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电压保护电路的设计 | |||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的要用到各种各样的电气设备。由于电网电压的波 | |||
动,在较高的电压下很有可能使电器设备受到损坏,而在低压时电器设备不能正 | |||
常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一个电压报警指示设备,其可以及时准确地对电 | |||
网电压进行分段指示并对过、欠压进行指示报警,从而实现保护电器设备的目的。 | |||
电网电压可分为三个不同范围,分别为:电压低于190V;电压处于190V到250V | |||
之间;电压高于250V这三个状态。当电压低于190V时,用电器处于过欠电压状 | |||
态;当电压处于190V到250V之间时,用电器处于正常状态;当电压高于250V | |||
时,用电器处于超过压状态。报警指示的表现状态为:在正常状态下,报警器的 | |||
正常指示灯亮(设计选用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为绿色);在欠压状态下,代表异 | |||
常的指示灯亮(设计选用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为红色)代表正常状态的指示灯不 | |||
亮。为解决欠电压状态下电网电路及设备的保护,提出了该设计任务。 | |||
一、总体方案的选择 | |||
设计并制作一个欠电压电网电压异常报警器。 | |||
1.用放光二极管制作指示器。 | |||
2.使用电压比较器实现欠电压时的比较。 | |||
3.设交流电网电压的正常波动范围为190V~250V(单相交流有效值),在此范 | |||
围内,报警器电路亮绿灯。当电网电压低于190V时,报警电路亮红灯,实现电 | |||
路报警。 | |||
4.由于本设计为欠电压保护电路,故忽略超电压状态,即只考虑电网电压是否 | |||
大于欠电压临界值(190V)。 | |||
要实现任务中提出的各个功能,需要分模块设计电路:一、电源模块——对整 | |||
个电路提供电源;二、采样及比较模块——通过采样电压与比较电路的基准电压 | |||
比较,将所得的输出信号传送给报警电路;三、报警模块——电压正常或异常时, | |||
代表不同状况的指示灯亮,进行报警。 | |||
1.拟定系统方案框图 | |||
采样电路 报警电路 比较电路 降压电路 整流滤波 | |||
(1)方案一:采用10 TO 1 的变压器直接降压,并用1A/50V的桥式整流电 | |||
路进行桥式整流,用RCπ型滤波器进行滤波,最后用蜂鸣报警器实现报警功能。 | |||
(2)方案二:采用10 TO 1 的变压器直接降压,用半波整流电路整流,用电容 | |||
滤波电路滤波,最后利用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实现报警功能。 | |||
2.方案的分析和比较 | |||
降压电路:本设计要监测电网电压,故直接采用10 TO 1 的变压器降压,输出 | |||
22V的交流电。 | |||
整流电路:由于半波整流输出的电压脉冲大,波形不连续,所以不可取。从而选 | |||
择简单,输出的电压完整的桥式整流电路进行整流。 | |||
滤波电路:电容滤波电路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滤波电路,并配合后级的电解电 | |||
容和瓷片电容使输出的直流电压更加平滑,纹波电压更小,所以采用RCπ型滤 | |||
波器进行滤波。 | |||
比较电路:由于设计需要,我们只需比较电网电压瞬时值与电网电压欠电压临界 | |||
值的大小,所以直接选用单门限电压比较器,将门限电压设为电网电压欠电压临 | |||
界值在当前电路下的采样电压的相应值,即可实现电压比较。 | |||
报警电路:蜂鸣报警器与发光二极管都能实现报警功能,但是,发光二极管工作 | |||
原理简单,易于实现,故选用不同颜色并且极性相反的两个发光二极管来作为报 | |||
警电路。 | |||
二、单元电路的设计 | |||
1.电源模块的设计 | |||
电源模块说明: | |||
电源模块采用10 TO 1 的变压器降压,1A/50V桥式整流电路进行整流,RCπ型 | |||
滤波器进行滤波。当通以220V的交流电压时,经过变压器降压后,电压测量值 | |||
为21.978V;通过由4个相同型号的二极管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后,得到14.725V | |||
直流电压;再通过RCπ型滤波器和LM7812与LM7806的滤波、稳压功能,最 | |||
终得到6.012V的直流电压。此时即可根据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算出门限电压, | |||
V=6.012*190/220=5.19V | |||
2.比较模块的设计 | |||
由于本设计要求实现欠电压报警、保护的作用,故可以选择简单易于实现的单门 | |||
限电压比较器来实现比较功能。单门限电压比较器采用简单的运放OPAMP的反相 | |||
输入端接一个直流电源,其值即为电源模块中所确定的门限电压;同相输入端 | |||
则端接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从而实现电网电压经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 | |||
后与其基准值相比较的目的。输入从同相端进,当电网电压比基准电压大时,比 | |||
较器输出电压V向正向跳变;当电网电压比基准电压小时,比较器输出电压V | |||
向负向跳变;跳变的高度由报警电路中的稳压二极管所决定。 | |||
比较模块电路图 | |||
3.报警模块的设计 | |||
报警模块电路图 | |||
报警模块说明: | |||
报警模块中,共并联了三条支路。第一条支路由两个对接的型号为02BZ2.2的稳 | |||
压二极管组成,它使电压比较结束后,比较器的输出电压V能够向正负两个方 | |||
向跳变,并且提供了±2.2V的跳变高度,从而使得相应报警指示灯能够亮或者 | |||
是灭; 第二条支路由一个150Ω的电阻和一个红色的LED发光二极管组成,其 | |||
