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0:24:10
文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八下语文说明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7分)草木知时节——漫话物候①“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候鸟春秋迁飞,蛇蛙冬前蛰伏,百花深秋凋谢,腊梅傲雪迎春”……这些古今诗话,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照一定的季节生长、发育、活动的规律。反过来,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活动,也可成为季节时令的标志。有些自然现象,如初霜、终霜、始雪等也与季节、气候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候。②文献记载,我国特有24节及72候,就是以物候为基础的。“候”
推荐度:
导读八下语文说明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7分)草木知时节——漫话物候①“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候鸟春秋迁飞,蛇蛙冬前蛰伏,百花深秋凋谢,腊梅傲雪迎春”……这些古今诗话,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照一定的季节生长、发育、活动的规律。反过来,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活动,也可成为季节时令的标志。有些自然现象,如初霜、终霜、始雪等也与季节、气候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候。②文献记载,我国特有24节及72候,就是以物候为基础的。“候”
八下语文

说明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7分) 

草木知时节

——漫话物候

①“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候鸟春秋迁飞,蛇蛙冬前蛰伏,百花深秋凋谢,腊梅傲雪迎春”……这些古今诗话,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照一定的季节生长、发育、活动的规律。反过来,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活动,也可成为季节时令的标志。有些自然现象,如初霜、终霜、始雪等也与季节、气候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候。

②文献记载,我国特有 24 节及 72 候,就是以物候为基础的。“候”就是气候,五日为候,三候为节(节气),六气为时(季),四时为岁(年)。每候都有相应的物候现象,叫做“候应”。72 候可以说是古代的“物候历”。老农铭记的谚语“二月艾发芽,三月韭长叶”,“春分海棠、梨花、木兰放,清明桐花、麦花、柳絮开”,就是对古代原始“物候历”的继承。

③候应,包括动物候应、植物候应和自然现象候应。动物候应是从动物的蛰眠、复苏、交配、繁殖、换羽、迁徙的过程来反映节气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东坡《春江晚景》中这一名句,就是对动物候应的写照。“布谷枝头叫,种谷时节到”,就是通过动物的啼鸣,向人们告知农时。植物候应是以植物的萌芽、发叶、生枝、开花、结果、落叶的规律来反映季节变化。“花开花落”“一岁一枯荣”,就是植物随季节变化而兴衰的显著的特征。“春季桃花一片红,夏季荷花满池中,秋季梨果压弯树,冬季寒梅半老松”,又是大自然造化的四季美景。“木瓜开 花,点豆种瓜”,则是向人们报告农时信息。自然现象候应又称非生物候应,是以霜降雪飘、水冻冰化、风云变幻等来反应节气的。“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棹舶风”,苏东坡把梅雨与风并提,指的是春末时节,夏季南风开始活跃,雨带向北推 进,江南雨势则逐渐减弱的现象,揭示了江南春末夏初“雨渐断,风欲来”的道理。“伏天有雨,仓里有谷”,“棉怕深秋花中雨,麦怕初夏干热风”等农谚精辟地总结了非生物候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④物候因地区不同而异。例如桃花在南京 3 月下旬已吐蕾竞放,在北京则要到 4 月下旬才花开满枝。物候还受到地势的影响。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就是说你若从春光早逝的平川,登上高山,就会使你觉得又回到了春天的怀抱。一般海拔每升高 100 米,平均气温要降低 0.5—0.6 ℃。由于平川与高山气候的差别,所以人们在制订秋播计划时,就有“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地”等策略。

⑤草木知时节,鸟鸣报农时。可见,认真地研究当地的物候现象,用以指示农时,预报天气,指导农业生产,不失为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角度看,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相同的一句是(      )(3 分)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布谷枝头叫,种谷时节到。         D.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棹舶风。

3.从文章中找出一句农谚,来说明物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可见,认真地研究当地的物候现象”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第④段划线句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作用如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7分)

1.(4分)说明的对象是: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的关系;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2.(3分) D

3.(3分)(谚语1分,分析说明2分) “木瓜开花,点豆种瓜”,说明木瓜开花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播种豆子和瓜类作物了;“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地”,说明“白露”节令时可以在高山上耕种,而到了“寒露”时节则在平地上种作。

4.(3分)因为各地的物候出现早晚不一样,有了“当地的”就更有针对性 ,语言更准确。

5.(4分)引用、列数字(2分);更加充实具体地说明了物候还受到地势的影响。(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7分) 

学会看食品的“简历”

范志红

在超市里买东西的时候,你会主动去看包装上的食品说明吗?怎么看懂食品说明,要看的是哪些项目?

