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推崇机器、技术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速度、力量和竞争的现代主义流派是()。
A.未来主义
B.达达主义
C.立体主义
D.表现主义
2.()是美术史上第一个用腐蚀铜板做出版画的艺术家。
A.荷尔拜因
B.达·芬奇
C.丢勒
D.戈雅
3.元代绘画的主流方向是()。
A.文人画
B.宫廷绘画
C.风俗画
D.花鸟画
4.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的()表明画家对希腊人民的声援与同情,以鲜明有力的构思、动人心魄的形象和雄劲奔放的构图揭露了土耳其人的残暴罪行。
A.《马赛曲》
B.《梅杜萨之筏》
C.《希奥岛的》
D.《马拉之死》
5.苏里科夫的成名作是表现彼得大帝政治事件的()。
A.《深渊旁》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女贵族莫洛佐娃》
D.《禁卫军临行的早晨》
6.以下哪一件作品是新古典主义画家达维特的作品?()
A.《铜水箱》
B.《贺拉斯三兄弟的宣誓》
C.《土耳其宫女》
D.《大宫女》
7.画像砖的产生年代是()。
A.春秋
B.战国
C.秦代
D.西汉
8.巡回展览画派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
A.克拉姆斯柯依
B.苏里科夫
C.别洛夫
D.列宾
9.魏晋时期,在思想意识上,()很大程度上影响力社会潮流。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玄学思想
10.五代时期,中国花鸟画出现了以黄筌与()为代表的两种风格流派。
A.徐熙
B.徐渭
C.易元吉
D.赵佶
11.谢赫形容两晋画家()的画作为六法颇为兼善,“虽不备该形似,而妙又气韵。”
A.曹不兴
B.卫协
C.陆探微
D.张僧繇
12.时代()发表了《以美育代宗教说》,把美育作为改造国民精神的手段。
A.王国维
B.蔡元培
C.李大钊
D.鲁迅
13.以简练的笔墨及概括夸张的手法,显示出物象的气韵神态,用于抒发作者的感情,这种中国话的表现技法是()
A.工笔
B.重彩
C.点彩
D.写意
14. Adobe 、Photoshop简称“PS”,是一个由Adobe、systems开发和发行的____软件
A.处理
B.图像处理
C.视频处理
D.声音处理
15. 中国著名的“四大名绣”是苏绣、()、蜀绣、粤绣。
A.浙绣
B.湘绣
C.赣绣
D.京绣
16. 中国画山石结构主要表现方法有勾、皴、点()。
A.渲
B.描
C.染D.烘
17. 色彩“三要素”指的是()。
A.纯度、明度、对比度
B.明度、纯度、色相
C.明度、纯度、色度
D.明度、相似度、色相
18.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诗帖》的作者是()
A.黄庭坚
B.米芾
C.赵孟頫
D.苏轼
19.把“提香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的形体结合起来“是()的理想。
A.委罗内塞
B.丁托列托
C.乔尔乔内
D.贝利尼
20. 艺术创作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即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
A.艺术理解
B.艺术表现
C.艺术思维
D.艺术感悟
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著名画家黄宾虹经过深入研究概括出“五笔七墨”的中国画笔墨技法,其代表作品有《奔马图》。
2.《教皇英诺森十世像》是西方美术史上著名的肖像画,作者是西班牙著名画家戈雅。
3.敦煌莫高窟壁画《鹿王本生图》和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朝元图》都是佛教题材的壁画。
4.宋代建造的晋祠圣母殿内的彩绘泥塑体现了宋代雕塑高潮的写实技巧和塑造生活形象的高度水平
5.《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美术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划分的。
6.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主张以纯粹的美育来陶冶人们的感情,把美育作为改造国民精神的手段。
7.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
8.悬挂于人民大会堂的巨幅画《江山如此多娇》的作者是傅抱石和关山月。
9.具有造型新颖、制作精美、色彩丰富等特点,又称为“唐三彩”。
10.用多幅连铜胎掐丝珐琅续画面叙述了一个故事或事件发展过程的绘画形式称为连环画。
三、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有哪些教学建议?
