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卷人 | 得分 |
一、选择题 |
A.要塞(sài) 酒肆(sì) 黝黑(yǒu) 锐不可当(dǎng)
B.匿名(nì) 禁锢(kù) 畸形(qī) 杳无消息(yǎo)
C.吹嘘(xū) 佃农(diàn) 不逊(xùn) 深恶痛疾(è)
D.诘责(jié) 滞留(zhì) 咆哮(páo) 一丝不苟(gǒ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滞留 眼中钉 粗制乱造 藏污纳垢
B.镌刻 吸尘器 油光可鉴 黯然失色
C.燥热 哈蜜瓜 和颜悦色 为富不人
D.蹒跚 拌脚石 锐不可当 触目伤怀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国产大飞机C919的设计别具匠心,用高效空气过滤系统为乘客提供高品质空气。
B.随着“泰州教育大阅读”的深入开展,“师生共读”和“亲子阅读”在全市蔚然成风。
C.柳敬亭是明末清初的评话家,张岱、吴伟业、钱谦益等赫赫有名的人物都为他写过诗文。
D.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滋暗长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4.下列句子中无语病的一项是( )
A.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B.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四川特有剧种——“川剧”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C.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D.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传送着自己的惦念。
5.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 ; 。这样,人方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6.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选自于《呐喊》,叙写了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
B.《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作者朱德,伟大的无产阶级家、政治家、军事家。
C.《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D.《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体裁是传记。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
7.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评卷人 | 得分 |
二、名著阅读 |
评卷人 | 得分 |
三、综合性学习 |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对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评卷人 | 得分 |
四、句子默写 |
(1)_____,山山唯落晖。(《野望》)
(2)岂不罹凝寒,_____。(《赠从弟》)
(3)_____,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
(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黄鹤楼》)
(5)《龟虽寿》中,为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诗句是_____,_____。
(6)《钱塘湖春行》中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
评卷人 | 得分 |
五、诗歌鉴赏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____ 的感情。
12.这首诗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入”好在何处。
评卷人 | 得分 |
六、现代文阅读 |
苹果皮
①那是30多年前的事了。在外地工作的姑父回来看望奶奶,带来很多礼物,其中有两个又圆又大、又红又香的苹果。我和哥哥第一次见到苹果,我们眼巴巴地看着那鲜红的苹果,闻着那诱人的香气,一口一口地咽着口水。
②吃罢早饭,姑父走了。奶奶把我和哥哥喊到跟前,拿起两个大苹果,塞到我和哥哥手里。她乐呵呵地对我们说:“我早就看到你们俩馋猴儿似地盯着苹果。快到一边吃去吧,别让你们妈看见了。”
③我们拿着苹果,来到院子外的一堵矮墙边。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我呢,不时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好香,好香。”哥哥说:“咱们吃吧。”我说:“咱们吃吧。”不知说了多少遍“咱们吃吧”,可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哥哥说:“咱们别吃,等晚上爸爸回来,你的和妈妈分着吃,我的和爸爸分着吃。”我咽了咽口水,连声说:“好好好。”
④我和哥哥正高兴地商量着,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们身后。妈妈笑盈盈地看着我们,问道:“这苹果是你们姑父给谁带来的呀?”我们齐声回答:“是给奶奶的。”妈妈说:“是啊,这苹果是给你们奶奶的。你们奶奶已经80多岁了,身体又有病,咱家有了什么好吃的,应该给她留着,让她多吃几次。你们说我说的对不对?”我和哥哥没有回答,忙把苹果放到妈妈手里。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好一阵之后,她才模了模我们的头,转身走进屋里。
⑤我们在院子里玩了一会儿,哥哥说:“别玩了,咱们该做作业了。”我和哥哥走进屋里,看到妈妈站在奶奶床前,正准备削苹果。奶奶看到我们,擦擦眼泪对妈妈说:“孩子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苹果,你就让他俩一人吃一个吧。”妈妈笑着说:“妈,他们以后吃苹果的机会多着哩,你就别老想着他们了。”奶奶又擦了擦眼泪说:“孩子,难得你的这一片孝心,可你不让他俩尝尝,我吃着也没啥味呀。”妈妈给我们使了个眼色,我和哥哥忙拎着书包走出屋外。