首先看食品类别。说明上要标明食品的类别,类别名称必须是国家许可的规范名称,以免企业“忽悠人”。例如,一盒饮料的名字叫做“咖啡乳”,但它究竟是一种饮料,还是一种牛奶制品?如果看见说明上的“食品类别”项目注明“调味牛奶”,这就说明,这是在牛奶当中加了点咖啡和糖,而不是水里面加了糖、增稠剂、咖啡和少量牛奶。这样的产品和牛奶的营养价值比较接近。反过来,如果是在水里加了点牛奶和咖啡,那么在食品类别上就属于“乳饮料”,不能叫做“调味牛奶”。它的营养价值就比牛奶差远了,不能用来替代牛奶给幼儿喝。

第二看配料表。食品的营养品质,本质上取决于它的原料及其比例。配料表有三大看点:

第一大看点,看原料排序。按法规要求,用量最大的原料应当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应当排在最后一位。例如,某种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米粉、蔗糖、麦芽糊精、燕麦、核桃等”,说明其中的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其中的燕麦和核桃都很少。这样的产品,营养价值还不如大米饭。如果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燕麦、米粉、核桃、蔗糖、麦芽糊精等”,其品质显然会好得多。

第二大看点,看是否有你不想要的原料。如糖、盐、氢化植物油等不健康配料,还有可能产生过敏或不良反应的配料。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对花生过敏,那么买饼干点心等食品的时候一定要非常仔细地看看,配料表中有花生的绝对不能买。

第三大看点,看其中的食品添加剂。目前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标注也越来越严格了。从2010年6月开始,企业必须明明白白地标注出所有的食品添加剂,而且要放在“食品添加剂”一词的后面。看食品添加剂并不难,看到带颜色的词汇,比如“柠檬黄”“胭脂红”等,一般是色素;看到带味道的词汇,比如“甜蜜素”“阿斯巴甜”“甜菊糖”等,肯定是甜味剂;看到带“胶”的词汇通常是增稠剂、凝胶剂和稳定剂,等等。看多了就习惯了。

第三看营养含量。对很多食品来说,营养素是人们摄取的重要目标,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越高越好。而对于以口感取胜的食物来说,也要小心其中的能量(也就是“热量”或“卡路里”)、脂肪、饱和脂肪酸、钠和胆固醇含量等指标。这几个项目,自然是越低越好的。

第四看产品重量、净重含量或固形物含量。有些产品看起来可能便宜,甚至贴着“降价”标签,但如果按照产品重量来算的,反而比其他同类产品昂贵。也可能一种产品用手掂一下觉得挺重,但重量都来自包装,或者其中加的水、包的冰,结果真正能吃进去的部分可能没多少分量。

第五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质条件。保质期指可以保证产品出厂时具备的应有品质的期限,过期后品质有所下降,但可能吃了也没危险;保存期或最后食用期限则表示,过了这个日期便不能保障食用的安全性。在保质期之内,应当选择距离生产日期最近的产品。就算没有过期,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中的营养成分或保健成分还是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最后还要看认证标志。很多食品的包装有各种质量认证标志,比如有机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无公害食品标志、原产地认证标志等,还有QS标志,没有它的食品就不能进入超市销售。这些标志代表着产品的安全品质或管理质量,具体意义在后面还会细致说明。在同等情况下,最好能够优先选择有认证的产品。那些商家自封的标志不必在意,但产地说明还是值得看看的,因为如果产地生态环境好,周围没有污染源,产品的安全质量就会让人放心。产地污染大的地方,各种污染物质会从土壤、灌溉水中进入植物体内,比施农药还可怕。

