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9:44:39
文档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摘要】本文论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提出借助语文中的美,促使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开展有效的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结合教材内容,加强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发挥学生自主作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2018)03B-0057-02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专业的
推荐度:
导读【摘要】本文论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提出借助语文中的美,促使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开展有效的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结合教材内容,加强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发挥学生自主作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2018)03B-0057-02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专业的
【摘 要】本文论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提出借助语文中的美,促使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开展有效的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结合教材内容,加强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发挥学生自主作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 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2018)03B-0057-0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促使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综合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开展有效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借助语文中的美,促使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美学教育是重要的内容,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美学教育的开展。高中语文中存在很多种“美”,美是人在主观的因素下对事物的一种评判。目前,高中阶段的学生缺少相应的思想意识、并且受到低级趣味因素的影响,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加强学生精神和内涵的培养,促使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小说以及快餐文化的兴起,看似学生的阅读量在增加,但是对学生的道德观念缺少良好的教育,同时对学生的审美观念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对课文中的美进行发掘,加强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引入课堂学习,对多媒体进行有效利用,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促使学生能够对荷塘、小路、树木以及月色等景象进行直观的体验。同时对相关的音乐进行利用,促使学生能够对作者的内心世界进行理解。从作者心境的变化对作者内心情感进行理解,同时能够理解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感官的相互交织,给予读者更多的想象和联想,促使学生能够对文章中的美进行体会和感受,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文章,感受文章中的美和内涵,促使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渗透核心素养教育,促使课堂教学有效开展。

二、开展有效的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问题解决能力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高中语文教学应当给予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促使学生能够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同时自身的引导作用没有有效地发挥,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设计,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和实践,促进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影视剧片段,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和影视剧进行对比和思考。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如在影视剧和原著中内容和情节是否存在不一致的地方?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学生集中精力,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之后,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影视剧在拍摄时为什么没有照搬原著,却选择改编呢?为什么要对原著进行改编?会带来怎样的艺术效果?如果让你对本篇课文进行改编,你会选择怎样的方式进行改编?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思考和讨论,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思考,同时也能够提出自己产生疑问的问题,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结合教材内容,加强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

在学生的核心素养中,爱国情怀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国家的认同以及相应的社会责任感。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文章内容包含爱国情怀,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发掘教材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元素,促进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促使学生具有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素质,同时促使课堂教学高效的开展。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是《后汉书》中的一篇传记,讲述的是苏武出使匈奴、不辱使节的故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民歌《苏武牧羊》,并且促使学生通过歌曲对故事有所了解。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课文进行解析,同时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发掘:匈奴为了让苏武屈服都使用了哪些手段?苏武又是怎样进行回应的?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同时,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如国家教育部在对历史教科书进行修改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是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有正义之分,不宜有侵略的说法,像岳飞、文天祥等杰出人物,在反对民族掠夺和压迫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按照这样的说法,苏武是否民族英雄?(下转第59页)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贵港市高级中学 周松德

鼓励,笔者看到了学生们眼中的爱国精神在徐徐绽放。

(二)眼神鼓励,促使其表达理性思想之美。在本次案例中,生 5 的回答充满了自豪,但是认识却不够全面,但是笔者并没有马上制止他的回答,只是用竭尽全力用眼神鼓励他,让他再思考一下。学生在笔者温柔的眼神示意下,一改刚才自得的表情,并且稍微谦逊地说道:“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国家的文化也值得我们学习。”面对他这样的回答,笔者总结说,其实文化是我们全人类的结晶,每一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伴随着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苦与乐的细细雕琢,对于人类文明中的任何一种文化,我们除了怀着敬畏之心前去学习和瞻仰,并不应该去臆断谁比谁更先进。学生听了老师的总结之后纷纷点头,而笔者也明白了文化这一课,让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懂得了表达之时应该理性地思索,而不应该凭着主观去随便断定。

(三)动作鼓励,促使其形成参与文明之美。文明要发展,需要社会成员的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人们会感受到文明的魅力,也能够感受到文明带给我们的精神愉悦。例如,在案例中,生 2 认为文化应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看法,因此,笔者走过去用手拍拍他的肩头,鼓励并示意他继续说。接着,他点出了校园文化和小区文化,而这两点已经足够证明文化与我们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也趁此启发大家,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文化、人类文明的参与者,日常生活中的文化都是我们共同创造的。学生的价值观正处在形成时期,所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很快便意识到了自身在社会中也有参与文明建设的责任。

四、教学反思

在本次课后,笔者对教学的情况进行了反思,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教学回归生活。学生能够在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得出一些精辟的道理,并且因为熟悉,所以能够在学生之中引起共鸣,也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相关知识。

第二,应该将教学主体还给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切不可喧宾夺主,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应该以言语、动作、眼神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让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得到充分的尊重,让他们学会自主探究的能力,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的环节中。

第三,教学活动应该充分关注教育的功用性。高中学生正是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该以正直的理念、端正的品行、渊博的学识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理性的为人处世法则,发现生活中的文化之美,并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社会文明的发展之中,这样才是真正地履行了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

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和教学反思,笔者发现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在课堂节奏的把握中出现了纰漏,以致很多学生没有发言的机会;由于缺乏对社会上最为时尚和潮流的语言的了解,所以在部分学生引用到网络语言的时候老师有些不适应等。所谓教学相长,说的便是教和学这两方面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然后得到提高。相信在开放的课堂中,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给他们以十足的鼓励,老师和学生都能够获得预期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徐国松.试述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6)

[2]陈晓凤.走向通往“理性”之路[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7)

[3]王嘉炜.高中《文化生活》中“传统文化的继承”框题的教学实践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4]朱明军.高中思想政治课阅读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5]李秀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交往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责编 刘 影)

(上接第57页)你有怎样的看法?引导学生进行辩论,促使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发挥学生自主作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创设轻松、愉快的自主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在课堂学习中的体验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能够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进行熏陶,健全人格,陶冶情操。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的教学中,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地阅读,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意境。文章中对院落街巷的秋景进行描写,表现作者内心的思绪和思想,促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进行体会。通过课文的阅读和学习,学生情感体验变得丰富,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促使其逐渐地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在课文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文对自己的家乡进行描写,如家乡的山、水、四季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和创作,使学生对文章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且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人格,全面发展。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品质、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肖 利.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几点思索[J].新课程(下),2016(12)

[2]丁兆曙.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探析[J].新课程(下),2017(6)

(责编 江月阳)

文档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摘要】本文论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提出借助语文中的美,促使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开展有效的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结合教材内容,加强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发挥学生自主作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2018)03B-0057-02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专业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