中150Ω的电阻用于保护发光二极管,当电网电压小于基准电压时,V向负向跳 | |||
变,此时LED1截止,LED2导通,LED2发出红光,表示电网欠电压;第三条支路 | |||
由一个150Ω电阻和一个绿色的LED发光二极管组成,其中150Ω电阻用于保护 | |||
发光二极管,当电网电压大于基准电压时,V向正向跳变,此时LED2截止,LED1 | |||
导通,LED1发出绿光,表示电网电压正常。 | |||
三、总电路图 | |||
元件清单 | |||
名称 | 规格 | 数量 | 备注 |
变压器 | 220-22V | 1 | T1 |
整流桥 | 1B4B42 | 1 | D1 |
电阻 | 150Ω | 2 | R1、R2 |
瓷片电容 | 47nF | 2 | C1、C2 |
电解电容 | 2.2mF | 2 | C3、C4 |
二极管 | O2BZ2.2 | 2 | D2、D3 |
集成运放 | LM7812CT | 1 | U2 |
集成运放 | LM7806KC | 1 | U3 |
电压比较器 | OPAMP-3T-VIRTUAL | 1 | U1 |
发光二极管 | LED1 | 1 | |
发光二极管 | LED2 | 1 |
四、仿真与调试 |
1.仿真 |
(1)电网电压正常 |
由于本设计基于电网电压的波动,但是软件仿真难以实现波动的交流,所以我们 |
选择人为的改变电源的电压值,从而模拟电网电压的波动。为了模拟正常状态下 |
的电网电压,现将电源电压改为200V,并用万用表测量比较器输入端的电压V, |
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
明显比较器输入端电压V=5.525V 大于基准电压5.19V,报警电路LED1绿灯亮, |
表示此时电压正常。可见,此时仿真得到的结果与假设并改变的电网电压200V |
为正常电压相一致。 |
(2)电网欠电压 |
同样,为了模拟电网电压的波动,我们人为改变电源电压值。为了模拟电网欠电 |
压,我们将电源电压改为170V,并用万用表测量比较器输入端电压V,可以得 |
如下结果: |
明显,比较器输入端电压V=4.767V 小于 基准电压5.19V,报警电路LED2红灯 |
亮,表示此时电网欠电压。可见,此时的仿真结果与我们假设并改变的电网电压 |
170V为欠电压相一致。 |
通过以上两次仿真,可以看出,虽然测量电压值与理想值有一点点误差,但是基 |
本可以忽略。这个电路满足设计要求,能够在电网欠电压时由正常状态下的亮绿 |
灯转变成亮红灯,起到报警保护的作用。 |
2.调试 |
由于实验室的实验箱上没有电源模块中的LM7812和LM7806,而且也没有报警 |
电路中所需要的双向稳压管(即可稳定正负双向电压的二极管)和两种不同颜色 |
的发光二极管,所以在实验室中无法实现总电路图中的效果。但是,根据本设计 |
最基本的原理,我们简化了电源模块的设计,只是利用桥式整流电路和简单的滤 |
波电路,同样能够实现报警,从而证明了设计原理的正确性。 |
五、小结 |
经过近一周时间的调试,我们小组总算是将电路仿真出来了。首先要感谢常老 |
师和刘老师对我的指导,还要感谢我们小组的另外两位同学,没有你们的帮助, |
无论如何我是没法完成这次课程设计的。 |
在刚着手这个课题时,我可以说是一头雾水,经过讨论,我们的三人小组基本 |
确定了设计方向。刚开始,我们设计的电路很非常简单,但是经过仿真运行我们 |
发现,由于电路整流、滤波的部分过于简单,导致输出电压误差大,并没有达到 |
我们想要的效果。非常幸运,第二天我们就去了实验室,并且搭出了实际电路, |
虽然由于实验室没有双向二极管,实验最终还是没能做出来,但是,在搭电路的 |
过程中,刘老师为我们解答了许多我们不是很清楚的地方,使得我们后续的设计 |
豁然开朗。在那之后的几天,我们查阅了很多资料,并且在一本参考书上找到了 |
我们现在所用的电源模块,经过仿真我们发现,这样的电源模块能够很精确的给 |
出我们想要的结果。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了解到,自己平时所学的知识都只是 |
皮毛,而且几乎没能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导致在做设计时碰到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
题时不知道怎么办。所以,在今后学习中,我会在认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的同时 |
更加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做准备。 |
总体来看,我基本上完成了课程设计任务书上的要求,完成了课程设计任务。 |
这次课程设计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增强了我对专业课程的兴趣,我一定 |
会更加努力的学习,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
最后,再一次感谢常老师、刘老师和我们小组的另两位同学,在你们的帮助下, |
我们共同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的任务。 |
六、参考文献 |
(1)华中理工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
(2)孙余凯 项绮明 等编著:《精选实用电子电路260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
年。 |
(3)冼凯仪 编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 |
(4)[美] J.马库斯 编著:《电子电路大全》 计量出版社,1985年。 |
(5)中国计量出版社 组编《新编电子电路大全》 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年。 |
(6)任为明 编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6 |
年。 |
(7)黄培根 编著:《Multisim虚拟仿真和业余制版实用技术》 电子工业出版 |
社,200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