细看以上信息之后,产品的优劣就一目了然,广告宣传也不再能够轻易“忽悠”你购买那些对厂家来说利润最大的产品了。

1. 标题中“简历”指的是什么?取这样的标题有什么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根据本文提示,如果你再到超市买食品,你要看包装上的哪几大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中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保质期指可以保证产品具备的应有品质的期限,过期后品质有所下降,但可能吃了也没危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一位母亲购买一种给幼儿增加营养的饮料。超市里有两种饮料,一种说明上注明的是“调味牛奶”,一种注明的是“乳饮料”。请你帮助这位母亲选择一种,并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依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7分)

1.(4分)包装上的食品说明。这个标题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食品说明称为食品的“简历 ”,生动形象地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对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3分)①食品类别;②配料表;③营养含量;④产品重量、净重含量或固形物含量;⑤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质条件;⑥认证标志(共3分。答对一点得0.5分)

3.(3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原料排序的法规要求(或说明了按法规要求,用量最大的原料应当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应该排在最后一位),浅显易懂,更有说服力。

4.(3分)不能删去。“可能”表示推测(或起作用),是说食品过了保质期吃了不是一定就有危险,但不排除有危险的可能性;如果去掉,则变成完全没有危险了,这与事实情况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5.(4分)选择调味牛奶。“调味牛奶”是在牛奶当中加了点调味的成分,这样的产品和牛奶的营养价值比较接近。“乳饮料”是在水里加了点牛奶成分,它的营养价值就比牛奶差远了,达不到增加营养的目的。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5分) 

①“基因身份证”与普通身份证的大小一样,但不具法律意义,卡片左上方显示持有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出生年月、血型、身份证号等,右上方是持有者的照片,在身份证的背面是英文对照。而这张身份证下方的一长排条形码就是奥秘所在,个人的遗传基因秘密就藏在其中,显示持有者惟一性。 

    ②“基因身份证”的制作特别方便,只需取一滴血、一根带毛囊的毛发或肌肉、皮肤等任何组织细胞,从中提取DNA进行基因分析就可以。 

    ③“如果每个人都有一张‘基因身份证’,犯罪分子将无处可逃,像印度洋海啸期间那样的遗体辨认难度也会大大减轻。”廖世秀介绍说,当人们需要供体器官和骨髓移植时,可以对照“基因身份证”寻找,尤其是我国目前正在建立人类基因库,到时医生可以从基因库中迅速找到组织配型相同的器官、血液或细胞,以最快的速度救助病人。年轻人如果在婚前拥有“基因身份证”,就如同做了全面的婚前检查,可以避免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另外在家族性疾病的研究、亲子鉴定、血缘的族谱上的追寻确认上都有重大意义。 

    ④但4年来,一共只有30多人前来要求制作“基因身份证”,其中还是有一家公司为其20多名进行高危行业劳务输出的员工集作。廖世秀分析原因说,一是目前制作费用偏高,国产试剂不成熟,制作设备全部来自国外,单人测试制作费用在800元到1200元人民币之间,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要求人人制作。 

    ⑤另外,伦理上的原因也让医生为难。因为在制作“基因身份证”时可以测出这个人基因有哪些缺陷,有哪些疾病易感基因。因为这涉及个人隐私,是否告诉对方让医生很为难。一旦告知,对方就很可能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⑥实际上,由于目前医学研究程度所限,即使一个人有疾病易感基因,也可能不发生疾病,即使产生了基因突变,也不意味着绝对会导致疾病产生。“人类身体机能太复杂了,就是把基因都研究清楚了,也并不代表着把所有疾病都研究清楚了。”廖世秀说,将来医学更加发达后,到时“基因身份证”的普及程度可能会大大提高。 

1. 结合文章内容,给本文加一个标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基因身份证有哪些用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文第④段加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4分)                  但4年来,一共只有30多人前来要求制作“基因身份证”,其中还是有一家公司为其20多名进行高危行业劳务输出的员工集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⑤段加点的词语“很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5分)

