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人:红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指导思想: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探索中考思路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传授语文知识为重点。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而努力。
教学目标:
1、思想道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识目标:了解文中的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学会读书的方法,品位和欣赏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培养修改文章的能力。
3、人文素质目标: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二、学生状况分析
全体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各各不同。有些学生的态度端正,目的明确,成绩较好;有些学生自由散漫,学习不认真成绩较差。针对此,拟采用以下教学措施。
三、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充分发挥备课组作用,加强备课组活动,统一备课,统一测试,做到资源共享,做到定期研讨,围绕培优抓差探索方法,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争取循环差异课堂模式能在九年级继续开展,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和别人成功的经验,探索适合我们学习情况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面向全体学生,让起自主体验探究过程的兴趣,以此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4、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5、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6、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7、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8、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9、实行分层次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10、实行互批互改,以改促写的作文教学,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11、实行培优辅差,面向全体学生。
12、每堂课要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
一、备课组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校的研究性课题,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工具性、人文性和谐统一的教育功能,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同时,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1、引导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5、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其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逐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6、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集体备课计划
第一单元时间安排三周,第二单元时间安排三周,第三单元安排时间四周,第四单元安排时间三周。第五单元时间安排五周,第六单元时间安排二周。
五、有关活动
1、坚持参加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共同探讨二期课改中所碰到的问题。
2、各位教师相互勉励,取长补短,主动、积极参与各级公开课的教学活动及论文的撰写
附:分周安排
分周安排 | 备课内容 | 主备人 | 副备人 |
1-3周 | 第一单元: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 陶凤琴 | 秦丽红 |
4-7周 | 第二单元:感悟 品味 欣赏 | 秦丽红 | 陶凤琴 |
8-11周 | 第三单元:学学牛吃草 | 陶凤琴 | 季奎美 |
12-15周 | 第四单元:阅读有独特的感受 | 秦丽红 | 季奎美 |
16-18周 | 第五单元:借助注释学文言 | 陶凤琴 | 秦丽红 |
19-21周 | 第六单元:读书动笔 | 秦丽红 | 季奎美 |
审核人: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