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 姓名 | 指导教师 | 实验日期 |
探究过程:
一、提出问题: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是什么关系呢?像和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呢?
二、猜想假设:
三、设计实验:
1.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白纸中间画一条直线表示平面镜的位置。用两个支架架住玻璃板,使玻璃板________放在所画的直线上。
2.把一支______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所成的像。将另一张白纸(光屏)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上,__________白纸上能否呈现出像?
3.再拿另一支________同样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___________,停止移动,注意像的大小和蜡烛的大小是否相等,并在白纸上标记像和物的位置。
(4)改变蜡烛与镜面的距离,重复以上操作,再完成两次实验。
(5)撤去玻璃板熄灭蜡烛,用虚线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并记入表格。并观察像与物的连线和平面镜是否垂直。
四、进行实验:
实验
次数 | 物体到平面镜的 距离/cm | 像到平面镜的 距离/cm | 像与物大小比较 (放大、缩小或相等) |
1 | |||
2 | |||
3 |
1.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
2.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_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
4.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_(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
6、讨论交流:
1.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目的是什么?
2.选两只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什么?
3.白纸板(光屏)作用是什么?
4.反复做三次的目的是什么?
5、玻璃板必须竖直放置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