1.(3分)基因身份证  

2.(4分)A抓捕罪犯  B辨认遗体  C寻找人体器官配型  D避免遗传疾病  E血缘族谱追寻  

3.(4分)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目前制作基因身份证的人很少。  

4.(4分)不能删去,“很可能”一词表估计,它说明病人背上心理负担的可能性很大,但不是绝对的,也有可能个别人不是这样。去掉后就显得过于绝对,这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8分) 

                                      绿色技术  

    ①所谓“绿色技术”,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能充分节约地利用自然资源,而且在生产和使用时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技术。绿色技术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贡献使得绿色技术随着全球环保事业的全面兴起而逐渐成长。    

②最先闻名于世的绿色产品是各种绿色食品。它们都贴有特殊的绿色食品标志,象征着该产品是无污染的、充满健康和活力的产品。现在国际上绿色食品的生产企业已达1.万家,它们的产品行销全球各地。我国绿色食品行业发展也很快,目前已有203家企业开发出3种绿色食品。    

③绿色技术决不能仅仅局限于食品行业,实际上大量的、更先进的绿色技术集中于高技术产业,像能源、新材料等行业。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全世界能源的90%都来自于此,我国95%的能源也是化石燃料。这些化石燃料一方面储量有限,另一方面使用后排放的废气和废物量大,危害严重。因此可更新的、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就成了各国竞相研制的热点。美国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一种能代替石油的植物——藿藿芭,这项研究为新能源的开发开创了广阔的前景。1992年,日本就研制出了以太阳能为动力的汽车,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使用时既无有害气体排出,又不发噪音。    

    ④诚然,绿色技术仅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的一种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依靠科技,还会发明和创造出更多的办法来发展经济,保护人类共同的生态环境,让绿色在地球上长驻,让我们的星球更欢快地在太空旋转。

           (选文有改动)

1. 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结合选文内容,给“绿色食品”下一个定义。(3分)  

“绿色食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绿色能源成为各国竞相研制的热点,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绿色”一词在选文中的含义是什么?针对当前互联网现状,一些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适合未成年人的“绿色网站”,你认为这其中的“绿色”一词的含义具体又是指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8分)

1.(3分)绿色技术(1分);能节约利用自然资源,在生产和使用中对环境无害。(2分)

2.(3分)是指无污染的、充满健康和活力的食品。

3.(4分)举例子、列数字,通过具体准确的数字说明我国绿色食品行业发展很快,有说服力。

4.(4分)目前化石燃料一方面储量有限,另一方面使用后排放的废气和废物量大,危害严重,而绿色能源能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

5.(4分)无污染(2分);指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没有暴力、凶杀、色情等危害内容(2分)

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6分) 

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③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文库  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  的效果。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既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又线面交融,富有朦胧的墨趣。   

④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墨”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墨客”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墨宝”。 

⑤成语“胸无点墨”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惜墨如金”形容绘画写作诗文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舞文弄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而“孟母三迁”更是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内涵演化到极致了。 

(原文有则改) 

1. 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中国墨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6分)

1.(4分)①引出说明对象“墨”。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3分)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     

3.(3分)不能删去。“多”表范围,说明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大多数用于绘画,不排除特殊情况。去掉后就成了都用于绘画,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6分)文章是从墨的制作过程(或墨价值昂贵的原因或墨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的选择和应用、墨的意义的演变(或墨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墨的。

六、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6分) 

留住野草,城市才能绿起来  

   ①“绿色城市”应指两方面,一是城市看上去草木葱绿,二是城市能提供清洁的空气与干净的饮水。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城市绿地要有草本植物的覆盖。如果草本植物是自然生长起来的天然植被,俗称“野草”,就能体现出该城市的绿化方式已有了“生态文明”的概念。  

  ②为什么留住野草有利净化城市的空气?这是因为,空气中的尘颗粒有很大部分来自绿地裸土。而野草大多具有发达的根系,它们不必浇水就能生长繁茂,有些因具有耐阴性,在树下也能存活。所以,只要不拔草,野草的根系能像网一样将土壤颗粒固定住,绿地就不会扬尘了。在德国的许多城市中,野草只能剪短,不能拔除。这一来,马路上就几乎没有尘土了。  