⑥那天我们吃罢晚饭,妈妈把我和哥哥叫到她面前,端起放在案板上的一只碗说:“伸手。”我们把手伸了出去。妈妈在我和哥哥的手里放了几片苹果皮,笑盈盈他说:“吃吧,孩子。”我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嘴里,慢慢嚼着,立刻,满嘴都是苹果的香、苹果的甜。正在细细品味的时候,哥哥叫了起来:“妈妈,苹果度是苦的。”
⑦“苹果皮苦?”妈妈有些惊奇地看着哥哥。哥哥把苹果皮递到妈妈面前,妈妈忙捏起一片放到嘴里嚼了嚼,忽然笑了起来,轻轻拍拍哥哥脑门儿说:“你这小鬼头哟。”我也连忙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妈妈嘴里。妈妈把我和哥哥搂在怀里,一边嚼,一边高兴他说:“真甜真香啊。”
⑧我常常想起第一次吃苹果皮的往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如今,吃苹果已是极平常的事,但在我的感觉里,第一次吃的那几片苹果皮,滋味是多么难忘啊。
1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在写作上的作用。
14.第④段写“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请揣摩并写出妈妈此时的心理活动,字数在40个左右。
15.第⑥⑦两段对母子三人嚼苹果皮情景的描写,十分传神而富有情趣。请用简洁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第一次嚼苹果皮,感觉它的味道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哥哥为什么说“苹果皮是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个家庭具有怎样的情调或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⑧段说“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美好的心灵”的具体含义。
17.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各题。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紫云烟
①很多人以为春日妩媚,杏花疏雨,是世间最值得驻足的景致;而我一直以为夏日炎炎,荷塘飘香,驻足远观,才是世间最惬意的时光。
②一枚浅浅的池塘,水草漫淹,荷叶青青,无论晴空万里,还是骤雨风急,只要有那么三两枝荷花,安静地挺立荷塘,那定是一道值得品味的风景。尘世烟雨,都与其无关,她只管独自盛开,袅袅娜娜。傲然挺立,荷香悠悠。夏季,她有着独特的位置。
③硕大的荷叶,在灼灼的阳光下,随风摇动。三两滴水珠,在荷叶上滚动,闪着细碎的银光。阳光,被揉碎了,躲进了滚动的水珠里。一闪一闪的,和着微风,在荷叶上起舞。粉色的花苞,朝阳下,娇羞,恬静,自然。她,沉醉于自己的世界,忘情,忘我。她,只做尘世中唯一的自己。花已盛开,清风已来。
④粉色的花朵,张开,露出黄色的花蕊。有水珠藏在蕊中,有阳光藏在蕊中,有清香藏在蕊中,她自己,也藏在蕊中。累了,撑一伞荷盖,把阳光送走;倦了,摇动些许清香,与清风私语。天地之间,唯有自己,不卑不亢,不争不怨,安静的,自然的,盛放自己的生命。她懂得,世间一切终归尘土,繁华终会落幕,留下的唯有自己的心。心无旁骛,便一切安好。
⑤人在旅途,终其一生,守心自暖。时光极美,在于它华丽地流走。我们来不及抒写一段风花雪月的篇章,便会匆匆落幕。我们也许不能像大树绿荫如盖,支撑起参天大厦。但是我们可以守一颗初心,不闻朝夕,不言得失,在生命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也许生命中有许多不曾迎风起舞的日子,但拥有一处清雅,书写一份属于自己的回忆,不辜负锦瑟韶光,便是最好。在布满褶皱的尘世中,有那么一两处光明洁净的时光,值得珍藏,便是幸福。
⑥若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池荷塘。若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能盛开一枝荷花。只言我心,不话沧桑。
⑦有一枝荷静静地盛开在心中,心中便自有芳香。即使韶华匆匆,即使一切都不会回到最初的模样。心与花木栖居一处,便活得洒脱。不管生活有多么粗糙,内心有这样一处精致之境,心自会清明。
⑧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云烟于2018.05.23)
(1)文中开篇先写“很多人”爱春日,再写“我”却爱夏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阅读第③段,赏析加线句子的妙处。
(3)作者在第⑤段中写道“人在旅途,终其一生,守心自暖。”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作者“守心”的理解。
(4)文段①所说的“最惬意的时光”,联系后文,说说作者“最惬意的时光”是指什么样的时光?请简要写出你生命中所经历过的一次“最惬意的时光”。
评卷人 | 得分 |
七、对比阅读 |
与朱元思书
吴均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游沙湖
苏轼
(乙)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①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是日剧饮而归。
注解:①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②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③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窥谷忘反 ②猛浪若奔
③予买田其间 ④辄深了人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
(3)给(甲)文中划线句划分朗读节奏。
泉 水 激 石,泠 泠 作 响。
(4)读过(乙)文,你感悟到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5)相对于(乙)文情景交融而言,(甲)文则着重从描绘山水入手,借写富春江山水的哪些特点来抒发作者寄情山水、厌弃尘世的清高思想的?
