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教学对象:中职一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
序 号 | 教学内容 | 课时分配 |
绪论 | 绪 论 | 2 |
第一章 | 旅游的产生及其科学概念 | 4 |
第二章 | 旅游的本质、属性与特征 | 4 |
第三章 | 旅游的发展历程及其时代特征 | 5 |
第四章 |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 6 |
第五章 | 旅游业的构成 | 3 |
第六章 | 旅游市场 | 5 |
第七章 | 旅游与旅游业的影响和作用 | 4 |
第八章 | 旅游与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 3 |
合计: | 36 |
《旅游概论》是全校性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之前的必修课。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基本掌握旅游及其相关概念,熟悉旅游活动的本质、内容、种类、表现形式以及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旅游活动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以及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对旅游的认识,并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教学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不仅能丰富理论知识,还应在思维、创新等各方面能力上有所提高。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教师讲授与指导学生自学结合起来,教师讲授应特别重视案例教学和指导学生进行见习、调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加强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布置课程练习、指导课外实践活动和推荐参考书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自学、思考和实践能力,同时组织学生到一些有代表性的酒店、旅行社及旅游风景区等旅游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或邀请成功的旅游业高级管理人员为学生作演讲。
四、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要求及重难点
绪 论 (2课时)
第一节 旅游与旅游业
第二节 旅游学与旅游概论
教学要求:
掌握旅游与旅游业的概念和区别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熟悉旅游学的概念;了解旅游概论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内容。
重点:旅游、旅游学的概念;旅游概论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内容。
难点:旅游与旅游业二者之间的区别和关系。
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及其科学概念 (4课时)
第一节 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第二节 旅游的概念及定义
教学要求:
掌握旅游的概念及定义;熟悉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了解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重点:旅游的概念及定义。
难点: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第二章 旅游的本质、属性与特征 (4课时)
第一节 旅游需要与旅游本质
第二节 旅游的基本属性
第三节 旅游的特征及类型
教学要求:
掌握旅游需要的概念、旅游的本质;熟悉旅游的四种基本属性;熟悉旅游的特征;掌握旅游类型的划分。
重点:旅游需要的概念;旅游类型的划分。
难点:旅游的本质规定,旅游的基本属性。
第三章 旅游的发展历程及其时代特征 (5课时)
第一节 世界旅游历史的发展及其时代特征
第二节 中国旅游历史的沿革
教学要求:
了解古代旅行和旅游的发展及其特征;掌握近代旅游业的诞生;了解现代旅游与旅游业讯速度发展的主要原因及特征;了解古代中国主要的旅游形式和著名旅行家;掌握新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历史。
重点:近代旅游业的诞生;新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历史,分为哪几个阶段。
难点:旅游动机的概念;近代旅游与古代旅行的区别;近代中国旅游业产生的背景。
第四章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6课时)
第一节 旅游的主体——旅游者
第二节 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
第三节 旅游的媒介——旅游业
第四节 旅游保障——旅游法规与旅游组织
教学要求:
掌握旅游者、旅游资源的概念;掌握旅游者的类型划分;熟悉旅游资源的分类及其特点;熟悉中国的旅游资源及其特色;了解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掌握旅游业的定义、性质及特点;熟悉主要的国际旅游组织和我国的旅游组织;了解旅游、法规对旅游业的影响。
重点:旅游者、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定义;旅游者类型的划分。
难点:旅游资源的分类及其特点;旅游法规对旅游业的影响。
第五章 旅游业的构成 (3课时)
第一节 旅行社
第二节 旅游交通
第三节 旅游饭店
教学要求:
掌握旅游业的构成、旅行社的概念;了解旅行社的性质、职能作用;熟悉旅行社的类型;熟悉旅游交通的类型;熟悉旅游饭店的类型;了解旅游饭店的等级划分;了解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旅游业的构成;旅行社的概念。
难点:我国旅行社分类与国外旅行社分类有哪些不同;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章 旅游市场 (5课时)
第一节 旅游市场的概念
第二节 旅游市场的划分
第三节 中国旅游市场
第四节 旅游产品
第五节 旅游商品
教学要求:
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了解旅游市场的作用;了解旅游者的流向和流量及其客观规律;了解影响旅游市场客源的主要因素;熟悉世界几大旅游市场的划分;熟悉中国的旅游市场,包括海外客源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及其划分、出境旅游市场。掌握旅游产品的概念、特性;掌握旅游商品的概念、类型;了解旅游商品的生产和供应。
重点:旅游市场、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的概念;中国旅游市场的组成部分(海外客源、国内市场、出境市场)及其划分。
难点:旅游者流动的规律;影响旅游市场客源消长的主要因素;旅游商品的生产和供给。
第七章 旅游与旅游业的影响和作用 (4课时)
第一节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旅游与旅游业对文化教育的作用
第三节 旅游与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
第四节 旅游与旅游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作用
教学要求:
了解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直接作用、间接作用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消极影响;了解旅游与旅游业对文化教育的作用;理解旅游与旅游业对社会的双重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了解旅游与旅游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作用。
重点: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
难点:旅游与旅游业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第八章 旅游与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3课时)
第一节 旅游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未来旅游与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未来中国旅游与旅游业展望
教学要求: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掌握旅游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熟悉未来旅游与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了解未来旅游需求、旅游方式、旅游市场的特征;未来中国旅游与旅游业的展望。
重点: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未来旅游需求、旅游方式及旅游市场的特征。
难点:旅游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内涵;影响和决定未来旅游和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我国未来旅游与旅游业的展望。
五、考核方式
《旅游概论》这门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必修课,考核方式为考试。
六、教材或参考书
教材:《旅游概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李光坚,2005,修订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