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9:47:04
文档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建议具体内容活动建议概述血液循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2.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依次编排了三节内容分别介绍血液、血管与心脏,以帮助学生建立血液循环的完整概念。本节的内容从概念、分布、结构、动能等方面阐述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该节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也为下一节心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3.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及应对措施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实
推荐度:
导读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建议具体内容活动建议概述血液循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2.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依次编排了三节内容分别介绍血液、血管与心脏,以帮助学生建立血液循环的完整概念。本节的内容从概念、分布、结构、动能等方面阐述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该节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也为下一节心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3.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及应对措施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实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建议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
概述血液循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
2.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依次编排了三节内容分别介绍血液、血管与心脏,以帮助学生建立血液循环的完整概念。本节的内容从概念、分布、结构、动能等方面阐述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该节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也为下一节心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及应对措施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的理解非常困难。经过分析发现,教师在本节课忽略了帮助学生建构 “血管是血液循环的管道系统”这一概念,而造成学生在后续学习的困难。

对此,如果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中,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鱼血液流动方向的特点,去辨别动脉和静脉,建构 “血管是血液循环的管道系统”的概念(如右图),然后再去学习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血液循环的整体这一角度认识血管。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基础:在前三章介绍的胎盘、小肠、肺泡等器官外都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学生初步认识了毛细血管的功能和特点,但不清楚毛细血管及动脉、静脉的概念。

2、生活经验:知道血液在血管中流动,但不清楚血液是按照一定方向不停地流动。

三、教学目标分析

1.能说出“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运到全身各部分去的血管”和“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各部分运回心脏的血管”;

2.能说出毛细血管与动脉、静脉之间的联系;

3.通过模型制作,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形成“血液循环的管道系统”的概念。

4.树立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概念;“血管是血液循环的管道系统”的概念。

2.教学难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区别动脉和静脉

五、教学策略

1.情景导入——公路交通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以立交桥为背景的公路运输网,联系实际生活引入。血管类比纵横交错的公路,形象生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实验构建概念——利用概念事实帮助学生构建概念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并没有机会真正观察过血管。本节首先安排进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利用实验录像,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到小鱼尾鳍内存在三种血管。通过比较辨别动脉和静脉的血流方向,分析资料,构建动脉和静脉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分析小鱼的血液流动,认识小鱼的血液循环,初步建立起相对于抽象的血液在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和心脏之间流动的概念关系图。

3.制作完善概念——从抽象到具体,进一步理解概念

在获得小鱼血液循环的知识后,学生通过动手制作血液循环的模型图,在“做中学”,进一步加深对血液循环概念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一、

情景导入——引出前概念

展示图片:交通图

播放血液循环模式图

导入新课

提问:你想看到血液在体内流动的情景吗

阅读资料

思考问题

利用矛盾的事例,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二、实验探究——构建概念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实施实验。

巡视指导。

播放视频

分析实验结果。

提出疑问:

1、小鱼尾鳍内的血流速度一样吗

2、小鱼尾鳍内血管内径一样吗

3、血液流动的方向一样吗

4同学们观察到几种血管呢如何分辨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补充回顾,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引导分析血液流向。

血管中的血液主要是在心脏的驱动下流动的,哪条血管的血液是从心脏流出的呢请大家结合图片,仔细分析

 “把血液从心脏运到全身各部分去的血管”称为动脉

与动脉血流方向相反的血管就是

“将血液从全身各部分运回心脏的血管”

而连接着动脉和静脉的血管就是毛细血管

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实验

观察

回答问题

通过比较辨别动脉和静脉的血流方向,分析资料,构建动脉和静脉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分析小鱼的血液流动,认识小鱼的血液循环,初步建立起相对于抽象的血液在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和心脏之间流动的概念关系图。

三、制作模型——理解概念

提供材料,指导学生合作完成模型

巡视指导

请学生代表展示交流

合作学习

制作模型

加深对血液循环概念的理解
四、小结小结,概述血液循环思考,归纳
七、板书设计

              动脉: 心脏         全身

1、血管       静脉: 全身         心脏

              毛细血管:连接最小的 动脉和静脉

2、血液流动

文档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建议具体内容活动建议概述血液循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2.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依次编排了三节内容分别介绍血液、血管与心脏,以帮助学生建立血液循环的完整概念。本节的内容从概念、分布、结构、动能等方面阐述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该节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也为下一节心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3.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及应对措施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实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