评卷人 | 得分 |
八、作文 |
20.作文
蓦然回首,发现自己长大了。变得不再爱哭、不再孤独、不再空想、不再胆小……请以“不再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填自卑、天真、害羞、等待、贪玩、想家、赶时髦、拥有宁静、相信眼泪、低人一等、放纵自己……
2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参
1.D
【解析】
【详解】
A.锐不可当(dāng);
B.禁锢(gù),畸形(jī);
C.深恶痛疾(wù);
故选D。
2.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A.“粗制乱造”写作“粗制滥造”;C.“为富不人”写作“为富不仁”,“哈蜜瓜”应为“哈密瓜”;D.“拌脚石”写作“绊脚石”。
3.D
【解析】
【详解】
A.别具匠心:意思是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使用正确;
B.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使用正确;
C.赫赫有名: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形容声名非常显赫。使用正确;
D.潜滋暗长:形容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该成语与“影响”搭配不当,可改为“潜移默化”;
故选D。
4.C
【解析】
【详解】
A.句式杂糅,去掉“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
B.成分残缺,去掉“随着”或“使”杂糅;
D.搭配不当,去掉“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
故选C。
5.D
【解析】
【详解】
思路一:结合横线后语句“这样,人方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分析:由己及人,前面语句的顺序为“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自然”。排序为:②③①,选D。思路二:结合“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分析,“人的思维方式” 照应“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行为习惯”照应“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与世界的关系” 照应“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根据前后照应的关系,排序为:②③①,选D。
6.A
【解析】
【详解】
A.《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呐喊》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集;
故选A。
7.B
【解析】
【详解】
B错,蕴涵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8.西行漫记;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有关内容。《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点睛】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名著的考查越来越深入,因此学习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9.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创新、文明之路。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用一句话概括语段文字主要内容的能力。该类题方法上首先要读懂原文,明确主要信息和侧重重点;然后明确文体,分析语段,划分层次;最后提取信息概括要点,弄清其内在的关系,辨明题型,确立压缩的角度。要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去压缩,并要根据字数要求进行概括。本段材料主要是围绕“一带一路”来论述,可提取“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等句,然后稍加整合即答案。
10.树树皆秋色 )松柏有本性 馨香盈怀袖 芳草萋萋鹦鹉洲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解析】
【详解】
默写时,要注意馨、盈、袖、萋、鹦、鹉、洲、哉、蹄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11. 思乡
12. 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平中见奇,既写出了江流奔腾直泻的情景,又展现了作者激越、乐观开朗的胸怀。
【解析】
1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情的理解,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诗歌的最后一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是全诗的抒情句。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
