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①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shēn cān)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pēn pèn)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②海底的植物差(chā chà)异也很大。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
(1)给语段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海参________(shēn cān) 喷________(pēn pèn)水
差________(chā chà)异
(2)第①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用“________”画出来。
(3)第①段具体写了________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这些贝类的活动方式是________。
(5)第②段的起始句“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中的“也”字能去掉吗?为什么?
(6)第②段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写出了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
【答案】 (1)shēn;pēn;chā
(2)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3)五;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有些贝类
(4)拟人;巴在轮船底下
(5)不能去掉。因为“也”字承上启下,说明了不仅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底的植物同样差异很大。
(6)色彩;大小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第①段,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把“贝类”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5)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6)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第②段,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shēn、pēn、chā (2)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3)五、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有些贝类 (4)拟人、巴在轮船底下 (5)不能去掉。因为“也”字承上启下,说明了不仅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底的植物同样差异很大。(6)色彩、大小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6)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1)这个语段主要写了( )
A. “我们”静静地欣赏吹起来的美丽的肥皂泡。
B. “我们”玩吹肥皂泡的游戏时产生的美好想象。
(2)作者想象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都飞去了哪里?用“________”在语段中画出来。
(3)展开想象想一想: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呢?写一写。
【答案】 (1)B
(2)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
(3)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可以仿照第二题的答案,展开想象将自己想说的话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要求句式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B(2)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 (3)略
【点评】(1)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想像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3.课外阅读。
种一片树叶
冰心
埋下一片树叶,固执地相信它终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这便是儿时最美的梦。
我4岁那年的秋天,枯黄的叶子从高高的树枝上飘落,正在院中玩耍的我俯身拾起一片,觉得很美。玩赏了半天,我忽发一个奇怪的想法:这个曾经是树伯伯身上一部分的叶,把它种进土里之后,必定可以长出一棵同样的大树!
于是我捡了许多片叶子,虔诚地跪在地上挖了个小坑,把树叶全埋到了土里。就像妈妈生下了我,我也会渐渐长大—样,我坚定地相信我的梦马上可以实现。
我天天蹲在种树叶的地方等待我的大树,直到大雪纷飞。我想叶子大概怕冷,所以不敢出来,等明年开春,一定会长得更好!我依旧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梦,直到燕子衔泥,杨树吐芽……
长大后,我才明白我用童心为自己编织了一个很美的童话。那些埋在土里的树叶,却已在我心中长成了一棵大树,成为我生命中的一根支柱,替我们遮挡着成长路上越来越多的风风雨雨,为我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件事,我会为之自豪一辈子……
孩童时那种天真无邪、可笑的一举一动,那双清澈透明、不掺一丝杂质的眼睛,不正被我们当作“幼稚”而随手抛弃吗?人每走一步会从身上遗落一些东西,而往往被人随意丢掉的——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也是最珍贵的。
种一片树叶吧,你定会拥有一棵参天大树。
(1)从画线句子中你感受到了“我”( )的心理。
A. 忐忑不安 B. 认真严肃 C. 紧张慌乱
(2)“那件事,我会为之自豪一辈子……”中的“那件事”指的是________。
(3)种树叶后,“我”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用自己的话概括。
(4)这篇短文的中心是________。
A. 说明儿童内心的幼稚 B. 表现童心的珍贵 C. 展示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拇指汤姆(节选)
从前有一个贫穷的樵夫,夫妻俩生下了一个小男孩。孩子生下后身体相当健康强壮,但个头却比大拇指大不了多少,所以他们叫他大拇指汤姆。他做事总是有条不紊,令父母很满意。
有一天,樵夫准备到树林里去砍柴,他说:“我真希望有一个人能帮我把马车赶去,这样我就快多了。”
“嗨,爸爸!”汤姆叫道,“我来帮你,我会按你的要求及时把车赶到树林里的。”樵夫大笑起来,说道:“这怎么可能呢?你连马的缰绳都够不着呢。”汤姆说道:“只要妈妈把马套好,我就待在马的耳朵里,告诉它往哪条路走。”爸爸只得答应:“好吧!那就试一次看看。”说完,他自己一人先去了。
出发的时间到了,妈妈把马套在了车上,将汤姆放进马的耳朵里。小人儿在里面坐好后,便开始指挥马匹上路。当他要走时就喊“喔驾!”要停时就叫“吁――”所以马车有目的地向树林走去,就像樵夫自己在赶车一样。就这样,马车走进了树林,来到了樵夫所在的地方。大姆指汤姆马上喊道:“爸爸,来看呀!我把马车安安稳稳地赶来了。”他爸爸一手挽住马,一手将儿子从马耳朵里拿出来,把他放在麦秆上面,汤姆坐在上面高兴极了。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井井有条——________ 平平安安——________
(2)汤姆的办法是什么?请你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来。
(3)短文描写了关于汤姆的一件什么事?
