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绝招一(如何写好开头和结尾)写作绝招一(如何写好开头和结尾) 一 开头万能公式:1. 开头万能公式一:名人名言有人问了,“我没有记住名言,怎么办?尤其是英语名言?”,很好办:编!原理:我们看到的东西很多都是创造出来的,包括我们欣赏的文章也是,所以尽管编,但是一定要听起来很有道理呦!而且没准将来我们就是名人呢!对吧?经典句型:A proverb says, “ You are only young once.” (适用于已记住的名言)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we cannot be young forever. (适用于自编名言)更多经典句型:As everyone knows, No one can deny that…
2。开头万能公式二:数字统计原理:要想更有说服力,就应该用实际的数字来说明。原则上在议论文当中不应该出现虚假数字的,可是在考试的时候哪管那三七二十一,但编无妨,只要我有东西写就万事大吉了。所以不妨试用下面的句型:According to a recent survey, about 78.9%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wanted to further their study after their graduation.
看起来这个数字文邹邹的,其实都是编造出来的,下面随便几个题目我们都可以这样编造:Honesty
根据最近的一项统计调查显示,大学生向老师请假的理由当中78%都是假的。Travel by Bike
根据最近的一项统计调查显示,85%的人在近距离旅行的时候首选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Youth
根据最近的一项统计调查显示,在某个大学,学生的课余时间的70%都是在休闲娱乐。Five-day Work Week Better than Six-day Work?
根据最近的一项统计调查显示,98%的人同意每周五天工作日。更多句型:A recent statistics shows that …
二 结尾万能公式:
1. 结尾万能公式一:如此结论
说完了,毕竟要归纳一番,相信各位都有这样的经历,领导长篇大论,到最后终于冒出个“总而言之”之类的话,我们马上停止开小差,等待领导说结束语。也就是说,开头很好,也必然要有一个精彩的结尾,让读者眼前一亮,这样,你就可以拿高分了!比如下面的例子:
Obviously(此为过渡短语),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good manners arise from politeness and respect for others.
如果读者很难“显而见之”,但说无妨,就当读者的眼光太浅罢了!
更多过渡短语:
to sum up, in conclusion, in brief, on account of this, thus
更多句型:
Thu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refore, we can find that…
2. 结尾万能公式二:如此建议
如果说“如此结论”是结尾最没用的废话,那么“如此建议”应该是最有价值的废话了,因为这里虽然也是废话,但是却用了一个很经典的虚拟语气的句型。拽!
Obviously, it is high time that we took som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这里的虚拟语气用得很经典,因为考官本来经常考这个句型,而如果我们自己写出来,你说考官会怎么想呢?更多句型:
Accordingly, I recommend that some measures be taken.
Consequently, to solve the problem, som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写作绝招二(写作的七项基本原则)
一、 长短句原则
工作还得一张一驰呢,老让读者读长句,累死人!写一个短小精辟的句子,相反,却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如果我们把短句放在段首或者段末,也可以揭示主题:
As a creature, I eat; as a man, I read. Although one action is to meet the primary need of my body and the other is to satisfy the intellectual need of mind, they are in a way quite similar.
如此可见,长短句结合,抑扬顿挫,岂不爽哉?牢记!
强烈建议:在文章第一段(开头)用一长一短,且先长后短;在文章主体部分,要先用一个短句解释主要意思,然后在阐述几个要点的时候采用先短后长的句群形式,定会让主体部分妙笔生辉!文章结尾一般用一长一短就可以了。
二、 主题句原则
国有其君,家有其主,文章也要有其主。否则会给人造成“群龙无首”之感!相信各位读过一些破烂文学,故意把主体隐藏在文章之内,结果造成我们稀里糊涂!不知所云!所以奉劝各位一定要写一个主题句,放在文章的开头(保险型)或者结尾,让读者一目了然,必会平安无事!
特别提示:隐藏主体句可是要冒险的!
To begin with, you must work hard at your lessons and be fully prepared before the exam(主题句). Without sufficient preparation, you can hardly expect to answer all the questions correctly.
三、 一 二 三原则
领导讲话总是第一部分、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第二部分、第一点… 如此罗嗦。可毕竟还是条理清楚。考官们看文章也必然要通过这些关键性的“标签”来判定你的文章是否结构清楚,条理自然。破解方法很简单,只要把下面任何一组的词汇加入到你的几个要点前就清楚了。
1)first, second, third, last(不推荐,原因:俗)
2)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nally(不推荐,原因:俗)
3)the first, the second, the third, the last(不推荐,原因:俗)
4)i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second place, in the third place, lastly(不推荐,原因:俗)
5)to begin with, then, furthermore, finally(强烈推荐)
6)to start with, next, in addition, finally(强烈推荐)
7)first and foremost, besides, last but not least(强烈推荐)8)most important of all, moreover, finally
9)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适用于两点的情况)
10)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thing(适用于两点的情况)
建议:不仅仅在写作中注意,平时说话的时候也应该条理清楚!
