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副总: 安全副总:
主任工程师: 上 机 电:
编 制:
2013-10-5
副立井罐笼防坠试验方案及安全措施
Ⅰ副立井罐笼防坠试验方案
依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我矿副立井罐笼防坠器已到试验期,经领导研究定于2013年10月 8 日和 9 日进行防坠试验。为了安全可靠达到试验目的,成立以下防坠试验组织机构、试验方案和安全措施。
一.试验项目:副立井罐笼防坠器试验
二.试验时间:2013年10月8日、9日每日09:30——13:00
试验地点;副立井井口
三.防坠试验组织机构:
试验总负责人:杨永福 侯民泉
现场负责人: 胡瑞清
技术负责人: 王竹苗
安全负责人: 徐培毅
参加试验人员:罐道维修组、绞维组
四.试验前准备:
1.试验所需材料及配件
试验所需材料:I200mm工字梁6根、大方梁2根、方道木8根、吊环连接器一件、装满木屑的麻袋8袋、氧气、乙炔各一瓶、灭火器2台。
负责人:薛孝平
落实人:胡瑞清
试验所需配件:Φ26吊环5件
落实人:王竹苗
试验所需工具:12寸扳手、大锤、撬棍、棕绳
负责人:薛孝平
落实人:胡瑞清
2.试验前的检查工作:
检查缓冲器及其底座的安装固定情况;缓冲钢丝绳进入缓冲器之前不得有卡绳现象,不应受到阻碍;检查抓捕器在罐笼上安装的正确性,导向套和抓捕器是否同心;抓捕器的所有零件是否齐全完整,各转动滑动的零件是否动作灵活,当罐笼停在下部水平时,检查拉紧装置与罐笼导向套是否同心及制动绳的固定情况及拉紧程度。缓冲器制动位置的调整应以螺旋标定为准,缓冲器的总阻力应为两倍煤罐的重量,每台罐笼装有两台缓冲器,每台缓冲器的阻力应与装有煤车罐笼的重量相等。
准备好试验所需材料、配件、工具应提前备在试验现场。
五.主罐防坠试验方案
A 检查性试验:将罐笼停放在上井口罐座上,放松提升钢丝绳,在拉簧拉力的作用下,抓捕器的楔子紧靠在制动绳上,此时测量楔子的露出长度与拉簧长度,弹簧的行程不得超过其最大行程的三分之二。然后拉紧提升钢丝绳提起罐笼,再测量弹簧长度及楔子露出长度。
B 静负荷试验
将重载罐笼停在井口罐座上,放松提升钢丝绳,抽出两个叉杆和连板之间的销子,这时,抓捕器的楔子在弹簧作用下压在制动绳上。将罐笼上提400~1000mm,被接通的抓捕器在制动绳上滑动,停罐后,在制动绳和缓冲绳上作出标记,再放松提升绳,这时抓捕器沿制动绳下滑一段距离后停住。罐笼沿制动绳下滑的距离不得超40mm,缓冲绳不得有抽出现象。每台罐笼要用载矸矿车荷重的重罐进行两次静负荷试验,每次抓捕不应在同一地点试验毕,装好两个连杆和连板之间销子。
C 防坠器脱钩试验
1.每只罐笼应进行两次脱钩试验:一次为空罐,一次为重罐。
2.与车房联系拆除车房内提升容器过卷保护。
3.将罐笼提起,在井口铺设两根木梁、六根工字梁、八根道木,最后铺上装满木屑的麻袋。
4.将罐笼停在井口封闭物上,放松提升钢丝绳,用销轴将吊环、吊环连接器、主拉杆、罐笼连接紧固。
5.将罐笼提到井口封闭物上1.5m处,用棕绳一端将楔形连接装置绑住,另一端固定在井架上,防止连接环割断吊环往上反弹。在左右侧制动绳靠近罐耳处作记号(绑工程线),测量罐笼与井架标记间距离(即:罐笼底与工字梁间距离高度),测量东西两侧楔子露出长度,弹簧长度,制动绳直径,记录入表。
6.将连接吊环用氧气割断,罐笼下坠,防坠器发生作用,应能平稳地制动住下坠的罐笼。
7.测量内容记录入表。
8.罐笼对制动绳的相对下降距离均不得超过100mm。重罐试验时,缓冲绳应抽出一段长度,罐笼对井架下降距离不得大于200mm,空罐脱钩试验时,缓冲绳不抽出或抽出长度应为罐笼对制动绳间相对下降距离的0.5倍以下。空罐试验时,罐笼对井架距离不大于120mm。
9.取掉割断的吊环将主拉杆与罐笼连接好,提起罐笼,取出封闭井口的钢梁等物,将罐笼停在罐座上,将重车推入罐笼进行重罐防坠试验。
