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0:25:17
文档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命题人:曾凡亮审题人:考试用时:90分钟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2.东汉桓谭指出:“今富商大贾多放钱
推荐度:
导读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命题人:曾凡亮审题人:考试用时:90分钟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2.东汉桓谭指出:“今富商大贾多放钱
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命题人: 曾凡亮            审题人:            考试用时:90  分钟

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2. 东汉桓谭指出:“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贷,中家子弟为之保役,驱走与臣仆等勤,收税与封君比入,是以众人慕效,不耕而食至。”材料说明

A. 普遍挪用放高利贷                

B. 严格高利贷的利率

C. 高利贷影响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D. 民众纷纷仿效放高利贷

3. 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得到一头小鹿,交给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大夫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A.德主刑辅               B.君权神授             C.天人感应          D.三纲五常

4.唐朝诗人白居易《对酒》诗写道: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贫随富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诗中表达的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流派最为接近:

A 理学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5.某位中国古代思想家曾这样总结自己的学问:“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位思想家最可能是 

A 孟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阳明

6. 宋代词人周邦彦在《少年游》中提到“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这反映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专业市镇已经兴起       

C.商帮势力日益崛起      D.太原成为著名都会

7. 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

A.家父长的权力日趋巩固                          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

C.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                            D.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

8. 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 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沿海居民生活艰难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海禁后果严重

9. 按照明朝的法律,屠宰耕牛是犯罪行为:“故意杀死他人马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的,杖一百。耕牛伤病死亡的,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上述法律规定反映了明朝

A.严格控制经济活动 B.农耕经济出现衰退情况

C.屠宰耕牛成为普遍现象 D.农用动力没有实质变化

10. 康熙年间,我国开始系统地大规模地开展全国性的地图三角测量,绘制《皇舆全图》时,吸取了欧洲制图理论中考虑大地是球面的优点,实测并采用经纬图法比例,而且还采用了地图投影方法。由此可知

A.西学东渐影响中国传统科技    

B.新航路开辟冲击了传统科技

C.康熙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康熙年间尚未实行闭关锁国

11.某一时期后,江西产茶区域进一步扩大,主要集中在环鄱阳湖地区。安义县“茶叶昔无近有,皎源西山最盛”,有位外国人在看到玉山、河口一带满山遍野的茶树时称:“这里上万英亩的土地都种着茶叶,而且大部分土地是最近几年内开垦和栽种的”。修水县全县种茶殆及乡村,农民80%-90%以此为业。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中日甲午战争以后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12. 下面是1865年和14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万海关两),以下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1865年

14年

增幅
进出口总值12019.728605.9137.99%
进口值16003.614605.4143.28%
出口值6016.114000.5132.72%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B.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

C.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依附日益加深        

D.中国对外贸易值出超情况逐年增长

13. 下图右框材料选自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它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

A.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涉及中国

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C.国民“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

D.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

14.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为“爱国”牌香烟设计的烟画上写着:“同胞注意:君用一份国货,即为国家挽回一份外溢之权利。明乎此者,请吸南洋公司各种国货香烟”,由此能得到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②反映了中国人民收回利权的要求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环境恶劣 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讲求营销策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5. 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A.腐朽的清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外国人同情中国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

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      

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

16. 1962年9月第八届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躯体会议通过“农村十六条”,其中规定“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人民公社社员可以……耕种由集体分配的自留地。自留地一般占生产队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七,归社员家庭使用,长期不变。”材料表明

A.经济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展                

B.人民公社逐渐废除

C.对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有所纠正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17.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直到1979年12月,我国同意接受外国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借贷

18. 读1982-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构成(%)表,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合 计100100100100
一人户11.858.4612.1214.13
二人户12.4314.2723.5128.67
三人户20.6733.539.5837.57
四人户23.2224.114.3111.11
五人及五

人以上户

31.8319.6710.488.52
A. 家庭规模不断缩小       

 B.大家庭逐渐消失

C.小家庭式样趋于单一化   

D.家庭观念日益淡薄

19.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单位:元),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    

B.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C.我国已基本实现小康                

D.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20. 1993年,八届第一次会议决定将“对外经济贸易部”更名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2003年第十届一次会议决定,把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内负责贸易的部门和外经贸部合并成“商务部”。与此变化直接相关的言论是

A.“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

B.“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必须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充分利用好国外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D.“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21.一位学者形容16世纪西欧的一个国家:“就像一张巨人之口,吞进食物,咀嚼食物,仅仅是为了把它送进器官,除了经过的气味和偶尔粘在牙齿上的一点碎屑之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西班牙                D.荷兰