四、 短语优先原则
写作时,尤其是在考试时,如果使用短语,有两个好处:其一、用短语会使文章增加亮点,如果老师们看到你的文章太简单,看不到一个自己不认识的短语,必然会看你低一等。相反,如果发现亮点—精彩的短语,那么你的文章定会得高分了。其二、关键时刻思维短路,只有凑字数,怎么办?用短语是一个办法!比如:
I cannot bear it.
可以用短语表达:I cannot put up with it.
I want it.
可以用短语表达:I am looking forward to it.
这样字数明显增加,表达也更准确。
五、 多实少虚原则
原因很简单,写文章还是应该写一些实际的东西,不要空话连篇。这就要求一定要多用实词,少用虚词。我这里所说的虚词就是指那些比较大的词。比如我们说一个很好的时候,不应该之说nice这样空洞的词,应该使用一些诸如generous, humorous, interesting, smart, gentle, warm-hearted, hospital 之类的形象词。再比如:
走出房间,general的词是:walk out of the room
但是小偷走出房间应该说:slip out of the room
小姐走出房间应该说:sail out of the room
小孩走出房间应该说:dance out of the room
老人走出房间应该说:stagger out of the room
所以多用实词,少用虚词,文章将会大放异彩!
六、 多变句式原则
1)加法(串联)
都希望写下很长的句子,像个老外似的,可就是怕写错,怎么办,最保险的写长句的方法就是这些,可以在任何句子之间加and, 但最好是前后的句子又先后关系或者并列关系。比如说:
I enjoy music and he is fond of playing guitar.
如果是二者并列的,我们可以用一个超级句式:
Not only the fur coat is soft, but it is also warm.
其它的短语可以用:
besides, furthermore, likewise, moreover
2)转折(拐弯抹角)
批评某人缺点的时候,我们总习惯先拐弯抹角说说他的优点,然后转入正题,再说缺点,这种方式虽然阴险了点,可毕竟还比较容易让人接受。所以呢,我们说话的时候,只要在要点之前先来点废话,注意二者之间用个专这次就够了。
The car was quite old, yet it was in excellent condition.
The coat was thin, but it was warm.
更多的短语:
despite that, still, however, nevertheless, in spite of, despite, notwithstanding
3)因果(so, so, so)
昨天在街上我看到了一个女孩,然后我主动搭讪,然后我们去咖啡厅,然后我们认识了,然后我们成为了朋友…可见,讲故事的时候我们总要追求先后顺序,先什么,后什么,所以然后这个词就变得很常见了。其实这个词表示的是先后或因果关系!
The snow began to fall, so we went home.
更多短语:
then, therefore, consequently, accordingly, hence, as a result, for this reason, so that
4)失衡句(头重脚轻,或者头轻脚重)
有些人脑袋大,身体小,或者有些人脑袋小,身体大,虽然我们不希望长成这个样子,可如果真的是这样了,也就必然会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文章中如果出现这样的句子,就更会让考官看到你的句子与众不同。其实就是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宾语从句的变形。
举例:This is what I can do.
Whether he can go with us or not is not sure.
同样主语、宾语、表语可以改成如下的复杂成分:
When to go, Why he goes away…
5)附加(多此一举)
如果有了老婆,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再讲某个人的时候,她会插一句说,我昨天见过他;或者说,就是某某某,如果把老婆的话插入到我们的话里面,那就是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或者是插入语。
The man whom you met yesterday is a friend of mine.
I don’t enjoy that book you are reading.
Mr liu, our oral English teacher, is easy-going.
其实很简单,同位语--要解释的东西删除后不影响整个句子的构成;定语从句—借用之前的关键词并且用其重新组成一个句子插入其中,但是whom or that 关键词必须要紧跟在先行词之前。
6)排比(排山倒海句)
文学作品中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此,如果非要让你的文章更加精彩的话,那么我希望你引用一个个的排比句,一个个得对偶句,一个个的不定式,一个个地词,一个个的短语,如此表达将会使文章有排山倒海之势!
Whether your tastes are modern or traditional, sophisticated or simple, there is plenty in London for you.
