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6-13 14:55:36 被阅览数: 57 次 来源: 玉溪矿业公司 |
◎谢庆生(绿汁工作站)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每当端午这个时节,便让我想起儿时过的端午节。 我们家过端午节既简单又平淡,既没有什么规模仪式,也没有非得喝什么吃啥的要求,只有自家人亲自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每到这时候,家家户户、左邻右舍里到处都飘溢着粽子的清香,营造了端午节日的喜庆氛围。 计划经济时代,多数家庭条件不是太好,我们家也不例外,父母养育我们姐弟四个,家里唯一经济来源靠父亲工资支撑。每到端午节前二、三天,母亲就筹划着包粽子的事,先备好粽叶,选好原料。粽叶是最主要的包装材料,若到市场上买,又舍不得花那点钱,有时也没有人卖粽叶,于是母亲就约上几个要好邻居往返十几里山路,来到地处芭蕉箐的山箐沟里采摘粽叶。粽叶呈油绿色,比竹叶宽大,有的地方也用大竹叶、芭蕉叶作粽叶,拿回家扎成小把,晾干,放好,等待端午节的到来。 端午节的前一天,最忙碌的是母亲。母亲煮好(去涩味)、整理好粽叶,用清水淘洗、浸泡好糯米,再把腌肉(或火腿)、红枣、蜜饯、红豆、花生等用料混合在糯米里边拌匀,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包粽子。我们四个孩子围在旁边观看,姐姐年龄稍大,出于好奇,她也开始学着样式包粽子。只见母亲先是将一、二片粽叶在手上折成一个像圆锥形、漏斗状的样式合在左手上,用右手装入拌好原料的糯米,装到一定容量,然后将剩余部分的粽叶用手整理好,用扎实的线细牢,算是完成了粽子的包扎。母亲包出的粽子有轮有廓,呈三角形,大小相似,细看耐煮,不同别人家的。这门手艺是母亲从小就会的了,也是母亲的母亲教给的。 吃粽子是要到端午的正晚才开始的,煮粽子可用铁锅,燃料是柴火,不像用电饭锅煮饭那么时间很短,一会儿就熟,需要一个时辰,火不要太旺,要一定时间才能把粽子煮熟煮香煮得好吃。 在煮粽子期间,我家整个房间布满了粽子的清香,我们翘首以待,时候一到,母亲掀起锅盖,用筷子挟起一个,放入事先备好的凉水中浸泡一下,然后捞取用手小心地剥开粽叶。顿时,粽子的清香味朴鼻而来,我们的整个身心都沉浸在粽子的清香里了!接着,狼吞虎咽地把粽子吃个精光。母亲还告诉我们说,吃粽子不要贪口,多了会胀肚子不消化,得慢慢地吃,吃完再包,让我们吃个够。 随着社会变迁,生活渐渐好转,吃粽子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困难事。当你走近超市,摆放在货柜里的粽子也是五花八门,品种繁多,各地产的应有尽有,让人看花了眼,不知选谁家的好;当你走近农贸市场,现成的,现包现卖的,熟的随处可见,不知买谁家的好。不管世道如何变迁,每到端午,我家都是自备原料,自己包粽子,吃着家人亲手包的粽子,那香味溢满全身,吃的是棕子,香的可是心里。 又到端午,又到粽子飘香时,想起儿时情景,对母亲那份真情让我终生难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