  ③利用野草绿化城市的另一优点是管理简单并且景观好。对草地的维护每年只需做几次修剪。因野草地中的野花能顺应时节开放,一年四季使城市绿地呈现不同的色彩,这常常会使人们流连忘返。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让野草绿化城市的做法已广泛采用。  

  ④利用野草绿化城市还有利于保护水资源。不必浇灌就能减少绿地耗水。野草根粗而长,能在土壤中钻出多条通道,下雨时,雨水能顺着这些根流入地下,补充地下水。笔者观察到,下大雨时,长满野草的绿地中几乎不见积水,而人工铺设的草皮地却会出现雨水滞留地表的现象。这说明:野草地吸收雨水的能力比草皮地强。  

  ⑤近年来,我国城市增加了树木的种植量,这本是件好事,但许多新栽的树木下面都是裸土,这增加了城市扬尘。让树下土壤不再裸露的简单方法就是让野草生长起来。在春、夏、秋三季,只要下雨,野花、野草都能自然生长。有些城市的绿化部门会组织民工拔草,请千万别再这样做。      

⑥大自然的草地本身就是由野草、野花组成的。当城市绿地中能出现自由生长的野花、野草时,这个城市就离“绿色城市”的梦想很近了。

1. 请结合全文,说说标题中“绿”的含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下大雨时,长满野草的绿地中几乎不见积水,而人工铺设的草皮地却会出现雨水滞留地表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②段中加粗词语“大多”为什么不能删掉?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某市绿化部门的刘科长将组织民工把树木下面的野草拔掉,请你运用本文的知识,有礼貌地劝说刘科长放弃这一计划。(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6分)

1.(6分)草木葱绿,空气清洁,饮水干净。(6分)  

2.(3分)作比较,说明长满野草的绿地比人工铺设的草皮地吸收雨水的能力强。

3.(3分)如果删去“大多”,就说明野草都有发达的根系,这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去。

4.(4分)刘科长,谢谢您为绿化城市作出的努力,但请您放弃组织民工拔草的计划,一是因为野草大多有发达的根系,不仅能将土壤颗粒固定,使土壤不会扬尘,净化城市空气,雨水也能顺着这些根系流入地下,补充地下水。二是因为野草地的管理简单,景观也好;三是因为在许多发达国家,让野草绿化城市的做法已广泛采用。刘科长,谢谢您的倾听,留住草地,城市才能绿起来。请放弃您的计划吧。

七、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5分) 

地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

①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而余震是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地震。

②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通常情况是一个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一系列余震,它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余震强度比主震小,大多数的余震都不会造成破坏。虽不足为患,但多次就成灾。打一个形象的比方,余震好比人说话的回声,虽然能量不及前面的大地震,但威力叠加起来,经过多次打击的建筑物可能就承受不住了。余震依发生时间顺序,在次数和强度上都逐渐减弱。科学家称,主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余震数量大约是第一天的一半,而到第10天,余震数量则是第一天的1/10。

③地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呢?

④地震主要起因于地壳上板块彼此相对移动产生的压力累积。主震发生过后,时隔不久最多一两天,或者在震中也可以拉开一定距离,可发生称为余震的二次震动。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认为余震产生于主震引起的“静态压力”改变,因为似乎只有它能够具有产生余震的这种机制。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发现,余震的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而不是原先认为的缘于地震引发的断层附近的地壳重整。美国地质调查的Karen Felzer和加州大学的Emily Brodsky分析了近二十年发生在南加州的数以千计的中小型地震中余震的数据之后得出了这一结论。他们还发现,在距离震中50公里之外,余震的发生数量急剧下降。更确切地说,他们发现至震中距离与余震次数约呈指数-1.35左右衰减。这意味着一个平稳的量引发了整个运作过程,在50公里的距离中静态压力的改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动态应力”是余震的罪魁祸首。

⑤研究者说这个结果将对地震过后预测余震的发生产生影响。

1.请概括余震的特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余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②段采用的说明方法除打比方之外,还有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第④段加点的词语“到目前为止”和“似乎”能否去掉?为什么?(5分)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认为余震产生于主震引起的“静态压力”改变,因为似乎只有它能够具有产生余震的这种机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15分)

