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二、实验器材:
完全相同的三角板一对(称为A、B)、平板玻璃一块、三角支架2个、白纸两张、刻度尺一把、铅笔一支。
三、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像与物的大小可能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等”)。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在桌面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垂直的放上平板玻璃(用两个三角支架卡住),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2)把三角板A放在玻璃板一侧。
(3)把三角板B放在平板玻璃的另一侧,移动B使它与A的像重合,此时B的位置就是A的像的位置。
(4)观察比较A的像与B的大小关系。
(5)用铅笔记录A和B的位置,画出它们的连线,并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在表格里。
(6)把一张白纸放在像的位置,直接观察白纸上有没有A的像
(7)改变A的位置,重复上面的步骤
位置改变次数 | 像与物的大小(一样,较小,较大) | 物距(CM) | 像距(CM) |
第一次 | |||
第二次 | |||
第三次 |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_____。 (填相等或者不相等)
(2)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3)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_____________。(填垂直或者不垂直)
(4)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注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五、整理实验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