Nowadays, energy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various sources such as oil, coal, natural gas, solar heat, the wind and ocean tides.
We have got to study hard, to enlarge our scope of knowledge, to realize our potentials and to pay for our life. (气势恢宏)
要想写出如此气势恢宏的句子非用排比不可!
七、 挑战极限原则
既然十挑战极限,必然是比较难的,但是并非不可攀!
原理:在学生的文章中,很少发现诸如主格的句子,其实也很简单,只要花上5分钟的时间看看就可以领会,它就是分词的一种特殊形式,分词要求主语一致,而主格则不然。比如:
The weather being fine,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went to climb the Western Hills.
Africa is the second largest continent, its size being about three times that of China.
如果您可一些出这样的句子,不得高分才怪!
写作绝招三(文章主体段落三大杀手锏)
一、举实例
思维短路,举实例!提出一个观点,举实例!提出一个方案,举实例!而且者也是我们揭示一个观点最好的方式,任何情况下,只要我们无法继续文章,不管三七二十一,尽管举例子!
In order to attract more customers, advertisers have adopted every possible simulative factor in making ads, such as sound, light, colours, cartoon films and human performance. For instance, to advertise a certain food, advertisers will ask an actor or actress to sit at a table and devour the seemingly delicious food while they fime him or her.
更多句型:
To take … as an example, One example is…, Another example is…, for example
二、做比较方法:写完一个要点,比较与之相似的;又写完一个要点,再比较与之相反的;
世界上没有同样的指纹,没有相同的树叶,文章亦同,只有通过比较,你才会发现二者的相同点(through comparison)和不同点(through contrast)。下面是一些短语:
相似的比较:
in comparison, likewise, similarly, in the same manner
相反的比较:
on the other hand, conversely, whereas, while, instead, nevertheless, in contrast, on the contrary, compared with …, …
三、换言之没话说了,可以换一句话再说,让你的文章在多一些字,或者文邹邹地说,是让读者更充分的理解你的观点。
实际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下面的句子实际上就三个字 I love you!
I am enthusiastic about you. That is to say, I love you.
I am wild about you. In other words, I have fallen in love with you.
或者上面我们举过的例子:I cannot bear it.
可以用短语表达:I cannot put up with it.
因此可以这样说:I cannot bear it. That is to say, I cannot put up with it or I am fed up with it.
更多短语:
in more difficult language, in simpler words, put it more simply
英语写作要诀twenty-word formula
agreement: 主语和谓语在人称、数上的一致,关系代词与先行词的一致。
ambiguity: 尽量不去使用可能引起歧义的词语或句子。
brief: 文章"简为贵",要抓住要点,简明扼要。
coherence: 文理通顺,前后连贯。
development: 主题的发挥应当充分、合理、正确。
division: 词汇、句子、段落要分配使用得当,划分要清楚,避免使用重复字句和种子片段。
figures: 正确合理使用各类修辞格式。
inflated diction: 不使用做作的语言。
key: 用适当的关键词突出主题,每段都应有主题句。
logical: 内容要符合逻辑。
message: 信息要新鲜、确实、可信。
omit: 合理删除多余的不必要部分。
proposition: 主张、观点、论述要清楚肯切、合情入理。
punctuation: 正确适时使用标点符号。
relevant: 文章一定要要题。
sentence pattern: 句型要尽量多样化。
straight: 开门见山,直来直去。
style: 文体恰切,适合内容要求。
tense: 动词时态要正确、一致、变化合理。
theme: 选题得当,主题突出。
英语中表示强调的八种方式英语中表示强调的八种方式为了强调英语句子中的某一成份,强调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现将它们归纳如下,以供参考。
1.用形容词“very”,“single”等表示强调
e.g.Red Army fought a battle on this very spot.
红军就在此地打过一仗。
Not a single person has been in the office this afternoon.
今天下午竟然没有一个人来过办公室。
2.用反身代词表示强调
e.g.I myself will see her off at the station.
我将亲自到车站为她送行。
You can do it well yourself.
你自己能做好这件事情。
3.用助词“do”表示强调
e.g.The baby is generally healthy,but every now and then she does catch a cold.
那孩子的健康状况尚好,但就是偶尔患感冒。
Do be quiet.I told you I had a headache.
务必安静,我告诉过你,我头疼。
4.用副词“very”,“only”,“even”,“too”等表示强调
e.g.He drank it to the very last drop.
他把它喝得一干二净。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wipe out the enemy troops.
