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生态因子作用的角度考虑,坡向会影响森林的生长,这体现了生态因子作用的 间接作用 特点。
2. Raunkiaer的生活型主要类型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 、隐芽植物 和 一年生植物 ,其分类系统的划分依据主要是 按休眠芽在不不良季节的着生位置 。
3. 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由光合作用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的总量,称初级生产量。
4. 自然种群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空间特征、 数量特征 和遗传特征。
5. 生态学巩固发展时期形成 法瑞学派、北欧学派 、英美学派 和前苏联学派 等四大学派。
6. 当以种群实际占据的空间个体数量表示种群密度时,称为 绝对密度 。
7. 平均而言,陆地上主要的森林类型中,以 热带雨林 的生产力最高。
8. 我国暖温带地区典型的地带性植被名称是 夏绿阔叶林 。
9. 生态因子按照性质可以分成 气候因子 、 土壤因子 、 地形因子 和 生物因子 以及人为因子。
10. 种群的空间分布通常可分为均匀型、 随机型 和成群型三种类型。
11. 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蒂增长方程中参数K生物学含义是 环境容纳量? 。
12. 能够包括群落中绝大多数的植物种类并表现出该群落一般结构特征的一定面积,称为群落的 最小面积。
13. 群落物种多样性是 丰富度 与 均匀度 的综合指标。
14.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之间的多样性、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包括 遗传多样性 、 物种多样性 和 生态系统多样性 三个层次。
15. 生物的三基点温度是指 最高温度 、 最低温度 和 最适温度 。
16.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单向流动 、 逐级递减 。
17. 一种植物分泌代谢物质对另外一种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现象叫 他感作用 。
18. 生态金字塔有三种类型,其中 能量金字塔 总是呈正塔金字塔型,另外两种类型分别为 生物量金字塔 、 数量金字塔。
19. 最早命名并定义生态学的人是 Haeckel 。
20. 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由光合作用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的总量,称初级生产量 。
21. 自然种群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空间特征、 数量特征 和遗传特征。
22. 生态学巩固发展时期形成 、 、 和 等四大学派。
23. 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存在上、下限,其间的范围称作该生物的生态幅。
24. 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繁殖和进化单位是 种群 。
25. 《中国植被》的三级分类单位分别是:植被型、群系和 群丛。
26. 《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将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定义为 群系。
27. 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最终以 热的形式离开生态系统。因此,能量是单向流动的。
28. 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有三种类型,其中只有能量锥体总是呈正塔金字塔型。
29. 对于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来说,其各组成成分中,理论上唯一可缺少的成分是 消费者。
30. 生态系统中食物链长度一般不超过6个营养级,此现象可用林德曼定律来解释。
31. 重要值= 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
32. 原生演替中的旱生演替系列包括地衣、苔藓、草本和木本等阶段。
33. 直接决定地球表面植物群落分布规律因子是温度和他感作用。
34.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 能量流动 互相依存、互相作用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35. 群落优势层的优势称为建群种。
36. 决定陆地植物群落垂直成层性特点的关键生态因子是光照。
37. 群落空间结构最明显的特征包括垂直方向上的 成层 性及水平方向上的 镶嵌 性,这些结构特征使群落对于环境中资源的利用更为充分。
38. 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是 碎裂 、 异化 和 淋溶 3个过程的综合,其中 淋溶 是纯粹物理的过程。
39. 生活型或生长型的形成是生物长期对综合环境条件 生态 适应的结果。
40. 植物的传播、定居和_扩散?_共同构成植物群落形成必经的3个阶段。
41 相比草原生态系统主要靠草牧食物链维持,森林生态系统更多地依赖于? 食物链。
42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 生物量 金字塔通常会出现倒塔形。
43 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是要降低 出生率 的值,施行晚婚晚育将使? 值增大,从而能有效地降低人口种群增长率。
44 分解作用的速率和特点主要取决于 分解者生物种类 、 待分解资源质量 和
环境理化条件 等3个方面。
45 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三大类型中,循环性能最为充分的是 气体 循环。
二、名词解释(12题,24分)
1.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 原生演替:是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完全没有植被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露地段)上的群落演替。原生演替系列包括从岩石开始的旱生演替和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
3. 生态型:同一物种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形成不同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适应方式和途径,这种分化特点可以通过遗传方式保存下来,通过形态、生理、适应途径分化所形成的不同群体就称为生态型。
4. 净初级生产力: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这部分生产量。
5. 生态位:物种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6. 生态位
7. 演替:是某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它是群落动态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8.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它包括结构、功能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稳定。
9.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从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通过绿色植物吸收,进入生态系统,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后,再归还于环境中。
10. 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是到达一定强度,倘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合作用的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下降,这点称为光饱和点。
11. 生态学: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12. 建群种:优势层(指乔木层)中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13. 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K=N(T-To)式中,K为该生物所需的有效积温(常数),N为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To为生物发育起点温度。
14. 气候顶极:? 在任何一个地区内,一般的演替系列的终点取决于该地区的气候性质,主要表现在顶级群落的优势种能够很好地适应于地区的气候条件,这样的群落称之为气候顶级群落。
15. 冻害: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生物体内发生冰冻而引起的伤害。
16. 生物量:指某一时刻调查时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kg/m2)。以鲜重(FW)或干重(DW)表示。
17. 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18. 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如氧气
19. 生态金字塔:指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采用生物量、能量和个体数量单位,采用这些单位构成的生态金字塔分别为生物量、能量和数量金字塔。
20. 中日照植物:昼夜长度接近相等时才会开花的植物。仅少数热带植物属于这一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