12.此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字的能力。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一个“入”字写出了江流奔腾直泻的情景。这句诗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表达出诗人乐观豪放的情怀。
13.设置悬念或埋下伏笔
14.例如:①妈妈心里很矛盾:孩子长这么大没吃过苹果,应该吃;而奶奶80多岁了,以后吃苹果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应该吃。看来也只能委屈这两个孩子了!②妈妈心里很内疚:孩子这么想吃苹果,又这么懂事,不让他们尝一尝苹果,作为母亲是不是太狠心了。
15.满嘴香甜苹果皮本来是甜的,哥哥故意说苦,目的是想让妈妈和我们一起分享苹果皮的香甜滋味。温馨甜蜜,和谐融洽。
16.尊敬老人,疼爱子女
【解析】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中语句的作用的能力。第2小节中划线句子“别让你们妈看见了。”为什么这样说?设置悬念,为下文描写把苹果给奶奶吃以及让妈妈吃苹果皮这些情节做铺垫。
14.考查结合语境揣摩人物的心理。在那个物质条件极为贫困的年代里,苹果少有,孩子眼巴巴地看着那鲜红的苹果,闻着那诱人的香气,一口一口地咽着口水。可是考虑到奶奶80多岁,应该给奶奶吃,所以此时妈妈的心理应是矛盾的,苹果给奶奶吃,就会委屈两个孩子,为此妈妈感到内疚。给孩子吃,奶奶岁数大了,以后可能再也吃不到苹果了,不能不照顾到老人。
15.考查对句子的分析理解。(1)根据此句“我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嘴里,慢慢嚼着,立刻,满嘴都是苹果的香、苹果的甜。”不难理解出答案。(2)哥哥是一个孝敬的孩子,自然知道妈妈的不易,他特想让妈妈尝尝苹果的甘甜,所以,慌称苹果皮是苦的。(3)妈妈照顾到奶奶,把苹果让给奶奶吃,哥哥故意说苹果皮是苦的,是想让妈妈品尝苹果的甘甜,妈妈把奶奶吃剩下的苹果皮给我和哥哥吃,这些方面都体现了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16.考查对重要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在于结合文章的人物形象。比如:在那个物质条件极为贫困的年代里,妈妈怎样对待老人的,怎样对待孩子的,从妈妈的具体行动中,来分析“美好心灵”的含义。在那个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里,妈妈把苹果让给奶奶吃,这体现了妈妈对奶奶的孝敬;妈妈把奶奶吃剩下的苹果皮给我和哥哥吃,这体现了对孩子的关爱。综合起来,可以理解出“美好的心灵”具体表现在妈妈对“老人的尊敬、孩子的关爱”。
17.(1)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同时也起引起下文的作用。
(2)用拟人的艺术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阳光的活泼可爱与娇媚。
(3)品味人生一路美景,珍惜短暂人生,不卑不亢,不争不怨,不言得失,不负韶光,洁身自好,做一个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
(4)第一问:心无旁骛,欣赏自然美景,品味人生美好。
第二问:如在周末独自一人来到溪边垂钓,无论收获多寡,享受一份宁静……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作用。文章开头写很多人喜欢春天,可“我”喜欢夏天,这是对比手法,突出了“我”的与众不同,奠定了全文对夏天荷塘飘香喜爱的感情基调。结构上,引出下文对荷塘的描写。
(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赏析语句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句式特点等入手。此题可从修辞角度入手,“阳光,被揉碎了”是拟人手法,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突出了荷叶上的水珠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的样子,表现了阳光的活泼可爱。
点睛:词句赏析品味题的答题基本上从修辞和字词角度切入,答案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说出修辞名称(找出关键字词),点出修辞内容(点出字词内容),说出修辞作用(说出字词作用)的思路。
(3)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此题可从上文中提取关键语句适当加工。第④段“不卑不亢,不争不怨,安静的,自然的,盛放自己的生命。她懂得,世间一切终归尘土,繁华终会落幕,留下的唯有自己的心。心无旁骛,便一切安好”集中写出自己的生活态度,可概括后作答。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拓展能力。第一问可从①段所说的“最惬意的时光”的附近的句子寻找答案,“夏日炎炎,荷塘飘香,驻足远观”体现出的生活态度,即“心无旁骛、欣赏美景、品味人生美好”就是作者认为“最惬意的时光”。第二问是开放性试题,可写出自己经历过的一次“品味人生美好”的事情即可。如:周末的清晨,看着晨曦明媚的阳光,在一帘薄纱的过滤下,氤氲成一窗暖色。独自一人,一杯闲茶,一块甜点,一首轻曲,然后打开电脑,记录下这一周生活的点点滴滴。
18.(1)①反:通“返”,返回;②奔:飞奔的马;③其:指示代词,那;④深:深刻。