只有用这样的方法我们才能消灭敌军。
He didn't answer even my letter.
他甚至连我的信都未回。
I will too go!我要去的!
5.用“...and that”,“...and those”,“not...too much”,“否定加否定”等结构表示强调
e.g.They fulfilled the task,and that in a few days.
他们在几天内完成的就是那项任务。
I gave her some presents,and those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前天我送给她的就是那些礼物。
I can't thank you too much.我无论怎样感谢你都不过份。
I am not unfaithful to you.我对你无比忠诚。
6.用短语“in every way”,“in no way”,“by all means”,“by no means”,“only too”,“all too”,“but too”,“in heaven”,“in the world”,“in hell”,“on earth”,“under the sun”等表示强调
e.g.His behaviour was in every way perfect.
他的举止确实无可挑剔。
By all means take your son with you.
你一定要把儿子带来。
The news was only too true.
这消息确实是事实。
It was over all too soon!
此事的确了结得很快!
Where in heaven were you then?
当时你到底在哪里?
Nobody under the sun would buy that car.
确实没有人会买那辆车。
7.用倒装句表示强调
e.g.Dishonest he is!他的确不诚实!
In wine is the truth. 酒后吐真言。
8.用强调句型表示强调
e.g.It was the headmaster who opened the door for me.
正是校长为我开的门。
It was yesterday that we carried out that experiment.
就是在昨天我们做了那个实验。
英语写作中动物比喻
(一)动物比喻
汉语和英语中都有大量的比喻,然而,理解另一种语言的比喻往往并不容易。学习英语的学生可能碰上这样的句子:“You chicken!” he cried looking at Tom with contempt.(“你这个胆小鬼!”他轻蔑地看着汤姆道。)(不是“你这只鸡”。)
The stork visited the Howard Johnstons yesterday.(霍华德?约翰斯顿家昨天添了一个孩子。)(不是“有鹳鸟做客”。)学生遇到这样的句子,如果不知道chicken指“懦夫”或“胆小鬼”,不知道 a visit by the stork指“孩子诞生”,就可能会感到迷惑不解。讲英语的人学汉语时也会对下面的句子感到费解:“你真熊!”“那个家伙简直象条泥瞅!”
讲英语的人和中国人对于熊的联想很不一样。他们认为熊是很凶猛、危险的动物,也可能认为动物园或野生动物园林里的熊调皮淘气,滑稽可爱;但决不会象中国人那样,认为熊愚笨、、无用。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你真熊”可能相当于“你真笨”、“你真没用”、“你真软弱”、“你真窝囊”等义。’
大部分英语国家里都没有泥锹,人们不过把泥鳅看作是一种鱼,不会认为它很清,并理解“滑”的转义:“圆滑”、“狡猾”、“不老实”、“不可靠”等。不过,在英语中的确有一种说法跟汉语中的“滑得象泥锻”这种比喻在意义上和感情上完全一样: slippery as aneel(滑得象鳝鱼)。
从上列论述可以看出,人们时常把某些品质或特性与某些动物或物体联系起来。这些品质或特性又往往能使人产生某种反应或情绪,尽管这种联想很少或根本没有什么科学根据。联想到的特性和所引起的情感也往往因民族不同而各异。在本章中,我们只讨论一些与禽兽有关的比喻,以及在不同文化的环境中这些比喻所引起人们的相同或不同的联想。
先举几个联想相似的例子。
He’s as sly as a fox.He’s foxy. You’ve got to watch him他滑得象个狐狸。他很狡猾。对他你可要当心点儿。)
You ass! You stupid ass! How could you do a thing like that?!(你这头驴!你这头蠢驴!怎么会干出那种事儿来?!)
He doesn’t have an idea of his own. He just parrots what other people say.(他没有自己的观点,只会鹦鹉学舌.)
