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8月6日讯 由青岛市主办的新中国成立60年“青岛市十大标志性建筑”评选活动,自6月1日启动以来,经过申报、推荐、资格审查和专家委员会初选,经两轮讨论投票后,确定了30个候选建筑项目。 30个候选建筑项目确定 本次评选的新中国成立60年“青岛市十大标志性建筑”是指1949年至2008年底期间,在青岛市域范围内建成的、具有城市发展标志性和社会文化历史意义的 优秀建筑。十大标志性建筑评选专家委员会根据评选条件,经两轮讨论投票后确定了以下30个候选建筑项目。 本次评选对候选的30个建筑,按照社会公众投票和专家评选意见各占60%、40%的比例计算得分,前十名将最终获得新中国成立60周年“青岛市十大标志性建筑”称号。 市民可通过4种形式参与评选 纸质选票:8月6日的《青岛日报》、《青岛晚报》将刊登活动选票,市民按要求填写完整后,在信封正面注明“十大建筑”字样,邮寄至青岛市宁夏路288号一号楼甲,青岛市勘察设计协会收,邮政编码:266071。此外,8月16日我市部分广场将组织集中宣传和投票活动,市民届时也可在活动现场进行投票。 网络投票:市民可登陆组委会官方网站www.qdshidajianzhu.com进行投票。 手机短信投票:编辑手机短信228+候选建筑物编号,(如为编号01的建筑投票,则编辑22801),移动、联通、电信用户统一发送至106285325。(资费1元/条,不含通信费) 固定电话投票:固定电话可以直接拨打163265进行投票。(资费1元/条,不含通信费)所有投票方式的截止时间均为2009年8月31日24时(邮寄方式以邮戳为准)。 一等奖42寸液晶电视一台 为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组委会办公室对采取不同投票方式参与的市民均设置奖项:其中一等奖各1名,奖品为42寸液晶电视一台;二等奖各2名,奖品为32寸液晶电视一台。 三等奖各3名,奖品为彩屏手机一部;纪念奖各100名,奖品为精美纪念品一份。最终评选结果,将于国庆节前向社会公布,并举行抽奖活动。青岛市公证处将对社会公众投票统计结果、专家评审结果及抽奖活动进行公证。 30个候选建筑图片及文字介绍 (按建筑竣工时间排序) 01青岛市人民会堂 02青岛黄海饭店 03青岛小鱼山—览潮阁 04莱西市月湖公园—揽月楼 05青岛行政中心广场建筑群(含市级机关办公楼、五四广场、五月的风) 06海尔集团——海尔中心大楼 07青岛广播电视塔 08青岛海关办公业务大楼 09青岛香格里拉大饭店 10佳世客东部购物中心 11青岛市博物馆 12崂山区行政大厦 13青岛日报社综合楼 14山东国际会展中心(青岛) 15海信大厦 16青岛市图书馆 17青岛国际金融中心 18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青岛市分公司东海路联通大厦 19新世界数码港 20青岛国际机场航站楼 21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办公楼 22青岛市中级人民审判综合楼 23青岛极地海洋世界 24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图书馆 25即墨市服装市场 26第29届奥运会青岛国际帆船中心 27青岛海信广场 28青岛火车站 29东海路9号 30卓亭广场。 青岛市十大标志性建筑候选名单图片简介及入选理由(按建筑竣工时间排序) 1号: 青岛市人民会堂 简介:青岛市市南区太平路7号。设有1450座的人民会堂是我市大型会演综合体,是市民参政议政、接待贵宾的重要场所;它造型气势磅礴、庄严雄伟,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三层,高25米。 入选理由:建于清朝总兵衙门旧址上的青岛人民会堂,于1960年5月30日竣工,是我市集会议、演出、接待于一身的大型会演综合体,是市民参政议政、接待贵宾的重要场所,曾多次接待过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及外国贵宾;设计参照北京人民大会堂式样,造型气势磅礴、庄严雄伟;建成后的近50年,见证了青岛的沧桑巨变和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建筑规模: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三层,高25米,设有1450座席。 2号 青岛黄海饭店 简介: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延安一路75号。采用现代建筑简约处理手法设计的黄海饭店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初。当时是全市最大的综合性涉外饭店,曾被誉为“华东地区第一高楼”。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地上21层,高66.3米。 入选理由:汇泉广场旁、小鱼山脚下的青岛黄海饭店建于刚刚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初,是当时青岛接待国内外大型贸易代表团的首选之地,见证了改革开放之初青岛贸易迈向世界的蹒跚步伐,并曾以66米的身高被誉为“华东地区第一高楼”,是青岛改革开放之初新兴建筑的代表。建筑规模: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地上21层,高66.3米。 