药的关键

        3、 一个加减必须体现一个兼证的治法

        4、 玩固性胃脘痛必须与中医药的其他治疗方法相配合。

        5、 虽然临床有饮食伤胃、肝气犯胃、淤血犯胃、脾胃虚寒等证型(参见第七版中医内科学相关章节),但不必拘于一方一法。当以通、顺为要,选方四逆散为基础的治疗方剂,对症加减,才是紧贴胃脘痛的病机,取效快切的捷径。

        6、 病案举例

        张某、女、43岁,2004年4月就诊。平素性情抑郁、脘胀嗳气、口苦纳差、大便稀溏,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返流。前医用理气消胀之法治疗,病情不见好转,反见口干口苦加重,胃脘隐隐作痛,大便燥结,舌红苔少,脉弦细。识之理法方药有悖。拟诊为胃脘痛(肝胃不和兼脾胃素虚),投四逆散与养胃汤治疗,日1剂,水煎沸后文火再煎25分钟去渣取汁分3次温服,3剂痛止,知药奏效,守方10剂,病告痊愈。后以香砂六君子汤15剂散后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无复发。

文档

中医药辩证治疗胃脘痛经验

中医药辩证治疗胃脘痛经验作者:冉崇伟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R25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85-01        胃脘痛是中医病名,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神经官能证等病种,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主要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寒邪犯胃、中阳素虚等四个方面。胃失和降是其病机,病变部位主要在胃,但与肝、胆、肺密切相关。在辨证施治上主要是理气和胃,其次是在正虚夹淤、阴阳四时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