10.将重罐提起,在井口重新铺设木梁、工字梁、道木、麻袋,放下罐笼用销轴将吊环与主拉杆和罐笼连接好。
11.将罐笼提起,在左右制动绳上、缓冲绳、井架上重新作好标记,测量罐笼与井架标记间距离(即:罐笼底与工字梁间距离高度),测量东西两侧楔子露出长度,弹簧长度,制动绳直径,记录入表。
12.将吊环割断后,测量数据记录入表。
13.撤除井上封闭物及绑在井架上的棕绳,将割断的吊环拆除,重新将罐笼与主拉杆连接好。
14.放下罐笼,将先前拆下的楔形木罐耳安装好,恢复车房的过卷保护,提起罐笼支上罐座,推出重车。
15.提起罐笼撤掉罐座,与车房联系好,空罐提升2—3次方可载人载物。
六.付罐防坠器试验方案与主罐试验方案相同。
七.试验后的恢复工作。
1.全部试验工作结束后,必须对罐笼及防坠器的各个部分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内容与试验前相同。
2.在缓冲绳上作好标记以便在以后使用中检查是否有抽出现象,调整好位置的缓冲器的螺杆应打好铅封,最后将缓冲器外罩盖好。
3.重新拉紧制动绳,对防坠器进行涂油。
八.试验测量数据记录表
序号 | 测量内容 | 空 罐 | 重 罐 | |||||||
捕前 | 捕后 | 变化值 | 标准 | 捕前 | 捕后 | 变化值 | 标准 | |||
主罐 | 1 | 楔子露出长度 | 5mm | 5mm | ||||||
付罐 | ||||||||||
主罐 | 2 | 弹簧长度 | ||||||||
付罐 | ||||||||||
主罐 | 3 | 楔子与制动绳标记间距离 | ||||||||
付罐 | ||||||||||
主罐 | 4 | 罐笼对制动绳标记间距离 | <100 mm | <100 mm | ||||||
付罐 | ||||||||||
主罐 | 5 | 制动绳直径 | ||||||||
付罐 | ||||||||||
主罐 | 6 | 缓冲绳与井架标记间距离 | <50 mm | <50 mm | ||||||
付罐 | ||||||||||
主罐 | 7 | 罐笼对井架标记间距离 | <120 mm | ≤ 200mm | ||||||
付罐 |
Ⅱ付井罐笼防坠试验安全措施
1.所有参加人员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按照试验安排时间,提前1小时到达现场,并由技术负责人详细安排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贯彻安全措施,并在安全措施上签字。
2.参加试验人员只能将预先经试验合格的工具、材料、设备带入现场使用。
3.全体试验人员在工作期间要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安全措施和操作规程,严禁“三违”现象发生。
4.进入的所有人员必须身穿工作服,头带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
5.开罐时要有专人联系信号,专人指挥,专人监视,绞车司机要在岗位随时待命,未经负责人同意,任何人不准开车。
6.高空作业人员要系好安全带,携带好自己的工具,以免坠入井筒伤人伤物。
7.井上、井下不能同时作业。
8.封闭井口时,要用大绳系好封闭物件,工作人员要系牢保险带,要步调一致,防止碰手碰脚。
9.电氧焊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并备两个灭火器。
10.井口和井底近井筒3米以内严禁闲杂人员靠近。
11.工作期间严禁戏闹,干与工作无关的事。
12.试验完毕后,要紧固缓冲器,抓捕器螺丝,并在缓冲绳上作好标记,随时观察缓冲绳是否有抽出现象。
13.离开工作现场要清点物品及工具,清理干净现场,严禁将工具和杂物弃于井架上。