3号 青岛小鱼山—览潮阁 简介: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浮山支路24号。小鱼山建筑设计围绕“海”的主题,突出“鱼”的图案造型,使古典园林呈现时代气息,将自然美与建筑美融为一体,为岛城园林建筑的精品。 入选理由:小鱼山是青岛著名的具有古典风格的景点,为开发和利用风景资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建设了青岛市第一座古典风格的山头公园-小鱼山公园。公园因势谋景,以景造型,将亭、台、廊、阁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自然美、建筑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主建筑“览潮阁”,是一座18米高的三层八角挑檐式建筑,其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座绿瓦覆盖的挑檐式凉亭,东为四角“拥翠亭”,西为六角“碧波亭”,三者错落有致,比例协调,绿色的琉璃瓦更使它们和山融为一体。 4号 莱西市月湖公园—揽月楼 简介:位于莱西市文化东路17号。绿树碧湖中的揽月楼,八角攒尖顶仿古造型,绿色琉璃瓦,飞檐翼角,雕梁画栋,新韵古香;建筑面积863.4平方米,地上3层,高29.95米。 入选理由:绿树碧湖中的揽月楼,八角攒尖顶仿古造型,绿色琉璃瓦,飞檐翼角,雕梁画栋,新韵古香;建筑面积863.4平方米,地上3层,高29.95米。 5号 青岛市行政中心广场建筑群(含市级机关办公楼、五四广场、五月的风) 简介: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中路11号。本建筑群是、市贯彻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是市区东移战略的主要部署,市级机关办公楼简洁明快、庄重大气;五四广场充满现代气息;主体雕塑《五月的风》体现了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 入选理由:本建筑群是、市贯彻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是市区东移战略的主要部署。市级机关办公楼前楼建筑面积67544㎡,地下两层,地上13层,高53.01m,后楼建筑面积75000㎡,地下两层,地上27层,高98.8米;外型简洁明快,在现代化风格中体现机关办公建筑的庄重大气。圆弧造型象征敞开怀抱的巨人,面向大海,体现沿海城市的开放意识。框架剪力墙结构,采用大跨度、大柱距,增加了建筑内部功能灵活性。设计大胆创新,采用后浇带的方法,使181m长的大楼没有一条接缝,降低造价又利于使用。 五四广场占地面积10公顷,因青岛为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五四运动导火索而得名,意在弘扬五四爱国精神激励人们奋发图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分南北两部分,分布于中轴线上的市办公大楼、隐式喷泉、点阵喷泉、《五月的风》雕塑、海上百米喷泉等富有节奏地展现出庄重、坚实、蓬勃向上的壮丽景色,在大面积风景林的衬托下更加生机勃勃,充满现代气息。 广场主体雕塑《五月的风》高30米,直径27米,采用螺旋向上的钢体结构组合,以单纯洗炼的造型元素排列组合为旋转腾升的“风”之造型,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本工程荣获国家市政工程最高奖-金杯奖、国家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 6号 海尔集团——海尔中心大楼 简介:青岛市崂山区海尔路1号海尔工业园。采用宫灯造型的海尔中心,体现了“思方行圆”的海尔精神;容纳了海尔集团的科研、调度、交流、信息、接待等诸多功能;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12层,高48.8米。 入选理由:建成于1994年10月的海尔中心大楼,集“科技设计开发中心”、“资金调度中心”、“认证中心 ”、“交流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接待中心”为一体,是功能齐全、定位超前的公司总部大楼。采用宫灯造型的海尔中心,体现了“思方行圆”的海尔精神;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12层,高48.8米。 7号 青岛广播电视塔 简介: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太平山路1号。集广播电视发射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青岛广播电视塔,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设置层数15层,塔体高232米。 入选理由:青岛广播电视塔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太平山上,是一座集广播电视发射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钢架结构电视塔,塔体高232米,海拔高度为348米,由1400多吨钢材、一万多个钢件组成,塔顶的一体化天线一次安装成功,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该塔可同时发射11套广播电视节目,同时还具有餐饮、娱乐、旅游观光等综合功能,是青岛目前最高的旅游景点,并被评为青岛市诚信旅游景点、国内电视塔中首家国家AAA级旅游景点及青岛新十佳旅游景点。 