The Children were as busy as bees,making Preparations for the festival.(孩子们准备过节忙得象蜜蜂一样。)
中国人对上述动物的联想同美国人、英国人、加拿大人一样。实际上,在汉语中也有“蠢驴”、“鹦鹉学舌”、“家狐狸一样狡猾”等说法。
在这两种文化中,联想相似的其他动物还有:鹿是胆小温顺的,小羊是讨人喜欢的,猪是肮脏贪吃的,猴子是顽皮淘气的,豺是贪婪卑鄙的,粮是凶残好杀的。
现在谈一下联想不同的情况。这种情况可分为两类:第一,在一种文化中提到某些动物时往往可以联想到某种特征,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却联想不到任何特征。第二,有些动物在两种文化中人们会联想到某种特征,但所联想的特征却不同。
第一类举bull(公牛),beaver (河狸,海狸),crane(仙鹤)和tortoise(乌龟)为例。
对中国人来说,公牛和河狸不会引起什么联想,不论是否常见,有用无用,无非是动物而已。中国人也许猜得出 a bull in a china shop(瓷器店里的公牛)是什么意思,但想象不出说英语的人心目中的形象;一头喷着鼻息、怒气冲冲的公牛闯进摆满精致瓷器的店里。因此中国人对这个说法的生动性体会不深。这种说法的意思是:在一个需要举止灵巧得体、细致周密的场合闯进一个行为粗鲁、手脚笨拙、会惹麻烦的人。
河狸主要产于北美洲,在中国很少见。河狸经常积极活动,有啮树筑巢的习性,在筑巢这一方面,河狸有很高的技艺和独创性,因此有eager heaver.(卖力的河狸)之称。在喻义方面eager beaver则指“急于做成某事而特别卖力,但有点急躁的人”。这个比喻有时略带贬义,则指“为讨好上司做事过于卖力的人”。 鹤在中国文化中是长寿的象征,因此父母常常给孩子起名为“鹤年”、“鹤龄”,说明他们希望孩子长大成人,长命百岁。鹤常与象征坚定长寿的松联在一起。绘画和图案常以松鹤为题材,并以“松鹤延年”题词。上年岁的人在过生日的时候,喜欢人们赠送画有松鹤图案的礼物。但对西方人来说,鹤不会引起这种联想。如果有的话,大概同《伊索寓言》中的鹤有点关系吧。
在中国文化中,龟有两种象征意义。一方面龟象征长寿。古代的府第、庙宇、宫殿等建筑物前常有石龟,作为祈求长寿的象征。另一方面。龟也用来比作有外遇者的丈夫。骂人“王八”或“王八蛋”是极大的侮辱。在西方文化中没有这种联想,乌龟不过是行动缓慢、其貌不扬的动物而已。中国人听说英语词 turtle-neck sweater(龟脖式毛衣,即翻领毛衣)时,往往克不了作个鬼脸。; 网络英语资源
第一类举owl(猫头鹰),bat(编蝠),doz(狗),tiger(虎),petrel(海燕)为例。 网络英语资源
英语中有As wise as an owl(象猫头鹰一样聪明)这样的说法,表明讲英语的人把猫头鹰当做智慧的象征。在儿童读物和漫画中,猫头鹰通常很严肃、很有头脑。禽兽间的争端要猫头鹰来裁判,紧急关头找猫头鹰求教。有时人们认为猫头鹰不实际,有点蠢,但基本上是智慧的象征。然而,中国人对猫头鹰的看法不同,有些人很迷信,怕看到猫头鹰或听到它的叫声。以为碰上它要倒霉。汉语中的“夜猫子进宅”意味着这家厄运将至,夜猫子就是猫头鹰。
有个美国妇女刚到中国来,不了解中国人对猫头鹰的留法,常戴着她喜爱的猫头鹰别针。她发现人们常停下来看着或指着她的别针,有好几次还问她为什么戴这种别针,她觉得很奇怪;后来有人告诉她中国人对猫头鹰的看法,她才知道戴猫头鹰别针不太合适。
西方人对bat(编幅〕无好感,通常联想到坏特征。英语中有as blind as a bat(瞎得跟编幅一样,眼力不行,有眼无珠),crazies a bat (疯得象编幅),he’s a bit batty (他有点反常),have bats in the belfry(发痴;异想天开)。有时还有更坏的比喻。提到蝙蝠,人们就会想到丑陋、凶恶、吸血动物的形象。这也许因为吸血蝙蝠的缘故。所以,西方人对蝙蝠的感情很象中国人对猫头鹰的感情,又怕它,又讨厌它。
对中国人来说,蝙蝠是吉祥、健康、幸福的象征。这些联想很可能来自蝙蝠的名称——“蝠”与“福”同音。有些图画或图案把蝙蝠和鹿画在一起,颇受欢迎,因为“福鹿”读起来同“福禄”一样,象征吉祥、幸福、有钱、有势。 英语中有 Man's best friend(人之良友)的说法。有多少中国人知道指的是什么动物呢?说“人之良友”指狗,许多人会感到奇怪,想不到狗会有这样的荣誉。在中国,狗往往使人们联想到令人厌恶的东西,如“狗东西”、“狗娘养的”、“狗改不了吃屎”等。当然,西方人所喜欢的狗的某些品质,中国人也喜欢,如狗忠实、可靠、勇敢、聪明等。但在中国,狗首先是看家的动物,不是供玩赏的动物;人们养狗是因为它有用,并非因为它是个好伴儿。就是说,狗是有用的动物,但并不可爱。
不过,应该指出,讲英语的人也并非总说狗的好话: You dog!(你这狗东西!) That dog!(那个狗东西!) Son of a bitch!(狗娘养的!)这些都是常说的骂人话。不过这些骂人话并不影响狗的地位。在英国和美国狗仍然是:“人之良友”。