(4)从短文描写的事情中,你可以看出汤姆是个( )的孩子。
A. 诚实 B. 强壮 C. 聪明 D. 勇敢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②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1)画线句①自问自答,这样的句子叫________(反问句 设问句)。我也能写这样的句子。________
(2)用昙花举例的作用是( )
A. 说明昙花的奇特 B. 说明植物开花的时间的确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
(3)读画线句②,想想哪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昆虫活动的时间吻合,查找资料,举两个例子。
(4)读了选段,你知道植物开花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了吗?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金子
那是许多年前发生的故事,我一直都没有忘记。因为在这件事中我也看到了金子。
那一年的春(cūn chūn)天,村里的两个小女孩小琴和英子提着篮子,拿着小铲子去南村(cūn chūn)挖野菜。
呀!这里有好大一片野菜。孩子们的手又快又巧,不一会儿,小篮子里装(zhuāng zuāng)满了野菜。小琴挖着挖着,突然,刀尖碰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她用小铲子一挑(tiāo tiǎo),从松软的土里挑出了一个黄澄澄的、亮晶晶的圆片。“哎,这是什么呀?”小琴叫起来。“这是不是金子?”英子把圆片掂一掂说,“我看肯定是金子!”于是她们急忙向村里跑。
孩子们飞快地进了村,找到正在开会的村长,抢着说捡金子的经过。老村长笑着,看了看孩子们说:“这不是金子,是装饰马鞍用的铜钉帽。”孩子们不好意思地笑了。
老村长笑呵呵地继续说:“可我发现了更多的、更珍贵的、闪闪发亮的金子。”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春________(cūn chūn)天 南村________(cūn chūn)
装________(zhuāng zuāng)满 挑________(tiāo tiǎo)
(2)全文共________个自然段。
(3)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事。
(4)照样子,写词语。
黄澄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老村长发现的“金子”指的是什么?
7.【答案】 (1)消失;减少
;扩大
(2)裸露
;黎明
(3)一块块;明明白白
(4)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
(5)拟人
;不停的下
(6)为了绿水青山,为了子孙后代,请放下那些锋利的斧头。
【解析】【分析】(1)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出现—显露出来。增加—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缩小—使在规模、数量、范围或数目上减少;由大变小。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裸、黎”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给出的词语“一张张”来看,是ABB式结构,即第二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从给出的词语“来来往往”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6)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1)消失、减少、扩大(2)裸露、黎明(3)一块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4)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5)拟人 不停的下(6)为了绿水青山,为了子孙后代,请放下那些锋利的斧头。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6)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枚金币
一位有钱人出门,从他的衣袋里掉下一枚金币。
金币躺在路边的草地上暗自高兴,因为它终于摆脱了暗无天日的钱柜。它决心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找一个称心的新主人。
前方走来一个牧童。金币想,牧童固然天真,但他什么都不知道,要把我当成瓦片随手扔进池塘,那我不就惨了。所以,它赶紧滚进草丛中。迎面又走来一个学者。金币想,如果能和他生活在一起,一定会长很多见识。但这种人自视清高,甚至会傻得“视金钱如粪土”,如果他把我扔了,岂不是自讨苦吃?所以,他第二次躲进了草丛中。
这时,富翁匆匆赶回来,好像在寻找着什么。“噢,主人在找我!”于是,金币不假思索地又回到了富翁的衣袋里。
富翁把金币带到一个奴隶市场,放在一个孩子手上。金币一看,这孩子不是那个牧童吗?牧童接过金币,递给了学者,然后牵着水牛给了富翁。学者接过金币,走到一个贫苦老婆婆面前,把钱给她了。老婆婆看着金币,泪水流了下来。
金币终于明白:富翁把它给别人是为了自己,他买下了牧童的水牛;牧童和学者把它给别人,则是为了救人。
(1)金币从主人的衣袋里掉出来后心情怎样?为什么?请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来。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刚掉出来的金币看见了________,但它躲进了草丛里,是因为________。金币又看见________,它又躲进了草丛里,是因为________。金币接着看见了________,这一次它选择________。
(3)短文中的金币最后明白了它的真正价值是什么了吗?请你用金币的口吻来回答。
【答案】 (1)金币躺在路边的草地上暗自高兴,因为它终于摆脱了暗无天日的钱柜。
(2)牧童;牧童太天真;学者;学者太清高;富翁(主人);回到富翁的衣袋
(3)原来我的价值是能够救人啊!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金币躺在路边的草地上暗自高兴,因为它终于摆脱了暗无天日的钱柜。 (2)1、牧童2、牧童太天真3、学者4、学者太清高5、富翁(主人)6、回到富翁的衣袋(3)原来我的价值是能够救人啊!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天到了,大地复苏,花儿开放,整个大自然充满了生机。我十分喜爱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尤其爱春天里那绿油油的小草。
我家门前有一片空地,上面种着小草,它们是那样富有(生命 生机),春天一到,一下子就铺开了一片绿色的天地。细看,它们是嫩绿色的,水灵灵的,多么喜人!