8号 青岛海关办公业务大楼 简介及入选理由:坐落于青岛市西陵峡二路2号的青岛海关办公楼为青岛市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凭海临风,将现代建筑风格和谐融合到海天一体的岛城建筑文化中,体现了青岛海滨城市的特点。工程建筑质量优良,曾获得“建筑工程鲁班奖”。 9号 青岛香格里拉大饭店 简介: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中路9号。平面成两弯月形塔楼建于裙楼之上,外形简洁大方并独具个性,以令更多办公及客房饱览海湾美景。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地上29层,高129米。 入选理由:青岛香格里拉二期工程延续了一期的高水准酒店模式,秉承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的传统和精神,以高效,独特,高级,先进,安全等成为设计原则及目标。在设计手法上,以两弯月型平面为基本元素的塔楼建于裙楼之上,以令更多办公及客房饱览海湾美景,裙楼则与一期酒店完美连接,二期酒店外形简洁大方并独具个性,同一期饭店相互辉映。建筑规模: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地下3层,地上29层,高129米。 10号 佳世客东部购物中心 简介: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中路72号。建筑外型独特,成翅膀形,犹如一只巨大的海鸥展翅飞翔。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框架结构整体两层局部三层,高度15.3米。 入选理由:根据青岛是海滨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的特点,佳世客东部购物中心的建筑外型设计成翅膀形,犹如一只巨大的海鸥,向着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购物中心以独特的建筑风格,与周围的红色屋顶建筑群和蔚蓝的大海融为一体,为美丽的海滨城市又添了一大景观。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框架结构整体两层局部三层,建筑高度15.3米。 11号 青岛市博物馆 简介: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7号。曲折的屋顶像海边的浪花,翻卷着把我们带进了历史的长河,这就是青岛博物馆。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地上3层,高23米。 入选理由:1996年作为青岛12件大事之一动工兴建的青岛市博物馆是我市重要的文化博览建筑,是促进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和交流,提升青岛市文化综合底蕴的有效途径和平台。曲折的屋顶像海边的浪花 翻卷着,是建筑造型的出发点;大小各异的空间的组合满足了不同展览的需求,流线布局的合理为使用带来了方便。建筑规模:占地面积6.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地上3层,高23米。 12号 崂山区行政大厦 简介:位于青岛市崂山区仙霞岭路18号。采用双塔造型处理的现代办公大厦竣工于上世纪末,是崂山区的行政枢纽,功能齐全的办公设施容纳了46个办公机构在其内工作。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地上16层,高70.0米。 入选理由:崂山区行政大厦采用姊妹双塔布局,总占地面积120000㎡,行政大厦地理环境优越,前有风景旖旎的浮山湾,背依绿树成荫的金岭山脉。此建筑风格别致,曾荣获“泰山杯”工程奖和“鲁班”奖。行政大厦内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使用节能、环保材料所构建,大厦前建有5000㎡左右的行政广场,广场内花草树木四季常青,与音乐喷泉融为一体,左右两侧十八根华表柱将行政大厦衬托的更加庄严宏伟。建筑规模: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地上21层,高66.3米。 13号 青岛日报报业集团综合楼 简介:青岛市市南区太平路33号。矗立于青岛湾畔栈桥之侧的青岛日报综合楼,采用海派建筑风格处理手法,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地上6层,高21.8米。 入选理由:在青岛日报社原址上建造的青岛日报社综合办公楼,采用海派建筑风格处理手法,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其内部的阳光厅总面积为1400平方米、东西跨度32米、南北跨度44米,是市民文艺活动的共享厅;平面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办公环境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乐园。