(2)①(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②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
(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4)表现了作者为人开朗风趣,从容自信,旷达乐观,超然洒脱。
(5)写水的清澈、湍急,山高声奇,光线交织的特点,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厌弃尘世的清高的思想。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返”,返回。
②句意为: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奔:动词活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③句意为: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其:指示代词,那;
④句意为:他就能够深刻地懂得我的意思。深:深刻。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句中的重点词有:负,凭借;竞,争着;轩邈,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向高处,向远处伸展。
②句中的重点词有:虽,虽然;而,却;绝,超过。
点睛: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解答此题要先解析句意,再划分朗读节奏,注意应符合古人朗读习惯。本句句意为: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节奏应划分为:泉 水/激 石,泠 泠/作 响。
(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阅读乙文,“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表现了苏轼为人开朗风趣;根据苏轼与宠安同游兰溪时所作的词作,从“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可见苏轼虽然处于被贬的逆境,但仍从容自信,旷达乐观。
(5)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阅读甲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用正侧面结合的方法,表现水的清澈与湍急。“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表现山高;“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出山中的幽静与声音的动听;最后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写出光线忽明忽暗的相交之美。作者以此来表现“奇山异水”,抒作者寄情山水、厌弃尘世的清高的思想。
甲文选自《艺文类聚》 作者:吴均 年代:南朝
乙文选自《东坡志林》 作者:苏轼 年代:北宋
参考译文:
(甲)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水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致观赏景物。从富阳到桐庐大约(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水流清澈的千丈也能见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鸣叫,鸣声谐而动听。(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乙)离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去看田,得了病。听说麻桥人庞安常会看病,是个聋子。就去他那里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深刻地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一时奇异的人。”
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左右。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池水很香很甜,下方靠近兰溪,溪水倒向西流。我因此作了一首诗歌:“山下兰芽儿,短短的,浸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净,没有污泥。傍晚的雨潇潇下,子规鸟正在鸣啼。谁说人老了就不可能再青春年少呢?门前兰溪水还能流向西,莫伤悲,白发老人还能作报晓的鸡。”这一天,我们开怀畅饮才回去。
19.例文:
我最敬佩的人
说起我最敬佩的一个人来,有老师,有同学,还有家人,然而最使我敬佩的人还要数楼下那个卖菜的叔叔。
晚上,我复习完功课复习到了很晚,复习完后,一看表都11点了:“啊,都这么晚了!我惊叹道,“困死了,洗洗睡了。”几分钟后我便躺在床上,很快就睡着了。梦中我梦见了许多好玩有趣的事情。忽然我被楼下传来的箱子的声音给吵醒了,我立刻趴在窗户上向下望了一眼,哦,原来是楼下卖菜的叔叔正在卸菜,心里不禁埋怨道:“干什么啊!总是打断我的美梦。被吵醒后我是想睡也睡不着了。我听到卸东西的声音不耐烦地大喊起来:“他们怎么这么大精气神哪!还让不让人睡觉?”妈妈听到了我的埋怨说:“我觉得你现在应该好好地观察他,因为他身上有很多的优点。”一个卖菜的,有什么好看的?”“你看看就知道了。”我只好趴在窗台上仔细的看着。他嘱咐伙计说:“你去搬那个,你去抬这个。一定要快点,争取早一点弄完。”说着自己搬起了一筐最大的也是最重的,虽然他身材瘦小,但搬起东西来那可是非常带劲。只见他眉头紧皱,一挺腰,然后快速的跑向屋里,一筐接着一筐,越干越快,越干越带劲,不一会儿一大车菜,就被他们抬走了四分之三,尽管外面北风呼啸寒风凛冽,但叔叔的脸依然是红扑扑汗涔涔的,豆大的汗珠滚动在他的额头上,依然没有停下来歇一歇。又过了一段时间,那车菜终于被他们卸完了。