2、徐悲鸿对当代美术教育的贡献。
3、分析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4、分析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10分)
在小学五年级《画人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课堂作业进行评价:
让学生分组将作品在展板上展示出来,全班同学共同欣赏。
教师与学生共同挑选出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点评等方式,从学生的绘画技艺和创意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评价,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给予了评价,以正面积极的语言肯定了学生的优点,也适当地提出了不足。
评价结束时,教师要求学生取回各自的作品,并进行简单的修改完善后,将作品放入自己的作品收集袋保存。
问题:请你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的评价建议,对采用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分析。
五、教学设计题。(本题15分)
请按照下面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课时的教学简案。
要求:
(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
(2)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
美术笔试模拟题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选A。【解析】未来主义宣言最先在米兰发表,马里内蒂和他的追随者们表达了对速度、科技和暴力等元素的狂热喜爱。汽车、飞机、工业化的城镇等等在未来主义者的眼中充满魅力,因为这些象征着人类依靠技术的进步征服了自然。
2.选C。【解析】铜版画,也称“蚀刻版画”、“铜刻版画”、“铜蚀版画”、“腐蚀版画”,版画的一种。美术史上第一个用腐蚀铜板做出版画的艺术家是丢勒。
3.选A。【解析】元代绘画的主流方向是文人画,代表画家有赵孟頫、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
4.选C。【解析】《希奥岛的》,是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作品。表明画家对希腊人民的声援与同情。在这幅画上,画家把全部精力放在色彩的力度上,他用豪放的大笔触,通过明暗对比与人物的姿态,把复杂动荡的场面及挣扎惊恐的场景,处理成前景与远景两个层次,来表现这幕悲剧。
5.选D。【解析】《近卫军临刑的早晨》是画家苏里科夫1879年创作的著名历史画。《近卫军临刑的早晨》是以彼得大帝于1698年近卫军兵变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而创作的。画家选取了兵变失败的近卫军在莫斯科红场临刑前的悲壮时刻。形象地表现了近卫军的妻子在告别上断头台的亲人时那种痛苦心情,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忠实地遵循了现实主义的写生手法。
6.选B。【解析】A《铜水箱》是夏尔丹的作品,C《土耳其宫女》D《大宫女》是安格尔的作品。
7.选B。【解析】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末期。
8.选D。【解析】巡回展览画派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列宾。
9.选D。【解析】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到宋朝中叶之间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
10.选A。【解析】黄筌与徐熙并称“黄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鸟画两大主要流派。风格上“黄筌富贵,徐熙野逸”。
11.选B。【解析】卫协,西晋画家。他对六朝重气韵画风的形成最具影响。和曹不兴比较,卫协人物画法有显著提高。曹不兴的画和汉壁画接近,线条粗扩,气魄雄健,注意人物的大体动态,不重视细部描写,而卫协改变了这种风格,比较精工细密。正如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所指出的:“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之中,迨为兼善。虽不该备形妙,颇得壮气”。卫协的人物画正体现了由民间的豪迈风格向士大夫画家的精思巧密风格的过渡。
12.选B。解析: 最早提出美育代宗教的,是蔡元培先生在北京神州学会演讲,原载1917年8月《新青年》3卷6号,后编入《蔡元培选集》。
13.选D。【解析】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苛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
14.选B。【解析】Adobe Photoshop,简称“PS”,是由Adobe Systems开发和发行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主要处理以像素所构成的数字图像。使用其众多的编修与绘图工具,可以有效地进行图片编辑工作。ps有很多功能,在图像、图形、文字、视频、出版等各方面都有涉及。
15.选B。【解析】四大名绣”是苏绣、湘绣、蜀绣、粤绣。
16.选C。【解析】中国画山石结构主要表现方法有勾、皴、点、染
17.选B。【解析】色彩“三要素”是明度、纯度、色相。
18.选B。【解析】《黄州寒食诗帖》的作者是苏轼。
19.选B。【解析】丁托列托受业于提香门下,是提香最杰出的学生与继承者。在长达4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主要活动在威尼斯。作品继承提香传统又有创新,在叙事传情方面效仿米开朗基罗,突出强烈的运动,且色彩富丽奇幻,在威尼斯画派中独树一帜。
20.选B。【解析】艺术创作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即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传达即是表现。所以,此题选B。
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
【解析】《奔马图》是徐悲鸿的作品
2.×
【解析】《教皇英诺森十世像》是西班牙委拉斯凯兹的作品。
3.×
【解析】永乐宫壁画《朝元图》属于道教的作品。
4.√
5.×
【解析】美术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是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的。
6.√
7.×
【解析】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是罗马式建筑的代表。
8.√
9.×
铜胎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
10.√
三、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有哪些教学建议?