建筑规模: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地上6层,高21.8米。 14号 山东国际会展中心(青岛) 简介:青岛市崂山区苗岭路9号。集展览、会议、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山东国际会展中心,是目前山东省规模最大的展馆,总建筑面积73657㎡。 入选理由:山东国际会展中心濒临大海,环境优美,占地面积250,000㎡,于2000年7月投入使用,标志着青岛会展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会展中心室外展览面积8万㎡,室内展览面积5万㎡,共可设置3000个国际标准展位;拥有多个大中小型会议室、洽谈室和贵宾室;拥有近万平方米的快餐厅和中、高档餐厅。整个展馆实现了楼宇控制自动化、消防自动化和保安监控自动化。现已成功举办了 “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青岛国际时装周”等大型展会。 15号 海信大厦 简介:位于青岛市东海西路17号。海信大厦优美的水平线、严谨规整的体形,是青岛海岸线上的一大亮点。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地上25层,高96.8米。 入选理由:海信大厦优美的水平线、严谨规整的体形,是青岛海岸线上的一大亮点;其先进的配套设施、人性周到的物业管理,成为岛城现代写字楼之典范。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地上25层,高96.8米。 16号 青岛市图书馆 简介:位于青岛市延吉路109号。正面以巨型的框架意喻知识之门向着市民开放是市图书馆的造型特点,海量的藏书是读者的巨大精神财富。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地上7层,高34米。 入选理由:正面以巨型的框架意喻知识之门向着市民开放是市图书馆的造型特点,海量的藏书是读者的巨大精神财富,平面布局的合理解决了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并为管理带来了方 便;2004年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2008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青岛市迎奥运十佳文明窗口。建筑规模: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地上7层,高34米。 17号 青岛国际金融中心 简介: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中路59号。高耸入云的身材,简洁流畅的外形是这个“山东大汉”的造型特点,曾获“齐鲁第一高楼”美誉。建筑面积:10.12万平方米,地上55层,高249米。 入选理由:青岛市第一座超高层、甲级智能化商务大厦,也是目前山东省最高的楼宇建筑,当之无愧的被称为“齐鲁第一高楼”;设计采用国际先进“3E”写字楼新概念,先进的防火设计、高端的楼宇自动化控制、以及周到的物业服务,为青岛打造了一个现代化的金融中心。建筑规模:用地面积:98.9平方米,建筑面积10.12万平方米, 58层,高249米。 18号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青岛市分公司东海路联通大厦 简介: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东海西路15号甲。建筑外形浑然大气,设计风格手法洗练,内部空间尺度把握有序,收放自如,流线清晰顺畅,建筑内外一体,给人以丰富的视觉感受。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地上25层,高124米。 入选理由:建筑外形浑然大气,设计风格手法洗练,内部空间尺度把握有序,收放自如,流线清晰顺畅,建筑内外一体,给人以丰富的视觉感受;在设计中充分贯彻了一体化设计的原则,做到了主体建筑风格、室内精装风格、内外环境风格高度一致,是建筑设计高完成度的实例;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组委会青岛奥帆委的入驻,更为办公楼增添了人文色彩,使这座建筑与08奥运会共同成为青岛人民心目中永恒的记忆;建筑规模: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地上25层,高124米。 19号 新世界数码港 简介: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中路36、38、40、42号。挺拔的身姿,晶莹的外表是青岛新世界数码港地标建筑的特色。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地上38层,高138米。 入选理由:由两幢智能写字楼、一幢酒店式公寓、一个逾20000平方米的大型高级名牌百货店和相应的配套设施组成,集商业、办公、酒店于一体,高度138米,是青岛市商务区的地标性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安全经济,建筑设计风格新颖,色调稳重,塔楼线条明晰流畅,宏伟高雅,旗舰大厦和招银大厦在造型上借鉴了马来西亚双子塔连廊的特点,时尚挺拔,给人向上的气势。