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杨 雄
摘要:针对高职会计专业而言,社会需求决定就业面向,就业面向决定了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也决定了培养模式。以下笔者以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及模式进行控讨,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会计专业;就业面向;培养目标;培养模式
一、市场细分下的会计人才供求分析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户数在99%以上,在工业产值中占60%左右,在实现利税上占40%左右,在就业人数中占75%左右,在新增就业机会中占90%以上。厦门也不例外,截止2009年9月,厦门市中小企业户数6万多户,占企业总户数的99%,且近年来,每年新增企业户数近1万户,吸纳包括会计人员在内的全社会就业人数的75%。从就业市场的细分来看,按新增一户企业需一名会计人员计算,仅厦门市中小企业每年就需新增会计人员近1万名,而厦门市各高校每年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不足3千人,可见厦门市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存在供需矛盾状况(见表1)。
表1 厦门市中小企业户数及会计人员需求统计表
年度 | 中小企业户数 | 每年新增企业户数 | 会计人员新增需求 (按每户需1名计算) |
2000 | 10230 | ||
2001 | 12129 | 19 | 19 |
2002 | 14493 | 23 | 23 |
2003 | 19035 | 4542 | 4542 |
2004 | 243 | 5608 | 5608 |
2005 | 30598 | 5955 | 5955 |
2006 | 35949 | 5351 | 5351 |
2007 | 45479 | 9530 | 9530 |
2008 | 54595 | 9116 | 9116 |
2009 | 437 | 9842 | 9842 |
以厦门华天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华天学院”)为例,学院从2004年开始招收高职生,现从高职生的招生就业情况来说明市场供求情况。
从招生情况看,2004年—2009年止,会计专业共招生1470人,除2007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招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见图1)。
图1
从就业情况看,会计专业从2007届(2004级)至2009届(2006级),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均在94%以上,对口就业率均在60%以上,保持较为稳定的水平,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呈现“进出”两旺的态势。为此,2009年华天学院被评为“福建省高校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二、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供求矛盾,说明了中小企业是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一)高职会计专业以中小企业为培养目标定位,符合市场的需要
1.本科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是针对中小企业的,高职会计专业以中小企业为培养目标定位,避开了本科会计教育,且高职生对薪资的要求低于本科生,符合当前中小企业规模小的客观实际,为面向中小企业培养高职会计人才提供了较大的就业市场空间;
2.中小企业遍布城市、乡镇、农村,会计、出纳(收银员)是每一个企业单位所不可缺少的岗位,不仅如此,会计代理、审计助理、税务代理等主要的服务对象也是中小企业,因此,也是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具有广泛的就业面。我们从当前会计专业招生特别热门也反映,社会对会计专业的需求。
3.高职生具有大专学历且成熟,而中职生是从初中毕业生直接培养的,对于中小企业会计工作而言,高职生与中职生相比在年龄和学历上占据了较有利的地位;
4.高职教育强调“双证书”、“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符合了中小企业会计岗位没有严格细分、“一人多岗”,需会计人员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要求。
5、按现行的会计技术资格考评制度规定,中职生必须先取得大专及以上的学历才能参加中级及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评,而高职属于大专层次,可以直接参加中级和高级技术资格的考评,具有较稳定的发展空间。
上述分析说明:本科会计专业毕业生基本没有参与中小企业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职生在中小企业的就业没有高职生的优势,由此可见,中小企业正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服务面向。
(二)培养目标定位
基于高职会计专业上述的优势,笔者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应是:培养面向中小企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掌握中小企业会计及计算机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并有一定的开拓精神和综合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华天学院高职会计专业开办以来,就以培养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为培养目标,已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在200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中,初次就业率就达到了94%,证明了本专业的设置和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正确的。
三、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即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要做到“产学结合、工学结合”,为此,华天学院开展了“四三五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四三五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函
由于面向的是培养中小企业需要的高职会计人才,因此,华天学院与具有会计培训中心、会计代理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企业组成的“厦门晟源企业”进行产学合作,建立了“四三五一”人才培养模式:
1、“四个三”是指:
(1)“三符合”,即培养目标与中小企业需求相符合、课程体系设置与培养目标相符合、教学模式与培养过程相符合。
(2)“三衔接”, 在三年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相衔接、实训教学与顶岗实习相衔接、顶岗实习与就业相衔接;
(3)“三结合”, 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日常教学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资格考试课程与中心课程相结合;
(4)“三开发”,即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校企共同开发教材、校企共同开发建立顶岗实习实训标准。
2、“五位一体”是指:
集“专业教学、岗位培训、技能鉴定、课程研发、职业素质训导”五项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新型实习实训基地的培养,结合厦门晟源企业长期以来与所服务企业建立的良好互信关系,搭建人才需求信息平台,面向中小企业推荐会计人才,并为毕业生到企业就业提供延伸服务,实现本专业学生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
(1) 专业教学:利用厦门晟源企业培训中心的教室,开展会计职业涯规划讲座,通过现场参观等,促进学生的学习生涯与职业生涯相融合;实训基地的专业人员与我院专业教师组成顶岗实习指导小组,共同指导实训基地本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实训;另外,还由我院选派专业教师到基地为学生讲授“外贸会计证”考证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外贸会计实务),参与初级会计师考证课程(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的教学,使得学生在基地顶岗实习的同时,也让学生获得职业发展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
(2) 课程研发:华天学院与厦门晟源企业及相关实训基地专业人员合作研究会计专业顶岗实训标准,面向培养中小企业会计人才需要,研究精品课程,开发实训教材、会计从业资格培训教材,强化岗位综合能力训练。
(3) 技能鉴定:厦门晟源企业是“中国外经贸协会和外经贸会计学会”指定的厦门“外贸会计证”培训、,学生通过培训,直接在该基地进行技能鉴定,取得“外贸会计证”;与此同时,厦门晟源企业对顶岗实习实训的学生进行技能鉴定,对合格者颁发技能证书,为学生将来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职业技能证明,并为走上岗位的毕业生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
(4) 岗位培训:以厦门晟源会计培训中心为桥梁,将会计代理公司500多家企业的代理记账资料资源,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评估咨询事务所的客户资源,100多名会计专业人员的人力资源,以及我院会计专业的学生资源,进行“四源整合”,以会计代理为主线,实现顶岗实习实训,面向中小企业培养综合型会计人才。
(5) 职业素质训导:将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到顶岗实训的始终,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注意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养成认真负责、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
(二)“四三五一”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贯彻培养模式,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四三五一”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强调的是人才动手能力。因此,师资队伍的配备应强调企业实际会计工作经验。以华天学院为例,学院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具有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职称或具有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资格的专业人员(以下简称会计师)成为专任教师,另外还从会计师事务所、实训基地聘请会计师到校任教或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在专任教师队伍中会计师占了54%,有效增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指导,以保证该培养模式的实现。
(三) “四三五一”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及开发教材
“四三五一”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为实现培养中小企业会计人才这一目标报务的,这一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课程体系。为此,华天学院围绕着培养中小企业会计人才这一目标,立了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本着“理论够用为度,突出实践”为原则,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如将“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及“外贸单证实务”三门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国际贸易与单证实务”;将“中国税制”、“税务代理”整合为“税务会计” 等,有针对性的开设了《企业所得税汇算实训》等课程以拓宽职业能力。
针对课程体系,华天学院将《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相结合,编写了面向中小企业人才培养的四部教材:《企业会计实务》、《中小企业出纳实务》、《企业纳税会计》、《国际贸易与单证实务》等,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总之,华天学院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是围绕着培养中小企业培养会计人才这目标展开,并采用“四三五一”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为实现培养目标。并在这一目标下,进行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其他最终目的是满足中小企业对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会计人才的需要,从而实现会计专业的“供求二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