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汽车维修质量检验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技术
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学 时:32
学 分:2
一、课程性质及作用
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教学组织采取教学做一体的模式进行。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在规定工时内按照专业性、规范性、标准性要求完成汽车维护及修复竣工汽车的各总成、整车进行质量检验工作的能力。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有:《汽车底盘检修》、《汽车发动机检修》和《汽车电气设备检修》,后续课程为《汽车鉴定与评估》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
1.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
2.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
3.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4.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5.构建模块化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本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的课程思想,本课程以汽车维修企业质量手册的编制、“6S”管理方法、过程方法的应用、汽车维修质量检验涉及的法律及规章、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常用的量具与仪表仪器、汽车维护质量检验、汽车修理质量检验和汽车维修质量问题的认定与处理等八个项目为载体,掌握汽车维修质量检验的标准、方法、质量管理体系、所使用的仪具、所涉及的法规以及维修质量纠纷的处理等全部内容。
三、课程目标
1.认知目标
(1)熟悉与汽车维修质量有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
(2)熟悉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3)知道“6S”工作要求;
(4)知道汽车维护竣工检验的方法和标准;
(5)知道汽车大修竣工检验的方法和标准;
(6)知道汽车维修质量检验所需用到的工量具和检测设备。
2.能力目标
(1)会正确选用工具及检测设备;
(2)会运用过程管理方法;
(3)能对汽车维修质量进行检验;
(4)能处理维修质量纠纷;
(5)能通过自学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3)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心;
(4)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5)工作中能与他人团结协作。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1.课程内容结构安排
序号 | 项 目 | 参考学时 |
1 | 汽车修理企业质量手册的编制 | 4 |
2 | “6S”管理在汽车维修企业的应用 | 2 |
3 | 过程方法在维修质量检验中的应用 | 4 |
4 | 汽车维修质量检验涉及到的法律、规章及标准 | 2 |
5 | 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常用量具及仪表仪器的选用 | 2 |
6 | 汽车维护质量检验 | 4 |
7 | 汽车修理质量检验 | 8 |
8 | 汽车维修质量问题的认定与处理 | 6 |
合计 | 32 |
项目1 | 汽车修理企业质量手册的编制 | 学时 | 4 |
学习目标 | 知道质量目标的确定方法; 知道质量方针的确定方法; 熟悉质量手册的要素及主要内容; 能制定企业的质量目标和方针; 会制定质量手册。 |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 质量手册的制定及应用。 | 在引导文教学法下实施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
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投影仪。 . | 英语、计算机基础、安全操作知识、汽车底盘检修、汽车发动机检修、汽车电气设备检修和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等。 | 1. 能根据企业实际编制合适的质量手册; 2. 能根据教学法设计教学情境; 3. 能按照设计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 4. 能够及时合理地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
项目2 | “6S”管理在汽车维修企业的应用 | 学时 | 2 |
学习目标 | 熟悉6S的各项要求; 知道汽车维修质量检验的6S工作要求; 能将6S工作要求应用到实际工作环境中; 能通过自学获取新知识、新技术。 |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的产生; 的基本内容; 汽车维修质量检验的6S工作要求; 的具体应用。 | 在引导文教学法下实施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
教学课件、教学案例、任务工单、投影仪。 . | 英语、计算机基础、安全操作知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汽车底盘检修、汽车发动机检修、汽车电气设备检修和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等。 | 1. 能将“6S”的管理要求应用到工作实际中; 2. 能根据教学法设计教学情境; 3. 能按照设计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 4. 能够及时合理地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
项目3 | 过程方法在维修质量检验中的应用 | 学时 | 4 |
学习目标 | 知晓过程方法的内涵; 知晓过程方法的三个主要过程; 能使用“乌龟图”进行过程分析; 能将过程方法应用到汽车维修质量检验中。 |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过程及过程方法的定义; 过程方法中涉及的三类过程之间的关系; “章鱼图”与“乌龟图”的画法及其使用。 | 在引导文教学法下实施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
教学课件、教学案例、任务工单、投影仪。 . | 英语、计算机基础、安全操作知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汽车底盘检修、汽车发动机检修、汽车电气设备检修和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等。 | 1. 能将过程方法应用到汽车维修质量检验过程中; 2. 能根据教学法设计教学情境; 3. 能按照设计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 4. 能够及时合理地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
项目4 | 汽车维修质量检验涉及到的法律、规章及标准 | 学时 | 2 |
学习目标 | 了解国家和行业关于汽车维修质量检验与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标准; 了解汽车维修质量检验与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标准对汽车维修企业质量管理的指导意义; 能够依据有关的法律、规章和标准进行汽车维修企业质量检验与管理,制定维修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 |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汽车维修相关法律、规章及标准; 汽车维修质量管理职责; 汽车维修行政处罚标准和生产技术标准; 汽车维修质量检验标准; 现行的部分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 在引导文教学法下实施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