这时我终于明白妈妈让我观察卖菜叔叔的原因了,我告诉妈妈我看见叔叔非常的勤劳。“对,你说得没错,人家每天早晨很早就要去非常远的地方运菜,运来了,还得卸,人们都在睡梦中,他已经把卖的菜都准备好了,这不就是很勤劳吗?”我陷入了沉思中,是啊,叔叔多么的勤劳啊!不管刮风下雨,不分春夏秋冬,他从来没有晚过,几年来,他一直都是那么的努力,从一个推着三轮的“流浪商贩”,变成了一个给大饭店供菜,小有名气“菜老板”,他的勤劳让大家赞叹不已。
每当我听到那熟悉的声音,都会打心底里敬佩他。
【解析】
【详解】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由题目“我最敬佩的人”可得出关键词语“敬佩”。“敬佩”指敬重而佩服。应围绕“敬佩”这个字眼选材,想一想生活中谁最让你敬佩,你为什么敬佩他。据此选取具体事例,写出他值得你敬佩的品质,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文体上,本文应写成记叙文。首段可以运用开门见山的写法,借助外貌描写,点明你最敬佩的人是谁。然后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写出这个人让你敬佩的品质,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细致地描写,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最后表达对这个人的敬佩之情,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要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点睛】
写作时注意以下三点:(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这是写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2)明确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3)最好用具体的事例使文章生动具体,切记不要围绕这关键词语空发议论,那样会给人假大空之感。(4)写作时,可以加入适当的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串联起自己发现的几个美好瞬间,使文章层次清晰。
20.参考例文
不再懒惰
小时候,恨不得一下子长大;不知不觉,我现在已经长大了。我长大了,我自豪,我不再懒惰。
懒惰是什么?它是在你心灵深处的恶魔。
勤奋是什么?它是在你心灵深处的天使。
从懒惰变成勤奋,从恶魔变成天使,从小小的我长大。嘿,我不再懒惰。“妈妈,给我倒杯水。”“爸爸,给我拿过来那本书。”“妈妈,给我检查作业。”在家里,我就像个“小皇帝”,每一次“命令”,恶魔就跳出来说:你做得很对。唉,我就这样听了恶魔的话,变得懒惰起来。语文课从不提前预习,数学卷也从不提前做做,只是老师催一步爬一步、骂一步走一步;每每完成作业都以为万事大吉,向妈妈告个别,就下楼去叫同学玩耍;自己的事情还用父母帮忙,被子也不叠,袜子也不想洗。我真懒呀,别人就说我是个小蜗牛,事实如此,我像个蜗牛,爬呀爬,没个完,走呀走,没个头。小小的我在这时悟出一个道理:人生就如一条跑道,没有止境。每一个人都在赛跑,敢于拼搏的人往往在第一,获得了成功;懒惰的人往往在最后,一事无成,反而毁了自己……
后来,我看了一篇文章叫《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其中就讲到懒惰与勤奋——懒惰这个坏习惯要影响你一生。这时心中忽然跳出一个天使——勤奋天使。噢,她来解救我了!
自从天使出现,我的心一直在不停地吵。我刚想说“妈妈,给我倒杯水时”就停止了。“快说呀,你很对,我的小主人。”恶魔对我说。“不可以。你没有听说过吗?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勤奋是开启成功之路的钥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拿起杯子自己倒水!”终于,我选择了天使。
从那以后,恶魔的话总是被我击倒。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恶魔不见了,天使绽开了笑脸。那一刻,我打败了懒惰,我成功了。我不再懒惰,我变得勤奋起来。生活上我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上我总是预习复习,做作业不再拖泥带水……勤奋的感觉真好!
我长大了,我骄傲,我不再懒惰,我变得勤奋,我会一直奔跑,冲向第一……
【解析】
【详解】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是“不再 ”。
1、认真审题。“不再”表明了写作的重点应放在“不再怎么样”上。横线上补充的内容,结合提示语我们可以发现,此处应填写自我曾经的缺点、错误、失意等方面。因此,我们不妨可填:孤独、脆弱、悲观、迷茫、自私、自卑、等待、懒惰、 贪玩、放纵自己……
2、精心选材。写作此文,大家会有很多生活体验,因此要从中选择最典型的生活素材,以记叙描写为主,结合运用抒情、议论,写出自我最真切的情感体验。
3、精巧构思。在结构的安排上,要略写过去,详写现在,重点突出转变之后的情况。在叙写其转变过程中,适宜运用一波三折的叙事技巧,把过去与现在进行鲜明对比,有力地凸显文章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