14.检修完毕后,要与车房联系,将过卷保护复位后,要空罐试验2~3罐,确认无误后,方可载人载物。
测量内容及记录数据见下表: 单位:mm
测量内容 | 序号 | 空罐 | 重罐 | |||||||
捕前 | 捕后 | 变化值 | 标准 | 捕前 | 捕后 | 变化值 | 标准 | |||
楔子露出长度 | 主罐 | 东 | 220 | 148 | 72 | 220 | 140 | 80 | ||
西 | 210 | 130 | 80 | 210 | 120 | 90 | ||||
付罐 | 东 | 220 | 143 | 77 | 220 | 140 | 80 | |||
西 | 255 | 145 | 90 | 210 | 135 | 75 | ||||
弹簧长度 | 主罐 | 东 | 395 | 345 | 50 | 392 | 360 | 32 | ||
西 | 390 | 346 | 44 | 400 | 360 | 40 | ||||
付罐 | 东 | 400 | 365 | 35 | 410 | 360 | 50 | |||
西 | 400 | 365 | 35 | 420 | 360 | 60 | ||||
罐笼对制动绳标记间距离 | 主罐 | 东 | 0 | 35 | 35 | 小于100 mm | 0 | 40 | 40 | 小于100 mm |
西 | 0 | 35 | 35 | 0 | 40 | 40 | ||||
付罐 | 东 | 0 | 42 | 42 | 0 | 45 | 45 | |||
西 | 0 | 43 | 43 | 0 | 40 | 40 | ||||
制动绳直径 | 主罐 | 东 | 40.03 | 40.03 | 0 | 40.03 | 40.03 | 0 | ||
西 | 40.02 | 40.02 | 0 | 40.02 | 40.02 | 0 | ||||
付罐 | 东 | 39.84 | 39.84 | 0 | 39.84 | 39.84 | 0 | |||
西 | 39.85 | 39.85 | 0 | 39.85 | 39.85 | 0 | ||||
缓冲绳从缓冲器抽出长度 | 主罐 | 东 | 0 | 0 | 0 | 0 | 4 | 4 | ||
西 | 0 | 0 | 0 | 0 | 5 | 5 | ||||
付罐 | 东 | 0 | 0 | 0 | 0 | 10 | 10 | |||
西 | 0 | 0 | 0 | 0 | 5 | 5 |
罐笼对井架标记间距离 | 主罐 | 1410 | 1380 | 30 | 小于120 mm | 1210 | 1155 | 55 | 小于或等于200 mm | |
付罐 | 1060 | 1010 | 50 | 1005 | 950 | 55 |
测量内容 | 序号 | 空罐 | 重罐 | |||||||
捕前 | 捕后 | 变化值 | 标准 | 捕前 | 捕后 | 变化值 | 标准 | |||
楔子露出长度 | 主罐 | 东 | ||||||||
西 | ||||||||||
付罐 | 东 | |||||||||
西 | ||||||||||
弹簧长度 | 主罐 | 东 | ||||||||
西 | ||||||||||
付罐 | 东 | |||||||||
西 | ||||||||||
罐笼对制动绳标记间距离 | 主罐 | 东 | 小于100 mm | 小于100 mm | ||||||
西 | ||||||||||
付罐 | 东 | |||||||||
西 | ||||||||||
制动绳直径 | 主罐 | 东 | ||||||||
西 | ||||||||||
付罐 | 东 | |||||||||
西 | ||||||||||
缓冲绳从缓冲器抽出长度 | 主罐 | 东 | ||||||||
西 | ||||||||||
付罐 | 东 | |||||||||
西 |
罐笼对井架标记间距离 | 主罐 | 小于120 mm | 小于或等于200 mm | |||||||
付罐 |