答:(1)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现。
(2)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
(3)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
(4)多给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
(5)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
(6)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7)探索各种生动有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手段。
(8)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2、徐悲鸿对当代美术教育的贡献。
学术上的贡献:
徐悲鸿在美术上坚定不移地选择了现实主义的绘画道路,认定“素描写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指出“艺术家应与科学家同样有求真精神,研究科学,以数学为基础,研究艺术,以素描为基础”,认为要恢复师法造化就要靠写生,而抄袭模仿只能造成中国艺术的停滞不前。
徐悲鸿的美学主张现在看来是非常实用、正确和超前的,契合现代的精神,打破并修改一些中国绘画学习上的陋习,主张中西融合。在出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期间提出:古法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这一主张为中国画开辟的更为宽广的道路。
美术教育发面的贡献
毕生致力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培养扶植了大批美术人才。包括傅抱石、齐白石等老一辈艺术家皆受其影响颇深。正是这一时期所培养的大量带有新时代特征的美术家,才使得今日的中国绘画得以传承和取得更大的发展。同时,徐悲鸿奠定了美术学院的教学基础,所开创的美术教育体系为新中国的美术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3、分析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1)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之一。
(2)根据曹植著名的诗篇《洛神赋》而作。画卷以故事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的情节置于自然山川的环境中展开,(人物之间的情思主要不是依靠面部表现来显露,而是依靠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展现出来。)画中人物含情脉脉,若往若还,表达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情意。
(3)人物神情刻画生动,主题内容突出,手法写实。线条简练飘逸,色彩典雅鲜丽。整个画面环境富于装饰性。
(4)体验到顾恺之“吾对通神”艺术主张的绘画表现。体现东晋时期中国绘画水平,顾恺之艺术成就对当时或后世画家具有重要影响。
4、分析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
(1)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年代,民主浪潮一度出现低潮,使一部分资产阶级人士感到失望,故借作品对现实进行影射和抨击。
(2)取材于当时法国发生的一起海上遇难事件。
(3)画面取金字塔式构图,突出了主题,扩大了表现的空间。刻画了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并通过海上的巨浪和沉重的云层,更加渲染了画面的悲剧性气氛。
(4)主题已超越海难事件本身,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强烈渴望。同时宣告了浪漫主义绘画的胜利,对同期和后世的美术创作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10分)
参:
答:这是一个优秀的案例,的评价方式符合新课标的评价建议。
新课标中指出:鼓励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以及座谈等方式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评价;
鼓励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展示和课堂讨论等质性评价方法;
案例中的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既充分肯定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又适当提出了不足,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并找到发展的方向,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了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发展。
五、教学设计题。(本题15分)
课题:色彩的冷与暖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色彩会呈现冷或暖的视觉效果,能区分冷暖色,并能感受到冷暖色所传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冷暖色进行表现,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美术作品中体会色彩的冷暖所传达的情感,知道色彩有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色彩会呈现冷或暖的视觉效果,能准确区分冷暖色,并在自己的作品中恰当地运用冷暖色。
教学难点:学生的作品内容与色彩的冷暖和谐统一,冷暖色的运用能有效突出作品的主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
“装饰冷饮店”。学生选择红色或蓝色“粉刷”墙面。学生自由选择,说说选择蓝色的原因。让学生知道色彩有冷暖的视觉差异,从而导入课题。
(二)新授
(1)联系生活,初步感受
①出示自然的冷暖色对比:《雪山》和《黄昏》
②不同颜色带来的感受、心情;
③在我们的周围生活里,什么事物常常给我们以冷和暖的感觉?
(2)探究讨论、掌握特点:
什么颜色属于冷色?什么颜色属于暖色呢?
引导学生色相卡分类。
冷:绿、蓝、紫
暖:红、黄、橙
总结冷暖色的特点,说说冷暖色各传达什么样的情感。
(3)欣赏作品。
《门神》、《丁香花》、《春江水暖》
欣赏画家对于冷暖色的运用,了解在画面中如何使用色彩的冷暖表达情感(三)教师示范
出示提前准备好的线描作品《三棵树》
老师填充主题物颜色,学生填充背景颜色。
(四)课堂练习
提出练习要求:选用恰当的颜色,表现季节或心情。
学生依据构思进行创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学生,帮助他们尽快起稿,完成练习。
(五)展评
将学生的作业按冷暖色调分别展示在黑板上,师生一起评议哪些作品较好地通过色彩的冷暖传达了情感。
然后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
(六)小结拓展
以提问的方式:“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呢?”请学生来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鼓励学生课下注意观察身边还有哪些东西是冷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