22. .下表是19世纪最后30年英、德、美三国煤炭、钢铁产量情况统计(单位:万吨)。表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国家依次为

国家代号1871年

1900年

煤炭钢铁煤炭钢铁
117.0

6.7

225.0

13.9

37.9

1.75

149.8

15.1

41.9

1.77

240.8

24.0

A.美国、英国、德国                    B.德国、美国、英国

C.英国、德国、美国                    D.英国、美国、德国

23. “1870年以后的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据此,下面关于这一时期“国际分工”表现的表述最贴切的是

A.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工               B .世界工业生产结构布局的分工

C.工业化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     D.资本、技术在世界范围的扩张

24. 前苏联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长期实行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指工业产品与农产品不等价交换,国家无偿向农民征收公粮、调拨农产品和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从中得到有利的差价),苏联实行这一的目的主要是

A.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  B.发展农业生产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C.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实现国家的农业化  D.增加资金积累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25. 1934年,一个叫维尔斯的美国作家第二次到苏联。他第一次到苏联的时候,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现在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维尔斯的看法发生转变的原因不包括

A.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B.西方世界正经历着严重经济危机

C.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的力量  D.斯大林实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26. 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这表明英国

A.加强了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贸易以度过经济危机

C.希望通过经济手段增强英联邦的政治向心力

D.认识到了只有放弃贸易保护、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27. 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会上,胡佛宣布:“在以往的萧条中,采取的产业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我对这些和字眼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他代表了人类的家庭,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这主要说明

A.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      B.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

C.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      D.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

28. 《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A. 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B. 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 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D. 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

29. 20世纪40年代以来,西方具备的功能越来越多,许多新的官僚机构涌现了出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技术统治”,因为这些接受过专门的工程或者经济管理训练。以下关于“技术统治”的正确认识是

A.大萧条时期西方国家普遍出现“技术统治”

B.“技术统治”适应了国家对经济的需要

C.“技术统治”造就了一系列福利国家的出现

D.“技术统治”可以有效避免新的经济危机

30. 下图描绘了一个全身穿着中国货的外国人叫嚣着抵制中国货。对此认识是不正确的是

A.漫画中现象产生的根源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

B.漫画体现了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引起部分国家的恐慌

C.漫画体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显著

D.漫画反中的现象映了当今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不断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二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三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

——任继愈《儒家与儒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材料一中程朱与阳明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请以其同时代的一位思想家的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综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8分)

(3)根据材料三,列举史实说明从儒家思想到“儒教”的两次改造。试分析这种改造的历史影响。(8分)

32. 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这些对英国社会造成持久而深远的危害。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

——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材料二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 下图显示了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注: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是工业化起飞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是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20世纪末至今,是信息化阶段。)

(1)英国在工业化时期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据材料一分析其出现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4分)

(3)据材料三,说明工业化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在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对当今中国有何启示?(2分)

历史参

1. B2.C

3. A

4.C5. D6. B

7. A

8. D

9. D10. A
11. B12.C

13. A14. D15. D16. C17. C18. A19. D20. C
21. C

22.C

23. A24. D25. B26. B27. D28. D29. B30.A
31答案:(1)新特点: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夯实了儒家的形而上学的基础)(2分)。

不同点: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2分);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2分)。二程主张探究外物(格物致知),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致良知)(2分)。答到2点给4分

(2)依据:进步的历史观。(或“事物是发展的观点”或理是与时俱进而不是不变的)(2分)

佐证: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说明即可。(如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臣平等”“君权,以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出“众治”、 揭露君主的弊端、主张“经世致用”等皆可)(2分)

特点:一方面理学逐渐走向极端(或“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另一方面出现反传统儒学,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4分)

(3)改造:西汉时,董仲舒以“天人感应”神化君权,以“三纲五常”来巩固等级制度;(2分)宋朝时,朱熹等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并将孔子神化为被崇拜的偶像。(2分)

影响:巩固了集权君主的国家,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使孔孟思想(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32. (1)原因: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等。(6分)

(2)措施:英国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2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斗争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等(2分)。

(3)趋势:从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起飞阶段,环境质量越来越差;从后工业化阶段到信息化阶段,环境质量逐步提升。(2分)

原因:两次工业对煤、石油等能源的无开采造成环境污染严重;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技进步减少污染;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环境质量逐步提升。(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给4分)。

(4)启示:在城市化进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相应法律法规,依法治理污染;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应用先进技术治理污染、降低危害等等。(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文档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命题人:曾凡亮审题人:考试用时:90分钟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2.东汉桓谭指出:“今富商大贾多放钱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