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一个人坐在湖畔(bà n pàn),看着(平静 宁静)的湖面幻想。我想,湖中一定有一个明亮的水晶宫,那是鱼儿的(家园 家乡),不然它们为什么会整天那么快乐?水晶宫里一定有一块巨大、发光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会绿得这样美?我凝(yí nínɡɡ)视湖面,偶尔投如一粒石子,让它激起一道道(波纹 波浪)。
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蒙蒙的春雨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织出湖——这块绿色的“锦”。“锦”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夏季,雷雨到来时的湖真热闹。你看,天空中一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你听,“轰隆”,礼炮响了,大会就要开始了。等大雨一落,联欢会立刻开始。你看到湖面上朵朵竞(jìn jìnɡɡ)相开放的雨花了吗?那是正在翩翩起舞的金鱼姑娘头上的玉花。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 精致)吗?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会把一切都告诉你。
1、在文中的( )内,把不正确的读音或词语划去。
2、从文中,找出与下列意思一致的词语:
(1)互相争着、抢着绽放。 ( )
(2)动作轻快,宛如跳舞。 ( )
4、用“~~~”划出文中的过渡句。
5、作者是从 和 这两个方面观察和描写雨中的湖的。
6、文中的“礼花”是指 ,“礼炮”是指 ,“玉花”是指 ,“掌声”是指 。
(二)郑板桥
郑板板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他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画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常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民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他身背一个长品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73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1、在加点多音字的正确读音上打“√”。
中了进士(zhōng zhòng)散发(sǎn sàn)号称(háo hào)好学(hǎo hào)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2分)
(1)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
(2)“板桥体”的特点是
3、郑板桥特别喜欢画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4、简要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一件: 第二件:
5、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对郑板桥说什么?
知识强化题
一、将括号里能与前面搭配的词画出来。
树立(理想 决心) 端正(态度 目标) 山河(华丽 壮丽)
形势(严肃 严峻) 办法(美妙 巧妙) 精通(业务 业绩)
二、选词填空(每词限选一次)。
仰望 收看 俯视 眺望 瞻仰
我在( )新闻联播时知道延安是圣地,去年暑假,我到延安( )周恩来故居,登上宝塔山( )远处的景色美不胜收,夜晚我( )星空,星星好像也在( )着我,我感觉心情特好。
三、按要求写成语。
1与树有关的成语: 、 、
2与建筑关的成语: 、 、
3描写人物外貌的: 、 、
4与水有关的成语: 、 、
四、按要求写句子
1、明天下雨。活动照常进行。(用合适的关联词将两句话并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打比方的句子
(1)金黄色的麦田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六、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声音的词。
例:远处传来一阵“沙沙”的扫地声。
1、冬天到了,西北风“( )”地刮着。
2、青蛙蹲在荷叶上,“ ( )”地叫着,好像在开演唱会。
3、清澈的河水“ ( )”地流向远方,小鸟站在河边柳树的枝头上“ ( )”叫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