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投影仪。 . | 英语、计算机基础、安全操作知识、法规及标准的基本知识、汽车底盘检修、汽车发动机检修、汽车电气设备检修和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等。 | 1. 通晓汽车维修质量检验涉及到的法律及规章; 2. 能根据教学法设计教学情境; 3. 能按照设计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 4. 能够及时合理地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
项目5 | 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常用量具及仪表仪器的选用 | 学时 | 2 |
学习目标 | 会使用汽车维修质量检验相关的各种量具、仪器和仪表; 能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量具、仪器和仪表。 |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游标卡尺、千分尺等常用量具; 数字万用表、红外测温仪、汽车解码器等仪表、仪器。 | 在引导文教学法下实施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
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投影仪、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等常用量具、数字万用表和汽车解码器等仪表、仪器。. | 英语、计算机基础、安全操作知识、测量的基本知识、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底盘检修、汽车发动机检修、汽车电气设备检修和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等。 | 1. 会使用各种常用量具及仪表仪器; 2. 能根据教学法设计教学情境; 3. 能按照设计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 4. 能够及时合理地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
项目6 | 汽车维护质量检验 | 学时 | 4 |
学习目标 | 知道汽车维护的类型及作业流程; 熟悉汽车二级维护前的质量检验; 熟悉汽车二级维护过程质量检验的基本作业项目及要求; 能对汽车二级维护进行竣工检验。 |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汽车维护的类型及各级维护的作业要求; 汽车二级维护前的质量检验; 汽车二级维护过程质量检验的基本作业项目及要求; 汽车二级维护进行竣工检验; 汽车二级维护质量检验涉及到的表格。 | 在引导文教学法下实施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
教学课件、教学案例、二级维护检验单、投影仪。 . | 英语、计算机基础、安全操作知识、汽车底盘检修、汽车发动机检修、汽车电气设备检修和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等。 | 1. 能对汽车二级维护进行质量检验; 2. 能根据教学法设计教学情境; 3. 能按照设计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 4. 能够及时合理地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
项目7 | 汽车修理质量检验 | 学时 | 8 |
学习目标 | 熟悉汽车修理的基本知识; 能够对修理之前的汽车进行质量检验; 熟悉汽车修理过程中的质量检验; 能对修理竣工的汽车进行竣工质量检验。 |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汽车修理的类型; 汽车整车大修的送修标志; 汽车主要总成大修质量检验的项目; 汽车车身修复质量检验; 汽车涂装质量检验。 | 在引导文教学法下实施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
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投影仪、汽车修理接车单、汽车修理检验单、汽车维修合同等。 . | 英语、计算机基础、安全操作知识、汽车底盘检修、汽车发动机检修、汽车电气设备检修和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等。 | 1. 能对汽车修理进行质量检验; 2. 能根据教学法设计教学情境; 3. 能按照设计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 4. 能够及时合理地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
项目8 | 汽车维修质量问题的认定与处理 | 学时 | 6 |
学习目标 | 了解汽车维修质量问题的成因; 了解汽车维修质量纠纷的调解办法; 能够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汽车维修质量纠纷进行处理。 |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汽车维修质量问题的成因; 汽车维修质量纠纷的受理程序及调解办法; 汽车维修质量问题的责任认定。 | 在引导文教学法下实施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
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投影仪。 . | 英语、计算机基础、安全操作知识、汽车底盘检修、汽车发动机检修、汽车电气设备检修和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等。 | 1. 能够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汽车维修质量问题进行认定与处理; 2. 能根据教学法设计教学情境; 3. 能按照设计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 4. 能够及时合理地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
1.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
(1)教材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汽车维修质量检验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3)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涉及到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4)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项目要具体,确保教学中的训练贴合企业实际。
2.教学组织与设计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掌握汽车维修质量检验的方法与流程。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在实践实操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良好的结合。
(5)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的发展趋势,贴近汽车维修企业实际。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6)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3.课程考核与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项目成绩、综合测试,全面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本课程的总评成绩=平时考评×20% + 项目考核×40% + 期末考试×40%。具体课程考核方式如下表。
考核形式 | 所占比例 | |
平时考评 | 课堂出勤 | 5% |
课程作业 | 5% | |
课堂表现 | 10% | |
小计 | 20% | |
项目考核 | 40% | |
期末考试 | 40% | |
合计 | 100% |
4.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包括条件)
(1)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2)建立一支适应本专业稳定的、开放性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一、课堂教学与汽车维修企业现场教学合一的功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