对英国人和大部分西方人来说狮子是“百兽之王”。从regal as a lion(狮子般庄严), majestic as a lion(象狮子一样雄伟)等用语可以看出,狮子享有很高的声誉。12世纪后期英王理查一世因勇武大胆而被誉为 lion-hearted(狮心理查)。难怪英国人选狮子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了。
在中国文化里,人们对狮子一般没有那么多的联想。狮子不过是一种凶猛强大的动物,不见得庄严雄伟,倒是老虎往往会引起类似的联想。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对虎的联想有好坏两个方面。从好的方面说,虎英勇大胆,健壮有力,坚决果断。如。“虎将”、“干起活来象小老虎”、“虎老雄心在”、“虎虎有生气”等词语和男人的名字“大虎”、“二虎”、“小虎”等。从坏的方面说,虎凶猛残忍,冷酷无情。如:“拦路虎”、“狐假虎威”、“苛政猛于虎’等。
最后讲一讲传说或神话中的禽兽。在中国封建是朝时代人们把龙(dragon)和凤(phoenix)作为皇权的传统象征。龙代表帝王,凤代表后妃,毫无贬义。时至今日,这两种传说中的动物仍偶尔在传统的中国图案中出现。龙是一种象征吉利的动物,所以汉语中常说家长“望子成龙”,即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有所成就。给男孩子起名字也常用“龙”字,如“龙翔”、“一龙”等。
西方人却认为 dragon(龙)是的象征,认为龙是凶残肆虐的怪物,应予消灭。在一些描写圣徒和英雄的传说中讲到和龙这种怪物作斗争的事迹,多以怪物被杀为结局。最有名的也许是公元700年左右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关于贝奥武尔夫事迹的叙事诗。诗中主人公贝奥武尔夫打败妖怪格伦代尔后,与恶龙搏斗,两者同归于尽。有趣的是,中国画上的龙没有翅膀,西洋画上的龙却是有翅膀的怪物。
在西方神话中,phoenix(凤)与复活、再生有关、根据希腊传说,民能活许多年——有一种说法是500年。在这一时期结束时,凤筑一巢,唱支挽歌,拍着翅膀扇起火来,把巢烧掉,凤烧成灰烬,灰烬中又飞出一只新凤。因此,当一个城镇、一个场所或某团体的主要建筑物失火或因其他原因而毁坏时,好心人会祝愿它“象传说中的凤凰那样,以崭新的面貌从废墟中升起”。
在中国神话中,凤凰被看作是鸟中之王。雄性称“凤”,雌性称“凰”。虽然中国没有象古希腊那样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凤凰却是吉祥的动物。因此,中国女性的名字中常有“凤”字,如:“凤莲”、“金凤”。凤凰还比喻某物罕见、珍贵,例如:“凤毛麟角”。
(二) 颜色的比喻和联想
英语中 green with envy是什么意思?人们忌妒或羡慕时睑色真的变绿或发有吗?
英语中说 Paul was in a blue mood;Paul(保尔)是什么情绪?高兴、激动、悲哀,还是什么?
在上列两句中,green(绿)和blue(蓝)都不指颜色。两个词都有别的意思——某种文化方面的联想——从字面上看这种意思不明显。在词典上,green这个词有“(脸色)变绿”的意思,但green with envy是个固定词组,不过表示“十分护忌”而且。blue这个词与 mood之类的调连用体现某种情绪时,表示“沮丧的”、“忧郁的”,如:Paul was in a blue mood。(保尔情绪低落)
本章将以汉语和英语如何运用表示“颜色”的词语为例,讨论某些颜色在不同文化中的联想。
red(红色):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 red-letter days(纪念日,喜庆的日子),在西方一般指圣诞节或其他节日,因为这些日子在日历上是用红色标明的,所以red-letter的转义就是“可纪念的”、“喜庆的”。 (普通的日子印的是黑色,但 black-letter day却不是“平常的日子”,而表示“倒霉的一天”。)又如 to paint the town red表示“狂欢”、“痛饮”、“胡闹”,多指夜生活中的狂欢作乐,饮酒胡闹,不是“把全城染红”。此外,roll out the red carpet for sb. 的意思是:“(铺展红地毯)隆重地欢迎某人”。如: He was the first European head of state to visit their country,and they rolled out the red carpet for him.(他是第一个访问该国的欧洲首脑,他们用隆重的礼仪来欢迎他。)
以汉语中“红双喜”为例——这是传统的喜庆象征,原指举行婚礼时在门窗或墙上贴的“喜”字。,“开门红”中的“红”代表好运气。不过“开门红”这个用语不能按字面意义译成英语,、应释义为to begin well,to make a good start,表示“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有时相当于汉语中的“旗开得胜”的转义: win victory in the first battle—— win speedy success.