1.(3分)①同一地发生,持续时间可短可长;②强度小,大都不会造成破坏,多次就成灾;③依发生时间顺序,在次数和强度上都逐渐减弱。 

2.(4分)①主震引起的“静态压力”改变,因为似乎只有它能够具有产生余震的这种机制(1分)。②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或“动态应力”是余震的罪魁祸首(1分)。(意思接近即可)

3.(3分)作比较(列数字)。作比较:把第一天和第十天的余震强度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余震依发生时间顺序,在次数和强度上都逐渐减弱的特征。(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余震依发生时间顺序,在次数和强度上都逐渐减弱的特征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任意回答一种即可)

4.(5分)不能。“到目前为止”,是一表时间的短语,表达的意思只包含过去和现在,不包含将来;若去掉后,与客观实际不相符。“似乎”,是一个表推测的副词,可能是也可能不是(1分);若去掉后,表确定的意思,太绝对,与现实不相符(1分)。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7分) 

古琴音韵

①中国古琴大约有3000年的历史。在所有的弹拨乐器中,古琴是唯一能够点状出音,同时又能制造出大量线状音迹的乐器,因此显得弥足珍贵。

②古琴之外的其他弹拔乐器一般都是点状出音,即每弹一次出一音,因而音与音之间会有明显的间隙,不连贯。这使它们在表现音乐的强度和力度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在表现深邃、悠远的意境方面,有着明显的欠缺。然而古琴却没有这样的缺憾。古琴的有效弦长特别长,振幅大,振动时间久,所以古琴在演奏中会出现独有的“走手音”。“走手音”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所造就的线状音迹能让声音产生游动感。这可以使琴音显得绵延而深远。

③“走手音”的另外一个特点也能使琴音显得绵延而深远。这个特点就是它可以使古琴的琴音产生逐渐弱化的听觉效果。它的渐弱效果是靠琴弦的振动强度逐渐减弱而产生的,从听琴者的角度来说,音色渐弱迎合了人的心理变化趋势,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激发出人们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钟子期就是先被俞伯牙的古琴曲《高山流水》所吸引感染,后来才与俞伯牙成为知音的。

④古琴之所以能营造出独特的幽深效果,也与该乐器自身的音域有关。多数乐器的音域取向是向中高音区发展,而古琴是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这往往能给听琴者低沉、悠远的感受。

⑤古琴的“走手音”和自身的音域特点使它有了独特的音韵。人们在欣赏古琴演奏时,会感觉琴音绵长不绝,深邃悠远,会情随音动,觉得幽深的情思萦绕心底,经久不散。

                                                                   (选文有删改)

1.古琴在演奏中为什么会出现独有的“走手音”?“走手音”有哪些特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第①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中国古琴大约有3000年的历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4分)

多数乐器的音域取向是向中高音区发展,而古琴是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有人听了古琴演奏,会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受。请在文中找到最能合理贴切地解释这种感受的语句并抄写下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17分)

1.(6分)①古琴的有效弦长特别长,振幅大,振动时间久;②它所造就的线状音迹能让声音产生游动感,可以使古琴的琴音产生逐渐弱化的听觉效果。

2.(4分)“大约”,是“大概”的意思,表示估计或推测。说明中国古琴大概有3000年的历史。表示估计的时间不是十分精确。“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4分)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多数乐器的音域取向与古琴的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古琴有自身的音域特点。

4.(3分)古琴是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这往往能给听琴者低沉、悠远的感受。古琴的“走手音”和自身的音域特点使它有了独特的高韵。人们在欣赏古琴演奏时,会感觉琴音编长不绝。深邃悠远,会情随音动,觉得幽深的情思素统心底,经久不散。

文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八下语文说明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7分)草木知时节——漫话物候①“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候鸟春秋迁飞,蛇蛙冬前蛰伏,百花深秋凋谢,腊梅傲雪迎春”……这些古今诗话,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照一定的季节生长、发育、活动的规律。反过来,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活动,也可成为季节时令的标志。有些自然现象,如初霜、终霜、始雪等也与季节、气候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候。②文献记载,我国特有24节及72候,就是以物候为基础的。“候”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