建筑规模: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地上38层,高138米。 20号 青岛国际机场航站楼 简介:位于青岛市城阳区流亭机场。青岛的空中大门,用优雅大气的曲线贝壳造型体现海滨城市特色。总建筑面积17万㎡。 入选理由:作为对外联络的窗口,青岛机场航站楼充分展现了青岛市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 1、2号航站楼以塔台为中心对称布置,优美、舒展的曲面纹理构成漂亮的贝壳造型,体现青岛的海滨城市特色。大跨度钢结构桁架、金属屋面、大面积玻璃幕墙,共同营造机场恢宏博大的整体气势。功能设计从旅客需求出发,合理安排流程和设施,使旅客在办理手续时,避免路线的交叉和往复,同时享受到商业、餐饮、娱乐、休息等多元化服务,为旅客提供愉快、舒适的氛围。 21号 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办公楼 简介: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中山路2号。造型采用欧式简约风格处理,以近百米的身姿屹立在栈桥周边,裙房四侧各雕天平砝码标志,象征公平、公正,彰显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26层,高99.8米。 入选理由:建于百年老街中山路南侧,栈桥旁边的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办公设施,2007年 被评鲁班奖;以近百米的身姿屹立在栈桥周边,造型采用欧式简约风格处理的这栋办公楼,大楼裙房四侧均有天平、砝码标志,象征公平、公正,不但装饰了建筑,还以此点明建筑的使用功能;是栈桥周围的新建筑。建筑规模:用地面积8017平方米,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26层,高99.8米。 22号 青岛市中级人民审判综合楼 简介:位于青岛市崂山区东海东路99号。建筑采用现代风格体现新世纪的时代特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来营建青岛法制建筑的标志;主入口汲取法理建筑的传统,采用柱廊结合叠台基的形式,体现法理建筑的法学思想;建筑面积5.86万平方米,地上27层,高99.8米。 入选理由:建筑采用现代风格体现新世纪的时代特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来营建青岛法制建筑的标志;主入口汲取法理建筑的传统,采用柱廊结合叠台基的形式,体现法理建筑的法学思想;注重城市设计景观性的同时注重关怀建筑的使用者;主体塔楼利用高度优势,多角度全方位把周围景观一览无余,顶部共享阳光绿色大厅是整个景观设计的升华;海天、阳光、空气和绿色,办公人员置身于复合空间的自然世界,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得到了加倍的呵护;建筑规模:建筑面积5.86万平方米,地上27层,地下3层地上层,高99.8米。 23号 青岛极地海洋世界 简介:位于青岛市崂山区东海东路60号。极地海洋世界造型独特,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极具时尚内涵、特色鲜明、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和休闲娱乐场所。建筑面积4.69万平方米,地上5层,高31米。 入选理由:青岛极地海洋世界造型独特,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极具时尚内涵、特色鲜明、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和休闲娱乐场所;青岛极地海洋世界的建成是青岛乃至全国的旅游业新的亮点,它打破了以往国内旅游景点传统的单一消费模式(纯粹的旅游观光,缺乏住宿、购物、餐饮等设施,不能留住游客),通过大空间、立体式、多元素的布局形式满足了不同游客的消费层次和需求,酒店、餐饮、购物等场所的提供使游客神情愉悦、流连忘返。建筑规模:建筑面积4.69万平方米,地上5层,高31米。 24号 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图书馆 简介:位于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庭院式的布局,海量的藏书,营造出人在书中、书在园中的美好意境。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地上6层,高23.65米。 入选理由:海大新图书馆以其和协的建筑风格、美丽的湖中倒影,给校园增添了活力;庭院式的布局,海量的藏书,营造出人在书中、书在园中的美好意境;建筑规模: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6层,高23.65米。 25号 即墨市服装市场 简介:位于即墨市鹤山路以北,华山一路以西。服装市场是即墨市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的标志性建筑,它以展示交易为主体,集仓储、配送、商务、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商贸综合体。