红色也用来表达某些感情。英语中的 become red-faced或Her face turned red同汉语中的“脸红”一样,表示“不好意思”、“难为情”或“为难”、“困窘”。不过,英语中有些包含“红色”字样的说法就不那么容易为中国人所理解。如 to see red, waving a red flag到底是什么意思,就不好懂。二者都与“生气”、“发怒”有关。前者的意思是:“使人生气”或“发怒”、“冒火”。后者中的 red flag指“使人生气的东西”,waving a red flag 指“做惹别人生气的事”,如;The mere mention of his hatec cousin’s name was like waving a red flag in front of him;(只要一提他那个讨厌的表兄弟的名字,他就生气。)
怎样把汉语中的“你红光满面”译成英语呢?显然不是You face is very red(你脸红了),否则表示对方“不好意思”或“处于窘境”。如果译成A ruddy complexion,虽带有“身体健康,面色红润”,但不表示汉语含有的困“精力充沛”(energy and vigor)而“红光满面”之义。可以说:You look so healthy and full of pep或 You look the very picture of health and energy.两者都表示“你红光满面”之义。根本不必把“红”字译出来。有的词典上把“红光满面”译作(one face) glowing with health; 或in ruddy health 都是从“身体健康而面色红润”这个角度来考虑的。
红色象征和社会主义。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有用red(红)表示这种意义的词语,如:red guard (红卫兵)。英语中的Red (大写R)一词本身常用作“主义者”或“党员”的同义词,但有贬义。不过,有些带“红”字的汉语词语译成英语的red并表达原有的含义。例如,把“又红又专”译作red and expert 表达不出汉语词语的原义,不如译为both socialist-minded and professionally qualified。同样,把“一颗红心”译为a red heart, 不好懂,除非再解释一下,如loyal to the Party, having socialist virtues (忠于党,具有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
White(白色):对多数中国人和西方人来说,白色所引起的联想有一些是相近的:purity(洁白), innocence(清白无辜)。但英语中的white lie 这个短语是什么意思呢?谎言还能“清白”、“无罪”、“天真”或“单纯”吗?回答是:a white lie 指“不怀恶意的谎言”。例如,姐姐会对妹妹和妹妹的男朋友说:“你们俩去看电影吧。今天晚上我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谢谢”。她知道他们两个人想单独去;邀请她不过出于礼貌,所以她以有事要做为借口。这就是white lie, 说这个谎毫无恶意,也没有骗人的意思。
多数西方人对汉语中的“红白喜事”里的“白”字感到费解。最好根本不把“红”、“白”这两种颜色译出,只说weddings and funerals (喜事和丧事;婚礼和葬礼),因为西方人举行婚礼时,新娘总穿白色服装。把白色与丧事联系起来,会引起反感;而把funerals(丧事)说成是happy occasions(喜事),会使西方人感得吃惊,尽管这种说法反映了中国人对待死亡的达观态度。
应当指出,在汉译英时,应注意有“白”字的汉语词语。在某些场合汉语的的“白”字指的是颜色,但在英语对应词中并无white一词:“白菜(Chinese cabbage),“白熊”(polar bear),“白蚁”(termite)。在另一些场合,“白”字与颜色毫无关系,表示“待劳、(in vain),如:“白费事”(all in vain, a waste of time and energy),“白送”(give away, free of charge, for nothing)。此外,“白”字还可以表示“单纯的,不掺杂的”(plain, unadulterated),如:“白开水”(boiled water),“白肉”(plain boiled pork)。在某些场合甚至很难概括出某种函义。如:“坦白”(to confess, to make a clean breast of something),“白痴”(idiot),“白话”(vernacular)等等。应当记住的是:“白”字并不总是white。
Black(黑色):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不少词语表明black(黑)与“不好的”、“坏的”、“的”特征相联系。如:blacklist(黑名单),black market(黑市),black-hearted(黑心的)等。