一阵风吹过,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时而舒展双臂,时而左右摇摆。它们像一群活泼的小女孩,天真可爱。这时你如果有空来欣赏一下,一定会叫你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你别看小草这样(软弱 柔弱),可它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有一天,一阵狂风过后,突如其来地下了一场大雨。风雨过后,我赶紧去看那小草。呀!小草好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有的歪歪斜斜,有的身子贴地。但我相信,它们是不会在暴风雨下屈服的。果然,小草又慢慢挺直了腰,尽管脸上还带着晶莹的泪珠!它们好像在骄傲地说:“你看,我们是多么顽强啊!”
小草,没有鲜花那样娇艳,没有白杨那样(挺拔 挺立),可是它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 坚强)!人们说“疾风知劲草”,小草是当之无愧的。
(1)给短文加上题目。
(2)选择括号内用得恰当的词语。
富有________(生命 生机) 这样________(软弱 柔弱)
那样________(挺拔 挺立) 多么________(顽强 坚强)
(3)“疾”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疾”字在字典中有四个意思: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猛烈。“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应取第________种意思。
(4)请写出第三,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5)本文的中心思想是( )
A. 表现了作者喜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B. 赞扬了作者喜爱小草的思想感情。
C. 赞扬了小草坚强不屈,有顽强的生命力。 D. 赞扬了小草的美丽可爱。
【答案】 (1)顽强的小草
(2)生机;柔弱;挺拔;顽强
(3)疒;五;④
(4)第三自然段:写出了小草的美丽可爱。第四自然段:描写了小草的顽强不屈。
(5)C
【解析】【分析】(1)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3)此题考查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4)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顽强的小草 (2)生机、柔弱、挺拔、顽强 (3)疒、五、④(4)第三自然段:写出了小草的美丽可爱。第四自然段:描写了小草的顽强不屈。 (5) C
故答案为:(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3)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4)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
据说公元336年,有位________的僧人路过敦煌的沙鸣山时,看见了沙鸣山在一片金光的笼罩之下出现了千佛的形状,于是他无比虔诚地开凿了第一个石窟,供奉佛像。现在,在敦煌近500个洞窟中,有2400多座彩塑、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5座唐宋木结构建筑。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北魏时期开凿的。主佛卢舍那大佛,身高17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是龙门石窟中最高最大的佛像。他面容端庄娴雅,表情温和亲切,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也是北魏时期开凿的。著名的露天大佛有17米高,端坐在危崖绝壁中,笑眯眯地俯视着________。特别________的是,云冈石窟的浮雕以连环画的形式叙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故事。
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每年都要吸引________的游客前去参观游览。
(1)把下列四字词语填入句子中合适的横线上。
引人注目 成千上万 芸芸众生 德高望重
①据说公元336年,有位________的僧人路过敦煌的沙鸣山时,看见了沙鸣山在一片金光的笼罩之下出现了千佛的形状,于是他无比虔诚地开凿了第一个石窟,供奉佛像。
②著名的露天大佛有17米高,端坐在危崖绝壁中,笑眯眯地俯视着________。
③特别________的是,云冈石窟的浮雕以连环画的形式叙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故事。
④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每年都要吸引________的游客前去参观游览。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石窟,其中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的是________,讲述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故事的是________,“东方的维纳斯”指的是________。
(3)请你在短文中找出一处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句子,用“________”画出来。并写一写这样写的作用。
(4)读了短文,判断正误。
①这三座石窟都是在北魏时期开凿的。
②这三座石窟都是佛教胜地。
③只有中国人喜欢去这三座石窟游览。
④从这三座石窟我们能感受到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和伟大。
【答案】 (1)德高望重;芸芸众生;引人注目;成千上万
(2)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内的主佛(卢舍那大佛)
(3)现在,在敦煌近500个洞窟中,有2400多座彩塑、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5座唐宋木结构建筑。
作用:使读者更加清楚、明了地知道莫高窟规模的宏大。
(4)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④正确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语段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3)列数字说明方法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使说明的事物更科学,更准确,更具有说服力。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德高望重、芸芸众生、引人注目、成千上万
(2)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
(3)现在,在敦煌近500个洞窟中,有2400多座彩塑、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5座唐宋木结构建筑。作用:使读者更加清楚、明了地知道莫高窟规模的宏大。
(4)错误;正确;错误;正确
【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列数字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