该单体建筑设计理念先进、合理,功能完善,气势恢宏。建筑面积27.1万平方米,地上3层,高21.2米。 入选理由:即墨服装市场是即墨市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的标志性建筑,它以展示交易为主体,集仓储、配送、商务、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标志性商贸综合体;建筑设计很好的处理了公共交通的位置、面积恰当,利用率高;外部空间环境与整体规划协调一致,相得益彰;铺位均好性佳,布置紧凑、经济;广告位作为外立面重要组成部分,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其可变性塑造丰富多变的建筑形象;建筑规模:建筑面积27.1万平方米,地上3层,高21.2米。 26号 第29届奥运会青岛国际帆船中心 简介:位于青岛市市南区燕儿岛路1号奥帆中心区域。作为北京奥运会帆船赛比赛场地的陆域建筑,总建筑面积121206㎡,内含4栋单体建筑,停车位1000个。运用了大量的高科技环保技术。 入选理由:这组建筑具有强烈的海滨特色,空间灵动性是它的主要特点,透过空廊可以远远的看到海,灵动的曲线寓意船帆和波浪。各单体建筑均具有高 度的雕塑性,并从舰船、小艇和帆等汲取灵感,使建筑散发着浓厚的海洋气息。立面采用玻璃幕墙、遮光百叶、金属板材以及石材等环保性材料,塑造出灵动、轻盈、通透的外形体态,塑造区域地表性建筑群。诸多绿色能源的运用,如:光电、光热太阳能板、海水热泵及风能发电等在这里都有良好的体现。 27号 青岛海信广场 简介: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东海西路50号。造型新颖、别致的海信广场,是奥帆基地的重要配套项目,是集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高级百货店。总建筑面积62830.33㎡,停车位共690个。 入选理由:海信广场致力于打造顶级百货商店,在奥帆赛期间,向世界直接展示青岛的对外形象。以“高级百货店+SHOPPING MALL”的业态形式,聚集了800多个世界品牌。另有VIP会所、艺术馆、共享中庭、平民超市等,形成集购物、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商业设施。建筑形体呈流畅、单纯的弧形。 L 形外侧优美的弧形转折,加上略为外倾的菱形装饰,大气别致具有张力,如行云流水且波光粼粼;内侧的石材装饰采用竖向干挂,黑白灰搭配内嵌广告灯箱,优雅、内敛、含蓄;两端端墙部位留给一线品牌做个性化的装饰,以取得干净利落又重点突出的整体效果;造型新颖、别致的海信广场成为奥帆基地的又一个地标性建筑。 28号 青岛火车站 简介:位于青岛市市南区费县路1号。改造后的青岛客站在外观上秉承了德式建筑风格,延续了青岛历史文脉,总建筑面积54277㎡,主站房分为三层,建筑高度22.14米。 入选理由:青岛火车站位于栈桥风景区,连接海底隧道、东西快速路、地铁一号线和六号线及海滨东西干道,是青岛对外交通的门户和窗口。 改造后的青岛客站在外观上秉承了德式建筑风格,延续了青岛历史文脉,保留原有钟楼,并以钟楼为中心和控制点,采用三面围合的“U”型布局,形成完整的群体组合,将青岛历史神韵与现代气息完美结合。将主候车室置于地下,与既有地下商场、地铁车站顺畅衔接,同时改善了以往站台空间拥挤、采光通风差等缺点,避免大体量的高架候车室与德式古典造型的冲突。 29号 东海路9号 简介: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东海西路15号乙。两座五十层的住宅塔楼前后错落布置,塔楼整体平面呈前尖后缓的船形,两片玻璃墙体如同海帆或羽翼,面向大海,扬帆乘风破浪而去,简洁有力的造型为青岛市添加了充满寓意的天际轮廓。建筑面积11.33万平方米,地上50层,高198.0米。 入选理由:东海路9号动感的“帆”形外观,犹如破浪而行的风帆,与海岸线完美地融为一体,为“帆船之都”塑造了一座颇具代表性的地标性建筑。建筑外立面以低辐射透明玻璃幕墙覆盖,尽显晶莹剔透,两个高耸的住宅塔楼融入辽阔的大海及宽广的蓝天之中,夜间,于198米高处璀璨生辉,犹如海上的灯塔一般,以至大海的船只也能欣赏到她的壮丽美景。建筑规模:用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33万平方米,地上50层,高198米。 30号 卓亭广场 简介:位于青岛市开发区江山路666号。建筑风格独特,外墙采用清水混凝土作为外饰面,属青岛地区首家,是目前国内高度最高的清水混凝土饰面工程。建筑面积9.9万平方米,地上32层,高99.95米。 入选理由:外墙采用清水混凝土作为外饰面,属青岛地区首家,是目前国内高度最高的清水混凝土饰面工程;工程设计着眼于城远发展,充分考虑地块自身的地理位置和与城市的整体和谐,整合建筑外部环境,力图使建筑与城市环境、地段环境形成对话;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整合交通流线和各景观节点,并从多方位、多视点考虑整体形象,发挥地段优势。 在空间结构上强调功能分区和使用的明确性与合理性,将办公区、商业区、消防办公区、居住区与城市绿化等有机、合理的区分并加以整合。充分考虑使用者和办公人员的需要,以及消防的使用要求,合理的进行功能分区,按不同的使用要求布置不同的空间;建筑规模:建筑面积9.9万平方米,地上32层,高99.95米。 (青岛新闻网记者 朱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