有趣的是,在商业英语的in the black有好的意思,即“经营一项企业盈利”。如:Since he was made manager, the company has been running in he black.(自从他当了经理以后,公司一直盈利。)be in the black(赢利)的反义词是be in red(亏损,负债),这两个术语都来自记帐时所用墨水的颜色。In the red 显然已被汉语借用,即“赤字”。
Blue(蓝色):在英语中蓝色通常表示不快。除上述in a blue mood 或having the blues 表示“情绪低沉”、“忧郁”、“沮丧”、“烦闷”外,在a blue Monday(倒霉的星期一)中,blue 也表示类似的意思——过了愉快、幸福的周末,星期一又要上班或上学了,所以情绪不佳。如:It was blue Monday and he just didn't feel like going back towork.(又是倒霉的星期一,该上班了,他可真不愿意。)
蓝色还常用来表示社会地位高、有权势或出身于贵族或王族。He's a real blue blood。(他是真正的贵族。)在美国英语中blue book(蓝皮书)是刊载知名人士,尤其是高级的名字的书。
Green(绿色):除了前面提到的green with envy ,英语中还有green-eyed monster和green-eyed,都表示“嫉妒”。可是,常用来表示“嫉妒”的汉语却是“眼红”(或“害了红眼病”),英语直译为red-eyed,恰好与英语green-eyed相反。有趣的是,过去汉语有“戴绿帽子”(to wear a green hat)或“戴绿头巾”(wear a green head ban)的说法,如说“某人戴了绿帽子”,即指其人之妻与他人私通。
英语中还常用绿色表示没有经验、缺乏训练、知识浅薄等。如:You are expecting too much of him。 He’s still green,you know.(你对他要求太高。他还没经验嘛)greenhorn 则表示“没有经验的人”或“新到个地方不了解当地习惯的人”,这一词语经常用于移民并带有轻微的贬义色彩。
yellow(黄色):汉语中有“黄色电影”、“黄色书刊”、“黄色音乐”等说法,译成英语怎么说呢?不能译为 yellow movies;yellow books,yellow music,这种词语没人懂,因为英语中没有这样的说法。把“黄色”译成英语可用pornographic(色情的),trashy(无聊的,低级的),obscene(秽的,猥亵的),filthy(淫猥的)或vulgar(庸俗的;下流的),所以“黄色电影”可译为 pornographic pictures, obscene movies,“黄色书刊”可译为filthy books,“黄色音乐”可译为vulgar music。
但 yellow(黄色)这个词却用于英语yellow journalism这一短语中,指不择手段地夸张、渲染以招揽或影响读者的黄色新闻编辑作风,如突出社会丑闻,把普通新闻写得耸人听闻,有时甚至歪曲事实以引起轰动等。
许多美国商店和家里都有一本厚厚的 Yellow Pages(黄页电话查号簿),这是按不同的商店、企业、事业、机关分类的电话簿。如按所有的食品商店、电子器材商店、娱乐场所,航空公司及医院等分类,列出电话号码。这是一本很有用的书,全书用黄纸印刷,所以称Yellow Pages,与汉语中的“黄色书”(filthy books)意思完全不同。
其他颜色也可以引起某种联想,这里就不谈了。 网络英语资源
应当指出,不同颜色在不同语言中表达的方式并不一样。多年来一直有人在研究这一问题,看来一切语言都有表示黑色和白色的词,大多数语言有表示红色的词,但也不是所有的语言都有。其次,最普遍的可能是黄色和绿色,然后是蓝色和褐色。有些语言表示颜色名称似乎是相同的,但显示在色谱上相邻颜色的划分却有所不同。汉语和英语中的主要颜色是相同的或相近的,但也有区别。例如:
青[qing]:可以指绿色(green),如“青椒”(green peppe);可以指蓝色,如“青天”(blue Sky);也可以指黑色,如“青布”(black cloth)。
黄[huang]上一般是指黄色,但也可以指褐色,如“黄酱”(soy bean paste);可以指金色,如“黄金”(gold)。
有趣的是,在不同的语言中对同一物体或现象却用不同颜色来加以描述。英国人喝的 black tea在汉语中不叫“黑茶”而叫“红茶”。美国人谈到皮肉受伤时说be brised black and blue, 而中国人则说“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直译为:be beaten blue and Purple,当然应译为地道的英语be beaten black and b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