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思路与基本方法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0:23:06
文档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思路与基本方法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思路与基本方法作者:刘福华来源:《西部资源》2017年第05期        摘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是我国国土资源行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其可将地质灾害控制在“源头”。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文章主要结合实例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思路和基本方法进行分析,以最大程度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地质灾害;评估思路;防灾减难        1.引言        地质灾害
推荐度:
导读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思路与基本方法作者:刘福华来源:《西部资源》2017年第05期        摘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是我国国土资源行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其可将地质灾害控制在“源头”。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文章主要结合实例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思路和基本方法进行分析,以最大程度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地质灾害;评估思路;防灾减难        1.引言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思路与基本方法

作者:刘福华

来源:《西部资源》2017年第05期

        摘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是我国国土资源行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其可将地质灾害控制在“源头”。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文章主要结合实例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思路和基本方法进行分析,以最大程度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地质灾害;评估思路;防灾减难

        1.引言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即是利用有关技术手段和评估方法对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合理预测,以明确项目评估区在使用期间可能会产生的地质灾害及其所造成的影响。为了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需从源头上遏制和控制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根据最终的评估结果对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和具体区域等进行明确,以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

        2.1预测评估

        在预测评估工作环节,需对建筑物的种类、规模及其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对周围地质情况造成的影响等进行分析,同时将分析结果作为评估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以及灾害发生时的影响程度[1]的依据。

        2.2现状评估

        现状评估的主要内容是对评估区及其周边是否具备潜在性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进行分析,同时对地质灾害的分布情况、规模、特征及灾害形成原因等进行明确。若该评估地区已经发生了地质灾害,需利用地质灾害发生的种类、灾害引发的损害程度及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对象等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估。

        2.3综合性评估

        综合性评估即是将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结合起来,对已经发生地质灾害或存在潜在地质灾害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一般情况下,可使用定量法和定性法进行综合性评估,通过这两个方式不仅可完成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工作,还能根据评估工作提出相关建议,以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2]。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分级分析

        3.1建设项目的重要程度分级

        在对建设项目的重要性进行分类时,可优先选择所在地省级地方标准,再对其进行合理划分。若一些省市不具备省级地方标准,可根据国土资源局颁布的相关标准进行划分,而水利工程等项目需根据有关部门行业的标准进行划分;若未设计到评估项目,可根据部级行业标准来划分。

        3.2地质条件复杂性分级标准

        (1)地形及地貌的复杂程度。根据评估区的坡度、地貌单元类型等对地形、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进行分析。比如评估区的地形坡度﹥30°或沟河切割深度﹥50m时,则属于复杂的地形或地貌;若评估区的地形坡度﹤10°或沟河切割深度﹤20m时,说明该评估区的地形和地貌属于简单的程度。

        (2)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在对评估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进行分析时,通常可根据地区活动性、出露地层岩性及地震烈度等来确定该地区构造的复杂程度,比如在对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进行分析时,若该地区处于深大断裂带或有控制性活动断裂的情况出现,则该评估区的地质构造较为复杂。

        (3)人类工程活动程度对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在对评估区人类工程活动程度进行分析时,主要考虑因素包括该地区之前进行过的人类工程活动或当前人类工程活动的现状,且评价内容包括项目工程活动、已经规划建设的项目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等。在具体的评估工作中,若该地区处于地面沉降区域或地下水位降低﹥10m,则表明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十分强烈[3]。

        4.实例分析

        4.1实例概况

        某污水处理厂主要包括污水厂场地和污水管线2部分,拟建污水厂占地4.09hm2,污水管线全长1.2km,总设计规模为3×104m3/d。

        4.2评估等级

        本工程的地质地貌复杂程度较高,若按照评估规范对其进行评估的话,可判断该工程重要性为二级;但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位于灾后重建范围县市区内的地质灾害评估工作,要按一级评估开展工作要求,故确定本次拟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判定为一级。

        4.3地质环境条件

        (1)气象水文。评估区属于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差为418.8mm,每年的雨季多集中在5月~9月;本评估区的降水较多且相对集中,增加了地质灾害出现的可能性。

        (2)地形地貌。评估区地形特点为两山夹一谷,根据成因类型及形态特征,地形地貌可划分为2类:侵蚀堆积河谷平原和侵蚀构造中高山。侵蚀堆积河谷平原由河漫滩、一、二级阶地构成;侵蚀构造中高山山体较完整,由志留系板岩、千枚岩等构成,沟谷深切呈“V”字型。

        (3)地层岩性。评估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残坡积、泥石流堆积等松散沉积层。

        (4)构造与地震。评估区内经历了次生构造运动,褶皱、断裂构造较发育,由一系列弧形褶皱及断层所组成,区域内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次级断裂较发育;评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加速度0.20g。

        4.4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1)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①污水厂部分。新建污水厂主要依托现状地形,场地地挖填基本平衡,经适度平整即可,故预测污水厂平整场地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厂内构筑物粗格栅、进水泵房、细格栅、沉砂池、一体化生化反应池等采用筏板基础,浓缩压滤机房、污泥池、消毒池、综合楼及其他附属建筑采用条形基础,基础最大埋置深度3m,基础开挖深度小,预测引发崩塌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②水管线部分。污水管线多采用明挖浅埋方式,基础开挖深度为2.5m,预测污水管线建设引发崩塌灾害的危险性小。

        (2)工程建设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①滑坡。经稳定性评估,滑坡稳定性为欠稳定,污水管线距离滑坡坡脚距离300m,拟建工程建设不会对其造成影响,故拟建工程加剧滑坡的可能性小,预测危险性小。

        ②泥石流。2处泥石流沟均已设置排导工程,工程建设加剧泥石流规模及爆发频率的影响较小,评估其危险性小。

        4.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

        (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①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目前,通过对评估区内的发育情况进行分析来看,该地区所产生的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小,其所造成的影响也较小,且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故通过对评估区各方面的综合考虑,判断该地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较低的地区。

        ②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根据现状和预测评估结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其危险性小,评估区综合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为小。

        ③建设项目适宜性评估。评估区综合评价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小,属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内的建设场地,建设场地适宜性属适宜。

        (2)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①滑坡防治。建立地面长期监测点,加强地表变形观测。根据天气预报,当预报大雨或暴雨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防止强降雨引发滑坡对施工人员、施工机械造成危害。

        ②泥石流防治。对泥石流沟进行专门监测和定期清淤;为了避免在铺设管道过程中对地面土体结构造成侵蚀而影响管道的正常运行,需在管道铺设范围内修筑混凝土防冲坎。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不仅可为项目投资情况和施工工期进行评估,还可对评估工作最终成果的验收和备案提供依据。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落实,可从项目施工前、项目施工中和项目施工后这三个阶段入手,对其中可能会发生的安全事故或地质灾害等进行控制,同时结合评估区的实际情况,明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开展的思路,进而推动相关防灾减难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孟,王学良.北京怀柔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6, 43(02):167-170.

        [2]陈曦炜,裴志远,王飞.基于GIS的贫困地区降雨诱发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6, 18(03):343-352.

        [3]孙永泉,马永娴,王立勇,等.大小兴安岭多年冻土区输线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5, 42(06):166-170.

        [4]徐德伟,唐伟.胜利煤田东二号露天矿矿山开采中含水层影响评估[J].西部资源, 2015(04):97-99.

文档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思路与基本方法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思路与基本方法作者:刘福华来源:《西部资源》2017年第05期        摘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是我国国土资源行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其可将地质灾害控制在“源头”。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文章主要结合实例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思路和基本方法进行分析,以最大程度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地质灾害;评估思路;防灾减难        1.引言        地质灾害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